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裝配件晃動量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對各種自動化設備中的裝配件晃動量檢測精度要求提高。傳統的裝配件晃動量檢測是通過力值傳感器與激光位移傳感器來進行測量的,檢測時有人工誤差影響檢測精度,檢測設備成本高,檢測時裝配件裝夾時間慢,檢測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音圈電機的裝配件晃動量檢測裝置,能夠很好地滿足當前自動化產業對裝配件檢測技術的要求,具有結構簡單,檢測精度和檢測效率高的特點。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音圈電機的裝配件晃動量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音圈電機以及連接在音圈電機上的致動器,所述檢測裝置還設置有待測裝配件的第一固定治具,所述第一固定治具安裝在滑動機構上而能沿著滑動機構中的軌道滑動,所述第一固定治具上設置有定位結構,使被定位的裝配件部分不能相對于第一固定治具在平行于所述軌道的方向位移;所述檢測裝置還設置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作用于第一固定治具,其作用為使待測裝配件的晃動量達到最大,所述第一彈簧推動第一固定治具的方向和致動器對第一固定治具的推動方向相反。
進一步地,所述致動器為軸狀部件。
進一步地,所述滑動機構包括滑軌和滑塊,所述第一固定治具和滑塊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檢測裝置設置有限位結構,所述限位結構用于限制第一彈簧推動第一固定治具滑動的距離。
進一步地,所述檢測裝置設置有第二固定治具,所述第二固定治具處在第一固定治具的滑動方向的側面,所述第二固定治具和第一固定治具用于定位被裝配件的不同部分,第二固定治具不能位移。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治具包括裝配件的夾緊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夾緊塊、夾緊塊驅動件、固定體以及夾緊塊的復位彈簧。
由于采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晃動量檢測裝置具有結構簡單,檢測精度和檢測效率高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檢測裝置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檢測裝置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檢測裝置實施例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基于音圈電機的裝配件晃動量檢測裝置,包括音圈電機100以及連接在音圈電機上的致動器101,所述檢測裝置還設置有待測裝配件的第一固定治具1,所述第一固定治具安裝在滑動機構上而能沿著滑動機構中的軌道滑動11,所述第一固定治具上設置有定位結構12,使被定位的裝配件部分不能相對于第一固定治具在平行于所述軌道11的方向位移;所述檢測裝置還設置有第一彈簧2,所述第一彈簧2作用于第一固定治具1,其作用為使待測裝配件的晃動量達到最大,所述第一彈簧2推動第一固定治具1的方向和致動器101對第一固定治具1的推動方向相反。
所述致動器可采用軸狀部件。
所述滑動機構包括滑軌11和滑塊13,所述第一固定治具1和滑塊13連接。
所述檢測裝置設置有限位結構,限位結構可采用限位塊14,其擋在第一固定治具1被第一彈簧2推動方向的前方,所述限位結構用于限制第一彈簧2推動第一固定治具1滑動的距離。
所述檢測裝置設置有第二固定治具,所述第二固定治具處在第一固定治具1的滑動方向的側面,所述第二固定治具和第一固定治具1用于定位被裝配件的不同部分,第二固定治具不能位移。
所述第二固定治具包括裝配件的夾緊機構,所述夾緊機構包括夾緊塊31、夾緊塊驅動件32、固定體33以及夾緊塊31的復位彈簧34,通過夾緊塊31和固定體33的夾式配合,將被裝配件的一部分定位住不動。第一固定治具上的定位結構12可采用能卡住被其定位部分的結構。驅動件32可采用可轉動的凸輪、偏心部件等等來驅動夾緊塊并在夾緊后將其鎖住。
第二固定治具、滑動機構被固定在治具底座4上。
第一固定治具1和第二固定治具的結構可以互換,也即第一固定治具1采用第二治具的結構并將其裝在滑動機構上,第二固定治具則采用第一固定治具1的結構,但將其固定在治具底座4上,在第一彈簧推動時,被治具固定的裝配件得以得到被測裝配件的最大晃動量。
根據待測裝配件的不同第一固定治具1和第二固定治具對被裝配件的定位方式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根據情況,第二固定治具也可以不設置。
音圈電機自身有三種工作模式分別是力矩模式,速度模式和位置模式,①力矩模式是指致動器101以程序設定的力值作直線運動,力值到達程序設定值,電機就會停止,②速度模式是指致動器101在已知運動行程的情況下以程序設定的加速度作直線運動,行程到達,電機停止,③位置模式是指致動器101能根據行程的大小以及加速度、速度力量等,移動多個位置。此外音圈電機可以實時反饋音圈電機馬達的位置信息,上位機可以在程序設定條件下讀取所需要的位置信息。
除上述特點音圈電機還具有軟著陸功能和線圈移動技術的特點:
軟著陸功能指的是致動器101以可程序化的高速度、小力值的方式接近零件表面即在速度模式下以程序控制的小力值接近對象,同時持續的監控位置是否發生錯誤,即致動器會在力矩模式下運動,在力值到達程序設定值后致動器的位置會保持在裝配件的表面上。
線圈移動技術的特點:指的是通過控制電流準確地控制力量的輸出。產生力量的總合取決于方程式:
F是產生的力量,N是線圈的纏繞數,I是通過線圈的電流,B是磁通量。
利用本實用新型的裝配件晃動量測量方法是在音圈電機功能的基礎上加以開發,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在第一固定治具和第二固定治具上放置待測裝配件,將其固定;
給電機上電,致動器101以速度模式快速接近工件但不與工件接觸,這段距離通過電機參數設置,隨后音圈電機切換到力矩模式,電機力值從零開始增加至程序設定值F1,這個力值使得致動器101與裝配件相接處但不會使裝配件產生晃動量,當電機力值到達F1的時候上位機就會讀取電機反饋的馬達位置S1。為了排除致動器接觸裝配件時產生的反作用力對電機力值變化的影響,電機需要在位置模式下回退一段距離,約為2mm,之后檢測裝置切換至力矩模式,電機力值從零增加至程序設定值F2,這個力使得致動器101與裝配件接觸并且使裝配件產生最大晃動量,當電機力值到達F2時,上位機讀取電機反饋的馬達位置信息S2,電機停止。上位機程序接收到電機反饋的位置信息S1,S2,通過編譯的算法計算出裝配件的晃動量即S2-S1。最后電機會在位置模式下回原點等待下一次檢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內,所作的變化或修飾皆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