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果凍,具體涉及一種柿子保健果凍。
背景技術:
果凍作為一種休閑食品,外觀晶瑩,色澤鮮艷,口感軟滑,清甜滋潤,深受廣大消費者特別是少年兒童的喜愛,是一種低熱能高膳食纖維的健康食品,為了增強果凍的營養(yǎng)性,目前市場中主要有水果型果凍,就是在生產果凍中添加有水果汁或果肉。但是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渴望能買到具有各種保健功能的藥食兩用型的果凍,但目前市場上很少見到。
柿子:是柿科植物干果類水果,成熟季節(jié)在十月左右,果實形狀較多,如球形、扁桃、方形等;柿子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胡蘿卜素、維生素C、瓜氨酸、碘、鈣、磷、鐵。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個人一天吃一個柿子,所攝取的維生素C,基本上就能滿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中國傳統醫(yī)學認為,柿子味甘、澀,性寒,歸肺經。《本草綱目》中記載“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同時,柿蒂,柿霜,柿葉均可入藥。
具研究證明,柿果與其他水果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含有高出其他水果十多倍甚至幾十倍的單寧類物質,而水溶性單寧是柿果產生澀味的主要物質,而使其入口有苦澀感,影響其食用口感。
桂枝:別名柳桂,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其性味辛、甘,溫,入肺、心、膀胱經,功能主治:能發(fā)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主風寒表證;寒濕痹痛;四肢厥冷;經閉痛經;癥瘕結塊;胸痹;心悸;痰飲;小便不利。用于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jié)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白術:別名桴薊,于術,冬白術,淅術,楊桴,吳術,片術、蒼術等,屬于菊科、蒼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味甘、苦,性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白芍:也稱白花芍藥,是毛茛科芍藥屬植物。其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功能主治:平肝止痛,養(yǎng)血調經,斂陰止汗。用于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
神曲:為辣蓼、青蒿、杏仁等藥加入面粉或麩皮混和后,經發(fā)酵而成的曲劑,其味甘、辛,性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太子參: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的干燥塊根。其味甘、微苦;性平。歸脾、肺經。功能主治:益氣健脾,生津潤肺。用于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氣陰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甘草:別名國老、甜草、烏拉爾甘草、甜根子,為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其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功能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用于心氣虛,心悸怔忡,脈結代,以及脾胃氣虛,倦怠乏力等。
大棗:鼠李科棗屬,其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用于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臟躁。
生姜: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鮮根莖。其味辛,性溫。功能主治:散寒發(fā)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以柿子、桂枝、白術、白芍、神曲、太子參、甘草、大棗,生姜等多味中草藥為原料,同時添加魚膠粉、椰絲、蜂蜜、酸乳酪等輔料,開發(fā)出一種營養(yǎng)健康、具有益氣健脾、消食開胃、酸甘化陰等保健功能的一種柿子保健果凍。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
柿子10-18%、桂枝4-8%、白術1-3.5%、白芍1.5-2.8%、神曲2-4%、太子參2-4%、甘草3-5.5%、大棗1-4.7%、生姜1-2%、魚膠粉12-25%、椰絲2-5%、蜂蜜4-9%、酸乳酪3-8.5%。
采用以下步驟制備:
(1)柿子預處理:洗凈、去皮取果肉,將取出的柿子果肉放入壓榨機中攪拌成泥糊狀,再將泥糊狀的果肉置于干燥的鐵鍋中,加入足以浸沒果肉的95%乙醇,密封加熱,溫度控制在50-65℃,時間為5-8小時,加熱過后,打開鍋蓋,加入一定量的大豆粉,其添加量為柿子果肉量的0.75%-0.9%,充分攪拌30-40分鐘后,用濾布進行過濾,得到柿子汁,再將柿子汁放入蒸餾罐中,在78℃的條件下,蒸餾分離出其所含的乙醇,蒸餾結束后,用膠頭滴管從蒸餾罐中吸取少量柿子汁,并將其滴入到鉻酐的硫酸水溶液中,如果使清澈的鉻酐的硫酸水溶液由橙色變?yōu)椴煌该鞯乃{綠色,說明柿子汁中的乙醇未完全蒸餾,需繼續(xù)蒸餾,直至乙醇完全蒸餾出去;
(2)中草藥預處理:按重量份稱取無霉變、蟲蛀的桂枝、白術、白芍、神曲、太子參、甘草、大棗、生姜放入清水中浸泡8-10小時、切碎、置于烘干機中烘干;
(3)中草藥熬煮:將烘干后的中藥材放入特制的砂鍋內進行合并熬煮,大火煮沸后用文火熬煮40-60分鐘,過濾得濾渣和濾液,再將濾渣進行二次煎煮,過濾得到藥液,并與之前過濾的濾液混合,備用;
(4)原料混合加熱攪拌:將柿子汁、中藥濾液與魚膠粉、蜂蜜、酸乳酪、椰絲放入混料器中進行混合加熱,加熱過程中不斷的攪拌,當溫度達到80-100℃時,維持5-8分鐘,之后停止加熱;
(5)過濾:趁熱將混合原料投入過濾器中,用80-160目的過濾袋進行過濾;
(6)充填:當過濾后的混合原料溫度降至70-80℃,可立即填充到果凍杯中,等冷卻至室溫,將其放入冰柜進行冷藏成型,溫度為3-5℃,時間3-5小時;
(7)消毒、殺菌:將成型的果凍在80-100℃的消毒機進行消毒,然后冷卻至18-25℃;
(8)烘干、包裝:再通過鼓風機吹干果凍表面的水份即可密封、包裝。
作用機理:
1.生姜助桂枝以和表寒;
2.大棗助白芍以調營陰;
3.甘草合白芍又能酸甘化陰;
4.甘草合桂枝、生姜可辛甘化陽、具少火生氣之意;
5.甘草合大棗則養(yǎng)脾胃資汗源;
6.太子參、白術益氣健脾;
7.神曲消食;
通過互相配伍、協同增效,能和脾開胃,能使舌知五味,故而食欲漸增。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1.柿子中富含的單寧為水溶性單寧,易溶于水和酒精等,并且單寧容易和蛋白中氨基酸的氨基端結合,使蛋白質變性凝固沉淀。本發(fā)明中的制備工藝通過對柿子果肉預處理,通過添加乙醇可以萃取出柿子中的單寧,進而加入大豆粉,大豆粉中富含水溶性蛋白質,單寧和水溶性蛋白質進行反應生成沉淀物,從而有效的對單寧進行了去除,改善了柿子的苦澀的口感。
2.成品果凍具有桂枝獨特的香氣,彈滑軟嫩、營養(yǎng)健康,添加的中藥互相配伍,協同增效,使本發(fā)明的果凍具有益氣健脾、消食開胃、酸甘化陰等保健功能。長期食用,能顯著改善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咳嗽痰多等癥狀,滿足人們對健康保健食品的需求。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柿子保健果凍,按重量份稱取下述原料:柿子10公斤、桂枝8公斤、白術3公斤、白芍2.5公斤、神曲3公斤、太子參2公斤、甘草4.8公斤、大棗4公斤、生姜1.5公斤、魚膠粉20公斤、椰絲3公斤、蜂蜜8公斤、酸乳酪7公斤,其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柿子預處理:取10公斤洗凈、去皮取果肉,將取出的柿子果肉放入壓榨機中攪拌成泥漿狀,再將泥糊狀的果肉置于干燥的鐵鍋中,加入足以浸沒果肉的95%乙醇,密封加熱,溫度控制在56℃,時間為6小時,加熱過后,打開鍋蓋,加入一定量的大豆粉,其添加量為柿子果肉量的0.75%,充分攪拌30分鐘后,用濾布進行過濾,得到柿子汁,再將柿子汁放入蒸餾罐中,在78℃的條件下,蒸餾分離出其所含的乙醇。蒸餾結束后,用膠頭滴管從蒸餾罐中吸取少量柿子汁,并將其滴入到鉻酐的硫酸水溶液中,如果使清澈的鉻酐的硫酸水溶液由橙色變?yōu)椴煌该鞯乃{綠色,說明柿子汁中的乙醇未完全蒸餾,需繼續(xù)蒸餾,直至乙醇完全蒸餾出去。
(2)中草藥預處理:按重量份稱取無霉變、蟲蛀的桂枝8公斤、白術3公斤、白芍2.5公斤、神曲3公斤、太子參2公斤、甘草4.8公斤、大棗4公斤、生姜1.5公斤放入清水中浸泡8小時、切碎、置于烘干機中烘干。
(3)中草藥熬煮:將烘干后的中藥材放入特制的砂鍋內進行合并熬煮,大火煮沸后用文火熬煮50分鐘,過濾得濾渣和濾液,再將濾渣進行二次煎煮,過濾得到藥液,并與之前過濾的濾液混合,備用。
(4)原料混合加熱攪拌:將柿子汁、中藥濾液與20公斤魚膠粉、8公斤蜂蜜、7公斤酸乳酪、3公斤椰絲放入混料器中進行混合加熱,加熱過程中不斷的攪拌,當溫度達到80℃時,維持6分鐘,之后停止加熱。
(5)過濾:趁熱將混合原料投入過濾器中,用100目的過濾袋進行過濾。
(6)充填:當過濾后的混合原料溫度降至70-80℃,可立即填充到果凍杯中,等冷卻至室溫,將其放入冰柜進行冷藏成型,溫度為3℃,時間4小時;
(7)消毒、殺菌:將成型的果凍在80℃的消毒機進行消毒,然后冷卻至18℃;
(8)烘干、包裝:再通過鼓風機吹干果凍表面的水份即可密封、包裝。
實施例2,一種柿子保健果凍,按重量份稱取下述原料:柿子12公斤、桂枝6公斤、白術2.5公斤、白芍1.5公斤、神曲3公斤、太子參2公斤、甘草4公斤、大棗3.5公斤、生姜1公斤、白茅根1.5公斤、茜草2.5公斤、魚膠粉18公斤、椰絲3公斤、蜂蜜8公斤、酸乳酪7公斤,其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柿子預處理:取12公斤洗凈、去皮取果肉,將取出的柿子果肉放入壓榨機中攪拌成泥漿狀,再將泥糊狀的果肉置于干燥的鐵鍋中,加入足以浸沒果肉的95%乙醇,密封加熱,溫度控制在56℃,時間為6小時,加熱過后,打開鍋蓋,加入一定量的大豆粉,其添加量為柿子果肉量的0.75%,充分攪拌30分鐘后,用濾布進行過濾,得到柿子汁,再將柿子汁放入蒸餾罐中,在78℃的條件下,蒸餾分離出其所含的乙醇。蒸餾結束后,用膠頭滴管從蒸餾罐中吸取少量柿子汁,并將其滴入到鉻酐的硫酸水溶液中,如果使清澈的鉻酐的硫酸水溶液由橙色變?yōu)椴煌该鞯乃{綠色,說明柿子汁中的乙醇未完全蒸餾,需繼續(xù)蒸餾,直至乙醇完全蒸餾出去。
(2)中草藥預處理:按重量份稱取無霉變、蟲蛀的桂枝6公斤、白術2.5公斤、白芍1.5公斤、神曲3公斤、太子參2公斤、甘草4公斤、大棗3.5公斤、生姜1公斤、白茅根1.5公斤、茜草2.5公斤放入清水中浸泡8小時、切碎、置于烘干機中烘干。
(3)中草藥熬煮:將烘干后的中藥材放入特制的砂鍋內進行合并熬煮,大火煮沸后用文火熬煮50分鐘,過濾得濾渣和濾液,再將濾渣進行二次煎煮,過濾得到藥液,并與之前過濾的濾液混合,備用。
(4)原料混合加熱攪拌:將柿子汁、中藥濾液與18公斤魚膠粉、8公斤蜂蜜、7公斤酸乳酪、3公斤椰絲放入混料器中進行混合加熱,加熱過程中不斷的攪拌,當溫度達到80℃時,維持6分鐘,之后停止加熱。
(5)過濾:趁熱將混合原料投入過濾器中,用100目的過濾袋進行過濾。
(6)充填:當過濾后的混合原料溫度降至70-80℃,可立即填充到果凍杯中,等冷卻至室溫,將其放入冰柜進行冷藏成型,溫度為3℃,時間4小時;
(7)消毒、殺菌:將成型的果凍在80℃的消毒機進行消毒,然后冷卻至18℃;
(8)烘干、包裝:再通過鼓風機吹干果凍表面的水份即可密封、包裝。
實施例2中添加的兩味中草藥:白茅根和茜草
白茅根: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莖。其性味甘,寒。歸肺、胃、膀胱經。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用于血熱吐血,衄血,尿血,熱病煩渴,肺熱咳嗽,胃熱嘔吐,濕熱黃疸,水腫尿少,熱淋澀痛。
茜草:茜草科,茜草屬多年生草質攀援藤木。其性味苦,寒;歸肝經。功能主治:涼血,止血,祛瘀,通經。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經閉瘀阻,關節(jié)痹痛,跌撲腫痛。
實施例3,一種柿子保健果凍,按重量份稱取下述原料:柿子11公斤、桂枝5公斤、白術1.5公斤、白芍2公斤、神曲2.5公斤、太子參2公斤、甘草3公斤、大棗3公斤、生姜1公斤、白茅根2公斤、茜草2公斤、玉竹1公斤、石斛1.5公斤、魚膠粉18公斤、椰絲3公斤、蜂蜜8公斤、酸乳酪7公斤,其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柿子預處理:取11公斤洗凈、去皮取果肉,將取出的柿子果肉放入壓榨機中攪拌成泥漿狀,再將泥糊狀的果肉置于干燥的鐵鍋中,加入足以浸沒果肉的95%乙醇,密封加熱,溫度控制在56℃,時間為6小時,加熱過后,打開鍋蓋,加入一定量的大豆粉,其添加量為柿子果肉量的0.75%,充分攪拌30分鐘后,用濾布進行過濾,得到柿子汁,再將柿子汁放入蒸餾罐中,在78℃的條件下,蒸餾分離出其所含的乙醇。蒸餾結束后,用膠頭滴管從蒸餾罐中吸取少量柿子汁,并將其滴入到鉻酐的硫酸水溶液中,如果使清澈的鉻酐的硫酸水溶液由橙色變?yōu)椴煌该鞯乃{綠色,說明柿子汁中的乙醇未完全蒸餾,需繼續(xù)蒸餾,直至乙醇完全蒸餾出去。
(2)中草藥預處理:按重量份稱取無霉變、蟲蛀的桂枝5公斤、白術1.5公斤、白芍2公斤、神曲2.5公斤、太子參2公斤、甘草3公斤、大棗3公斤、生姜1公斤、白茅根2公斤、茜草2公斤、玉竹1公斤、石斛1.5公斤放入清水中浸泡8小時、切碎、置于烘干機中烘干。
(3)中草藥熬煮:將烘干后的中藥材放入特制的砂鍋內進行合并熬煮,大火煮沸后用文火熬煮50分鐘,過濾得濾渣和濾液,再將濾渣進行二次煎煮,過濾得到藥液,并與之前過濾的濾液混合,備用。
(4)原料混合加熱攪拌:將柿子汁、中藥濾液與18公斤魚膠粉、8公斤蜂蜜、7公斤酸乳酪、3公斤椰絲放入混料器中進行混合加熱,加熱過程中不斷的攪拌,當溫度達到80℃時,維持6分鐘,之后停止加熱。
(5)過濾:趁熱將混合原料投入過濾器中,用100目的過濾袋進行過濾。
(6)充填:當過濾后的混合原料溫度降至70-80℃,可立即填充到果凍杯中,等冷卻至室溫,將其放入冰柜進行冷藏成型,溫度為3℃,時間4小時;
(7)消毒、殺菌:將成型的果凍在80℃的消毒機進行消毒,然后冷卻至18℃;
(8)烘干、包裝:再通過鼓風機吹干果凍表面的水份即可密封、包裝。
實施例3中添加的兩味中草藥:玉竹和石斛。
玉竹: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甘,微寒;歸肺、胃經。功能主治: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干口渴,內熱消渴。
石斛:為蘭科石斛屬植物,又名仙斛蘭韻、不死草、還魂草、紫縈仙株、吊蘭、林蘭、禁生、金釵花等。其性味甘淡微咸,寒,歸胃、腎,肺經。益胃生津,滋陰清熱。功能主治:陰傷津虧,口干煩渴,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
以上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fā)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fā)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本發(fā)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