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制茶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檸檬紅茶的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在公知的技術領域,檸檬紅茶具有美白、養胃、開胃、健脾、提神的作用,但是已有的檸檬紅茶是以茶葉和檸檬分開添加到開水中沖泡,沖泡過沖繁瑣,且不易掌握沖泡量或者檸檬與紅茶沖泡的比例。還有的檸檬紅茶是將檸檬和紅茶烘干后粉碎得到粉末狀固體后,混合后沖泡,但是這樣的檸檬紅茶呈粉末狀,沖泡后需過濾,現有的過濾包裝不易過濾干凈,影響茶水口感。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解決上述問題的檸檬紅茶的制作工藝。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檸檬紅茶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人工篩擇選種:精選大種油身品系、細種油身品系或馴化優秀品種品系的檸檬品種;
(2)果實分批采青:自秋分時節開始采摘檸檬鮮果,經過分批次采收后,冬至采收完畢;
(3)凈水清洗鮮果:對選好的檸檬鮮果利用凈水人工清洗檸檬表皮;
(4)手工去除果肉:人工在檸檬頂部開一類橢圓形開口,用工具把果肉取出,開口后的檸檬形成容器本體,再次用溫水清洗殘留在容器本體上的果汁,并晾干容器本體上的存水;
(5)手工填充紅茶:將勐海陳年普洱茶葉均勻的填入晾干后的容器本體中,壓緊;
(6)光照曬青:將步驟(5)處理得到的檸檬放置在自然光下,自然光照射10小時以上,完成基本曬青,如一個自然日不能完成基本曬青,可在下一自然日重復本步驟;
(7)煉爐風干:將步驟(6)得到的檸檬放入烘干爐中烘烤至檸檬表皮硬化;
(8)竹架攤涼:將烘干后的檸檬平均分布在涼架上攤涼降溫;
(9)包裝封存:采用食用級專業材料做內包裝直接包裝步驟(8)得到的檸檬,將包裝好后的檸檬放入木箱或鐵皮箱內存放。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在步驟(7)中所述的烘干爐中的溫度范圍為0℃-5℃。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在步驟(5)中填入的勐海陳年普洱茶葉與容器本體的重量比5:1-8:1。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選用適合沖泡的品種檸檬鮮果,提高口感。通過將將茶葉直接塞入檸檬果皮中沖泡方便、快捷,優選后固定的檸檬果皮與茶葉重量比提升了沖泡后的口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描述,但本發明的保護方案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
一種檸檬紅茶的制作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人工篩擇選種:精選大種油身品系、細種油身品系或馴化優秀品種品系的檸檬品種,精選的檸檬品種與紅茶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并且沖泡后的口感較好;
(2)果實分批采青:自秋分時節開始采摘檸檬鮮果,經過分批次采收后,冬至采收完畢,分批采摘檸檬鮮果,而不采用集中采摘的方式。根據制茶所需的檸檬鮮果成熟度分批采摘,進一步提升口感;
(3)凈水清洗鮮果:對選好的檸檬鮮果利用凈水人工清洗檸檬表皮,清除檸檬果實表皮的農藥、灰塵等附著物,人工清洗較機器清洗更為干凈,而且對檸檬的外表皮損害較?。?/p>
(4)手工去除果肉:人工在檸檬頂部開一類橢圓形開口,用工具把果肉取出,開口后的檸檬形成容器本體,再次用溫水清洗殘留在容器本體上的果汁,并晾干容器本體上的存水,清洗殘存的果汁有利于延長檸檬紅茶的存儲時間;
(5)手工填充紅茶:將勐海陳年普洱茶葉均勻的填入晾干后的容器本體中,壓緊;
(6)光照曬青:將步驟(5)處理得到的檸檬放置在自然光下,自然光照射10小時以上,完成基本曬青,如一個自然日不能完成基本曬青,可在下一自然日重復本步驟,初步的去除檸檬果皮內的水分,減少烘烤時間,也減損高溫烘烤后檸檬果皮破裂的概率;
(7)煉爐風干:將步驟(6)得到的檸檬放入烘干爐中烘烤至檸檬表皮硬化,烘烤去除檸檬果皮和茶葉中的水分,延長存儲時間;
(8)竹架攤涼:將烘干后的檸檬平均分布在涼架上攤涼降溫;
(9)包裝封存:采用食用級專業材料做內包裝直接包裝步驟(8)得到的檸檬,將包裝好后的檸檬放入木箱或鐵皮箱內存放。
在步驟(7)中所述的烘干爐中的溫度范圍為0℃-5℃,在此溫度范圍以下烘干,不利于檸檬果皮和茶葉中水分的排出。高于此溫度范圍烘干,容易使檸檬果皮糊化,或者皴裂,造成殘次品。
在步驟(5)中填入的勐海陳年普洱茶葉與容器本體的重量比5:1-8:1,此重量比的配置能更好的適用于大眾對于檸檬紅茶的口感。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