本實用新型涉及余熱回收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用于回轉窯、臥式烘干設備等旋轉設備表面余熱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旋轉設備如回轉窯、臥式烘干機的筒體表面溫度一般在250℃-280℃,筒體輻射熱量直接排放到大氣中,不僅浪費能源,也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但由于設備是不斷旋轉的,表面熱量回收不易實現。現有技術中,對于這種旋轉設備的表面余熱回收,往往在旋轉設備筒體上加固定式輻射罩進行熱量回收,這種回收方式效率低,大部分熱量無法充分利用而白白散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旋轉設備表面余熱回收裝置,以提高余熱回收效率。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旋轉設備表面余熱回收裝置,包括可與旋轉設備筒體外周固接形成兩端封閉的環柱狀空腔的外環筒以及兩個形狀為條形環狀風箱;所述外環筒的兩端部沿圓周方向各設置有至少三根內端伸入環柱狀空腔、外端伸出于外環筒壁體的短管,所述風箱內壁開有沿圓周方向的條孔,所述短管伸入所述條孔,所述條孔設有內折沿,所述條孔采用磁流體密封;在條形環狀風箱的外壁上接設有伸入所述條形環狀風箱的風管;所述條形環狀風箱安裝固定于外部支架上。
本實用新型采用這種結構,在與旋轉設備的外筒體同步旋轉時,伸入條孔的短管在風箱內壁所開的條孔內移動,條孔采用磁流體密封,可以同時滿足短管的移動和風箱的密封。由此,冷風自位于一端的風箱上的風管進入風箱,經由短管進入旋轉設備外圍的環柱狀空腔,吸收旋轉設備筒體所散發的熱量后成為熱風經由另一端的短管進入另一端的風箱,再由該端風箱上的短管排出,排出的熱風可以用作熱源,實現熱能的回收。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短管設置有四至六根。所述短管設置于同一圓周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旋轉設備表面余熱回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面圖。
圖3是圖1的B-B剖面圖。
圖4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例舉性說明,但該說明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圖1、圖2、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設備表面余熱回收裝置,包括可與旋轉設備筒體1外周固接形成兩端封閉的環柱狀空腔的外環筒2以及形狀為條形環狀風箱的第一風箱3和第二風箱5。在外環筒2的兩端部沿圓周方向各設置有至少三根內端伸入環柱狀空腔、外端伸出于外環筒壁體的短管8。短管8與外環筒壁體之間為密封狀固接,每一端的短管排布于同一圓周軌跡上。根據通風量的要求,短管設置可以是四至六根。風箱內壁開有沿圓周方向的條孔4。條孔沿圓周開設,其大小以能穿入短管4的管體為宜。條孔內側采用磁流體密封。在第一風箱的外側壁體上接設有伸入該第一風箱的冷風管6,在第二風箱的外側壁體上接設有伸入該第二風箱的熱風管7。冷風管6內引入冷風,熱風管7內引出熱風。第一風箱和第二風箱分別安裝于外部支架上。
本實用新型的旋轉設備表面余熱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旋轉設備筒體1外周固接與筒體外周形成兩端封閉的環柱狀空腔的外環筒2,在外環筒的兩端部沿圓周方向設置有三根內端伸入環柱狀空腔、外端伸出于外環筒壁體的短管8;
(2)制備形狀為條形環狀的第一風箱3和第二風箱5,并沿每一風箱的內壁開設沿圓周方向的條孔4;
(3)使各端部的三根短管插入條形環狀風箱的條孔后,將所述條孔采用磁流體密封;將條形環狀風箱安裝固定于外部支架上;
(4)在第一風箱3的外壁上接設有伸入該第一風箱的冷風管6,在第二風箱5的外壁上接設有伸入該第二風箱的熱風管7;
(5)冷風管6內引入冷風,熱風管7內引出熱風,即可將旋轉設備筒體的熱量以熱風的形式回收利用。
通過該余熱回收裝置,將旋轉的筒體表面排放的廢熱資源進行回收變廢為寶,可減少燃料消耗,節約能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避免溫室效應,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