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土壤污染治理,具體涉及一種土壤污染治理裝置。
背景技術:
1、土壤污染防治治理是防止土壤遭受污染和對已污染土壤進行改良、治理的活動,土壤污染的防治主要包括一,采取對策防治土壤污染,二是對已經污染的土壤進行改良和治理;治理污染土壤主要采用物理、化學或生物方法進行修復;
2、污染土壤地面有污染物,并在污染地面上形成不平的坡度,噴灑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霧化修復液,霧化修復液擴散范圍大,而由于地面上有坡度,會有擴散的霧化修復液覆蓋不到的區域,另外有的污染土壤地面板結出現縫隙,噴灑的霧化修復液不能落入板結縫隙內,噴灑時不能改變噴灑的高度位置,不利于修復液接觸板結縫隙深處的污染土壤;在噴灑污染土壤修復液治理污染土壤時,存在沒有改變噴灑污染土壤治理用的霧化修復液高度位置的設計,不能避免有擴散的霧化修復液覆蓋不到的區域的問題,為此本申請提出一種土壤污染治理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土壤污染治理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噴灑污染土壤修復液治理污染土壤時,沒有改變噴灑污染土壤治理用的霧化修復液高度位置的設計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土壤污染治理裝置,包括
3、移動車架,包括分別安裝在移動車架兩側表面上的電源箱和支板、安裝在移動車架靠近中心位置的支桿;
4、土壤污染修復液噴灑機構,包括安裝在移動車架中間位置的土壤修復液蓄積箱、與土壤修復液蓄積箱接通的輸液泵、與輸液泵通過軟管接通的三通管件、與三通管件接通的噴水組件,所述噴水組件包括第一噴水管、與三通管件接通的第一連接管、與第一噴水管和第一連接管連通的第一電磁閥,所述第一噴水管遠離第一電磁閥的端部上設有第一旋轉噴頭;
5、噴灑高度調節機構,包括安裝在支板上的驅動馬達、與驅動馬達輸出軸連接的轉動盤、底端與轉動盤連接的電推桿、安裝在電推桿頂端外側的遮擋筒、與遮擋筒連接的第二噴水管、接通三通管件和第二噴水管的輸水組件,所述第二噴水管兩端上分別設有固定噴頭和第二旋轉噴頭,所述輸水組件包括與第二噴水管接通的固定管道、與三通管件接通的連接軟管、與固定管道和連接軟管接通的第二電磁閥。
6、優選的,所述第一噴水管遠離第一電磁閥的一端為傾斜形狀,所述第一旋轉噴頭垂直第一噴水管傾斜一端的表面。
7、優選的,所述支板為“u”型結構,所述轉動盤與支板對立的表面吻合,中空結構的所述遮擋筒頂端設有與第二噴水管外表面吻合的彎板。
8、優選的,所述遮擋筒的底端開口,所述遮擋筒開口底端的內表面上設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內徑與電推桿外徑相同。
9、優選的,所述第二噴水管兩端處于傾斜狀態,所述固定噴頭與第二旋轉噴頭關于第二噴水管中心對稱。
10、優選的,所述支桿上設有限位框,所述連接軟管穿過限位框。
11、優選的,所述驅動馬達控制轉動盤正轉90度角和反轉90度角,所述第一旋轉噴頭和第二旋轉噴頭相同。
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實用新型中,有改變噴灑污染土壤治理用的霧化修復液高度位置的設計,電推桿降低第二噴水管、固定噴頭和第二旋轉噴頭的高度位置,對板結土壤縫隙位置進行噴灑,使噴灑的霧化修復液落入板結縫隙內,利于修復液接觸板結縫隙深處的污染土壤。
1.一種土壤污染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土壤污染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噴水管(51)遠離第一電磁閥(52)的一端為傾斜形狀,所述第一旋轉噴頭(511)垂直第一噴水管(51)傾斜一端的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土壤污染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12)為“u”型結構,所述轉動盤(62)與支板(12)對立的表面吻合,中空結構的所述遮擋筒(64)頂端設有與第二噴水管(65)外表面吻合的彎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土壤污染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擋筒(64)的底端開口,所述遮擋筒(64)開口底端的內表面上設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內徑與電推桿(63)外徑相同。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土壤污染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噴水管(65)兩端處于傾斜狀態,所述固定噴頭(651)與第二旋轉噴頭(652)關于第二噴水管(65)中心對稱。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土壤污染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桿(13)上設有限位框(131),所述連接軟管(73)穿過限位框(131)。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土壤污染治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馬達(61)控制轉動盤(62)正轉90度角和反轉90度角,所述第一旋轉噴頭(511)和第二旋轉噴頭(652)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