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噴漆產品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產品噴漆前的除塵裝置。
背景技術:
杯子或瓶子等容器生產工藝中,噴漆處理是一種常用的加工方式,通過在容器的本體上設置漆層,可以防止本體被腐蝕,不易出現生銹、腐化變色等狀況,使用壽命更長,同時,也可起到一定的裝飾效果,通過設置不同顏色、不同圖案的漆層,提高產品的美觀性。
其中,為了提高噴漆的效果,使漆層具有更好的附著效果,一般情況下,在對產品進行噴漆前需要進行除塵處理,通過除塵裝置將產品表面的灰塵去除,使表面潔凈,再進行噴漆,除塵效果直接影響噴漆質量。
目前,常用的除塵方式為毛刷除塵、噴氣除塵或兩者的結合。采用上述方式,產品上的灰塵雖然會被清除,但是,灰塵僅僅是脫離了產品的表面,而灰塵屬于微小的顆粒,脫離產品后會處于飄散的狀態,所以,部分灰塵仍然會回落到產品表面,進而影響除塵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除塵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灰塵仍然會回落到產品表面,進而影響除塵效果的技術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除塵裝置,包括毛刷除塵組件和噴氣除塵組件;
所述毛刷除塵組件包括至少一個毛刷主體,所述毛刷主體包括毛刷輥,所述毛刷輥連接有支架,所述毛刷輥上設有刷毛,所述刷毛上設有吸附層;
所述噴氣除塵組件包括至少一個噴氣口和吸附墊,所述噴氣口連接有支架,所述噴氣口通過氣管連接有氣源,所述吸附墊設于所述噴氣口的底部。
進一步的,所述毛刷除塵組件包括多個所述毛刷主體,多個所述毛刷主體分兩排設置,兩排所述毛刷主體之間設有間隙。
進一步的,所述吸附層套設于所述刷毛上,所述吸附層的長度小于所述刷毛的長度,所述吸附層的一端與所述毛刷輥相貼合。
進一步的,所述噴氣口連接的所述支架包括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一端與所述噴氣口連接,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連接有調節把手。
進一步的,所述毛刷輥連接有驅動電機。
進一步的,所述吸附層為膠粘層。
進一步的,所述吸附墊包括凸起的粘毛。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除塵裝置,使用時,通過毛刷除塵組件和噴氣除塵組件對噴漆產品進行除塵處理,其中,可重復設置毛刷除塵組件和噴氣除塵組件,除塵過程中,毛刷主體上的刷毛刷去產品表層的灰塵,噴氣口噴出的氣體吹去產品上的灰塵,其中,灰塵在被清除脫離產品后,一部分落在吸附層上,一部分落在吸附墊上,落在吸附層及吸附墊上的灰塵不會再次飛起,進而不會落在產品的表層。
該除塵裝置,不僅實現了對產品表層的除塵,同時,盡可能的避免除去的灰塵再次落在產品上,進而提高了除塵效果,確保產品除塵后的潔凈度,使產品可具有更好的噴漆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除塵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除塵裝置的俯視圖。
圖中:
1、毛刷除塵組件;2、噴氣除塵組件;11、毛刷輥;12、刷毛;13、吸附層;14、驅動電機;21、噴氣口;22、吸附墊;23、調節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3所示,一種除塵裝置,包括毛刷除塵組件1和噴氣除塵組件2;
毛刷除塵組件1包括至少一個毛刷主體,毛刷主體包括毛刷輥11,毛刷輥11連接有支架,毛刷輥11上設有刷毛12,刷毛12上設有吸附層13;
噴氣除塵組件2包括至少一個噴氣口21和吸附墊22,噴氣口21連接有支架,噴氣口21通過氣管連接有氣源,吸附墊22設于噴氣口21的底部。
該除塵裝置,在能夠實現將灰塵清除產品的同時,可對清除的灰塵進行收集,避免灰塵二次落在產品表面,進一步的使產品表層更加潔凈,利于后期的噴漆處理。
其中,毛刷除塵組件1和噴氣除塵組件2均設置相應的吸塵裝置,即在刷毛12上設置吸附層13,通過吸附層13吸收灰塵,在毛刷轉動時,刷毛12與產品的表層接觸,將其上的灰塵掃下,掃下后的灰塵飄離產品,此時,灰塵具有一定的幾率落在吸附層13上,避免灰塵再次飛起而落在產品上。
噴氣除塵組件2的噴氣口21吹出氣體,氣體具有一定的風速,吹在產品表面,將其上的灰塵吹落,其中,吸附墊22設置在噴氣口21吹氣的下游或附近,吹落的灰塵順勢被吹送到吸塵墊上,落在吸塵墊上的灰塵避免二次落在產品表層上。
吸附層13和吸附墊22采用可更換形式,吸附層13設置在刷毛12上,可直接更換毛刷輥11,吸附墊22更換墊層即可。
毛刷除塵組件1包括多個毛刷主體,多個毛刷主體分兩排設置,兩排毛刷主體之間設有間隙。
在自動化生產線上,待成型產品在流水線上連續的自動化生產,毛刷主體設置為兩排,即設置在產品的兩側,產品輸送過程中,其兩側與刷毛12相接觸,毛刷輥11轉動,可帶動產品一起轉動,進而實現對產品的除塵。
其中,毛刷輥11的轉動可為慣性轉動,即隨著產品的移動,產品帶動毛刷輥11一同轉動,或者,毛刷輥11連接有驅動電機14,由驅動電機14帶動毛刷輥11轉動,采用主動轉動的形式,避免出現毛刷輥11不轉,除塵效果較差的問題。
吸附層13套設于刷毛12上,吸附層13的長度小于刷毛12的長度,吸附層13的一端與毛刷輥11相貼合。
采用此種結構,刷毛12的端部落在外部,并非包裹吸附層13,其具有更好的除塵效果,而除去端部以外的部分可包裹吸附層13,以達到吸附灰塵的作用,其中,吸附層13的面積越大越好,同時,在毛刷輥11上可設置較多的刷毛12,使其可吸附較多的灰塵,使用壽命更長,延長更換周期。
噴氣口21連接的支架包括支撐桿,支撐桿的一端與噴氣口21連接,支撐桿的另一端連接有調節把手23。調節把手23與支撐桿連接,調節把手23設置在縱向支桿上,一般情況下,支撐桿水平設置,通過旋轉調節把手23,可調節支撐桿的傾斜狀態,調節把手23具有鎖死功能,可固定支撐桿的傾斜狀態。
吸附層13為膠粘層。吸附墊22包括凸起的粘毛。吸附層13和吸附墊22的作用是收集灰塵,且避免灰塵二次飛起,使用過程中,灰塵與產品分離,之后,部分灰塵迅速被吸附層13或吸附墊22所吸收固定。吸附層13和吸附墊22可為多種結構,可吸附灰塵即可。
以上結合具體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原理。這些描述只是為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基于此處的解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的勞動即可聯想到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具體實施方式,這些方式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