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有助于消化順氣的山楂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茶葉指茶樹的葉子和芽,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制的飲料,后來引申為所有用植物花、葉、種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種藥材泡制的“涼茶”等,在中國文學中亦稱雷芽,有些國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葉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茶葉源于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后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藥用,西漢后期才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為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后的事,發現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跡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飲茶始于中國,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依據品種和制作方式以及產品外形分成六大類;依據季節采制可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種毛茶或精制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為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藥用保健茶、含茶飲料等。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茶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
山楂又名山里果、山里紅,薔薇科山楂屬,落葉喬木,高可達6米,核果類水果,核質硬,果肉薄,味微酸澀;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藥,是中國特有的藥果兼用樹種,具有降血脂、血壓、強心、抗心律不齊等作用,同時也是健脾開胃、消食化滯、活血化痰的良藥,對胸膈脾滿、疝氣、血淤、閉經等癥有很好的療效;山楂內的黃酮類化合物牡荊素,是一種抗癌作用較強的藥物,其提取物對抑制體內癌細胞生長、增殖和浸潤轉移均有一定的作用。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有助于消化順氣的山楂茶的制作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有助于消化順氣的山楂茶的制作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有助于消化順氣的山楂茶的制作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茶胚制備:茶胚制備采用一芽二葉或三葉的新鮮茶葉作為原料,具體制作過程如下:(1)殺青:將采摘回來的一芽二葉或三葉的新鮮茶葉放置到殺青機內,殺青機轉速設定為25-30轉/min,殺青機進口溫度為220-240℃,中段溫度為180-190℃,末端溫度為125-140℃,殺青茶葉的溫度為75-85℃,殺青時間為1-2min,當殺青機內的茶葉表面出現霧氣且表面綠色顏色變深時,將茶葉下機后平攤開冷卻;(2)揉捻:將殺青后的茶葉放到揉捻機中,揉捻機轉速為22-26轉/min,揉捻時間為18-22min,揉捻時茶葉的成條率需達到85%以上,并對揉捻后的茶葉進行攤放散熱,攤放厚度為3-4毫米,攤放散熱時間為0.6-1.0h;(3)烘干:將揉捻后的茶葉放入到自動烘干機中,烘干機內溫度控制在90-100℃,采用快速進行烘干,烘干處理時間為100-110min,使茶葉含水量為8-10%。
步驟二:山楂胚制備:山楂胚制備采用10月中旬前后的新鮮山楂作為原料,具體制作過程如下:(1)山楂采摘:當山楂表面顏色由青黃變為紅色時進行采摘,采摘時用剪刀將山楂果實從山楂樹剪下,放置到通風干燥地方進行儲放;(2)山楂去核:對采摘后的山楂進行去核,將山楂對半切開,用尖頭工具將山楂中心位置處的核去除,再對去核后的山楂進行切片處理;(3)山楂曬干:將塑料薄膜鋪放到水泥地上,將去核切片后的山楂平鋪擺放到塑料薄膜上,在日光下曝曬2-3天,當山楂表面變皺后收起留用。
步驟三:茶胚山楂胚混合:將烘干后的茶胚和曬干后的山楂胚進行混合堆放,堆放時,將山楂胚放入中部,茶胚圍在山楂胚周圍組成圓錐狀茶堆,放置到陰涼處,堆放時間為15-20h。
步驟四:攪拌散熱:扒開茶堆,進行平鋪攤放,并均勻攪拌混合,使得茶堆溫度降至室溫即可得到山楂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在我國傳統的茶葉加工工藝的基礎上加入山楂胚的制備工藝,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得制作出的山楂茶外觀美觀,條形勻整,清香可口,口味酸甜,且具有降血脂血壓、健脾開胃和消食化滯等功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對本發明進一步闡述。
一種有助于消化順氣的山楂茶的制作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茶胚制備:茶胚制備采用一芽二葉或三葉的新鮮茶葉作為原料,具體制作過程如下:(1)殺青:將采摘回來的一芽二葉或三葉的新鮮茶葉放置到殺青機內,殺青機轉速設定為25-30轉/min,殺青機進口溫度為220-240℃,中段溫度為180-190℃,末端溫度為125-140℃,殺青茶葉的溫度為75-85℃,殺青時間為1-2min,當殺青機內的茶葉表面出現霧氣且表面綠色顏色變深時,將茶葉下機后平攤開冷卻;(2)揉捻:將殺青后的茶葉放到揉捻機中,揉捻機轉速為22-26轉/min,揉捻時間為18-22min,揉捻時茶葉的成條率需達到85%以上,并對揉捻后的茶葉進行攤放散熱,攤放厚度為3-4毫米,攤放散熱時間為0.6-1.0h;(3)烘干:將揉捻后的茶葉放入到自動烘干機中,烘干機內溫度控制在90-100℃,采用快速進行烘干,烘干處理時間為100-110min,使茶葉含水量為8-10%。
步驟二:山楂胚制備:山楂胚制備采用10月中旬前后的新鮮山楂作為原料,具體制作過程如下:(1)山楂采摘:當山楂表面顏色由青黃變為紅色時進行采摘,采摘時用剪刀將山楂果實從山楂樹剪下,放置到通風干燥地方進行儲放;(2)山楂去核:對采摘后的山楂進行去核,將山楂對半切開,用尖頭工具將山楂中心位置處的核去除,再對去核后的山楂進行切片處理;(3)山楂曬干:將塑料薄膜鋪放到水泥地上,將去核切片后的山楂平鋪擺放到塑料薄膜上,在日光下曝曬2-3天,當山楂表面變皺后收起留用。
步驟三:茶胚山楂胚混合:將烘干后的茶胚和曬干后的山楂胚進行混合堆放,堆放時,將山楂胚放入中部,茶胚圍在山楂胚周圍組成圓錐狀茶堆,放置到陰涼處,堆放時間為15-20h。
步驟四:攪拌散熱:扒開茶堆,進行平鋪攤放,并均勻攪拌混合,使得茶堆溫度降至室溫即可得到山楂茶。
本發明在我國傳統的茶葉加工工藝的基礎上加入山楂胚的制備工藝,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得制作出的山楂茶外觀美觀,條形勻整,清香可口,口味酸甜,且具有降血脂血壓、健脾開胃和消食化滯等功能。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步驟實施例的限制,步驟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