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果蔬加工設備,特別涉及一種蘿卜干加工用的浸泡裝置。
背景技術:
蘿卜味甘、辛、性涼,入肝、胃、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下氣寬中、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的功效,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蔬菜之一。
蘿卜經常以蘿卜干的形式出現在我們日常飯桌中,通常的蘿卜干曬制方法是將蘿卜洗凈,再切片曬干后并加鹽腌制,接著繼續曬干,最后放入容器內保存,但有的蘿卜干制作方法卻與之不同:如鎮江糖醋蘿卜干等品種的蘿卜干制作工序中就有將腌制過后的蘿卜片進行清水浸泡,目的就是排出蘿卜片內的辣味和苦味,析出鹽分利于吸收糖醋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蘿卜干加工用的浸泡裝置,去除蘿卜片內的辣味和苦味,并加速鹽分的稀釋,同時能保證不會攪爛蘿卜片,并且還可以對水中的鹽分進行取樣分析。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主要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蘿卜干加工用的浸泡裝置,包括浸泡桶,所述浸泡桶設置在機架上,且浸泡桶底部設有出水管,所述浸泡桶內底部中間處豎直設有套筒,該套筒頂端外套有呈漏斗狀且倒扣豎直的支撐機構,所述支撐機構的外弧壁與浸泡桶內側壁固定連接,所述套筒內還豎直設置有驅動軸,該驅動軸頂端與電機相連,且位于支撐機構與浸泡桶頂端之間的驅動軸外表面上豎直設有攪拌機構,所述攪拌機構由固定框架及設置于固定框架內的濾網組成,所述固定框架的其中一側與驅動軸的外表面焊接,所述浸泡桶的側壁上還設有取樣機構。
優選的,所述攪拌機構數量為四組,且四組攪拌機構之間構成一個十字型,其中任意相鄰的兩組攪拌機構頂部之間均設有加強桿,所述攪拌機構的底端與支撐機構上的斜面相貼。
優選的,所述取樣機構包括多根與浸泡桶內部連通的取樣管,多根取樣管將浸泡桶在高度上等分,且多根取樣管通過管道互相連接,所述取樣管上設有控制閥。
優選的,所述浸泡桶側壁上傾斜設有出料管,且出料管與支撐機構上的斜面之間構成一條直線。
優選的,所述支撐機構為網狀結構。
優選的,所述電機固定在支撐架上,且該支撐架通過螺栓固定在浸泡桶頂端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驅動軸帶動攪拌機構進行旋轉,而旋轉的攪拌機構對蘿卜片進行攪動,因為攪拌機構由固定框架和濾網組成,使得旋轉的攪拌機構在加快了蘿卜片上鹽分稀釋效率的同時,還不會攪爛蘿卜片,并且在對蘿卜片進行浸泡稀釋鹽分時,可通過取樣機構對浸泡桶各個位置的水進行取樣分析,通過此種方法了解水中鹽分的飽和度,決定是否需要更換清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中:1、浸泡桶,2、機架,3、出水管,4、套筒,5、支撐機構,6、驅動軸,7、電機,8、攪拌機構,9、固定框架,10、濾網,11、取樣機構,12、加強桿,13、取樣管,14、管道,15、出料管,16、支撐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1-2,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一種蘿卜干加工用的浸泡裝置,包括浸泡桶1,所述浸泡桶1設置在機架2上,且浸泡桶1底部設有出水管3,所述浸泡桶1內底部中間處豎直設有套筒4,該套筒4頂端外套有呈漏斗狀且倒扣豎直的支撐機構5,所述支撐機構5的外弧壁與浸泡桶1內側壁固定連接,所述套筒4內還豎直設置有驅動軸6,該驅動軸6頂端與電機7相連,且位于支撐機構5與浸泡桶1頂端之間的驅動軸6外表面上豎直設有攪拌機構8,所述攪拌機構8由固定框架9及設置于固定框架9內的濾網10組成,所述固定框架9的其中一側與驅動軸6的外表面焊接,所述浸泡桶1的側壁上還設有取樣機構11。
優選的,所述攪拌機構8數量為四組,且四組攪拌機構8之間構成一個十字型,其中任意相鄰的兩組攪拌機構8頂部之間均設有加強桿12,所述攪拌機構8的底端與支撐機構5上的斜面相貼。
優選的,所述取樣機構11包括多根與浸泡桶1內部連通的取樣管13,多根取樣管13將浸泡桶1在高度上等分,且多根取樣管13通過管道14互相連接,所述取樣管13上設有控制閥。
優選的,所述浸泡桶1側壁上傾斜設有出料管15,且出料管15與支撐機構5上的斜面之間構成一條直線。
優選的,所述支撐機構5為網狀結構。
優選的,所述電機7固定在支撐架16上,且該支撐架16通過螺栓固定在浸泡桶1頂端上。
本實用新型中,套筒4能對驅動軸6底端進行定位,而支撐機構5則能保證蘿卜片不會掉落到浸泡桶底部,本實用新型通過驅動軸6帶動攪拌機構8進行旋轉,而旋轉的攪拌機構8對蘿卜片進行攪動,因為攪拌機構8由固定框架9和濾網10組成,使得旋轉的攪拌機構8在加快了蘿卜片上鹽分稀釋效率的同時,還不會攪爛蘿卜片,并且在對蘿卜片進行浸泡稀釋鹽分時,可通過取樣機構11對浸泡桶1各個位置的水進行取樣分析,通過此種方法了解水中鹽分的飽和度,決定是否需要更換清水。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