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發電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能源發電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
隨著環保節能被提出,采用新能源發電已成為目前環保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現在的新能源發電中光伏陣列多采用固定式安裝,在使用時不能對太陽能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時對于風力發電等無法進行有效的控制,導致新能源發電的效率較低,故而我們提出了一種新能源發電控制系統,來解決以上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能源發電控制系統,具備可以時刻調整光伏陣列的角度,使其保持與太陽光線垂直,能對太陽能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及起到調節電網用電平衡的目的,減輕用電壓力等優點,解決了現在的新能源發電中光伏陣列多采用固定式安裝,在使用時不能對太陽能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時對于風力發電等無法進行有效的控制,導致新能源發電的效率較低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可以時刻調整光伏陣列的角度,使其保持與太陽光線垂直,能對太陽能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及起到調節電網用電平衡的目的,減輕用電壓力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能源發電控制系統,包括發電模塊,所述發電模塊由光伏陣列和風力發電模塊組成,所述發電模塊的輸出端分別與光線傳感器和穩壓器的輸入端電連接,光線傳感器的輸出端與信號處理器的輸入端電連接,信號處理器的輸出端與I\V轉換器的輸入端電連接,I\V轉換器的輸出端與信號偏差放大器的輸入端電連接,信號偏差放大器的輸出端與信號傳輸器一的輸入端電連接,信號傳輸器一的輸出端與控制模塊的輸入端電連接,控制模塊的輸出端與動力執行模塊的輸入端電連接,動力執行模塊的輸出端與發電模塊的輸入端電連接。
所述穩壓器的輸出端與二極管的輸入端電連接,二極管的輸出端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電連接,控制器與蓄電池雙向電連接,并且控制器的輸入端與市電應急模塊的輸出端電連接,控制器的輸出端分別與信號傳輸器二和逆變器的輸入端電連接,信號傳輸器二的輸出端與監控模塊的輸入端電連接,監控模塊與控制模塊雙向電連接。
所述逆變器的輸出端與整流器的輸入端電連接,整流器的輸出端與負載模塊的輸入端電連接。
優選的,所述動力執行模塊包括傳動電機、機械傳動機構、調節電機和機械調節機構,所述傳動電機的轉軸與機械傳動機構固定連接,所述調節電機的轉軸與機械調節機構固定連接,并且傳動電機和調節電機均通過電纜與控制模塊連接,機械傳動機構和機械調節機構分別與光伏陣列的橫軸和豎軸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控制模塊包括計算機一,所述計算機一的輸出端分別與信號發送器一和顯示屏一的輸入端電連接,計算機一的輸入端與信號接收器一的輸出端電連接,并且計算機一與攝像頭雙向電連接,所述信號接收器一與信號傳輸器一信號連接,信號發送器一與監控模塊信號連接。
優選的,所述監控模塊包括計算機二,所述計算機二的輸出端分別與信號發送器二和顯示屏二的輸入端電連接,計算機的輸入端與信號接收器二的輸出端電連接,并且信號發送器二與控制模塊信號連接,信號接收器二與信號傳輸器二信號連接。
優選的,所述負載模塊為使用交流的電子設備。
(三)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能源發電控制系統,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該新能源發電控制系統,通過光線傳感器和信號偏差放大器,再與動力執行模塊配合,可以時刻調整光伏陣列的角度,使其保持與太陽光線垂直,能對太陽能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
2、該新能源發電控制系統,通過控制器和市電應急模塊可以保證蓄電池和負載模塊時刻的具備電源,防止在緊急斷電的情況下發生意外事故,安全性高。
3、該新能源發電控制系統,通過控制模塊可以時刻的進行小范圍內的控制,保證發電模塊的正常工作,在發生不正常狀況時及時的檢修,避免能源的浪費,并且可以對風力發電模塊進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新能源發電的效率。
4、該新能源發電控制系統,通過監控模塊可以時刻的對控制模塊進行監控,避免控制模塊人員不作為,進一步保證正常的發電工作。
5、該新能源發電控制系統,通過蓄電池和逆變器的配合,可以在斷電的情況下由蓄電池對負載模塊進行供電,起到調節電網用電平衡的目的,減輕用電壓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系統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系統動力執行模塊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系統控制模塊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系統監控模塊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一種新能源發電控制系統,包括發電模塊,發電模塊由光伏陣列和風力發電模塊組成,光伏陣列是由光伏太陽能以矩形陣列的放肆排布而成的,發電模塊的輸出端分別與光線傳感器和穩壓器的輸入端電連接,光線傳感器可以感受太陽光的照射角度,穩壓器可以穩定電壓電流,光線傳感器的輸出端與信號處理器的輸入端電連接,信號處理器的輸出端與I\V轉換器的輸入端電連接,I\V轉換器的輸出端與信號偏差放大器的輸入端電連接,信號偏差放大器可以將微小的偏差放大,以便于檢測,信號偏差放大器的輸出端與信號傳輸器一的輸入端電連接,通過光線傳感器和信號偏差放大器,再與動力執行模塊配合,可以時刻調整光伏陣列的角度,使其保持與太陽光線垂直,能對太陽能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信號傳輸器一的輸出端與控制模塊的輸入端電連接,控制模塊中的計算機一采用網線的方式與信號傳輸器一連接,保證信號的正常傳遞,并且控制模塊多采用在發電模塊的附近采用定點監控查看的目的,控制模塊的輸出端與動力執行模塊的輸入端電連接,動力執行模塊包括傳動電機、機械傳動機構、調節電機和機械調節機構,傳動電機的轉軸與機械傳動機構固定連接,調節電機的轉軸與機械調節機構固定連接,并且傳動電機和調節電機均通過電纜與控制模塊連接,機械傳動機構和機械調節機構分別與光伏陣列的橫軸和豎軸固定連接,當控制模塊發出指令時,控制傳動電機和調節電機運作以達到改變機械傳動機構和機械調節機構位置的目的,進而改變光伏陣列的角度和方位,動力執行模塊的輸出端與發電模塊的輸入端電連接。
穩壓器的輸出端與二極管的輸入端電連接,二極管保證電流的單向性,二極管的輸出端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電連接,控制器與蓄電池雙向電連接,通過控制器和市電應急模塊可以保證蓄電池和負載模塊時刻的具備電源,防止在緊急斷電的情況下發生意外事故,安全性高,通過蓄電池和逆變器的配合,可以在斷電的情況下由蓄電池對負載模塊進行供電,起到調節電網用電平衡的目的,減輕用電壓力,并且控制器的輸入端與市電應急模塊的輸出端電連接,控制器的輸出端分別與信號傳輸器二和逆變器的輸入端電連接,信號傳輸器二的輸出端與監控模塊的輸入端電連接,監控模塊與控制模塊雙向電連接。
控制模塊包括計算機一,計算機一負責監控及處理數據,計算機一的輸出端分別與信號發送器一和顯示屏一的輸入端電連接,顯示屏一可以將信息再顯示屏上顯示出來,方便觀看,計算機一的輸入端與信號接收器一的輸出端電連接,并且計算機一與攝像頭雙向電連接,攝像頭可以實時監控發電模塊現場的狀態,并將其發饋到顯示屏上,信號接收器一與信號傳輸器一信號連接,信號發送器一與監控模塊信號連接,通過控制模塊可以時刻的進行小范圍內的控制,保證發電模塊的正常工作,在發生不正常狀況時及時的檢修,避免能源的浪費,并且可以對風力發電模塊進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新能源發電的效率。
監控模塊包括計算機二,計算機二的輸出端分別與信號發送器二和顯示屏二的輸入端電連接,計算機的輸入端與信號接收器二的輸出端電連接,并且信號發送器二與控制模塊信號連接,信號接收器二與信號傳輸器二信號連接,通過監控模塊可以時刻的對控制模塊進行遠程監控,起到總控調節監控的目的,避免控制模塊人員不作為,進一步保證正常的發電工作,提高了現場監控的控制模塊的工作效率。
逆變器的輸出端與整流器的輸入端電連接,整流器的輸出端與負載模塊的輸入端電連接,負載模塊為使用交流的電子設備,例如電視或電腦等用電設備。
綜上所述,該新能源發電控制系統,通過光線傳感器和信號偏差放大器,再與動力執行模塊配合,可以時刻調整光伏陣列的角度,使其保持與太陽光線垂直,能對太陽能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
通過控制器和市電應急模塊可以保證蓄電池和負載模塊時刻的具備電源,防止在緊急斷電的情況下發生意外事故,安全性高。
通過控制模塊可以時刻的進行小范圍內的控制,保證發電模塊的正常工作,在發生不正常狀況時及時的檢修,避免能源的浪費,并且可以對風力發電模塊進行有效的控制,提高新能源發電的效率。
通過監控模塊可以時刻的對控制模塊進行監控,避免控制模塊人員不作為,進一步保證正常的發電工作。
通過蓄電池和逆變器的配合,可以在斷電的情況下由蓄電池對負載模塊進行供電,起到調節電網用電平衡的目的,減輕用電壓力,解決了現在的新能源發電中光伏陣列多采用固定式安裝,在使用時不能對太陽能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時對于風力發電等無法進行有效的控制,導致新能源發電的效率較低的問題。
本系統中涉及到的相關模塊均為硬件系統模塊或者為現有技術中計算機軟件程序或協議與硬件相結合的功能模塊,該功能模塊所涉及到的計算機軟件程序或協議的本身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技術,其不是本系統的改進之處;本系統的改進為各模塊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或連接關系,即為對系統的整體的構造進行改進,以解決本系統所要解決的相應技術問題。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