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容測控儀,特別涉及一種智能電容測控儀。
背景技術:
1、智能電容器是一種集成了先進控制技術和自動化功能的電能管理設備,主要用于電力系統中以實現動態無功補償和提高電網的穩定性與效率。它能夠實時監測電網狀態,自動調節無功功率,從而維持系統電壓和功率因數在理想范圍內。智能電容器通常配備傳感器和控制系統,能夠與智能電網中的其他設備協同工作,進行數據分析和優化,以降低能耗、減少電費支出并提升電能使用效率。這種設備在電力、工業、商業和可再生能源系統中具有重要應用,能夠顯著改善整體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和可持續性。
2、傳統的智能電容測控儀大多采用集成化設計,即將電流傳感器、電壓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集成到測控主板上。這種設計雖然可以節省空間,但也存在若干缺點。首先,由于所有傳感器都集成在一個主板上,導致當某一傳感器出現故障時,需整體更換整個主板,增加了維護成本和難度。其次,若需更新某個特定傳感器的技術或類型,整個系統也需要重新設計,降低了系統的靈活性。
3、此外,測控主板的復雜性導致了安裝和調試的困難。用戶在安裝和調試過程中常常面臨空間狹小、線纜雜亂、干擾信號等問題,極大地降低了系統的效率和穩定性。同時,現有的標準固定方式往往不夠靈活,導致分體結構的安裝和固定過程繁瑣,制約了使用者的便捷性。
4、對此,設計一種將傳感器模塊化,并與測控主板之間通過插配結構相連的智能電容測控儀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種分體電路板設計,可以將電流、電壓、溫度和濕度傳感器分別配置在獨立的分體電路板上,使得每個傳感器可以獨立更換和升級,從而提高了系統的維護性和擴展性。同時,通過方便快捷的固定結構,可以輕松實現分體電路板與測控主板的連接,提高整體安裝的靈活性和用戶的便利性。
5、綜合以上考量,基于模塊化和靈活設計理念的智能電容測控儀應運而生,它不僅能有效集成與監測電容器的多個參數,還解決了傳統測控儀器在集成化設計上的諸多問題,為電容器的監測與管理提供了更為高效和靈活的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智能電容測控儀,以解決背景技術中所提出的問題。
2、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3、一種智能電容測控儀,包括測控儀本體,所述的測控儀本體內部通過螺釘固定設置有測控主板;
4、還包括有與所述的測控主板為分體結構的分體電路板,所述的分體電路板上配置有傳感器組,所述的傳感器組至少包括有電流傳感器、電壓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所述的測控儀本體右端開設有供分體電路板插入的分體裝配孔;
5、所述的分體電路板正面的左端配置有與傳感器組形成電連接的電連接母座,所述的電連接母座左端延伸出若干電連接針,所述的測控主板正面配置有電連接子座,各所述的電連接針均能插入至電連接子座中讓分體電路板和測控主板形成電連接;
6、所述的測控儀本體內部設置有初步定位結構、鎖住結構和內推導電結構;所述的初步定位結構能定位插入至分體裝配孔內的分體電路板的位置,以使得所述的鎖住結構能準確鎖住分體電路板,在所述的鎖住結構鎖住分體電路板后,所述的內推導電結構會推動鎖住結構內移,進而帶動所述的分體電路板一同內移,讓各所述的電連接針均插入至電連接子座中。
7、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分體電路板正面的上下端分別焊接有上定位座和下定位座,所述的上定位座和下定位座內部均開設有水平定位槽;所述的測控主板正面設置有經螺釘與測控儀本體固定的上載座和下載座,所述的上載座和下載座分別位于分體裝配孔的上下端;所述的上載座和下載座上均固定設置有水平定位軸,在所述的分體電路板插入至分體裝配孔后,兩個所述的水平定位軸會分別伸入至兩個水平定位槽中來防止分體電路板的位置發生偏移;所述的鎖住結構和內推導電結構均設置在上載座中,所述的初步定位結構的數量兩個,且分別對稱設置在上載座和下載座中。
8、進一步設置是:兩個所述的初步定位結構均包括有分別開設于上載座和下載座中的初步定位槽,所述的初步定位槽遠離分體裝配孔的一側為槽底、朝向分體裝配孔的一側為與分體裝配孔相通的槽口,于所述的初步定位槽中設置有頂入球和第一壓縮彈簧,所述的第一壓縮彈簧被壓縮于初步定位槽槽底和頂入球之間,并為所述的頂入球施加朝向分體裝配孔移動的動能;所述的初步定位槽槽口處設置有防脫塊;
9、所述的上定位座和下定位座遠離分體裝配孔的一側均開設有定位面,在所述的分體電路板插入至分體裝配孔后,兩個所述的頂入球會分別頂入至兩個定位面中;
10、在兩個所述的頂入球分別頂入至兩個定位面后,各所述的電連接針與電連接子座之間具有間隔。
11、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鎖住結構包括有設置在上載座中的執行內殼,所述的執行內殼中開設有呈豎直貫通的執行內孔,所述的執行內孔中設置有能進行豎直方向往復移動的鎖住塊,所述的上定位座遠離分體裝配孔的一側開設有鎖住凹面,在兩個所述的頂入球分別頂入至兩個定位面后,所述的鎖住塊正好位于鎖住凹面的上方;控制所述的鎖住塊下移,使其伸入至鎖住凹面即能達到鎖住分體電路板的目的。
12、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鎖住塊右端固定設置有側延展段,所述的鎖住塊左端和側延展段右端分別與執行內孔的兩側內壁相貼,以限制所述的鎖住塊僅能進行豎直方向的往復移動;所述的執行內孔上端通過螺釘固定設置有封蓋,所述的封蓋與側延展段之間設置有拉簧,基于所述的拉簧的拉力讓鎖住塊維持上移,并處于隱藏在執行內孔的狀態;
13、所述的鎖住塊上端面從左至右依次固定設置有緊貼的短接軸和長接軸,所述的短接軸豎直方向的長度短于長接軸,當所述的長接軸與封蓋相碰后,所述的短接軸與封蓋之間存在間隔的空區,向所述的空區引入空氣后,空氣會充滿空區然后控制所述的鎖住塊下移。
14、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鎖住塊上端面還固定設置有位于長接軸右側的密封軸,所述的密封軸同時與側延展段固定;所述的封蓋內開設有穿孔,所述的密封軸始終保持自身局部位于穿孔中;
15、所述的執行內孔下端的右側通過螺釘固定設置有封塊,所述的封塊位于側延展段的正下方,所述的封塊能與側延展段相碰以避免鎖住塊完全脫離;所述的封塊與執行內孔左壁之間具有供鎖住塊穿過的間隔。
16、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載座內部開設有移動腔室,所述的執行內殼位于移動腔室中并能進行水平方向的往復移動;所述的內推導電結構包括有開設于執行內殼中的控制內腔,所述的控制內腔位于執行內孔的左側,所述的執行內殼中通過螺釘固定設置有位于控制內腔中的水平分隔軸,所述的水平分隔軸將控制內腔分隔成分別位于水平分隔軸上下側的上獨立內腔和下獨立內腔,所述的下獨立內腔中設置有經螺釘與上載座固定的固定區塊,所述的固定區塊與下獨立內腔右壁之間壓縮設置有第二壓縮彈簧,所述的第二壓縮彈簧為執行內殼施加朝右移動的動能,所述的執行內殼保持與移動腔室右壁相碰的初始狀態。
17、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執行內殼內部開設有中轉內孔,所述的中轉內孔處于被短接軸封閉的初始狀態;在所述的鎖住塊伸入至鎖住凹面后,所述的中轉內孔呈開放狀并與空區連通;
18、所述的固定區塊、下獨立內腔左壁和水平分隔軸之間具有始終存在的間隔接氣區;所述的水平分隔軸內部開設有與中轉內孔相接的第一內道,所述的固定區塊內開設有沿水平方向貫通的第二內道,所述的第二內道右端與第一內道之間通過第一內軟管相接、左端與間隔接氣區連通;當所述的執行內殼與移動腔室左壁相碰后,所述的固定區塊與下獨立內腔右壁之間具有防止第一內軟管被壓壞的空間;
19、所述的執行內殼下端開設有與間隔接氣區連通的第一排出孔,所述的上載座左側開設有第二排出孔,所述的第一排出孔和第二排出孔之間通過第二內軟管相接;所述的執行內殼與對應水平定位軸之間形成有防止第二內軟管被壓壞的空間。
20、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執行內殼內部開設有與將上獨立內腔與空區連通的第一內孔,所述的執行內殼上端開設有與上獨立內腔連通的第二內孔,所述的第一內孔和第二內孔之間通過第三內軟管連接;所述的第二內孔上端連接有外軟管,所述的上載座上端開設有一段供外軟管引出的引出孔。
21、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的測控儀本體右端固定設置有兩個能手動啟閉的密封開關,其中一個所述的密封開關與外軟管相接、另一個所述的密封開關與第二排出孔之間通過輔助軟管相接。
22、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在本發明中通過設置與測控主板分體的分體電路板,來形成單獨個體,該分體電路板用于配置電流傳感器、電壓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分體電路板能插入至分體裝配孔內;當電流傳感器、電壓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其中一個傳感器發生損壞后,只需拆出分體電路板焊接更換即可,即使發生焊接盤損壞,也不會影響測控主板,避免測控主板報廢;電連接母座和電連接子座的設置,能基于插配讓分體電路板和測控主板形成電連接;初步定位結構能定位插入至分體裝配孔內的分體電路板的位置;鎖住結構能準確鎖住分體電路板。
24、2、在本發明內推導電結構會推動鎖住結構內移,讓各電連接針均插入至電連接子座中,實現自動化裝配,相較于人工內推的方式來說,不會存在推動距離過短導致電連接針與電連接子座插配不穩定、推動距離過長導致電連接針彎折而損壞,內推導電結構能實現固定距離的內推,更加安全、可靠;更進一步的還具備省力優點。
25、相反的,當需要拆出分體電路板上,內推導電結構能通過回位快速的分開電連接針與電連接子座,并且能將分體電路板推出分體裝配孔;相較于采用人工拔出的方式來說,能降低由于人為錯誤造成的損壞風險,避免手指無法伸入至分體裝配孔內的情況發生,減少工作人員在拆卸過程中的暴露,自動拆卸減少了對人工的依賴,可以降低勞動力成本,并為技術人員提供更多時間去處理復雜或高價值的任務。
26、3、在本發明中兩個水平定位軸能分別伸入至兩個水平定位槽中來防止分體電路板的位置發生偏移,起到穩定、引導的作用。
27、4、在本發明中兩個初步定位結構中的頂入球能分別在第一壓縮彈簧施加的功能下朝向分體裝配孔移動,并能分別頂入至兩個定位面中,來達到對分體電路板初步定位的目的;防脫塊能與頂入球相碰來起到防脫保護。
28、5、在本發明中鎖住結構中的鎖住塊能受控下移,以伸入至鎖住凹面中來達到鎖住分體電路板的目的。
29、6、在本發明中封蓋的設置不僅能供拉簧裝配,還能與長接軸相碰來起到限制作用,短接軸豎直方向的長度短于長接軸,能保證其與封蓋之間會始終存在空區,向空區引入空氣后,空氣就能充滿空區然后控制鎖住塊下移。
30、7、在本發明中密封軸的設置,能保證空區的密封性,穿孔能延長密封軸豎直方向的長度,讓密封軸能始終位于穿孔中,以維持空區的密封性。
31、8、在本發明中移動腔室的設置,為執行內殼提供了水平活動的空間;第二壓縮彈簧為執行內殼施加朝右移動的動能,執行內殼保持與移動腔室右壁相碰的初始狀態。
32、9、在本發明中中轉內孔在初始狀態會被短接軸封閉,在鎖住塊伸入至鎖住凹面后,中轉內孔呈開放狀并與空區連通,這樣子空區內的氣體才會引入至中轉內孔;這樣設置的目的能形成前后步驟的持續性,只有在鎖住塊伸入至鎖住凹面后,執行內殼才會帶動分體電路圖左移,避免了執行內殼獨立左移的情況發生。間隔接氣區的設置能接收引入至中轉內孔內的氣體,進而驅動執行內殼左移;第一排氣孔和第二排氣孔的設置,能避免中轉內孔被短接軸封閉后,間隔接氣區中的氣體無法排出的情況發生。
33、10、在本發明中通過外軟管能實現氣體的引入。
34、11、在本發明中兩個密封開關的設置,能在密封氣體和排出氣體之間進行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