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插秧機密封領域,涉及一種插秧機油箱密封裝置。
背景技術:
在插秧機油箱內安裝有密封圈,傳統的密封圈一般為單一的橡膠材料或其他高分子材料,這種結構的密封圈在于殼體配對時,其密封效果不易保證,其材料也容易因老化變形失去彈性,因而使用壽命較短,需要頻繁更換,影響設備的運行效率。由于密封效果不理想,極易使油箱中的機油或者潤滑油泄漏,造成不必要的油耗浪費,給使用者增加了經濟負擔。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插秧機油箱密封裝置,增強密封效果,防止泄漏,減少浪費,不用頻繁更換,節約成本。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插秧機油箱密封裝置,包括機箱、密封蓋,機箱頂部開有油口,密封蓋與油口通過螺紋連接,密封蓋直徑大于油口直徑;密封蓋上設有嵌入油口的密封凸,密封凸內設有由彈性材料制作的壓力密封層,壓力密封層的輸入端設有螺旋壓桿,壓力密封層的輸出端與油口相接觸。
采用上述方案時,機箱頂部開有油口,油口加入或者取出油料的通道,將油口設置于機箱頂部有利于油料的密封,使機箱內的油料不易溢出;密封蓋與油口通過螺紋連接,密封蓋直徑大于油口直徑,旋轉密封蓋可以使得密封蓋底面超出油口直徑的部分與油口上表面完全接觸,將外界與油箱隔離,形成了本裝置的第一層密封。密封蓋上設有嵌入油口的密封凸,密封凸內設有由彈性材料制作的壓力密封層,壓力密封層的彈性材料可以對壓力做出感應,當收到壓力時,彈性材料被擠壓而形變。壓力密封層的輸入端設有螺旋壓桿,壓力密封層的輸出端與油口相接觸,旋轉螺旋壓桿,使得螺旋壓桿下行對壓力密封層中的彈性材料進行擠壓,使得其相輸出端膨脹,進而填滿原本在輸出端和油口間可能存在的空隙,進而對油口實施了封堵,形成了本裝置的第二層密封,而且彈性材料的形變具有發散性,使得被密封的地方的封堵效果更加致密;而且本裝置不用頻繁更換密封材料,當壓力密封層中的彈性材料消耗過度時和加大螺旋壓桿的下降深度,進而補償因為材料消耗帶來的誤差。
上述方案通過密封蓋和壓力密封層對油口施加的兩處密封,增強密封效果,防止泄漏,減少浪費,而且不用頻繁更換節約成本。
對基礎方案的改進得到的優選方案1,壓力密封層由聚氨酯制成,聚氨酯具有良好的耐磨和膨脹性,更能滿足需求。
對基礎方案的改進得到的優選方案2,密封凸長度大于所述油口的厚度,使得密封凸會升入機箱內,密封凸會完全填充油口,使得密封效果更加良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插秧機油箱密封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和附圖標記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油箱1、壓力密封層2、螺旋壓桿3、密封蓋4、螺紋5、密封凸6、油口7。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所示:機箱頂部開有油口7,密封蓋4與油口7通過螺紋5連接,密封蓋4直徑大于油口7直徑;密封蓋4上設有嵌入油口7的密封凸6,密封凸6長度大于油口7的厚度,密封凸6內設有由聚氨酯制作的壓力密封層2,壓力密封層2的輸入端設有螺旋壓桿3,壓力密封層2的輸出端與油口7相接觸。
機箱頂部開有油口7,油口7為加入或者取出油料的通道,將油口7設置于機箱頂部有利于油料的密封,使機箱內的油料不易溢出。密封蓋4與油口7通過螺紋5連接,密封蓋4直徑大于油口7直徑,旋轉密封蓋4可以使得密封蓋4底面超出油口7直徑的部分與油口7上表面完全接觸,將外界與油箱1隔離,形成了本裝置的第一層密封。密封蓋4上設有嵌入油口7的密封凸6,密封凸6長度大于油口7的厚度,使得密封凸6會升入機箱內,密封凸6會完全填充油口7,使得密封效果更加良好。密封凸6內設有聚氨酯制作的壓力密封層2,聚氨酯具有良好的耐磨和膨脹性,更能滿足需求;壓力密封層2的聚氨酯可以對壓力做出感應,當受到壓力時,聚氨酯被擠壓而形變。壓力密封層2的輸入端設有螺旋壓桿3,壓力密封層2的輸出端與油口7相接觸,旋轉螺旋壓桿3,使得螺旋壓桿3下行對壓力密封層2中的聚氨酯進行擠壓,使得其相輸出端膨脹,進而填滿原本在輸出端和油口7間可能存在的空隙,進而對油口7實施了封堵,形成了本裝置的第二層密封,而且聚氨酯的形變具有發散性,使得被密封的地方的封堵效果更加致密;而且本裝置不用頻繁更換密封材料,當壓力密封層2中的聚氨酯消耗過度時和加大螺旋壓桿3的下降深度,進而補償因為材料消耗帶來的誤差。
本裝置通過密封蓋4和壓力密封層2對油口施加的兩處密封,增強密封效果,防止泄漏,減少浪費,而且不用頻繁更換節約成本。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