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管道防滲,具體為一種水利施工管道防滲結構。
背景技術:
1、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管道在水利工程中使用最為廣泛,管道連接結構是現代生活中和水利工程中使用較多的一種管道的連接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管道之間的連接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
2、現有技術中多數管道連接采用的使利用密封圈在管道對接處,同時使用螺栓鎖緊,已達到密封的效果,但這種方式用力過猛會導致密封圈破損,導致密封效果變差,達不到應有的防滲作用。
技術實現思路
1、基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利施工管道防滲結構,以解決使用單一的密封圈會導致密封效果不好,防滲效果變差的技術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利施工管道防滲結構,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內部皆開設有兩組阻擋環,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內部設置有連接管,所述連接管外部兩側設置有兩組防滲透圈,且兩組防滲透圈內側與連接管外壁相配合,兩組所述防滲透圈外壁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內部相配合。
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兩根管道之間設置連接管,同時兩根管道內部設置阻擋環,將連接管與兩根管道相配合之后,使用法蘭連接使連接管外部的防滲透圈起到一層密封防滲效果,同時兩根法蘭之間的密封圈也會起到一層密封防滲效果,而內部的連接管的存在,也保護了密封圈在螺栓鎖緊后可能導致的出現損傷的問題,從而解決了單一密封圈在損壞之后導致密封防滲效果變差的技術問題。
4、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法蘭環,所述第二管道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法蘭環,且第一法蘭環和第二法蘭環表面開設有相同大小和位置的通孔。
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方便兩根管道緊密連接。
6、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管外部設置有密封圈,且密封圈位于第一法蘭環和第二法蘭環之間,所述密封圈表面開設有與第一法蘭環和第二法蘭環相同大小和位置的通孔。
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使密封圈與兩根管道緊密連接,起到密封防滲透作用。
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外部設置有螺栓和螺母,且螺栓和螺母之間通過螺紋連接。
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使兩根管道緊密連接,對密封圈和連接管施加壓力,從而使密封圈和防滲透圈起到密封防滲作用。
10、進一步地,兩組所述阻擋環一側設置為斜坡,且阻擋環內直徑與連接管內直徑相同。
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減緩管道內部水流對阻擋環的壓力。
12、進一步地,所述防滲透圈材質為橡膠,且防滲透圈起到防滲作用。
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使防滲透圈與兩根管道緊密貼合,實現密封防滲的效果。
14、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兩根管道之間設置連接管,同時兩根管道內部設置阻擋環,將連接管與兩根管道相配合之后,使用法蘭連接使連接管外部的防滲透圈起到一層密封防滲效果,同時兩根法蘭之間的密封圈也會起到一層密封防滲效果,而內部的連接管的存在,也保護了密封圈在螺栓鎖緊后可能導致的出現損傷的問題,從而解決了單一密封圈在損壞之后導致密封防滲效果變差的技術問題。
1.一種水利施工管道防滲結構,包括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內部皆開設有兩組阻擋環(5),所述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內部設置有連接管(6),所述連接管(6)外部兩側設置有兩組防滲透圈(7),且兩組防滲透圈(7)內側與連接管(6)外壁相配合,兩組所述防滲透圈(7)外壁與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內部相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管道防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一法蘭環(3),所述第二管道(2)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二法蘭環(4),且第一法蘭環(3)和第二法蘭環(4)表面開設有相同大小和位置的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管道防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6)外部設置有密封圈(8),且密封圈(8)位于第一法蘭環(3)和第二法蘭環(4)之間,所述密封圈(8)表面開設有與第一法蘭環(3)和第二法蘭環(4)相同大小和位置的通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管道防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和第二管道(2)外部設置有螺栓(9)和螺母(10),且螺栓(9)和螺母(10)之間通過螺紋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管道防滲結構,其特征在于:兩組所述阻擋環(5)一側設置為斜坡,且阻擋環(5)內直徑與連接管(6)內直徑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施工管道防滲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滲透圈(7)材質為橡膠,且防滲透圈(7)起到防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