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振裝置及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制振裝置及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該制振裝置適用于一電子裝置,該制振裝置包括:一感測單元,該感測單元檢測該電子裝置的一振動源的一振動振幅、一振動頻率以及一振動相位;一制振單元,該制振單元可在驅動下對該振動源進行制振,該制振單元具有一振動振幅、一振動頻率以及一振動相位;以及一處理單元,該處理單元耦接該感測單元與該制振單元,依據該振動源的該振動振幅、該振動頻率以及該振動相位驅動該制振單元并對應調整該制振單元的該振動振幅、該振動頻率以及該振動相位,以對該振動源進行制振。本發明可有效地抑制振動源的振動,提升使用者使用電子裝置時的舒適度。
【專利說明】制振裝置及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制振裝置(vibrat1n suppressing apparatus)及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vibrat1n suppressing method),且特別涉及一種電子裝置的制振裝置及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由于電子產品(例如筆記本型計算機、平板計算機等)朝向輕薄化發展,再加上越來越強調客戶的使用舒適性,使得近來因某些振動源(例如風扇、硬盤、喇叭或是光盤驅動器振動)所造成機殼振動,導致使用者感覺不適的問題愈來愈受重視。而公知技術一直都使用被動的抑制方式來減少此類振動,例如改變材料結構或添加泡棉、彈簧、彈片等增加阻尼緩沖機制。由于電子產品的振動來源往往不只一種,且隨著機器的運作振動的情形也會有所變化,而被動的抑制方式并無法依據振動的變化情形進行制振的調整,因此無法有效地達到減低振動的目的。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種制振裝置及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提供一種制振裝置及其制振方法,可有效降低電子裝置的振動源的振動,進而提升使用者使用電子裝置時的舒適度。
[0005]本發明的制振裝置適用于一電子裝置,該制振裝置包括:一感測單元、一制振單元以及一處理單元;該感測單元檢測該電子裝置的一振動源的一振動振幅、一振動頻率以及一振動相位;該制振單元可在驅動下對該振動源進行制振,該制振單元具有一振動振幅、一振動頻率以及一振動相位;該處理單元稱接該感測單元與該制振單元,依據該振動源的該振動振幅、該振動頻率以及該振動相位驅動該制振單元并對應調整該制振單元的該振動振幅、該振動頻率以及該振動相位,以對該振動源進行制振。
[0006]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處理單元還判斷振動源的振動頻率是否與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相同以及振動源的振動相位是否與制振單元的振動相位相反,若振動源的振動頻率與振動相位與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與振動相位分別不相同與不相反,將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與振動相位分別調整至與振動源的振動頻率相同、振動相位相反,若振動源的振動頻率與振動相位與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相同以及振動源的振動相位與制振單元的振動相位相反,增大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
[0007]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處理單元還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變小,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變小,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是否相似于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相似于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禁用制振單元一預設時間,并在預設時間內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是否來自于制振單元,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不相似于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減小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
[0008]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制振裝置還包括電荷儲存單元,其耦接處理單元,感測單元還將振動源的振動轉換為電性信號,若處理單元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小于預設值時,將感測單元轉換振動源的振動所產生的電能儲存至電荷儲存單元。
[0009]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制振裝置還包括電荷儲存單元,其耦接處理單元,感測單元還將振動源的振動轉換為電性信號,若處理單元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變小,處理單元還依據電性信號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小于預設值,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小于預設值,將感測單元轉換振動源的振動所產生的電能儲存至電荷存儲單元,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小于預設值,依據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調整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
[0010]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制振裝置還包括反相放大器以及可編程電阻單元。其中反相放大器耦接處理單元,處理單元還依據振動源的振動輸出振動信號至反相放大器,反相放大器依據振動信號輸出制振信號。可編程電阻單元耦接反相放大器與處理單元,依據制振信號驅動制振單元對振動源進行制振,其中可編程電阻單元的電阻值受控于處理單元。
[0011]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感測單元配置于振動源旁以及使用者使用電子裝置時身體所接觸的位置至少其中之一,且上述的制振單元配置于振動源旁或使用者使用電子裝置時身體所接觸的位置。
[0012]本發明的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適用于對一電子裝置的一振動源進行制振,該制振方法包括:檢測該振動源的一振動振幅、一振動頻率以及一振動相位;以及依據該振動源的該振動振幅、該振動頻率以及該振動相位驅動一制振單元以及對應調整該制振單元的一振動振幅、一振動頻率以及一振動相位,以對該振動源進行制振。
[0013]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依據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調整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的步驟包括下列步驟。判斷振動源的振動頻率是否與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相同以及振動源的振動相位是否與制振單元的振動相位相反。若振動源的振動頻率、振動相位與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振動相位分別為不相同與不相反,將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與振動相位分別調整至與振動源的振動頻率相同、振動相位相反。若振動源的振動頻率與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相同以及振動源的振動相位與制振單元的振動相位相反,增大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
[0014]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還包括下列步驟。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變小。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變小,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是否相似于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相似于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禁用制振單元一預設時間,并在預設時間內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是否來自于制振單元。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不相似于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減小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
[0015]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還包括下列步驟。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變小,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小于一預設值。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小于預設值,將振動源的振動轉為電能儲存。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小于預設值,依據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調整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
[0016]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還包括下列步驟。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小于預設值。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小于預設值,將振動源的振動轉為電能儲存。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小于預設值,依據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調整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
[0017]基于上述,本發明藉由依據振動源的振動變化情形即時地調整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以更有效地抑制振動源的振動,進而提升使用者使用電子裝置時的舒適度。
[0018]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繪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制振裝置的示意圖。
[0020]圖2繪示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制振裝置的示意圖。
[0021]圖3繪示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制振裝置的示意圖。
[0022]圖4繪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流程示意圖。
[0023]圖5繪示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流程示意圖。
[0024]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25]100、200、300 制振裝置
[0026]102感測單元
[0027]104制振單元
[0028]106處理單元
[0029]202電荷儲存單元
[0030]302反相放大器
[0031]304可編程電阻單元
[0032]SI振動信號
[0033]S2制振信號
[0034]S402?S420、S502?S506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步驟
【具體實施方式】
[0035]圖1繪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制振裝置的示意圖。制振裝置100可適用于電子裝置,例如筆記本型計算機、平板計算機、手機等。制振裝置100包括感測單元102、制振單元104以及處理單元106,其中處理單元106耦接感測單元102與制振單元104。感測單元104用以檢測電子裝置的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其中電子裝置的振動源可例如為風扇、硬盤、喇叭或光盤驅動器等可能會引起振動的裝置。感測單元102可例如為壓電片或重力感測器,而制振單元104則可例如為壓電片或振動馬達。處理單元106可依據感測單元102所檢測到的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調整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以對振動源進行制振。
[0036]詳細來說,處理單元106可先判斷振動源的振動頻率是否與制振單元104的振動頻率相同以及振動源的振動相位是否與制振單元104的振動相位相反。若振動源的振動頻率與制振單元104的振動頻率不相同,以及振動源的振動相位與制振單元104的振動相位并非相反,則處理單元106將制振單元104的振動頻率調整至與振動源的振動頻率相同以及將制振單元104的振動相位調整至與振動源的振動相位相反。若振動源的振動頻率、振動相位與制振單元104的振動頻率、振動相位分別相同與相反,則增大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以減小振動源的振動振幅。其中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可以逐次小幅度增加的方式增大,在每次增大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后,感測單元102再度檢測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處理單元106則依據感測單元102的檢測結果再度進行調整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以使制振裝置100可即時且動態地隨振動源的變化調整制振單元104的振動狀態,以有效達到制振的目的。
[0037]其中,若處理單元106調整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后,判斷出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變小,處理單元106可接著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是否相似于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相似于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處理單元106禁用制振單元104 —段預設時間(例如幾毫秒),并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是否來自于制振單元104。
[0038]其中若在禁用制振單元104的預設時間內感測單元102檢測到振動源的振動停止,處理單元106則可判斷振動源的振動為來自于制振單元104,此時處理單元106可使制振單元104停止制振的動作,直到感測單元102再度檢測出振動源出現振動的情形,再進行上述的制振動作。
[0039]相反地,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不相似于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可能是處理單元106使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過大,處理單元106可減小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以使達到較佳的制振效果。
[0040]如上所述,由于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可依據振動源的振動變化情形即時地進行動態調整,因此制振裝置100可更有效地抑制振動源的振動,進而提升使用者使用電子裝置時的舒適度。
[0041]值得注意的是,感測單元102可配置于振動源旁以及使用者使用電子裝置時身體(例如手)所接觸的位置(例如若所述電子裝置是以筆記本計算機為例,該位置可為靠腕部(Palm Rest))至少其中之一,以感測振動源的振動狀態或使用者使用電子裝置時身體(例如手)接觸位置的振動狀態,后者約等同于使用者的手所直接感受到的振動感覺。而制振單元104則可配置于振動源旁或使用者使用電子裝置時身體(例如手)所接觸的位置(例如同上以筆記本型計算機為例,為靠腕部),以直接對振動源進行制振或僅針對使用者使用電子裝置時身體(例如手)接觸手的位置進行制振而提升電子裝置的使用舒適度。
[0042]此外,由于感測單元104在檢測振動源的振動時,其產生檢測結果的時間點可能與振動源的振動發生時間點有落差,例如當感測單元104為以壓電片實施時,因壓電片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須經過一定的時間,因此感測單元104轉換振動源的振動而得到的電性信號(例如電壓或電流信號)的產生時間點與振動源的振動發生時間點將出現落差。處理單元106可進一步依據振動源的振動與感測單元104產生檢測結果的時間差來回推與修正所接收到的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如此可更精確地對振動源進行制振。
[0043]圖2繪示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制振裝置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制振裝置200相比制振裝置100還包括電荷儲存單元202 (其可例如為電容),其耦接處理單元106。在本實施例中,感測單元102可例如為壓電片,其可將振動源的振動轉換為電性信號。處理單元106則可依據此電性信號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小于預設值,其中此預設值可設定為使用者在使用電子裝置時可接受的最大振動振幅。當振動源的振動振幅小于預設值時,處理單元106可將感測單元102轉換振動源的振動所產生的電能儲存至電荷存儲單元202,以提升電子裝置的能源使用效率。相反地,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小于預設值,則處理單元106如圖1實施例所述的方式依據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調整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以對振動源進行制振。
[0044]圖3繪示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制振裝置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感測單元102與制振單元104皆以壓電片實施。請參照圖3,進一步來說,本實施例的制振裝置300相比制振裝置200還包括反相放大器302以及可編程電阻單元304,其中反相放大器302耦接處理單元106,可編程電阻單元304耦接反相放大器302與處理單元106。處理單元106可依據振動源的振動輸出振動信號SI至反相放大器302,振動信號SI可例如為感測單元102轉換振動源的振動而產生的電性信號,反相放大器302則將振動信號SI進行反相放大,而輸出制振信號S2至可編程電阻單元304,可編程電阻單元304可依據制振信號S2驅動制振單元104對振動源進行制振。其中可編程電阻單元304的電阻值受控于處理單元106,因此處理單元106可藉由調整可編程電阻單元304的電阻值來控制制振單元104的振動特性。例如當可編程電阻單元304的電阻值變大時,可編程電阻單元304輸出的電壓變大,進而使制振單元104的振動振幅變大。
[0045]圖4繪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流程示意圖。請參照圖4,歸納上述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可包括下列步驟。首先,檢測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步驟S402)。接著,依據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調整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以對振動源進行制振(步驟S404)。進一步來說,步驟S404可包括先判斷振動源的振動頻率是否與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相同以及振動源的振動相位是否與制振單元的振動相位相反(步驟S406)。若振動源的振動頻率、振動相位與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振動相位分別相同與相反,則增大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步驟S408)。相反地,若振動源的振動頻率、振動相位與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振動相位分別不相同與不相反,則將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與振動相位分別調整至與振動源的振動頻率相同、振動相位相反(步驟S410),然后再進入步驟S408增大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此外,上述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的調整可還依據產生振動源的振動與檢測結果的時間差來進行。
[0046]在調整完制振單兀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后,接著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變小(步驟S412)。若判斷出振動源的振動振幅變小,可繼續維持制振單元的振動特性,并回到步驟S402繼續檢測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并進行后續的制振調整。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變小,此時可能是因造成振動源的振動因素已消失,所檢測到的振動為制振單元所造成。此時可再接著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是否相似于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步驟S414)。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相似于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則禁用制振單元一段預設時間,并在預設時間內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是否來自于制振單元(步驟S416)。其中若在預設時間內檢測到振動源停止振動,即代表所檢測到的振動源的振動來自于制振單元,此時便可持續禁用制振單元(步驟S418),并回到步驟S402繼續檢測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相反地,若仍檢測到振動源的振動,則代表振動源仍有振動的情形,因此可直接回到步驟S402繼續檢測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并進行后續的制振調整。
[0047]回到步驟S414,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不相似于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可能是因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過大,此時可減小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步驟S420),然后再回到步驟S402繼續檢測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并進行下一次的調整。
[0048]圖5繪示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流程示意圖。請參照圖5,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與圖4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還包括在振動源的振動振幅小于預設值時,將振動源的振動轉為電能儲存。如圖5所示,在步驟S402之后,可先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小于預設值(步驟S502),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小于預設值,則將振動源的振動轉為電能儲存(步驟S504),并回到步驟S402繼續檢測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相反地,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小于預設值,則進入步驟S404,依據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調整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此外,在步驟S412后,亦可先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小于預設值(步驟S506),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小于預設值,將振動源的振動轉為電能儲存(步驟S504),而若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小于預設值,則進入步驟S414,接著判斷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是否相似于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
[0049]綜上所述,本發明藉由依據振動源的振動變化情形即時地調整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以更有效地抑制振動源的振動,進而提升使用者使用電子裝置時的舒適度。在部分實施例中,還可將振動源的振動轉為電能儲存,提高電源的使用效率。
【權利要求】
1.一種制振裝置,該制振裝置適用于一電子裝置,該制振裝置包括: 一感測單元,該感測單元檢測該電子裝置的一振動源的一振動振幅、一振動頻率以及一振動相位; 一制振單元,該制振單元可在驅動下對該振動源進行制振,該制振單元具有一振動振幅、一振動頻率以及一振動相位;以及 一處理單元,該處理單元耦接該感測單元與該制振單元,依據該振動源的該振動振幅、該振動頻率以及該振動相位驅動該制振單元并對應調整該制振單元的該振動振幅、該振動頻率以及該振動相位,以對該振動源進行制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振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還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頻率是否與該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相同以及該振動源的振動相位是否與該制振單元的振動相位相反,若該振動源的振動頻率、振動相位與該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振動相位分別不相同與不相反,將該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與振動相位分別調整至與該振動源的振動頻率相同、振動相位相反,若該振動源的振動頻率與該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相同以及該振動源的振動相位與該制振單元的振動相位相反,增大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振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還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變小,若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變小,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是否相似于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若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相似于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禁用該制振單元一預設時間,并在該預設時間內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是否來自于該制振單元,若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不相似于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減小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振裝置,其中若在禁用該制振單元的該預設時間內該感測單元檢測到該振動源的振動停止,該處理單元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來自于該制振單元。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振裝置,還包括: 一電荷儲存單元,該電荷儲存單元稱接該處理單元,該感測單元還將該振動源的振動轉換為電性信號,若該處理單元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小于一預設值時,將該感測單元轉換該振動源的振動所產生的電能儲存至該電荷儲存單元。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制振裝置,還包括: 一電荷儲存單元,該電荷儲存單元稱接該處理單元,該感測單元還將該振動源的振動轉換為電性信號,若該處理單元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變小,該處理單元還依據該電性信號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小于一預設值,若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小于該預設值,將該感測單元轉換該振動源的振動所產生的電能儲存至該電荷存儲單元,若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小于該預設值,根據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調整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振裝置,其中該處理單元還依據該振動源的振動與該感測單元產生檢測結果的時間差來回推與修正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振裝置,還包括: 一反相放大器,該反相放大器耦接該處理單元,該處理單元還依據該振動源的振動輸出一振動信號至該反相放大器,該反相放大器依據該振動信號輸出一制振信號;以及 一可編程電阻單元,該可編程電阻單元耦接該反相放大器與該處理單元,依據該制振信號驅動該制振單元對該振動源進行制振,其中該可編程電阻單元的電阻值受控于該處理單元。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振裝置,其中該感測單元配置于該振動源旁以及使用者使用該電子裝置時身體所接觸的位置至少其中之一。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振裝置,其中該制振單元配置于該振動源旁或使用者使用該電子裝置時身體所接觸的位置。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振裝置,其中該感測單元包括壓電片或重力感測器,該制振單元包括壓電片或振動馬達。
12.一種電子裝置的制振方法,該制振方法適用于對一電子裝置的一振動源進行制振,該制振方法包括: 檢測該振動源的一振動振幅、一振動頻率以及一振動相位;以及依據該振動源的該振動振幅、該振動頻率以及該振動相位驅動一制振單元以及對應調整該制振單元的一振動振幅、一振動頻率以及一振動相位,以對該振動源進行制振。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制振方法,其中依據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調整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的步驟包括: 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頻率是否與該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相同以及該振動源的振動相位是否與該制振單元的振動相位相反, 若該振動源的振動頻率、振動相位與該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振動相位分別為不相同與不相反,將該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與振動相位分別調整至與該振動源的振動頻率相同、振動相位相反;以及 若該振動源的振動頻率與該制振單元的振動頻率相同以及該振動源的振動相位與該制振單元的振動相位相反,增大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制振方法,還包括: 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變小; 若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變小,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是否相似于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 若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相似于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禁用該制振單元一預設時間,并在該預設時間內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是否來自于該制振單元;以及 若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不相似于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減小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制振方法,其中若在禁用該制振單元的該預設時間內該振動源的振動停止,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來自于該制振單元。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制振方法,還包括: 若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變小,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小于一預設值; 若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小于該預設值,將該振動源的振動轉為電能儲存;以及若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小于該預設值,依據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調整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
17.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制振方法,還包括: 判斷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是否小于一預設值; 若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小于該預設值,將該振動源的振動轉為電能儲存;以及若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未小于該預設值,依據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調整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
18.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制振方法,其中依據該振動源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調整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的步驟還包括: 依據產生該振動源的振動與檢測結果的時間差來回推與修正該制振單元的振動振幅、振動頻率以及振動相位。
19.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制振方法,其中該制振單元包括壓電片或振動馬達。
【文檔編號】G11B33/08GK104345746SQ201310367603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5日
【發明者】高明祺, 陳明智, 陳柏征, 許文杰 申請人: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