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鼠尾藻潮間帶增殖的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鼠尾藻增殖方法,該方法針對目前鼠尾藻資源嚴重衰退和海洋生態遭到破壞的現狀,篩選適宜于鼠尾藻成活生長的潮間帶環境,利用圓弧形人工磚塊附著基,以有性繁殖的鼠尾藻幼孢子體為苗源,用速凝水泥固定附苗后的附著基于原生態自然礁石上,進行鼠尾藻的增殖,以期恢復天然鼠尾藻資源,保護沿海生態環境,為海洋生態修復提供基礎資料;本方法構建的人工鼠尾藻場可世代繁衍種群,可為構建大型海藻場和海洋生態修復提供技術支撐。
【專利說明】一種鼠尾藻潮間帶增殖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海藻增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鼠尾藻潮間帶增殖的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是褐藻門(Phaeophyta)、墨角藻目(Fucales)、馬尾藻科(Sargassaceae)、馬尾藻屬(Sargassum)中的一種,我國北至遼東半島,南至雷州半島均有分布,是一種潮間帶的大型褐藻。近年來,鼠尾藻的經濟和生態價值引起了人們的重視,一方面鼠尾藻是海參幼苗的優質飼料,由于海參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野生資源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鼠尾藻是潮間帶生長的大型海藻,并往往成為優勢種,其生物量可高達5kg/m2以上,在近海水域環境生態修復中有重要作用。因此,開展鼠尾藻資源增殖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針對以上要求,發明了一種鼠尾藻人工增殖的方法,以期恢復鼠尾藻資源,并進一步增加鼠尾藻的生物量。
[0004]本發明的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驟:
[0005]I)附著基的準備:用混凝土材料制成形狀為圓弧形的附著基,在附著基的外表面附著有小磚塊;
[0006]2)鼠尾藻幼孢子體的固著:將附著基在室內經過浸泡處理后,放入育苗池中靜水采附鼠尾藻幼孢子體,室內半流水培育1`5-20天;
[0007]3)增殖環境的選擇:選擇潮間帶的低凹處作為附著基的固定地點,將低凹處用速凝水泥堵住漏水點,形成人工堤壩,在堤壩底端加引流口 ;
[0008]4)附著基的固定:當室內育苗的附著基上的幼孢子體平均體長2mm時,用速凝水泥在低潮時將附著基固定于選定的固定地點:首先將固著地點的海水通過引流口放出,然后用毛刷進行清礁;將附有幼孢子體的附著基從育苗場運輸到增殖地點,用速凝水泥將附著基固定在經過清礁的礁石上;等待潮水上漲,沒過附著基,堵住引流口 ;
[0009]5)鼠尾藻的養殖:將附著基固定在指定區域后,在養殖過程中定期進行觀察其生長情況,清除附著生物和藻食動物;當增殖鼠尾藻假根牢固生長于人工附著基上后轉入粗放管理。
[0010]所述的附著基的圓弧直徑18_25cm,其中間高2_5cm ;
[0011]所述的步驟4)中附著基運輸時表面覆蓋濕布,防止干露時間過長對幼苗造成損害;
[0012]所述的步驟4)中,若附著基上的人工苗較少,在大潮期,風浪較小的時候,潑灑鼠尾藻孢子水于附著基表面,實行人工補苗。
[0013]本方法是將人工育苗和海藻增殖技術結合進行鼠尾藻增殖,前期采用鼠尾藻人工育苗,可以使苗種密度增大,后期選擇適宜的增殖地點,以原有的生境為基礎,適當改造,可成功實現鼠尾藻增殖的目的。結果表明,在原先鼠尾藻較少的區域或者沒有的區域,只要經過適當改造,能夠實現鼠尾藻的高密度增殖,增加其生物量。具有以下兩個主要優點:一是操作簡便,成本較低,易推廣,在適宜的地方都可以采用本方法進行鼠尾藻增殖。二是增殖效果明顯,生物量有明顯增加。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方法進行詳細的描述。
[0015]實施例1
[0016]I)附著基的準備:用混凝土材料制成形狀為圓弧形的附著基,在附著基的外表面附著有小磚塊;
[0017]附著基的 制備方法是:用直徑22cm,高2cm的圓弧形塑料管做模具,填裝混凝土,然后在混凝土上表面粘附小磚塊。
[0018]本發明所使用的附著基體積小,適用于潮間帶復雜的附著環境;上表面粘附磚塊,利用磚塊表面的粗糙多孔的特性,鼠尾藻幼苗附著牢固,抗風浪。
[0019]2)鼠尾藻幼孢子體的固著:將附著基在室內經過浸泡處理后,放入育苗池中采用靜水采附鼠尾藻幼孢子體,室內半流水培育15天;
[0020]具體過程如下:收集成熟期的藻體,放于室內大水池中,讓孢子自然脫落,然后將藻體和生殖枝取出。附著48小時后,大水池每天換海水一次,平時用水泵使水不斷循環流動,前10天,水體日交換4次,其后10天交換7次,在每立方米海水中添加4:0.4ppm的NO3-N和PO4-P,保證其生長所需的營養,光照采用室內自然散射光溫度為22 ± 1.5°C,育苗附著基使用上述的附著基。20天左右,苗種長到0.2-0.4cm即可用于增殖。此育苗過程需要注意一是加大換水量和使用水泵循環流動,目的在于使鼠尾藻幼苗牢固附著在附著基上,適應潮間帶的潮汐沖擊;二是添加營養鹽,促進鼠尾藻快速健康的生長,保證苗種粗壯。
[0021]3)增殖環境的選擇:選擇潮間帶高潮帶、中潮帶和低潮帶增殖地點的低凹處作為附著基的固定地點,將低凹處用速凝水泥堵住漏水點,形成人工堤壩,在堤壩靠近低潮帶的方向加引流口;
[0022]加入引流口的目的在于需要固定附著基時,可以將引流口打開,使海水流干,待固定完,堵住引流口,在漲潮時海水可沒過附著基,避免幼苗收到陽光曝曬,并且海水可提供幼苗快速生長的營養元素。
[0023]4)附著基的固定:當附著基上的幼孢子體平均體長2mm時,用速凝水泥在低潮時將附著基固定于選定的固定地點:首先將固著地點的海水通過引流口放出,然后用毛刷進行清礁;將附有幼孢子體的附著基從育苗場運輸到增殖地點,用速凝水泥將附著基固定在經過清礁的礁石上;等待潮水上漲,沒過附著基,堵住引流口 ;
[0024]本實施例中選用的養殖地點為山東榮成俚島鎮俚島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潮間帶海域,實施面積500平方米。
[0025]5)鼠尾藻的養殖:將附著基固定在指定區域后,在增殖過程中定期進行觀察其生長情況,清除附著生物和食藻動物;當增殖鼠尾藻假根牢固生長于人工附著基上,長度在
0.5cm后轉入粗放管理。
[0026]同時為了比較本發明的養殖效果,在相同的海域,類似的地形情況下按照已有的方法進行鼠尾藻的養殖。主要與已有方法不同實施方法為:一,附著基表面選擇常規的貝殼;二,鼠尾藻育苗期間不使用營養鹽;三,增殖環境不采用人工堤壩,將有幼苗的附著基直接固定在裸露的礁石上。結果發現,增殖效果不顯著,原因在于一是貝殼表面光滑,鼠尾藻幼苗不能牢固的吸附在附著基表面;二是,如果沒有營養鹽,鼠尾藻苗種生長緩慢,錯過其最佳生長季節,在人工增殖時,苗種生長慢,形不成種群優勢,有雜藻等影響;三是,增殖的鼠尾藻幼苗受到陽光直射,失水時間過長,死亡率很高。
[0027]實施例2
[0028]I)附著基的準備:用混凝土材料制成形狀為圓弧形的附著基,在附著基的外表面附著有小磚塊;
[0029]附著基的制備方法是:用直徑25cm,高2cm的塑料管做模具,填裝混凝土,然后在混凝土上表面粘附小磚塊。
[0030]2)鼠尾藻幼孢子體的固著:將附著基在室內經過浸泡處理后,放入育苗池中采用靜水采附鼠尾藻幼孢子體,室內半流水培育20天;
[0031]鼠尾藻育苗過程:收集成熟期的藻體,放于室內大水池中,讓其自然脫落,然后將藻體和生殖枝取出。附著48小時后,大水池每天換海水一次,平時用水泵使水不斷循環流動,前10天,水體日交換6次,其后10天交換9次,在每立方米海水中添加4:0.4ppm的NO3-N和PO4-P,保證其生長所需的營養,光照采用室內自然散射光溫度為22 ± 1.5°C,育苗附著基使用上述的附著基。20天左右,苗種長到0.2-0.4cm即可用于增殖。此育苗過程需要注意一是加大換水量和使用水泵循環流動,目的在于使鼠尾藻幼苗牢固附著在附著基上,適應潮間帶的潮汐沖擊;二是添加營養鹽,促進鼠尾藻快速健康的生長,保證苗種粗壯。
[0032]3)增殖環境的選擇:選擇潮間帶中潮帶和低潮帶作為主要的地點,低凹處作為附著基的固定地點,將低凹處用速凝水泥`堵住漏水點,形成人工堤壩,在堤壩靠近低潮帶的方向加引流口;
[0033]加入引流口的目的在于需要固定附著基時,可以將引流口打開,使海水流干,待固定完,堵住引流口,在漲潮時海水可沒過附著基,避免幼苗收到陽光曝曬,并且海水可提供幼苗快速生長的營養元素。
[0034]4)附著基的固定:當附著基上的幼孢子體平均體長2mm時,用速凝水泥在低潮時將附著基固定于山東榮成桑溝灣潮間帶海域,實施面積450平方米:首先將固著地點的海水通過引流口放出,然后用毛刷進行清礁;將附有幼孢子體的附著基從育苗場運輸到增殖地點,用速凝水泥將附著基固定在經過清礁的礁石上;等待潮水上漲,沒過附著基,堵住引流口 ;
[0035]5)鼠尾藻的養殖:將附著基固定在指定區域后,在增殖過程中定期進行觀察其生長情況,清除附著生物和食藻動物;當增殖鼠尾藻假根牢固生長于人工附著基上,長度在
0.5cm后轉入粗放管理。
[0036]通過實施例1和實施例2的增殖效果表明,按每平方米的成體濕重均值計算,本發明的方法與常規的養殖方法相比較,在低潮帶的產量可由1.5kg增加到2.4kg,增加60%的生物量;在中潮帶從0.8kg增加到2kg,增加150% ;在高潮帶可從0.2增加到0.7kg,是2.5倍。而大規模養殖的結果也與上述實施例的效果相近,從而表明本發明的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權利要求】
1.一種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驟: 1)附著基的準備:用混凝土材料制成形狀為圓弧形的附著基,在附著基的外表面附著有小磚塊; 2)鼠尾藻幼孢子體的固著:將附著基在室內經過浸泡處理后,放入育苗池中靜水采附鼠尾藻幼孢子體,室內半流水培育15-20天; 3)增殖環境的選擇:選擇潮間帶的低凹處作為附著基的固定地點,將低凹處用速凝水泥堵住漏水點,形成人工堤壩,在堤壩底端加引流口 ; 4)附著基的固定:當室內育苗的附著基上的幼孢子體平均體長2mm時,用速凝水泥在低潮時將附著基固定于選定的固定地點:首先將固著地點的海水通過引流口放出,然后用毛刷進行清礁;將附有幼孢子體的附著基從育苗場運輸到增殖地點,用速凝水泥將附著基固定在經過清礁的礁石上;等待潮水上漲,沒過附著基,堵住引流口 ; 5)鼠尾藻的養殖:將附著基固定在指定區域后,在養殖過程中定期進行觀察其生長情況,清除附著生物和藻食動物;當增殖鼠尾藻假根牢固生長于人工附著基上后轉入粗放管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著基的圓弧直徑18-25cm,其中間高 2-5cm。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著基的制備方法,是用圓弧形塑料管做模具,填裝混凝土,然后在混凝土上表面粘附小磚塊完成制備。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中的采附鼠尾藻幼孢子體,其方法如下:首先收集成熟期的藻體,放于室內大水池中,讓孢子自然脫落,然后將藻體和生殖枝取出;附著48小時后,大水池每天換海水一次,平時用水泵使水不斷循環流動,前10天,水體日交換4-6次,其后10天交換5-7次,在每立方米海水中分別添加4、0.4ppm的NO3-N和PO4-P,光照采用室內自然散射光,溫度為22± 1.5°C。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4)中附著基運輸時表面覆蓋濕布。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4)中,若附著基上的人工苗較少,在大潮期,風浪較小的時候,潑灑鼠尾藻孢子水于附著基表面,實行人工補苗。
【文檔編號】A01G33/00GK103444505SQ201310401368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5日
【發明者】王翔宇, 吳海一, 劉瑋, 丁剛, 徐智廣, 詹冬梅 申請人: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