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鐵皮石斛組培苗仿野生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鐵皮石斛組培苗仿野生種植方法,屬于中藥材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鐵皮石斛(D. officinali)是常用名貴傳統中藥,應用歷史悠久,在《神龍本草經》 中列為上品,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止咳、潤喉明目、延年益壽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鐵皮石斛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多糖、生物堿、氨基酸等,有提高免疫功能、 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腫瘤和延緩衰老的作用。多年來,由于人們常年無節制采挖,加上自然繁殖率低,其自然資源日漸枯竭,處于瀕臨滅絕的邊緣,被國家《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理》列為重點保護的野生藥材品種之一,并鼓勵人工大面積栽培鐵皮石斛,變野生為家種, 以保障鐵皮石斛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和發展。鐵皮石斛組培技術的研究起始于20世紀七十年代,主要內容有鐵皮石斛原球莖增殖的培養條件研究;鐵皮石斛原球莖分化適宜培養基研究;鐵皮石斛試管苗快速繁殖的研究;霍山石斛種子試管苗培養;黑節草的組培和種苗大量繁殖等。特別是近幾年,國家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大力提倡中藥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鐵皮石斛產業在我國云南、浙江等地發展迅速,上海光明食品集團、浙江康恩貝集團等知名企業也涉及了鐵皮石斛產業領域,大大小小的鐵皮石斛企業、種植戶如雨后春筍發展迅速。通過不斷的摸索和研究,鐵皮石斛組培技術相對較為成熟,發展也較快,逐步解決了鐵皮石斛種苗緊缺的問題;但鐵皮石斛人工大面積種植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種植技術和方法主要采取在大棚用樹皮、鋸沫、 刨木花作為栽培基質進行集約化栽培和管理,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質量和產量不能有效保障。大棚提供的種植、生長條件與鐵皮石斛野生生長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造成大棚種植鐵皮石斛病蟲害發生較多,影響了苗的成活率,特別是在高溫、高濕季節,更是大面積發生,不得不噴施農藥來控制病蟲害,仍免不了苗因病蟲害危害大量死亡現象,過多的噴施農藥也對鐵皮石斛的質量帶來了一定影響。另外,大棚種植的鐵皮石斛由于栽培基質的逐步板結、腐爛,基質透水、透氣性變差,導致植株爛根、退化嚴重,種植一次鐵皮石斛苗最多在4-5年后,就要重新翻栽,大大增加了種植成本和減少了鐵皮石斛的鮮條產量。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在鐵皮石斛的道地產區,如云南、貴州、四川、廣西、廣東、海南等適宜區域,利用鐵皮石斛組培苗仿野生種植方法,充分摸仿鐵皮石斛野生生長環境條件, 結合有效的水肥管理和光照控制,在鐵皮石斛的道地產區,對鐵皮石斛組培苗進行仿野生種植和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1)種植成本降低,與傳統種植大棚相比,設施成本降低了 50%左右(2)溫濕度、光照條件更優于鐵皮石斛野生環境條件,病蟲害明顯降低,植株成活率達到98%以上(3)基本上不施農藥,生產出與野生鐵皮石斛相近的綠色環保產品,產品的質量與傳統方法有明顯提高(4)提高了植株的采收期,傳統大棚種植方法由于基質腐爛、板結原因,鐵皮石斛的采收期只能維持4-5年,就要重新翻栽,本發明所采用的仿野生種植方法,鐵皮石斛鮮品的采收期可達到8-10年以上(5)本發明所采用的種植方法由于成本低,可在石斛道地產區發動農戶大量種植,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發明內容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發明人對場地的簡易設施、水分、光照、溫度、濕度的控制、施肥、煉苗期病蟲害的防治和管理,都進行了多次研究和試驗,獲得了獨創的仿野生種植技術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解決了鐵皮石斛組培苗大面積移栽成本高、病蟲害多、采收期短等關鍵問題,完成了鐵皮石斛組培苗仿野生種植方法的發明研究。鐵皮石斛組培苗仿野生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仿野生種植設施的設計和建設;2、栽苗方法;3、肥料的選擇、處理和施用方法;4、水分的控制和管理;5、光照的控制和管理;6、鐵皮石斛鮮品的合理采收方法。采用本發明所提供的鐵皮石斛組培苗仿野生方法,成活率達到99%以上,畝產鐵皮石斛鮮品300公斤以上,鮮品采收期達到8年以上,一次性種植的畝總產量達到2400公斤以上,是傳統畝產總產量1500公斤的1. 6倍以上,并且生產出的鐵皮石斛鮮品更綠色環保、無農殘。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仿野生種植設施的設計和建設1、在石斛道地產區,如云南、貴州、四川、廣西、廣東、海南等適宜區域1作為種植場地,要求有水、電條件,冬天最低溫度2V以上,年平均相對濕度60%以上。場地要提前清
理雜草,并撒一層生石灰。2、安裝二層遮陽網,頂上安裝70%遮光率、固定式的外遮陽網,外遮陽網距離地面 3. 5米高左右;外遮陽網下再安裝一層光照度50%遮光率、活動式的內遮陽網,內遮陽網距離地面3米高左右,內遮陽網可用人工進行收放。3、遮陽網下安裝噴淋系統,用噴霧噴頭。噴淋系統用時控開關控制,可定時自動噴水。噴淋系統距離地面2. 5米高左右4、用水泥磚作支撐,用木材廠或林場淘汰的細小木棒、短木棒,搭成木排架安裝在水泥磚上。木棒要帶樹皮,直徑6cm以上,若用粗雜木效果更好;木排架寬1. 5米寬,距離地面 30-60cm 高。實施例2:栽苗方法1、栽苗時間以開春為宜,秋季次之。將煉苗馴化3個月的組培苗按12cm的間距, 用遮陽網或木條等物固定在木棒上,不能損傷植株。實施例3 肥料的選擇、處理和施用方法將牛糞曬干,加工成顆粒狀,2-5cm大小。在苗種植2周后,將干牛糞塊零星放于植株根部周圍的木棒之間的接縫處,每3個月放一次。每星期用N、P、K比例均衡的葉面肥噴施一次。采收前2個月要停止用肥。實施例4 水分的管理
1、在每年2-10月,睛天于上午9點開始,通過噴淋系統每半小時噴一次水霧,每次噴淋時間3分鐘,下午5點以后應停止噴水;陰天于上午10點開始噴水,每1小時噴一次水霧,每次噴淋時間3分鐘,下午4點以后應停止噴水;雨天不要噴水。2、11月一 1月,睛天于上午9點半開始,通過噴淋系統每1小時噴一次水霧,每次噴淋時間3分鐘,下午4點以后應停止噴水;陰天于上午10點半開始噴水,每1小時噴一次水霧,每次噴淋時間3分鐘,下午3點以后應停止噴水;雨天不要噴水。實施例5 光照的控制和管理根據天氣光照強度,通過內遮陽網的人工調節和控制,苗床上方的遮光度在睛天以不超過150001UX為宜,在陰天和雨天內遮陽網應收起不要打開。實施例6 鐵皮石斛鮮品的合理采收1、鐵皮石斛組培苗種植生長一年后,即可采收;鐵皮石斛鮮品的采收時間以每年的1-2月為宜。2、第一次采收由于還未進入豐產期,可少采或不采,以便影響次年新芽的萌發和生長。第二次采收已進入豐產期,可正常采收,但要采取采大留小、采老留新的方法,讓嫩莖繼續生長。
權利要求
1. 一種鐵皮石斛組培苗仿野生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利用中藥材栽培技術,利用鐵皮石斛組培苗仿野生種植方法,充分摸仿鐵皮石斛野生生長環境條件,結合有效的水肥管理和光照控制,在鐵皮石斛的道地產區,對鐵皮石斛組培苗進行仿野生種植和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減少了鐵皮石斛的種植投入成本,減少了鐵皮石斛病蟲害的發生,提高了鐵皮石斛采收期,生產出無農殘的綠色環保產品,包括下列步驟完成·1、仿野生種植設施的設計和建設;·2、栽苗方法;·3、肥料的選擇、處理和施用方法;·4、水分的控制和管理;·5、光照的控制和管理;·6、鐵皮石斛鮮品的合理采收方法。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利用中藥材栽培技術,利用鐵皮石斛組培苗仿野生種植方法,充分摸仿鐵皮石斛野生生長環境條件,結合有效的水肥管理和光照控制,在鐵皮石斛的道地產區,對鐵皮石斛組培苗進行仿野生種植和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1)種植成本降低,與傳統種植大棚相比,設施成本降低了50%左右(2)溫濕度、光照條件更優于鐵皮石斛野生環境條件,病蟲害明顯降低,植株成活率達到98%以上(3)基本上不施農藥,生產出與野生鐵皮石斛相近的綠色環保產品,產品的質量與傳統方法有明顯提高(4)提高了植株的采收期,傳統大棚種植方法由于基質腐爛、板結原因,鐵皮石斛的采收期只能維持4-5年,就要重新翻栽,本發明所采用的仿野生種植方法,鐵皮石斛鮮品的采收期可達到8-10年以上(5)本發明所采用的種植方法由于成本低,可在石斛道地產區發動農戶大量種植,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440131SQ201110291498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30日
發明者彭貴湖 申請人:彭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