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連接器,具體涉及一種連接器及電氣元件。
背景技術:
1、5芯連接器是一種常用于大電流連接的連接器,可應用于新能源、軍工、航天航空等領域。5芯連接器在應用時,為了防止連接器松動或脫落、端子晃動等,需在連接器中設置有效的互配結構,以避免由于連接器松動或脫落導致的接觸不良,進而帶來安全隱患。
2、在現有技術中,5芯連接器的插頭與插座以螺紋互配,容易松動、脫落、誤開。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連接器及電氣元件,可以改善現有5芯連接器存在的容易松動、脫落的技術問題。
2、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連接器,包括:
3、插座,包括圓筒狀的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外表面設置有第一連接結構;
4、插頭,包括圓柱狀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被配置為插入所述第一插接部內,以與所述第一插接部插接;
5、連接套,與所述插頭可拆卸連接,并套設于所述插頭和所述插座的插接處,所述連接套內表面設置有第二連接結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二連接結構中的其一為滑塊,另一為相互連通的滑槽和凹槽,所述滑塊被配置為在所述插座與所述插頭插接的過程中,沿所述滑槽滑入所述凹槽內,并卡于所述凹槽內,以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插接部和所述第一插接部。
6、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在插座與插頭插接時,通過將連接套與插頭連接,可以使插頭在連接套的帶領下朝向插座移動,通過滑塊沿滑槽滑入凹槽內,并卡于凹槽內,可以實現連接套與插座的固定連接,通過將連接套的一端與插座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插頭卡接,可以實現連接套對插座與插頭的有效固定,提升二者連接的穩定性、牢固性,進而提升其安全性。
7、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滑槽與所述凹槽連通的一端的深度;和/或
8、所述滑槽的深度由所述滑槽背離所述凹槽的一端向所述滑槽與所述凹槽連通的一端逐漸減小,所述滑塊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滑槽背離所述凹槽的一端的深度,且大于所述滑槽與所述凹槽連通的一端的深度。
9、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通過將凹槽的深度設置為大于滑槽與凹槽連通的一端的深度,從而可以使凹槽的四周在滑塊滑入凹槽后,將滑塊卡于凹槽內,從而實現連接套與插座的有效固定連接,在需要拆開連接套與插座時,則需要用力將滑塊帶出凹槽,使其進入滑槽。通過將滑槽的深度設置為由滑槽背離凹槽的一端向滑槽與凹槽連通的一端逐漸減小,在插頭與插座插接時,可以便于滑塊進入滑槽并沿著滑槽滑動。
10、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插接部的軸向間存在夾角。
11、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通過將滑槽的延伸方向設置為與第一插接部的軸向間存在夾角,可以使得滑塊在滑槽內滑動,可以帶動連接套旋轉,從而便于連接套與插座的連接與拆卸。
12、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結構沿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周向等角距設置有多個,所述第二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一連接結構一一對應。
13、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多個第二連接結構與第一連接結構,可以更好地實現連接套與插座的連接與固定。
14、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外表面設置有第一凸臺,所述連接套沿其徑向向內設置有第二凸臺,所述第二凸臺卡設于所述第一凸臺背離所述第二插接部的自由端的一側,以與所述插頭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凸臺背離所述第二凸臺的一側設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插接部與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后,所述密封圈設置于所述第一凸臺和所述第一插接部之間。
15、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通過將第一凸臺與第二凸臺卡接,可以實現連接套與第二插接部的連接,從而實現對插接后的插座與插頭的插頭側的固定,同時卡接方式可便于連接套的安裝和拆卸。
16、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臺與所述第二凸臺間設置有緩沖部件。
17、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通過在第一凸臺與第二凸臺間設置緩沖部件,可以在連接套固定連接插頭與插座時,起到緩沖作用,在插頭與插座插接完成后,緩沖部件發生回彈,從而使連接套對插頭與插座的連接更加穩定。
18、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器還包括公端端子和母端端子,所述第二插接部內設置有公端端子安裝孔,所述第一插接部內設置有母端端子安裝孔,所述公端端子的一端設置于所述公端端子安裝孔內,所述母端端子的一端設置于所述母端端子安裝孔內,所述第一插接部與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時,所述公端端子的另一端和所述母端端子的另一端插接。
19、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公端端子安裝孔和母端端子安裝孔,可以實現對端子有效固定,防止公端端子和母端端子出現晃動、接觸不良的問題,進而防止燒機。
20、在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與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時,所述母端端子與所述公端端子插接的一端被配置為插入所述公端端子安裝孔內;和/或
21、所述母端端子安裝孔的孔壁完全包覆所述母端端子的周面;和/或
22、所述公端端子安裝孔背離所述母端端子一側的孔壁完全包覆所述公端端子的周面。
23、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在第一插接部與第二插接部插接時,通過母端端子與公端端子插接的一端插入公端端子安裝孔內,可以實現公端端子與母端端子插接后,二者的連接端設置于公端端子安裝孔內,從而提升二者連接的穩定性,提升二者的接觸有效性。通過使母端端子安裝孔的孔壁完全包覆母端端子的周面,可以起到對母端端子的包圍防晃動作用,可以提升母端端子的安裝穩定性。通過使公端端子安裝孔背離母端端子一側的孔壁完全包覆公端端子的周面,可以起到對公端端子的包圍防晃動作用,可以提升公端端子的安裝穩定性。
24、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公端端子和所述母端端子的數量分別為多個,所述公端端子安裝孔和所述母端端子安裝孔的數量分別與所述公端端子和所述母端端子的數量相同。
25、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通過設置與公端端子和母端端子分別相同的公端端子安裝孔和母端端子安裝孔,可以進一步提升每個公端端子和每個母端端子的安裝穩定性。
26、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母端端子與所述公端端子插接的一端設置有防觸釘。
27、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中,通過設置防觸釘,可以防止帶電操作時,手誤碰到母端端子,從而提升操作的安全性。
28、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氣元件,包括上述的連接器。
1.一種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滑槽與所述凹槽連通的一端的深度;和/或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第一插接部的軸向間存在夾角。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結構沿所述第一插接部的周向等角距設置有多個,所述第二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一連接結構一一對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外表面設置有第一凸臺,所述連接套沿其徑向向內設置有第二凸臺,所述第二凸臺卡設于所述第一凸臺背離所述第二插接部的自由端的一側,以與所述插頭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凸臺背離所述第二凸臺的一側設置有密封圈,所述第一插接部與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后,所述密封圈設置于所述第一凸臺和所述第一插接部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臺與所述第二凸臺間設置有緩沖部件。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還包括公端端子和母端端子,所述第二插接部內設置有公端端子安裝孔,所述第一插接部內設置有母端端子安裝孔,所述公端端子的一端設置于所述公端端子安裝孔內,所述母端端子的一端設置于所述母端端子安裝孔內,所述第一插接部與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時,所述公端端子的另一端和所述母端端子的另一端插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與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時,所述母端端子與所述公端端子插接的一端被配置為插入所述公端端子安裝孔內;和/或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端子和所述母端端子的數量分別為多個,所述公端端子安裝孔和所述母端端子安裝孔的數量分別與所述公端端子和所述母端端子的數量相同。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端子與所述公端端子插接的一端設置有防觸釘。
11.一種電氣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10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