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山雞椒組培苗根培養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及培養方法。
背景技術:
山雞椒(litseacubeba(lour.)pers.),又名山蒼子,山蒼樹等,屬于樟科(lauracea)木姜子屬(litsealam)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是原產于我國的珍貴天然香料植物。其果實、葉、花等組織可蒸提精油,精油中檸檬醛含量高達60-90%,是制造高級化妝品、藥品、食品添加劑、病蟲害防治劑、潤滑油等的重要原料。山雞椒精油市場需求巨大,然而在山雞椒精油加工中多利用野生山雞椒資源,并且多以毀滅性的砍樹為主要采摘方式,致使山雞椒資源嚴重枯竭,苗木供應極度緊張。傳統繁殖方式是種子繁殖,然而山雞椒種子發芽率極低,且優良性質不能穩定遺傳,嚴重影響山雞椒精油質量和產量。采用組織培養方法可極大縮短育苗周期,不僅繁殖率高且可保持繁殖母株優良性狀,是解決山雞椒苗木原料供應緊張的極佳手段。
目前,采用常見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的生根率可達80%左右,但是組培生根率可直接影響組培生產成本,而且關系到移栽成活率的高低,因此有必要對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及培養方法作進一步優化。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發明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采用該生根培養基可有效提高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率,以改善采用現有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率提升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方法。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主要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吲哚丁酸(indolebutyricacid,iba)0.7-0.9mg/l,吲哚乙酸(indoleaceticacid,iaa)0.2-0.3mg/l,萘乙酸(naphthylaceticacid,naa)0.1-0.2mg/l,活性炭(activatedcarbon,ac)0.5-1.0mg/l,蔗糖19.0-21.0g/l和瓊脂7.0-8.0g/l,ph為5.8-6.0。
進一步的,所述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主要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75-0.85mg/l,iaa0.2-0.3mg/l,naa0.1-0.15mg/l,ac0.75-1.0mg/l,蔗糖19.5-20.5g/l和瓊脂7.2-7.8g/l,ph為5.8-6.0。
進一步的,所述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主要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8mg/l,iaa0.2-0.3mg/l,naa0.1mg/l,ac1.0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進一步的,所述1/2ms基本培養基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鐵鹽和有機物,主要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
大量元素:硝酸鉀950mg/l,硝酸銨825mg/l,七水硫酸鎂185mg/l,磷酸二氫鉀85mg/l,二水氯化鈣220mg/l;
微量元素:四水硫酸錳22.3mg/l,七水硫酸鋅8.6mg/l,硼酸6.2mg/l,碘化鉀0.83mg/l,二水鉬酸鈉0.25mg/l,五水硫酸銅0.025mg/l,六水氯化鈷0.025mg/l;
鐵鹽:七水硫酸亞鐵27.8mg/l,乙二胺四乙酸二鈉37.3mg/l;
有機物:甘氨酸2mg/l,鹽酸吡哆醇0.5mg/l,鹽酸硫胺素0.1mg/l,煙酸0.5mg/l,肌醇100mg/l。
進一步的,采用所述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生根率大于等于95%。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培養方法,采用上述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
進一步的,所述生根培養的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3-27℃,光照時間15-16h,黑暗時間為8-9h,光照強度為1800-2200lux,培養時間至少為25天。
進一步的,所述生根培養的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3-27℃,光照時間16h,黑暗時間為8h,光照強度為2000lux,培養時間為25天。
進一步的,選取木質化、長約2-3cm的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
進一步的,采用所述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生根率大于等于95%。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該生根培養基是在基本培養基的基礎上引入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等生根誘導物質,并利用各物質的協同配合作用并通過對各物質用量的限定,使得該生根培養基對于山雞椒組培苗有較強的誘導生根效應,從而使得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率達到95%以上,移栽成活率達到100%,有效改善了采用傳統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對于組培苗的生根率以及移栽成活率提升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2)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培養方法,通過采用上述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以及調整培養條件,使得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率有了進一步提高,為山雞椒的工廠化生產提供了更可靠、操作性更強的技術依據,加快了其繁殖與推廣。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采用實施例10中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和生根培養條件培養出的組培苗的生根情況;
圖2為采用對比例14中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和生根培養條件培養出的組培苗的生根情況;
圖3為采用實施例10中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和生根培養條件培養出的組培苗生根后的移栽成活情況,處于同一水平上的三株組培苗為同一生長時期,其中:(a)移栽10天;(b)移栽30天;(c)移栽60天。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理解,下列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應視為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者,按照常規條件或制造商建議的條件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注明生產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售購買獲得的常規產品。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主要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7-0.9mg/l,iaa0.2-0.3mg/l,naa0.1-0.2mg/l,ac0.5-1.0mg/l,蔗糖19.0-21.0g/l和瓊脂7.0-8.0g/l,ph為5.8-6.0。
本發明提供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是在基本培養基的基礎上引入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等生根誘導物質,并利用各物質的協同配合作用以及對各物質用量的特定限定,使得該生根培養基對于山雞椒組培苗有較強的誘導生根效應,從而使得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率達到95%以上,移栽成活率達到100%,改善了采用傳統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對于組培苗的生根率以及移栽成活率提升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具體的,利用根系吸收營養和水分是植物一種本能,培養基中高的營養元素及糖可使組培苗產生依賴性而不易生根,減少營養成分及糖的濃度即可刺激生根。另外,培養基中的一些無機鹽成分不利于根的產生,故要適當降低無機鹽濃度才有利于根的分化,因此本發明在以ms為基本培養基的生根培養中,大量元素要降到1/2,故選用1/2ms為基本培養基。
在組織培養中,外植體的生根與外源激素的作用密不可分,其中適當濃度的生長素類物質對生根影響很大,具有一定的誘導分化作用。不同植物對生根誘導所需要生長素類物質的種類也不同。
本發明中,主要是選用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生長素類物質作為生根誘導物質。
其中,吲哚丁酸,又稱iba,其主要作用是誘導插枝生根,尤其是不定根的生長。
iba典型但非限定的濃度為0.7mg/l、0.72mg/l、0.74mg/l、0.76mg/l、0.78mg/l、0.80mg/l、0.82mg/l、0.84mg/l、0.86mg/l、0.88mg/l或0.90mg/l。
吲哚乙酸,又稱iaa,可由莖、葉和根系吸收,使用濃度不同,既可起促進作用,也可起抑制作用。穩定性相對較差,強光照條件下更容易氧化分解,用于組織培養中,誘導愈傷組織和根的形成,以加速根的形成和提高植株生根的百分率。
iaa典型但非限定的濃度為0.2mg/l、0.21mg/l、0.22mg/l、0.23mg/l、0.24mg/l、0.25mg/l、0.26mg/l、0.27mg/l、0.28mg/l、0.29mg/l或0.3mg/l。
萘乙酸,又稱naa,為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物質,在使用過程中不易氧化、穩定性更強。
naa典型但非限定的濃度為0.1mg/l、0.11mg/l、0.12mg/l、0.13mg/l、0.14mg/l、0.15mg/l、0.16mg/l、0.17mg/l、0.18mg/l、0.19mg/l或0.2mg/l。
在培養基中加入活性炭(ac),其目的主要是利用其吸附能力,減少一些有害物質的不利影響,同時也創造暗環境,對某些植物誘導生根有利。
在本發明中,ac典型但非限定的濃度為0.5mg/l、0.55mg/l、0.6mg/l、0.65mg/l、0.7mg/l、0.75mg/l、0.8mg/l、0.85mg/l、0.9mg/l、095mg/l、或1.0mg/l。
在組織快繁中,被培養的培養物大多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能進行的也不能滿足其對糖類的需求,因此必須在培養基中添加糖作為碳源和能源,同時對維持培養基一定的滲透壓也有重要作用。而蔗糖是最重要的碳源之一。
在本發明中,蔗糖典型但非限定的濃度為19.0mg/l、19.2mg/l、19.4mg/l、19.6mg/l、19.8mg/l、20.0mg/l、20.2mg/l、20.4mg/l、20.6mg/l、20.8mg/l或21.0mg/l。
瓊脂典型但非限定的濃度為7.0mg/l、7.1mg/l、7.2mg/l、7.3mg/l、7.4mg/l、7.5mg/l、7.6mg/l、7.7mg/l、7.8mg/l、7.9mg/l或8.0mg/l。
本發明所述的“主要由……組成”,意指其除所述組分外,還可以包括其他組分,這些其他組分賦予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不同的特性。除此之外,本發明所述的“主要由……組成”,還可以替換為封閉式的“為”或“由……組成”。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主要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75-0.85mg/l,iaa0.2-0.3mg/l,naa0.1-0.15mg/l,ac0.75-1.0mg/l,蔗糖19.5-20.5g/l和瓊脂7.2-7.8g/l,ph為5.8-6.0。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主要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8mg/l,iaa0.2-0.3mg/l,naa0.1mg/l,ac1.0mg/l,蔗糖20.0g/l,瓊脂7.5g/l,ph為5.8。
組培苗對生根培養基中的添加物,尤其是生根誘導物質的種類和濃度非常敏感,通過合理選擇和搭配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中的各組分,使得各組分之間的協同配合作用更強,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對于組培苗的生根誘導作用更強,使得生根率進一步提高。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1/2ms基本培養基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鐵鹽和有機物,主要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
大量元素:硝酸鉀950mg/l,硝酸銨825mg/l,七水硫酸鎂185mg/l,磷酸二氫鉀85mg/l,二水氯化鈣220mg/l;
微量元素:四水硫酸錳22.3mg/l,七水硫酸鋅8.6mg/l,硼酸6.2mg/l,碘化鉀0.83mg/l,二水鉬酸鈉0.25mg/l,五水硫酸銅0.025mg/l,六水氯化鈷0.025mg/l;
鐵鹽:七水硫酸亞鐵27.8mg/l,乙二胺四乙酸二鈉37.3mg/l;
有機物:甘氨酸2mg/l,鹽酸吡哆醇0.5mg/l,鹽酸硫胺素0.1mg/l,煙酸0.5mg/l,肌醇100mg/l。
與ms基本培養基相比,1/2ms基本培養基中的大量元素要降到1/2,其他微量元素、鐵鹽、有機物濃度不變。
應該說明的是,上述1/2ms基本培養基中的各組分以及iba、iaa、naa、ac、蔗糖、瓊脂等各物質的濃度均具有相同的計算基準。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采用所述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生根率大于等于95%。
采用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有較強的生根誘導效應,生根率大于等于95%,典型但非限制性的生根率為95%、95.5%、96%、96.5%、97%、97.5%、98%、98.5%、99%、99.5%或100%。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培養方法,采用上述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
成功的組織培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培養基的選擇。在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方法中采用上述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該生根培養基是利用iaa、iba、naa與1/2ms基本培養基協同配合作用,以及在適宜的培養條件下,使得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率可達到95%以上。
根的生長關系到移栽成活率的高低,高的生根率有助于移栽成活率的提升。采用本發明提供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并且在適宜的培養條件下,生根率可達95%以上,移栽成活率達到100%。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生根培養的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3-27℃,光照時間15-16h,黑暗時間為8-9h,光照強度為1800-2200lux,培養時間至少為25天。
生根培養條件對于組培苗的生根發育以及后期的移栽成活具有很大影響。在本發明中,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培養溫度為23℃、23.5℃、24℃、24.5℃、25℃、25.5℃、26℃、26.5℃或27℃。
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光照時間為15h、15.5h或16h,黑暗時間為8h、8.5h或9h。
典型但非限制性的光照強度為1800lux、1850lux、1900lux、1950lux、2000lux、2050lux、2100lux、2150lux或2200lux。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生根培養的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3-27℃,光照時間16h,黑暗時間為8h,光照強度為2000lux,培養時間為25天。
通過對生根培養條件的進一步限定,進一步提高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率以及后期的移栽成活率。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選取木質化、長約2-3cm的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
山雞椒組培苗的來源主要是通過將選取的外植體采用初代培養后再繼代培養得到。
材料選取:采取健康、無病蟲害的山雞椒半木質化帶芽枝條作為外植體;
材料預處理:將外植體在自來水浸泡16小時,剪取帶芽莖段2-3cm,用自來水沖洗干凈,洗衣粉溶液浸泡10-15分鐘,流水沖洗1小時;
消毒處理:70%酒精浸泡20s,0.1%升汞消毒7min,無菌水沖洗5遍;
初代培養:接種于初代培養基中進行誘導分化培養,得到初代組培苗;
繼代培養:再將初代組培苗置于繼代培養基中,得到健壯的繼代苗。
在得到的繼代苗中選取木質化、長約2-3cm的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可以促使山雞椒無根苗出根整齊一致,提高生根率。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采用上述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生根率大于等于95%。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主要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吲哚丁酸0.7-0.9mg/l,吲哚乙酸0.2-0.3mg/l,萘乙酸0.1-0.2mg/l,活性炭0.5-1.0mg/l,蔗糖19.0-21.0g/l,瓊脂7.0-8.0g/l,ph為5.8-6.0;
優選的,所述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主要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吲哚丁酸0.8mg/l,吲哚乙酸0.2-0.3mg/l,萘乙酸0.1mg/l,活性炭1.0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對比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材料選取:采取健康、無病蟲害的山雞椒半木質化帶芽枝條作為外植體;
材料預處理:將外植體在自來水浸泡16h,剪取帶芽莖段2-3cm,用自來水沖洗干凈,洗衣粉溶液浸泡10-15min,流水沖洗1h;
消毒處理:70%酒精浸泡20s,0.1%升汞消毒7min,無菌水沖洗5遍;
初代培養:接種于初代培養基中進行誘導分化培養,得到初代組培苗,初代培養基為ms+ba2.0mg/l+iba0.1mg/l;
繼代培養:再將初代組培苗置于繼代培養基中,得到健壯的繼代苗,繼代培養基為ms+ba2.0mg/l+iba0.1mg/l;
其中ba(benzylaminopurine)為芐氨基腺嘌呤。
在得到的繼代苗中選取木質化、長約2-3cm的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選用實施例1-14和對比例1-16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和培養方法進行生根培養。
實施例1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7mg/l,iaa0.2mg/l,naa0.1mg/l,ac1.0mg/l,蔗糖19.0g/l和瓊脂7.0g/l,ph為6.0。
實施例2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7mg/l,iaa0.2mg/l,naa0.1mg/l,ac1.0mg/l,蔗糖21.0g/l和瓊脂8.0g/l,ph為6.0。
實施例3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8mg/l,iaa0.2mg/l,naa0.1mg/l,ac1.0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實施例4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8mg/l,iaa0.3mg/l,naa0.1mg/l,ac1.0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實施例5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8mg/l,iaa0.2mg/l,naa0.1mg/l,ac0.5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實施例6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8mg/l,iaa0.3mg/l,naa0.2mg/l,ac1.0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實施例7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9mg/l,iaa0.25mg/l,naa0.15mg/l,ac0.8mg/l,蔗糖21.0g/l和瓊脂7.0g/l,ph為5.9。
實施例8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培養方法,采用實施例1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生根培養的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3℃左右,光照時間15h,黑暗時間為9h,光照強度為1900lux,培養時間為25天。
實施例9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培養方法,采用實施例2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生根培養的條件與實施例8中的生根培養的條件相同。
實施例10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培養方法,采用實施例3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生根培養的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5℃左右,光照時間16h,黑暗時間為8h,光照強度為2000lux,培養時間為25天。
實施例11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培養方法,采用實施例4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生根培養的條件與實施例10的生根培養的條件相同。
實施例12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培養方法,采用實施例5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生根培養的條件與實施例10的生根培養的條件相同。
實施例13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培養方法,采用實施例6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生根培養的條件與實施例10的生根培養的條件相同。
實施例14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培養方法,采用實施例7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生根培養的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7℃左右,光照時間16h,黑暗時間為8h,光照強度為2200lux,培養時間為25天。
對比例1
本對比例為實施例10的對比例,除了iba的濃度為0.50mg/l,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的其他組分與濃度以及培養條件與實施例10相同。
對比例2
本對比例為實施例11的對比例,除了iba的濃度為0.50mg/l,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的其他組分與濃度以及培養條件與實施例11相同。
對比例3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5mg/l,iaa0.1mg/l,naa0.1mg/l,ac0.5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采用該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的培養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5℃左右,光照時間16h,黑暗時間為8h,光照強度為2000lux,培養時間為25天。
對比例4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5mg/l,iaa0.2mg/l,naa0.4mg/l,ac1.0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采用該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的培養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5℃左右,光照時間16h,黑暗時間為8h,光照強度為2000lux,培養時間為25天。
對比例5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5mg/l,iaa0.3mg/l,naa0.4mg/l,ac1.0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采用該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的培養條件與對比例4相同。
對比例6
本對比例為實施例10的對比實驗,除了naa的濃度為0.40mg/l,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的其他組分與濃度以及培養條件與實施例10相同。
對比例7
本對比例為實施例11的對比實驗,除了naa的濃度為0.40mg/l,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的其他組分與濃度以及培養條件與實施例11相同。
對比例8
本對比例為實施例12的對比實驗,除了iaa的濃度為0.10mg/l,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的其他組分與濃度以及培養條件與實施例12相同。
對比例9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20mg/l,iaa0.20mg/l,naa0.10mg/l,ac1.0mg/l,蔗糖19.0g/l和瓊脂7.0g/l,ph為5.9;
采用該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的培養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6℃左右,光照時間16h,黑暗時間為8h,光照強度為2100lux,培養時間為25天。
對比例10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20mg/l,iaa0.30mg/l,naa0.10mg/l,ac1.0mg/l,蔗糖19.0g/l和瓊脂7.0g/l,ph為5.9;
采用該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的培養條件與對比例9相同。
對比例11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20mg/l,iaa0.20mg/l,naa0.40mg/l,ac1.0mg/l,蔗糖19.0g/l和瓊脂7.0g/l,ph為5.9;
采用該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的培養條件與對比例9相同。
對比例12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20mg/l,iaa0.30mg/l,naa0.40mg/l,ac1.0mg/l,蔗糖19.0g/l和瓊脂7.0g/l,ph為5.9;
采用該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的培養條件與對比例9相同。
對比例13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20mg/l,iaa0.10mg/l,naa0.10mg/l,ac0.5mg/l,蔗糖21.0g/l和瓊脂8.0g/l,ph為6.0;
采用該生根培養基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生根培養的培養條件與對比例9相同。
對比例14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80mg/l,iaa0.20mg/l,ac1.0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本對比例為實施例10的對比實驗,除了在該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中未添加naa外,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的其他組分與濃度以及培養條件與實施例10相同。
對比例15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80mg/l,naa0.20mg/l,ac1.0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本對比例為實施例10的對比實驗,除了在該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中未添加iaa外,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的其他組分與濃度以及培養條件與實施例10相同。
對比例16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aa0.20mg/l,naa0.10mg/l,ac1.0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本對比例為實施例10的對比實驗,除了在該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中未添加iba外,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的其他組分與濃度以及培養條件與實施例10相同。
對比例17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ba0.8mg/l,iaa0.3mg/l,ac1.0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本對比例為實施例11的對比實驗,除了在該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中未添加naa外,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的其他組分與濃度以及培養條件與實施例11相同。
對比例18
一種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1/2ms基本培養基,iaa0.30mg/l,naa0.10mg/l,ac1.0mg/l,蔗糖20.0g/l和瓊脂7.5g/l,ph為5.8;
本對比例為實施例11的對比實驗,除了在該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中未添加iba外,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的其他組分與濃度以及培養條件與實施例11相同。
對比例19
本對比例為實施例11的對比實驗,除了蔗糖的濃度為17.00mg/l外,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的其他組分與濃度以及培養條件與實施例11相同。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所有實施例和對比例中采用的1/2ms基本培養基組成均相同,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鐵鹽和有機物,主要由以下濃度的組分組成:
大量元素:硝酸鉀950mg/l,硝酸銨825mg/l,七水硫酸鎂185mg/l,磷酸二氫鉀85mg/l,二水氯化鈣220mg/l;
微量元素:四水硫酸錳22.3mg/l,七水硫酸鋅8.6mg/l,硼酸6.2mg/l,碘化鉀0.83mg/l,二水鉬酸鈉0.25mg/l,五水硫酸銅0.025mg/l,六水氯化鈷0.025mg/l;
鐵鹽:七水硫酸亞鐵27.8mg/l,乙二胺四乙酸二鈉37.3mg/l;
有機物:甘氨酸2mg/l,鹽酸吡哆醇0.5mg/l,鹽酸硫胺素0.1mg/l,煙酸0.5mg/l,肌醇100mg/l。
實驗例1
采用上述實施例8-14和對比例1-19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在各自的培養條件下對山雞椒組培苗進行誘導生根實驗,均取50株,對生根率、平均根數、平均根長和移栽成活率進行測定。其中,生根率(%)=生根株數/接種總株數×100%,平均根數=總生根數/總株數,平均根長=所有根總長/總生根數,移栽成活率=移栽成活株數/移栽總株數×100%,需要說明的是,各實施例與對比例所采用的移栽基質均相同,且移栽成活率是在移栽后30天進行統計的,具體測定結果見表1:
表1各實施例和對比例中的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情況測定結果
從表1中可以看出,實施例8-14提供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對于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誘導效應遠高于對比例1-19中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
具體的,實施例11為實施例10的對照實驗,兩者不同之處在于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中iaa的濃度不同。iaa的濃度不同,對于組培苗生根誘導效應不同。
實施例12為實施例10的對照實驗,兩者不同之處在于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中活性炭的濃度不同。在一定范圍內,活性炭的含量越多,越能吸附培養基中的有害物質,從而對于山雞椒組培苗誘導生根有利。
對比例1和對比例2分別為實施例10和實施例11的對比實驗,在實施例10和實施例11中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中iba濃度為0.8mg/l,對比例1和對比例2中的iba濃度為0.5mg/l。從表1中數據可以看出,山雞椒組培苗對于iba的濃度的濃度較為敏感,iba能夠促進根系條數的增加,對于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生長有顯著作用。
對比例4為對比例1的對比實驗,兩者不同之處在于naa的濃度不同。由此可以看出,naa濃度的變化,也直接影響著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率。
對比例6和對比例7分別為實施例10和實施例11的對比實驗,在實施例10和實施例11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中naa的濃度為0.1mg/l,對比例1和對比例2中naa的濃度為0.4mg/l。從表1中數據可以看出,naa濃度越大,反而不利于山雞椒組培苗生根率的提升,故naa的濃度應在適宜的范圍內。
對比例8為實施例12的對比實驗,兩者不同之處在于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中iaa的濃度不同。當iaa的濃度超出0.20-0.30mg/l這個范圍時,山雞椒組培苗生根率有所下降。
對比例14-16均為實施例10的對比實驗,實施例10中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為1/2ms+iba0.8mg/l+iaa0.2mg/l+naa0.1mg/l+ac1mg/l+蔗糖20g/l+瓊脂7.5g/l,對比例14中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為1/2ms+iba0.8mg/l+iaa0.2mg/l+ac1mg/l+蔗糖20g/l+瓊脂7.5g/l,對比例15中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為1/2ms+iba0.8mg/l+naa0.1mg/l+ac1mg/l+蔗糖20g/l+瓊脂7.5g/l,對比例16中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為1/2ms+iaa0.2mg/l+naa0.1mg/l+ac1mg/l+蔗糖20g/l+瓊脂7.5g/l,可以看出,對比例14-16采用的生根誘導物質為iba、iaa和naa其中兩種物質的組合。從表1中可以看出,采用實施例10中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不論是從生根率或者平均根數、平均根長來講,還是從移栽成活率來講,均遠遠優于對比例14-16。
圖1為采用實施例10中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和生根培養條件培養出的組培苗的生根情況,圖2為采用對比例14中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和生根培養條件培養出的組培苗的生根情況,圖1和圖2所示僅是實施例10和對比例14在各自50株平行樣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株。從圖1和2中也可以很直觀的看出,采用實施例10進行生根培養的山雞椒組培苗根長較長,且枝芽長勢較好,其生根情況明顯優于采用對比例14培養的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情況。而且從圖3中可以看出,采用實施例10進行生根培養的山雞椒組培苗在后期的移栽過程中成活情況良好。
對比例17和對比例18均為實施例11的對比實驗。與實施例11不同,對比例17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中未添加naa,對比例18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中未添加iba。由表1數據可以看出,采用實施例11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的生根率可高達100%,即實現100%生根,而且平均根數和平均根長都處于較高水平。而采用對比例17和對比例18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的生根率和組培苗生根的平均根數明顯低于實施例11,生根率和平均根數則直接影響到后期的移栽成活率,故采用對比例17和對比例18的生根培養基培養的山雞椒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也遠低于實施例11。
由此可以看出,iba、iaa和naa這三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協同配合關系,而且這種協同配合關系是在特定的濃度范圍內才得以實現的。換而言之,采用iba、iaa和naa這三種物質需要在特定范圍內,才能產生對山雞椒組培苗的良好的誘導生根效應。偏離此特定范圍時,生根率、平均根數、平均根長以及移栽成活率都有所降低。
對比例19也為實施例11的對比實驗。兩者不同之處在于生根培養基中蔗糖的濃度不同。采用對比例19生根培養基的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情況劣于實施例11。蔗糖作為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中的碳源,濃度過低,會直接影響到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情況,故蔗糖濃度應處于本發明限定的濃度范圍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通過各物質之間的協同配合作用以及對于特定濃度的限定,使得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率可達到95%以上,移栽成活率達到100%,相比采用傳統山雞椒組培苗生根培養基對于山雞椒組培苗的生根率、移栽成活率均有了顯著的提升,為山雞椒的工廠化生產提供了更可靠、操作性更強的技術依據,加快了其繁殖與推廣。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