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壓制設備,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單工位磚茶壓制模具,屬于茶葉加工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磚茶又稱青磚茶、蒸壓茶,其為以茶葉、茶莖,有時還配以茶末壓制成的塊狀茶;磚茶通過蒸壓成型,茶磚壓制需要采用茶磚壓制模具。
目前,現有的磚茶壓制模具通常結構簡易、壓力點布局不均勻,且壓制過程無法控制和預料模板傾斜,易出現茶磚薄厚不均的情況,茶坯壓制質量較差;而且壓制完成后需保壓較長時間,然后通過人工搬出模板后另行將茶磚取出,在茶坯取出過程中,常采用人工翹、敲、振的方式進行茶坯與模板脫離作業,人工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耗時耗力,降低了商品價值,自動化程度低,嚴重制約著磚茶的量產和推廣,不能滿足現代化生產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的磚茶壓制模具茶坯壓制質量較差、自動化程度低等問題,提供一種單工位磚茶壓制模具。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單工位磚茶壓制模具,其與壓力機配合使用,包括上模組件、基座組件和成型保壓組件,所述的成型保壓組件和上模組件之間設置有定位組件,所述的上模組件包括上基板,所述的上基板下方兩側相對分別浮動設置有模板卡,所述的基座組件包括下基板,所述的下基板上部對應上模組件設置有底板,下基板上方設置有上承板,所述的成型保壓組件設置在上承板上。
所述的成型保壓組件包括型腔板和定位基塊,所述的定位基塊設置在型腔板下方,所述的型腔板和定位基塊之間設置有保壓承板,所述的型腔板上設置有通孔,所述的型腔板上通孔兩側對應分別設置有型腔活動板,通孔兩端對應設置有型腔固定板,兩側的型腔活動板和兩端的型腔固定板圍成型腔室,且兩側的型腔活動板分別與上基板底部兩側的模板卡相對應,型腔活動板和上模組件之間設置有拉啟組件,所述的型腔室底部對應設置有保壓腔體,保壓腔體內部構成保壓倉,所述的保壓腔體底端固定在保壓承板上,保壓承板中部對應保壓腔體設置為中空腔,所述的型腔室、保壓倉和保壓承板中部的中空腔相對應,所述的保壓腔體兩側相對設置有兩個卡爪,所述的兩個卡爪和基座組件之間設置有卡爪啟閉組件,且成型保壓組件與基座組件之間設置有位置狀態更替組件。
所述型腔活動板和上模組件之間的拉啟組件包括上基板底部兩端對應分別設置的兩個控位板、和成型保壓組件的型腔活動板外端的外基板,所述的型腔活動板包括型腔活動上板和型腔活動下板,所述的型腔活動上板置于型腔活動下板上,所述的外基板上對應型腔活動上板和型腔活動下板上下平行分別設置有導柱一與型腔活動上板和型腔活動下板相連接,外基板和型腔活動上板之間、外基板和型腔活動下板之間上下相對應分別設置有彈簧一,所述的型腔活動上板兩端和型腔活動下板兩端對應分別設置有連接座Ⅰ,所述的外基板兩端外側對應型腔活動上板兩端的連接座Ⅰ和型腔活動下板兩端的連接座Ⅰ上下平行分別設置有連桿座,相對應的連接座Ⅰ通過轉軸一與中間連桿一端相連接、中間連桿另一端通過銷軸一與連桿座相連接,所述的連桿座與控位板上的凹槽相對應。
所述兩個卡爪和基座組件之間的卡爪啟閉組件包括下基板上方兩端由上到下依次設置的小承板和中間板,所述的小承板上設置有鎖??ㄊ?,所述的下基板上兩端分別設置有兩個等高墊塊,所述的等高墊塊上設置有線軌一,所述的線軌一上設置有與其相配合的滑塊Ⅰ,所述的中間板固定在滑塊Ⅰ上,中間板和小承板之間通過彈簧座板設置有彈簧二,所述的中間板兩側分別設置有線軌二,所述的小承板底部設置有與線軌二相配合的滑塊Ⅱ,所述的中間板上小承板端頭處對應線軌二設置有擋塊,所述的中間板兩側底部分別設置有轉盤軸,轉盤軸與擺臂一端相連接,所述的擺臂另一端通過轉軸二與連桿一一端相連接,所述的連桿一另一端通過轉軸二與連接座 Ⅱ相連接,所述的連接座 Ⅱ固定在中間板上,所述的擺臂中設置有方滑塊,所述的方滑塊通過轉軸三與下基板上部的底板相連接;
所述兩個卡爪和基座組件之間的卡爪啟閉組件還包括有保壓承板底部兩端分別設置的線軌三、和保壓承板上方兩側分別相對平行設置的兩個卡承板,所述的線軌三下方設置有移動卡板與其相滑動配合,所述的兩個卡爪兩端底部之間對應移動卡板分別設置有承力墊塊,保壓承板上方同側平行設置的兩個卡承板之間通過導座設置有導柱二,所述的導柱二一端固定在保壓腔體上,且該平行設置的兩個卡承板兩端分別設置有拉桿,所述的拉桿通過銷軸二分別與該兩個卡承板相連接,所述的保壓承板上與拉桿相對應設置有導向塊,所述的拉桿穿過相對應的導向塊,且拉桿通過轉軸四與連桿二一端相連接,所述的連桿二另一端與轉軸五一端相連接,所述的轉軸五穿過保壓承板,且轉軸五另一端固定在移動卡板上,所述的小承板上的鎖??ㄊ峙c移動卡板相配合。
所述的型腔室底部設置有過渡斜塊,所述的保壓腔體頂部設置有過渡斜塊,且型腔室底部的過渡斜塊與保壓腔體頂部的過渡斜塊相對應配合設置。
所述成型保壓組件與基座組件之間設置的位置狀態更替組件包括成型保壓組件上設置的狀態保持組件和基座組件上設置的位置更替組件,所述的狀態保持組件和位置更替組件相配合,所述的狀態保持組件包括型腔板兩端相對分別設置的保持座,型腔板兩端的保持座下方相對應分別設置有條板,所述的保持座中設置有彈簧三,所述的彈簧三兩端分別與導向桿相連接,所述的導向桿通過銷軸三與連桿三一端相連接,所述的連桿三另一端通過隨動器與板座相連接,彈簧三兩端的板座分別與相對應的條板兩端相連接,所述的條板內側設置有雙向定位板,所述的雙向定位板固定在條板上,雙向定位板與保壓承板之間設置有定位柱二,且所述的保壓承板和定位基塊之間設置有彈簧四;
所述的位置更替組件包括上承板兩端對應設置的安裝座板,所述的安裝座板上方設置有支撐座板,所述的支撐座板上設置有立板,所述的立板內側設置有與保持座相配合的位控板,所述的位控板和立板之間設置有馬達和絲杠二,所述的絲杠二一端與立板相連接,絲杠二另一端與馬達相連接,且絲杠二與位控板相連接,所述的位控板和立板之間設置有導柱三。
所述上模組件的上基板底部設置有上承板,所述的上承板下方兩側相對應設置有卡承板,所述的卡承板設置有啟閉組件,所述的卡承板內側間隔設置有凸塊和凹槽,上承板一側卡承板上的凸塊和凹槽分別和上承板另一側卡承板上的凹槽和凸塊相對應設置配合,所述上基板下方兩側的模板卡對應分別設置在兩側卡承板底部,所述相對應的模板卡與卡承板之間通過導柱四相連接,且模板卡與卡承板之間設置有彈簧五。
所述的啟閉組件包括設置在上承板下方一端的啟閉座板、兩側卡承板之間設置的線軌四、和上承板底部設置的啟閉馬達,所述的線軌四固定在上承板底部,線軌四上設置有與兩側卡承板相對應的滑塊Ⅲ,線軌四與滑塊Ⅲ相滑動配合,兩側卡承板分別固定在相對應的滑塊Ⅲ上,所述的啟閉座板上方兩側對應兩側的卡承板分別設置有線軌五,所述的線軌五固定在上承板底部,兩側的線軌五上分別設置有與其相滑動配合的滑塊Ⅳ,所述的啟閉座板固定在兩側的滑塊Ⅳ上,啟閉座板兩側分別通過連桿四與兩側的卡承板相連接,所述的啟閉馬達通過聯軸器與絲杠一相連接,絲杠一與啟閉座板相連接。
還包括有定位座,所述的定位座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孔位,所述絲杠一穿過定位座的一個孔位,所述定位座的另一個孔位中設置有導柱五,所述的導柱五一端固定在支撐座上,導柱五另一端固定在軸座上,且定位座與啟閉座板之間設置有彈簧六,所述的彈簧六一端固定在定位座上,彈簧六另一端抵靠在啟閉座板上。
所述的兩側卡承板外側分別設置有承力板,所述的承力板固定在上承板上,所述的兩個模板卡分別對應設置在承力板下方。
所述的上承板對應卡爪設置有承壓條板。
所述上模組件和成型保壓組件之間設置的定位組件包括主導柱,所述的主導柱設置在上模組件上,所述的成型保壓組件上設置有與主導柱相配合的主導套。
所述的下基板上設置有限位柱,且限位柱穿過底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與壓力機配合使用,包括上模組件、基座組件和成型保壓組件,茶磚在生產過程中,首先在成型保壓組件內壓制成型、然后實現保壓。通過壓力機控制磚茶壓制,從而使得磚茶壓制過程易操作、壓力均勻,每一片產品壓制時的壓力都是一致的,同時精確控制了保壓時間,因此保證了產品外形,嚴格按照設計尺寸生產,提高了茶磚質量;同時,單人即可操作降低了操作難度,節省了人力、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節約了成本,且壓茶效果好,提高了產品品質,生產效率高,節約了更換模具時間,安裝維護方便。
2、本發明與壓力機配合使用,其中各個組件共用比例高,有效降低設備投入、開發新產品更加靈活;生產過程中壓制、保壓、換位等過程均采用自動化控制,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少了人力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左視圖一。
圖3是本發明左視圖二。
圖4是本發明主測圖。
圖5是本發明俯視圖。
圖6是本發明中上模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中上模組件軸測圖。
圖8是本發明中上模組件仰視局剖圖。
圖9是本發明中上模組件右視局剖圖。
圖10是本發明中卡爪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中卡爪軸測圖。
圖12是本發明中過渡斜塊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中保壓承板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中基座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15是本發明中位置更替組件軸測圖。
圖16是本發明與壓力機配合軸測圖。
圖17是本發明與壓力機配合示意圖。
絲杠固定端座1,下基板2,底板3,保壓承板4,導柱六5,軸座6,定位基塊7,導套Ⅳ8,導柱八9,轉軸三10,中間板11,方滑塊12,擺臂13,限位柱14,轉軸二15,小承板16,彈簧座板17,擋塊18,上承板19,立支板20,定位柱一21,上橫梁22,等高墊塊23,活動橫梁24,絲杠一25,鎖??ㄊ?6,承壓條板27,隨動器28,支撐座29,型腔活動板30 ,型腔板31,過渡斜塊32,導柱七33,外基板34,型腔固定板35,固定條板36,轉軸一37,銷軸一38,導套Ⅰ39,啟閉座板40,導柱三41,導向基座Ⅰ42,導柱一43,安裝座板44,連桿座45,中間連桿46,連接座Ⅰ47,支撐座板48,位控板49,連桿二50,保壓腔體51,導向塊52,銷軸二53,拉桿54,板座55,導套Ⅲ56,支撐座57,連桿一58,轉盤軸59,移動卡板60,連接座Ⅱ61,卡承板62,導柱二63,定位柱二64,雙向定位板65,承力墊塊66,卡爪67,保持座68,小立板69,導向桿70,上承板71,主導柱72,模板卡73,卡承板74,導柱四75,導套Ⅴ76,連桿四77,控位板78,聯軸器79,承力板80,定位座81,啟閉馬達82,上基板83,限位螺栓84,導套Ⅵ85,滑塊Ⅳ86,線軌五87,線軌四88,導柱五89,副缸活塞90,轉軸四 91,轉軸五92,線軌三93,線軌二94,張力調整螺栓95,線軌一96,連桿三97,彈簧二98,彈簧四99,彈簧一100,銷軸三101,彈簧六102,導座103,彈簧五104,下橫梁105,馬達安裝座106,條板 107,立板 108,導向基座Ⅱ109。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參見圖1-圖5,一種單工位磚茶壓制模具,其與壓力機配合使用,其包括上模組件、基座組件和成型保壓組件。所述的成型保壓組件和上模組件之間設置有定位組件;定位組件確保壓制過程模板與模腔位置相對應。所述的上模組件包括上基板83,所述的上基板83下方兩側相對分別浮動設置有模板卡73。所述的成型保壓組件含有成型結構與保壓結構,成型結構在保壓結構上方。所述的基座組件包括下基板2,所述的下基板2固定在壓力機的下橫梁105上;所述的下基板2上部對應上模組件設置有底板3,所述的底板3與壓力機的副缸活塞90固定;底板3上設置有導柱八9,所述的導柱八9上設置有導套Ⅵ85,導柱八9使底板3垂直運動。下基板2上方設置有上承板19,所述的下基板2和上承板19之間設置有立支板20和定位柱一21;所述的成型保壓組件設置在上承板19上。所述的上基板83固定在壓力機的活動橫梁24上。模板卡73浮動設置于上基板83下方,模板卡73用于加持模板隨壓力機上行或下行;且模板卡73含有松開模板功能,在壓制成型過程中,模板卡73與上基板83貼合傳遞壓力。
參見圖1-圖5,所述的成型保壓組件包括型腔板31和定位基塊7,所述的定位基塊7設置在型腔板31下方;所述的型腔板31和定位基塊7之間設置有保壓承板4,所述的保壓承板4通過導柱六5與定位基塊7相連接,所述的導柱六5外設置有導套Ⅲ56。所述的型腔板31上設置有通孔,所述的型腔板31上通孔兩側對應分別設置有型腔活動板30,通孔兩端對應設置有型腔固定板35。兩側的型腔活動板30和兩端的型腔固定板35圍成型腔室,且兩側的型腔活動板30分別與上基板83底部兩側的模板卡73相對應,兩側的型腔活動板30對應模板卡73在壓制過程中可脫開,起到讓位作用。型腔活動板30和上模組件之間設置有拉啟組件;所述的型腔固定板35外側設置有固定條板36。所述的型腔室底部對應設置有保壓腔體51,保壓腔體51內部構成保壓倉。所述的保壓腔體51底端固定在保壓承板4上,保壓承板4中部對應保壓腔體51設置為中空腔,所述的型腔室、保壓倉和保壓承板4中部的中空腔相對應。所述的保壓腔體51兩側相對設置有兩個卡爪67,所述的兩個卡爪67和基座組件之間設置有卡爪啟閉組件。壓制過程中,卡爪67傳遞茶坯壓力至基座組件;保壓過程中,卡爪67起到固定模板相對位置的作用。成型保壓組件與基座組件之間設置有位置狀態更替組件。上模組件實現加持與松開模板功能,工作時首先放入模板夾緊,然后帶模板下行壓制茶磚,再松開,并隨壓力機回位。成型保壓組件首先完成茶磚成型,并將壓制成型后的茶磚壓入保壓倉,然后通過兩個卡爪67固定模板位置,實現保壓。基座組件轉化壓力機的油缸動作為左右動作,驅動兩個卡爪67的卡緊和松開。
參見圖1-圖7,所述型腔活動板30和上模組件之間的拉啟組件包括上基板83底部兩端對應分別設置的兩個控位板78、和成型保壓組件的型腔活動板30外端的外基板34,所述的外基板34設置在型腔板31上。所述的型腔活動板30包括型腔活動上板和型腔活動下板,所述的型腔活動上板置于型腔活動下板;所述的外基板34上對應型腔活動上板和型腔活動下板上下平行分別設置有導柱一43與型腔活動上板和型腔活動下板相連接,導柱一43通常為兩個;所述的導柱一43與型腔活動板30連接處設置有導向基座Ⅰ42,導柱一43與外基板34連接處設置有導套Ⅰ39。外基板34和型腔活動上板之間、外基板34和型腔活動下板之間上下相對應分別設置有彈簧一100。所述的型腔活動上板兩端和型腔活動下板兩端對應分別設置有連接座Ⅰ47,所述的外基板34兩端外側對應型腔活動上板兩端的連接座Ⅰ47和型腔活動下板兩端的連接座Ⅰ47上下平行分別設置有連桿座45;所述的外基板34分別與兩端外側的連桿座45相連接。相對應的連接座Ⅰ47通過轉軸一37與中間連桿46一端相連接、中間連桿46另一端通過銷軸一38與連桿座45相連接,所述的連桿座45與控位板78上的凹槽相對應。兩側的型腔活動板30在彈簧一100作用下和兩端的型腔固定板35圍成型腔室,上模組件下行的時候,連桿座45受控位板78壓力而轉動,控位板78拉動型腔活動板30向兩邊脫開,為模板卡73下行過程讓位;上模組件回位時,模板卡73上行,型腔活動板30在彈簧一100作用下回位,圍成型腔室。
參見圖1-圖4、圖10-圖11、圖14,所述的兩個卡爪67和基座組件之間的卡爪啟閉組件包括下基板2上方兩端由上到下依次設置的小承板16和中間板11,所述的小承板16上設置有鎖??ㄊ?6。所述的下基板2上兩端分別設置有兩個等高墊塊23,所述的等高墊塊23上設置有線軌一96;所述的線軌一96上設置有與其相配合的滑塊Ⅰ,所述的中間板11固定在滑塊Ⅰ上。中間板11和小承板16之間通過彈簧座板17設置有彈簧二98。所述的中間板11兩側分別設置有線軌二94,所述的小承板16底部設置有與線軌二94相配合的滑塊Ⅱ,所述的小承板16固定在滑塊Ⅱ上,所述的中間板11上小承板16端頭處對應線軌二94設置有擋塊18。所述的中間板11兩側底部分別設置有轉盤軸59,所述的轉盤軸59通過支撐座57固定在下基板2上;轉盤軸59與擺臂13一端相連接,所述的擺臂13另一端通過轉軸二15與連桿一58一端相連接,所述的連桿一58另一端通過轉軸二15與連接座 Ⅱ61相連接,所述的連接座 Ⅱ61固定在中間板11上。所述的擺臂13中設置有方滑塊12,所述的方滑塊12通過轉軸三10與下基板2上部的底板3相連接。底板底板3與壓力機的副缸活塞114固定,副缸活塞114升起時,底板3隨之升起;轉軸三10上行,帶動擺臂13繞支撐座57轉動,通過連桿一58拉動連接座 Ⅱ61運動,進而帶動中間板11向中間移動。反之,則過程相反。
參見圖1-圖4、圖10-圖11、圖14,所述兩個卡爪67和基座組件之間的卡爪啟閉組件還包括有保壓承板4底部兩端分別設置的線軌三93、和保壓承板4上方兩側分別相對平行設置的兩個卡承板62;所述的線軌三93下方設置有移動卡板60與其相滑動配合,所述的兩個卡爪67兩端底部之間對應移動卡板60分別設置有承力墊塊66。保壓承板4上方同側平行設置的兩個卡承板62之間通過導座103設置有兩個導柱二63;所述的導柱二63一端固定在保壓腔體51上,導柱二63與保壓腔體51之間設置有導向基座Ⅱ109。該平行設置的兩個卡承板62兩端分別設置有拉桿54,所述的拉桿54通過銷軸二53分別與該兩個卡承板62相連接。所述的保壓承板4上與拉桿54相對應設置有導向塊52,所述的拉桿54穿過相對應的導向塊52;導向塊52限制拉桿54沿平行導柱二63移動、與卡爪67運動方向垂直。且拉桿54通過轉軸四91與連桿二50一端相連接,所述的連桿二50另一端與轉軸五92一端相連接;所述的轉軸五92穿過保壓承板4,且轉軸五92另一端固定在移動卡板60上。轉軸五92和轉軸四91通過連桿二50相連接,移動卡板60移動時,兩個卡爪67就會合攏和張開。所述的小承板16上的鎖模卡手26與移動卡板60相配合。壓力機的副缸活塞90驅動底板3上下移動,底板3通過連桿一58、連接座Ⅱ61使中間板11左右移動;由于小承板16與中間板11之間設置有彈簧二98,在彈簧二98作用下,小承板16一端緊貼擋塊18,中間板11左右移動時便帶動鎖??ㄊ?6左右移動。
參見圖3-圖4、圖10、圖12,所述的型腔室底部對應型腔室設置有過渡斜塊32,所述的保壓腔體51頂部對應保壓倉設置有過渡斜塊32;且型腔室底部的過渡斜塊32與保壓腔體51頂部的過渡斜塊32相對應配合設置。型腔室底部的過渡斜塊32和保壓腔體51頂部的過渡斜塊32構成成型保壓組件的成型結構與保壓結構之間的定位結構,兩過渡斜塊32貼合時,保壓倉和型腔室形成一個完整腔體。
參見圖1-圖4、圖10-圖11、圖15,所述成型保壓組件與基座組件之間設置的位置狀態更替組件包括成型保壓組件上設置的狀態保持組件和基座組件上設置的位置更替組件,所述的狀態保持組件和位置更替組件相配合。所述的狀態保持組件包括型腔板31兩端相對分別設置的保持座68,型腔板31兩端的保持座68下方相對應分別設置有條板107。所述的保持座68中設置有彈簧三,所述的彈簧三兩端分別與導向桿70相連接;所述的導向桿70通過銷軸三101與連桿三97一端相連接,所述的連桿三97另一端通過隨動器28與板座55相連接,彈簧三兩端的板座55分別與相對應的條板107兩端相連接。所述的條板107內側設置有雙向定位板65,所述的雙向定位板65固定在條板107上;雙向定位板65與保壓承板4之間設置有定位柱二64,且所述的保壓承板4和定位基塊7之間設置有彈簧四99。所述的型腔板31和保壓承板4之間通過導柱七33相連接,所述的導柱七33和型腔板31之間設置有導套Ⅳ8;所述的導柱七33穿過雙向定位板65,導柱七33與雙向定位板65之間設置有導套Ⅴ76。所述的位置更替組件包括上承板19兩端對應設置的安裝座板44,所述的安裝座板44上方設置有支撐座板48;所述的安裝座板44和支撐座板48之間通過小立板69相連接。所述的支撐座板48上設置有立板108,所述的立板108內側設置有與保持座68相配合的位控板49。所述的位控板49和立板108之間設置有馬達和絲杠二,所述的絲杠二一端與立板108相連接,絲杠二另一端與馬達相連接,且絲杠二與位控板49相連接。所述的位控板49和立板108之間設置有導柱三41,所述的導柱三41固定在立板108上,導柱三41和絲杠二相平行。工作時,位控板49初始位為靠近支撐座板48側下位,茶坯被壓入保壓腔體51后,模板卡73松開,上模組件上移至初始位;馬達啟動,位控板49在絲杠二帶動下上移,狀態保持組件的保持座68由位控板49向上推移,成型保壓組件上部與下部脫開并保持該狀態。
參見圖1-圖4、圖6-圖9,所述上模組件的上基板83底部設置有上承板71,所述的上承板71下方兩側相對應設置有卡承板74,所述的卡承板74設置有啟閉組件。所述的卡承板74內側間隔設置有凸塊和凹槽,上承板71一側卡承板74上的凸塊和凹槽分別和上承板71另一側卡承板74上的凹槽和凸塊相對應設置配合。所述上基板83下方兩側的模板卡73對應分別設置在兩側卡承板74底部;所述相對應的模板卡73與卡承板74之間通過導柱四75相連接,且模板卡73與卡承板74之間設置有彈簧五104。
參見圖6-圖9,進一步的,所述的啟閉組件包括設置在上承板71下方一端的啟閉座板40、兩側卡承板74之間設置的線軌四88、和上承板71底部設置的啟閉馬達82。所述的線軌四88固定在上承板71底部,線軌四88上設置有與兩側卡承板74相對應的滑塊Ⅲ,線軌四88與滑塊Ⅲ相滑動配合;兩側卡承板74分別固定在相對應的滑塊Ⅲ上。所述的啟閉座板40上方兩側對應兩側的卡承板74分別設置有線軌五87,所述的線軌五87固定在上承板71底部;兩側的線軌五87上分別設置有與其相滑動配合的滑塊Ⅳ86,所述的啟閉座板40固定在兩側的滑塊Ⅳ86上。啟閉座板40兩側分別通過連桿四77與兩側的卡承板74相連接。所述的啟閉馬達82通過聯軸器79與絲杠一25相連接,所述的絲杠一25一端固定在絲杠固定端座1上,絲杠一25另一端固定在支撐座29上;絲杠一25與啟閉座板40相連接。啟閉馬達82通過絲杠一25帶動啟閉座板40移動,啟閉座板40移動時,帶動兩側的卡承板74合攏、張開,從而使??ò?3做出相應動作。
參見圖6-圖9,進一步的,還包括有定位座81,所述的定位座81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孔位,所述絲杠一25穿過定位座81的一個孔位;所述定位座81的另一個孔位中安裝有導套Ⅱ、導套Ⅱ中設置有與其相配合的導柱五89,所述的導柱五89一端固定在支撐座29上,導柱五89另一端固定在軸座6上。導柱五89輔助定位座81做直線運動。且定位座81與啟閉座板40之間設置有彈簧六102,所述的彈簧六102一端固定在定位座81上,彈簧六102另一端抵靠在啟閉座板40上。
參見圖1-圖4、圖6-圖9,進一步的,所述的兩側卡承板74外側分別設置有承力板80,所述的承力板80固定在上承板71上,所述的兩個模板卡73分別對應設置在承力板80下方。且所述的模板卡73上設置有限位螺栓84,限位螺栓84使模板卡73與承力板80之間間距保持在2-5mm,通常為3.5mm。
參見圖1-圖5,進一步的,所述的上承板19上對應卡爪67設置有承壓條板27。
參見圖1-圖4、圖6-圖9,所述上模組件和成型保壓組件之間設置的定位組件包括主導柱72,所述的主導柱72設置在上模組件上;所述的成型保壓組件上設置有與主導柱72相配合的主導套。具體的,所述的主導柱72設置在上承板71上,所述的主導套設置在型腔板31上。
參見圖5、圖14,所述的下基板2上設置有限位柱14,且限位柱14穿過底板3。限位柱14固定在下基板2上,限位柱14能夠限制底板3上移的距離。
參見圖1-圖17,底板3與壓力機的副缸活塞90固定,副缸活塞90升起時,底板3隨之升起;轉軸三10上行,帶動擺臂13繞支撐座57轉動,通過連桿一58拉動連接座 Ⅱ61運動,進而帶動中間板11向中間移動。反之,則過程相反。從而基座組件實現了轉化油缸的上下直線運動為左右同步直線運動、驅動卡爪67的卡緊和松開功能。壓制過程中,卡爪67合起的時候,壓力機的活動橫梁24帶動模板下壓,成型保壓組件下移,卡爪67底部與承壓條板27上部貼合,卡爪67傳遞茶坯壓力至基座組件。保壓過程中,卡爪67起到固定模板相對位置的作用,用于保壓。啟動壓力機,成型保壓組件回原點,加入茶坯,置入模板至兩側模板卡73,啟閉組件加持模板,壓力機的活動橫梁24下行帶動上模組件,壓制茶磚,完成后,壓力機的副油缸啟動,鎖??ㄊ?6開啟,活動橫梁24帶動上模組件繼續下行,茶磚壓入保壓倉,保壓完成的茶磚壓出;活動橫梁24帶動上模組件上行,拉啟組件啟動,成型保壓組件上部與下部脫開并保持該狀態,副油缸啟動,鎖??ㄊ?6關閉,完成磚茶生產。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上述結構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