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暖通,具體涉及一種電控盒及具有該電控盒的空調室內機和暖通設備。
背景技術:
1、空調室內機電控盒需要進行大量的走線,相關技術中電控盒內弱電線和強電線走線凌亂,容易引發電磁兼容性問題。為此,通常在電控盒內通過左右分區進行分離,強電線和弱電線需要從電控盒不同側進入電控盒中,導致電線線束在室內機內部繞行較遠距離。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實現強電線和弱電線分離布設的電控盒、空調室內機及暖通設備。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提出一種電控盒,包括主板支架、主控板及分離支架,所述主板支架具有安裝空間;所述主控板設于所述安裝空間,所述主控板上設有電路部件;所述分離支架架設于所述主板支架,所述分離支架在第一方向上與所述電路部件間隔設置,所述分離支架具有用于限定強電線走線方向的至少一個第一卡線體及用于限定弱電線走線方向的至少一個第二卡線體,所述第一卡線體和所述第二卡線體依次設置,所述強電線能夠連接所述主控板和強電部件,所述弱電線能夠連接所述主控板和弱電部件。通過架設分離支架來避開電路部件,通過隔開設置的第一卡線體和第二卡線體來實現強電線和弱電線的分離布線。
3、優選地,所述分離支架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卡扣件,所述主板支架具有至少一個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與其對應的所述第二卡扣件卡扣連接。第一卡扣件和第二卡扣件可以在第一方向卡扣連接,在第一方向施力于分離支架時即可實現分離支架與主板支架的對接和固定,簡化了兩者的裝配工藝。
4、優選地,所述第一卡線體包括懸臂狀延伸的一第一彈性臂,所述第一彈性臂能夠彈性壓設在所述強電線上,所述第二卡線體包括懸臂狀延伸的兩個第二彈性臂,兩個所述第二彈性臂相向設置,兩個所述第二彈性臂的自由端形成能夠彈性夾設所述弱電線的卡線開口。通過單彈性臂的第一卡線體實現對強電線的限位,通過雙彈性臂的第二卡線體實現對弱電線的限位。
5、優選地,所述分離支架包括第一板體、第二板體及連接板,所述第一板體和所述第二板體在所述第一方向具有高度差,所述連接板連接所述第一板體和所述第二板體,所述第一板體設有至少一個所述第一卡線體或至少一個所述第二卡線體,所述第二板體設有至少一個所述第一卡線體和/或至少一個所述第二卡線體。通過設置具有高度差的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能夠避開不同高度的電路部件,也便于實現強電線和弱電線的隔離。
6、優選地,所述電控盒還包括盒蓋,所述盒蓋具有罩設空間及與所述罩設空間連通的至少一個過線孔,所述主板支架及所述分離支架設于所述罩設空間內并與所述盒蓋固定連接。通過設置盒蓋,能夠有效保護電控盒內的各組成部件。
7、優選地,所述盒蓋包括朝向所述主板支架傾斜的切角部,所述切角部與空調室內機的換熱器相鄰設置并避讓所述換熱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板體和所述第二板體兩者之中靠近所述主板支架者位于所述切角部的上方。通過設置切角部而不會影響空調室內機的風道。
8、優選的,所述盒蓋還包括與所述切角部連接的主體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板體和所述第二板體兩者之中遠離所述主板支架者與所述主體部平行并位于所述主體部的上方。通過此設置,使分離支架的形狀能夠和盒蓋的形狀匹配。
9、優選地,所述電控盒還包括盒蓋,所述盒蓋包括固定連接的蓋板、第一端蓋及第二端蓋,所述第一端蓋和所述第二端蓋相對設置,所述蓋板、所述第一端蓋和所述第二端蓋之間形成罩設空間,至少一束所述強電線和至少一束所述弱電線穿設所述第一端蓋并進入所述罩設空間內。通過設置盒蓋,能夠有效保護電控盒內的各組成部件。
10、優選地,所述第一端蓋具有多個第一過線孔,所述強電線和所述弱電線穿設不同的所述第一過線孔。通過使強電線和弱電線穿設不同的第一過線孔,實現強電線和弱電線的隔離。
11、本申請還提供一種空調室內機,包括機殼、所述電控盒、至少一束所述強電線、至少一束所述弱電線、至少一個所述強電部件及至少一個所述弱電部件,所述電控盒、所述強電部件及所述弱電部件均設于所述機殼內部。
12、優選地,所述空調室內機還包括壓線蓋,所述壓線蓋與所述電控盒相鄰設置,所述壓線蓋罩設穿設所述電控盒的所述強電線和所述弱電線。通過設置壓線蓋,能夠有效遮擋隱藏電線線束,從而在視覺上實現外觀無線化。
13、優選地,所述空調室內機還包括接水盤,所述接水盤固定在所述機殼的內部,所述強電部件包括電機,所述弱電部件包括傳感器及水泵,且所述接水盤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所述電機、所述傳感器、所述水泵及所述電控盒的下方。通過接水盤來遮擋隱藏強弱電部件和電線線束,從而在視覺上實現外觀無線化。
14、本申請還提供一種暖通設備,包括所述空調室內機。
15、基于本申請實施例的電控盒、空調室內機及暖通設備,通過在電控盒內設置分離支架,使分離支架能夠避開電路部件,從而便于在分離支架上布線;通過設置能夠限定強電線走線方向的第一卡線體及能夠限定弱電線走線方向的第二卡線體,實現了強電線和弱電線的分離布設,使強電線和弱電線能夠從電控盒的一側進入,有效減小了電線線束的繞行距離,更加優化了具有電控盒的空調室內機和暖通系統內的電線線束的整體布局。
1.一種電控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控盒(100)還包括盒蓋(1),所述盒蓋(1)具有罩設空間(10)及與所述罩設空間(10)連通的至少一個過線孔,所述主板支架(2)及所述分離支架(5)設于所述罩設空間(10)內并與所述盒蓋(1)固定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支架(5)包括第一板體(54)、第二板體(55)及連接板(56),所述第一板體(54)和所述第二板體(55)在所述第一方向(z)具有高度差,所述連接板(56)連接所述第一板體(54)和所述第二板體(55),所述第一板體(54)設有至少一個所述第一卡線體(51)或至少一個所述第二卡線體(52),所述第二板體(55)設有至少一個所述第一卡線體(51)和/或至少一個所述第二卡線體(52)。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1)包括朝向所述主板支架(2)傾斜的切角部(113),所述切角部(113)與空調室內機的換熱器相鄰設置并避讓所述換熱器,在所述第一方向(z)上,所述第一板體(54)和所述第二板體(55)兩者之中靠近所述主板支架(2)者位于所述切角部(113)的上方。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1)還包括與所述切角部(113)連接的主體部(112),在所述第一方向(z)上,所述第一板體(54)和所述第二板體(55)兩者之中遠離所述主板支架(2)者與所述主體部(112)平行并位于所述主體部(112)的上方。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蓋(1)包括固定連接一體的蓋板(11)、第一端蓋(12)及第二端蓋(13),所述第一端蓋(12)和所述第二端蓋(13)相對設置,所述蓋板(11)、所述第一端蓋(12)和所述第二端蓋(13)之間形成所述罩設空間(10),至少一束所述強電線(6)和至少一束所述弱電線(7)穿設所述第一端蓋(12)并進入所述罩設空間(10)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蓋(12)具有多個第一過線孔(121),所述強電線(6)和所述弱電線(7)穿設不同的所述第一過線孔(121)。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離支架(5)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卡扣件(53),所述主板支架(2)具有至少一個第二卡扣件(21),所述第一卡扣件(53)與其對應的所述第二卡扣件(21)卡扣連接。
9.如權利要求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控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線體(51)包括懸臂狀延伸的一第一彈性臂(511),所述第一彈性臂(511)能夠彈性壓設在所述強電線(6)上,所述第二卡線體(52)包括懸臂狀延伸的兩個第二彈性臂(521),兩個所述第二彈性臂(521)相向設置,兩個所述第二彈性臂(521)的自由端形成能夠彈性夾設所述弱電線(7)的卡線開口(522)。
10.一種空調室內機,包括機殼(20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權利要求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電控盒(100)、至少一束所述強電線(6)、至少一束所述弱電線(7)、至少一個所述強電部件(300)及至少一個所述弱電部件(400),所述電控盒(100)、所述強電部件(300)及所述弱電部件(400)均設于所述機殼(200)內部。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室內機(1000)還包括壓線蓋(500),所述壓線蓋(500)與所述電控盒(100)相鄰設置,所述壓線蓋(500)罩設穿設所述電控盒(100)的所述強電線(6)和所述弱電線(7)。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空調室內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調室內機(1000)還包括接水盤(600),所述接水盤(600)固定在所述機殼(200)的內部,所述強電部件(300)包括電機(301),所述弱電部件(400)包括傳感器及水泵(403),且所述接水盤(600)在重力方向上位于所述電機(301)、所述傳感器、所述水泵(403)及所述電控盒(100)的下方。
13.一種暖通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0-1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空調室內機(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