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環境工程,具體涉及一種組合式生化脫氮工藝處理催化劑廢水的方法。
背景技術:
1、在催化劑生產過程中,沖洗中間產物所用的去離子水會產生大量含硝酸根的沖洗廢水,其中過量的氮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影響水質與水生態。由于地方標準《化學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32/939-2020)的實施,如表1所示,尤其是執行總氮≤15mg/l的要求,催化劑廢水不能再并入綜合廢水站處理。
2、表1《化學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出水指標
3、
4、常見的脫氮方法有物理脫氮法、化學脫氮法和生化脫氮法,由于物理脫氮技術的去除效果不理想,費用高;化學脫氮技術投加的化學藥劑,產生的廢液處理困難,運行成本高,并且極有可能給環境帶來二次污染,因而生物脫氮技術作為一種相對比較經濟比較高效的處理廢水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廢水處理中。
5、目前較為成熟可靠的生物脫氮工藝中大多采用傳統a/o活性污泥脫氮工藝出水中部分氮是未徹底反硝化的硝氮或亞硝氮,導致出水中總氮不能達標。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良的組合式生化脫氮的方法處理催化劑廢水,從而達到排放標準。
2、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組合式生化脫氮處理催化劑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濃度硝氮催化劑廢水依次通過流化床厭氧脫氮adfb單元、兩級活性污泥脫氮a/o單元、二沉池和曝氣生物濾池進行處理,最終達標排放;所述硝氮催化劑廢水cod≤50?mg/l,?tn1500-1800?mg/l,?ss≤10000?mg/l,流量為50m3/h。
3、一般地,本發明高濃度硝氮催化劑廢水經調節池均衡水質后進入adfb厭氧脫硝流化床系統,去除大部分硝酸根,總氮值tn≤200?mg/l,后進入兩級活性污泥脫氮a/o單元和二沉池元進一步脫除水中有機物及ss,總氮值tn≤15?mg/l,最后進入曝氣生物濾池處理,cod≤50?mg/l,?tn≤15?mg/l,?ss≤330?mg/l,?最終達標排放。
4、進一步地,流化床厭氧脫氮(adfb)單元:?整個系統為一個處理槽,包括生物流體化處理塔、循環回流裝置及氣-液-固三相分離器等部分,在缺氧的條件下,利用槽內填充細小的高比重載體,以提供巨大表面積供反硝化菌附著,大大增加系統污泥濃度,并利用快速上升水流使生物膜載體呈流體化狀態,增加基質傳送速率,去除大量硝酸根離子。
5、進一步地,兩級a/o單元和二沉池:缺氧段和好氧段串聯在一起,在缺氧段異養菌可在反硝化過程中利用水中的有機物,將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缺氧出水進入好氧區,在好氧區內的好氧微生物參與下,將廢水中有機物降解、轉化,從而逐步達到去除cod的作用;a池ph=7.5-8;o池ph=7;混合液回流300-400%。
6、進一步地,活性污泥的凈化過程分為吸附階段、氧化階段和絮凝體形成與凝聚沉淀階段。
7、進一步地,吸附階段:污水中的污染物在與活性污泥微生物接觸過程中,被由微生物形成的絮凝體吸附及粘連。
8、進一步地,氧化階段:在有氧條件下,微生物利用部分被吸附攝入體內的有機物為營養,合成細胞物質,另一部分有機物被分解代謝,并釋放能量。
9、進一步地,絮凝體的形成與凝聚沉淀階段:氧化階段合成的菌體絮凝形成絮凝體,通過重力沉淀從水中分離出來,使水得到凈化。
10、進一步地,曝氣生物濾池:?濾池濾速2-8m3/(m2.h);曝氣速率4-8m3/(m2.h)微生物附著在載體表面,污水在流經載體表面時,通過有機營養物質的吸附、氧向生物膜內部的擴散以及生物膜中所發生的生物氧化等作用,對污染物質進行氧化分解,去除ss、cod、bod、硝化、脫氮、除磷、去除aox等。它對進水ss要求較嚴(ss≤100?mg/l)因此放在a/o工藝后。
11、本發明與其他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采用本發明的組合式生化處理工藝,催化劑廢水的cod、tn等關鍵指標能夠達到排放標準,有效解決了傳統處理技術存在的問題。與傳統的活性污泥脫氮工藝相比,曝氣生物濾池有機負荷高、占地面積小、投資少、不會產生污泥膨脹、氧傳輸效率高、出水水質好,運行能耗低,運行費用少。
1.一種組合式生化脫氮處理催化劑廢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濃度硝氮催化劑廢水依次通過流化床厭氧脫氮adfb單元、兩級活性污泥脫氮a/o單元、二沉池和曝氣生物濾池進行處理,最終達標排放;所述高硝氮催化劑廢水cod≤50?mg/l,?tn1500-1800?mg/l,?ss≤10000?mg/l,流量為50m3/h。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高濃度硝氮催化劑廢水經調節池均衡水質后進入流化床厭氧脫氮adfb單元,去除大部分硝酸根,總氮值tn≤200?mg/l,后進入兩級活性污泥脫氮a/o單元和二沉池元進一步脫除水中有機物及ss,總氮值tn≤15?mg/l,最后進入曝氣生物濾池處理,cod≤50?mg/l,?tn≤15?mg/l,?ss≤30?mg/l,?最終達標排放。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流化床厭氧脫氮adfb處理槽采用塔形式,系統包括生物流體化處理塔、循環回流裝置及氣-液-固三相分離器;在缺氧的條件下,利用處理槽內填充的細小高比重載體,提供巨大表面積供反硝化菌附著,增加系統污泥濃度,利用快速上升水流使生物膜載體呈流體化狀態,增加基質傳送速率,去除大部分硝酸根離子。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兩級活性污泥脫氮a/o單元,缺氧段和好氧段串聯在一起,在缺氧段異養菌在反硝化過程中利用水中的有機物,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缺氧出水進入好氧段,在好氧微生物參與下,將廢水中有機物降解、轉化,從而逐步去除cod,a池ph=7.5-8;o池ph=7;混合液回流300-400%。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沉池,污泥回流100-200%;活性污泥的凈化過程分為吸附階段、氧化階段和絮凝體形成與凝聚沉淀階段。
6.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吸附階段:污水中的污染物在與活性污泥微生物接觸過程中,被由微生物形成的絮凝體吸附及粘連。
7.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階段:在有氧條件下,微生物利用部分被吸附攝入體內的有機物為營養,合成細胞物質,另一部分有機物被分解代謝,并釋放能量。
8.按照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絮凝體的形成與凝聚沉淀階段:氧化階段合成的菌體絮凝形成絮凝體,通過重力沉淀從水中分離出來,使水得到凈化。
9.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曝氣生物濾池,濾速2-8m3/(m2.h);曝氣速率4-8m3/(m2.h),微生物附著在載體表面,污水在流經載體表面時,通過有機營養物質的吸附、氧向生物膜內部的擴散以及生物膜中所發生的生物氧化,對污染物質進行氧化分解,去除ss、cod、bod、硝化、脫氮、除磷、去除a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