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食品的加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萵筍蜜脯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萵筍,地上莖可供食用,莖皮白綠色,莖肉質脆嫩,幼嫩莖翠綠,成熟后轉變白綠色。又稱萵苣,一到二年生蔬菜,主要食用肉質的根莖。嫩葉也可以食用。莖、葉中含萵筍素,味苦,有鎮痛的作用,萵筍的適應性強,可春秋兩季或越冬栽培,以春季栽培為主,夏季收獲。
萵筍的作用:1、開通疏利、消積下氣:萵筍味道清新且略帶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進食欲,其乳狀漿液,可增強胃液、消化腺和膽汁的分泌,從而促進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對消化功能減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2、強壯機體、防癌抗癌:萵筍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其所含有機化含物中富含人體可吸收的鐵元素,對有缺鐵性貧血病人十分有利,萵筍的熱水提取物對某些癌細胞有很高的抑制率,故又可用來防癌抗癌;3、利尿通乳:萵筍鉀含量大大高于鈉含量,有利于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對高血壓、水腫、心臟病人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新鮮萵筍容易變質,不耐貯藏,用于加工成萵筍蜜脯可實現對萵筍的綜合利用,便于儲存,提高其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鮮萵筍不易貯藏的問題,提供一種萵筍蜜脯的制作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萵筍蜜脯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選料→去皮切條→硬化漂洗→燙煮脫味→糖漬糖煮→著色成型→烘干→包裝的加工工藝流程,具體操作步驟為:
(1)選料:選用個大、肉厚、堅實的新鮮成熟的萵筍作原料;
(2)去皮瓤切條:將選好的萵筍洗凈表面泥沙,用刨刀刨去表皮,然后切成5cm長、1cm厚、0.8cm寬的筍條;
(3)硬化漂洗:取適量生石灰于池內,加水攪拌,配制成5%的石灰液,靜置沉淀,取上清液入另一池中,將切好的筍條浸入其中,蓋好竹簾,以免筍條上浮,浸泡4-5h,使筍條充分硬化,然后撈出筍條,用清水漂洗數次,沖去黏附的石灰液,瀝干水分備用;
(4)燙煮脫味:將漂洗干凈的萵筍條倒入沸水鍋中,燙煮10min,不斷攪拌,煮至半透明時,撈出清水漂洗3遍,以除去石灰味;
(5)糖漬、糖煮:配制45%的木糖醇糖液,加入適量的飴糖、桂花浸膏、牡丹皮、檸檬酸,加熱煮沸,倒入萵筍條,浸漬22h后撈出;再將糖液濃度調至52%,將糖漬后的筍條倒入,再浸漬20h,使筍條充分滲糖脫水;然后配制5份55%的糖液,其中4份分別加入適量莧菜紅、梔子蘭、檸檬黃、茶綠食用色素,制成各色糖液,另一份不加任何色素,將糖漬后的筍條分成五份,分別倒入各色糖液中煮制;
(6)著色成型:旺火煮制,待溫度升至90℃時,改用文火煮制,并不斷攪拌,使著色煮制均勻;煮制糖液濃度達60%以上,筍條呈透明狀時撈起,瀝干糖液;
(7)烘干:將各色筍條分別置于不同的涼席上晾干;
(8)包裝:烘干后,將各色筍條混合,拌入適量的紅橘精油,用食品塑料袋分裝。
有益效果:本發明產品清脆爽口,甜而不膩,具有萵筍獨特的清香風味。本品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多種營養物質,易被人體吸收,有助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可以增進食欲、促進消化,具有開胃健脾、開通疏利、消積下氣和防癌抗癌的功效,是一種集營養和保健價值于一體的低熱量、低脂肪的綠色食品。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萵筍蜜脯的制作方法,具體操作步驟為:
(1)選料:選用個大、肉厚、堅實的新鮮成熟的萵筍作原料;
(2)去皮瓤切條:將選好的萵筍洗凈表面泥沙,用刨刀刨去表皮,然后切成8cm長、2cm厚、1cm寬的筍條;
(3)硬化漂洗:取適量生石灰于池內,加水攪拌,配制成2.5%的石灰液,靜置沉淀,取上清液入另一池中,將切好的筍條浸入其中,蓋好竹簾,以免筍條上浮,浸泡10-12h,使筍條充分硬化,然后撈出筍條,用清水漂洗數次,沖去黏附的石灰液,瀝干水分備用;
(4)燙煮脫味:將漂洗干凈的萵筍條倒入沸水鍋中,燙煮28min,不斷攪拌,煮至半透明時,撈出清水漂洗1-2遍,以除去石灰味;
(5)糖漬、糖煮:配制25%的紅糖液,加入適量的甘草、橘葉、芍藥,加熱煮沸,倒入萵筍條,浸漬18h后撈出;再將糖液濃度調至30%,將糖漬后的筍條倒入,再浸漬20h,使筍條充分滲糖脫水;然后配制5份45%的糖液,其中4份分別加入適量胭脂紅、藻青素、梔子黃、藻藍食用色素,制成各色糖液,另一份不加任何色素,將糖漬后的筍條分成五份,分別倒入各色糖液中煮制;
(6)著色成型:旺火煮制,待溫度升至85℃時,改用文火煮制,并不斷攪拌,使著色煮制均勻;煮制糖液濃度達60%以上,筍條呈透明狀時撈起,瀝干糖液;
(7)烘干:將各色筍條分別置于不同的涼席上晾干;
(8)包裝:烘干后,將各色筍條混合,用食品塑料袋分裝。
實施例2:
一種萵筍蜜脯的制作方法,具體操作步驟為:
(1)選料:選用個大、肉厚、堅實的新鮮成熟的萵筍作原料;
(2)去皮瓤切條:將選好的萵筍洗凈表面泥沙,用刨刀刨去表皮,然后切成3cm長、0.5cm厚、0.3cm寬的筍條;
(3)硬化漂洗:取適量生石灰于池內,加水攪拌,配制成1.8%的石灰液,靜置沉淀,取上清液入另一池中,將切好的筍條浸入其中,蓋好竹簾,以免筍條上浮,浸泡5h,使筍條充分硬化,然后撈出筍條,用清水漂洗數次,沖去黏附的石灰液,瀝干水分備用;
(4)燙煮脫味:將漂洗干凈的萵筍條倒入沸水鍋中,燙煮35min,不斷攪拌,煮至半透明時,撈出清水漂洗4遍,以除去石灰味;
(5)糖漬、糖煮:配制30%的麥芽糖液,加入適量的丁香、玫瑰醬、甜菊糖苷,加熱煮沸,倒入萵筍條,浸漬25h后撈出;再將糖液濃度調至37%,將糖漬后的筍條倒入,再浸漬18h,使筍條充分滲糖脫水;然后配制5份42%的糖液,其中4份分別加入適量酸棗色、葉黃素、金櫻子棕、玫瑰茄紅食用色素,制成各色糖液,另一份不加任何色素,將糖漬后的筍條分成五份,分別倒入各色糖液中煮制;
(6)著色成型:旺火煮制,待溫度升至95℃時,改用文火煮制,并不斷攪拌,使著色煮制均勻;煮制糖液濃度達58%以上,筍條呈透明狀時撈起,瀝干糖液;
(7)烘干:將各色筍條分別置于不同的涼席上晾干;
(8)包裝:烘干后,將各色筍條混合,用食品塑料袋分裝。
本發明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