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沙姜軟糖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沙姜(Kaempferia galanga L)屬襄荷科,為姜科山柰植物的根莖,主產于廣東、廣西、南、云南、中國臺灣、福建等地。其味辛辣、性辛溫、有行氣溫中、消食、止痛、止咳、化痰等作用,常用于治療胸膈脹滿、脘腹冷痛、飲食不消、寒濕吐瀉、牙痛等癥。沙姜又具有獨特的芳香氣味,是一種良好的天然香料和食物調味料,添加于肉制品中,具有增鮮除異味的作用,人們吃涼拌茸食及白切雞、鴨、鵝的時候,都用新鮮的沙姜洗凈搗碎,配以調料作為上等調味品,既消食又可口。
據報道,沙姜中含有多種豐富的微量元素,鉀和鎂含量特別高,其次是鈣、錳、鋅、鐵、鉻,而有害元素砷和鉛含量甚低,人體微量元素不僅對人體的正常生長發育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對人體的其它生命活動也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具有保健作用的沙姜軟糖及其制備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沙姜軟糖,包括以下各組分:沙姜、當歸、甘草、焦三仙、陳皮、草豆蔻、麥芽糖、馬蹄粉。
進一步地,所述沙姜軟糖的各組分按重量份計算為:沙姜50-80份、當歸10-15份、甘草20-25份、焦三仙8-12份、陳皮3-5份、草豆蔻10-15份、麥芽糖15-20份、馬蹄粉40-50份。
更進一步地,所述沙姜軟糖的各組分按重量份計算為:沙姜60份、當歸11份、甘草22份、焦三仙8份、陳皮4份、草豆蔻10份、麥芽糖15份、馬蹄粉42份。
進一步地,所述沙姜軟糖還包括以下組分:香蕉6-9份、淮山8-13份。
一種沙姜軟糖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稱取原料:沙姜、當歸、甘草、焦三仙、陳皮、草豆蔻、麥芽糖、馬蹄粉;
步驟2:將沙姜、當歸、甘草、焦三仙、陳皮、草豆蔻粉碎,過100目的目篩,得到混合粉碎料;
步驟3:將混合粉碎料加入10倍的水煮沸,再小火煮20-25分鐘,然后加入麥芽糖溶解,冷卻至30-32℃,在攪拌狀態下中入馬蹄粉一起混勻,得到糊狀漿料;
步驟4:在攪拌狀態下,將糊狀物料加熱到95-105℃,蒸煮3-6分鐘;
步驟5:將加熱后的糊狀漿料填入模具,冷凍至凝固,得到軟糖;
步驟6:凝固后將軟糖從模具中取出,切粒,包裝,即得沙姜軟糖。
進一步地,所述沙姜軟糖還包括以下組分:香蕉6-9份、淮山8-13份。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在原料中添加焦三仙、陳皮、草豆蔻,可以使沙姜軟糖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還增加沙姜軟糖的口感。
2、本發明的沙姜軟糖粘結性好、彈性好,不添加任何添加劑,是一款綠色、天然的食用佳品。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下列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實施例1
本發明沙姜軟糖,各組分按重量份計算為:沙姜60份、當歸11份、甘草22份、焦三仙8份、陳皮4份、草豆蔻10份、麥芽糖15份、馬蹄粉42份。
實施例2
本發明沙姜軟糖,各組分按重量份計算為:沙姜50份、當歸10份、甘草20份、焦三仙8份、陳皮3份、草豆蔻12份、麥芽糖16份、馬蹄粉45份。
實施例3
本發明沙姜軟糖,各組分按重量份計算為:沙姜80份、當歸15份、甘草25份、焦三仙12份、陳皮5份、草豆蔻15份、麥芽糖20份、馬蹄粉50份。
實施例4
本發明沙姜軟糖,各組分按重量份計算為:沙姜60份、當歸11份、甘草22份、焦三仙8份、陳皮4份、草豆蔻10份、麥芽糖15份、馬蹄粉42份、香蕉9份、淮山13份。
實施例5
本發明沙姜軟糖,各組分按重量份計算為:沙姜50份、當歸10份、甘草20份、焦三仙8份、陳皮3份、草豆蔻12份、麥芽糖16份、馬蹄粉45份、香蕉7份、淮山10份。
實施例6
本發明沙姜軟糖,各組分按重量份計算為:沙姜80份、當歸15份、甘草25份、焦三仙12份、陳皮5份、草豆蔻15份、麥芽糖20份、馬蹄粉50份、香蕉6份、淮山8份。
實施例4-6的配方中添加香蕉、淮山,使得制作出來的沙姜軟糖具有預防便秘、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實施例上6所述的沙姜軟糖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稱取原料;
步驟2:將沙姜、當歸、甘草、焦三仙、陳皮、草豆蔻(香蕉、淮山)粉碎,過100目的目篩,得到混合粉碎料;
步驟3:將混合粉碎料加入10倍的水煮沸,再小火煮20-25分鐘,然后加入麥芽糖溶解,冷卻至30-32℃,在攪拌狀態下中入馬蹄粉一起混勻,得到糊狀漿料;
步驟4:在攪拌狀態下,將糊狀物料加熱到95-105℃,蒸煮3-6分鐘;
步驟5:將加熱后的糊狀漿料填入模具,冷凍至凝固,得到軟糖;
步驟6:凝固后將軟糖從模具中取出,切粒,包裝,即得沙姜軟糖。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