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饃的制作方法,具體是一種長壯饃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壯饃是江蘇、河南、山東、安徽等地著名的漢族面食小吃,用未發酵的面在平底鍋中烙成厚1—2cm,直徑30—50cm的圓餅饃,吃起來外硬里軟有嚼頭,既壓餓又有健齒作用。在當地又稱為“鍋灰”。由于壯饃的個頭大,在烘烤時,需要用文火加工,放在平底鍋上反復地上下翻炕,約需30—40分鐘才能炕熟,費工費時,效率低,又因該壯饃個頭大,在銷售時需要掰開或切開計重量出售,所以出售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長壯饃的制作方法,用該方法生產長壯饃,生產效率高,口感好,易于銷售。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長壯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它由和面、制饃坯、在管內轉動烘烤,出爐四個步驟構成:①和面,小麥高筋面粉1份,加0.3—0.4份溫水和面成面團備用;②制饃坯,取步驟①的面團制成50—100克的面劑子,在案板上搓成直徑為15—25mm,長度為120—200mm的長條形饃坯;③在管內轉動烘烤,把長條形饃坯用半圓形饃鏟鏟起放入轉動的不銹鋼管內,在220—240℃的烘烤爐內烘烤;④出爐,透過玻璃門,看到不銹鋼烘烤管內的饃坯表面微黃時,打開玻璃門,用半圓管形饃鏟鏟出微黃色的長壯饃,長壯饃制作完成,裝入新饃坯,進入下一循環的長壯饃制作。
以上所述的烘烤爐,是專門為制作長壯饃而發明研制的,它是由加熱爐體和轉動的烘烤管兩部分構成,其特征是:加熱爐體的下部是爐底,爐底上面有推拉式可控風門,風門上是爐箅,爐箅上的燃料為木炭、焦炭或無煙煤,爐體中部有爐門,爐體上部是水平圓弧狀保溫外殼,外殼頂部有煙囪,外殼上有顯示外殼內氣溫的溫度計,外殼前端有圓形玻璃門,玻璃門的把手有控制電機轉動的開關,保溫外殼后端外有微型減速電機,電機軸伸入保溫外殼內,電機軸上有一圓盤,在圓盤上均勻焊接有若干個不銹鋼烘烤管,烘烤管內放置長壯饃坯轉動烘烤。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制作長壯饃,因饃坯小,只有50—100克,又是長條形,所以它易于烘熟,加上烘烤管數量多,一次可烘烤很多個長壯饃,所以該方法烘烤效率高,且方便于單個銷售;因為是在不銹鋼烘烤管內水平滾動烘烤,也就是自動翻轉烘烤,所以它受熱均勻,且該饃表層光滑硬脆;又因溫度計可顯示爐內的氣溫,當溫度高于240℃時,可關小風門,減少由風門進入的氧氣量,而減少燃燒熱量,以降低爐溫,當爐內氣溫低于220℃時,可增大風門的氧氣進入量,以增加燃燒熱量,以增高爐溫,這樣可把爐溫控制在220—240℃之間,加上有透明的玻璃門可以看到見烘烤管內膜的顏色,當烤到微黃時即取出,因此該烘烤爐不會把饃坯烤黑、烤煳,所以該饃烤熟后,顏色微黃,吃起來,外殼硬脆發響,內里筋糯麥香,口感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長壯饃的制作方法中使用的烘烤爐的前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長壯饃的制作方法中使用的烘烤爐的左視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爐體;2、爐底;3、風門;4、爐箅;5、爐門;6、外殼;7、溫度計;8、圓盤;8.1、微型減速電機;9、不銹鋼烘烤管;10、饃坯;11煙囪;12、玻璃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長壯饃的具體制作過程。
長壯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它由和面、制饃坯、在管內轉動烘烤,出爐四個步驟構成:①和面,小麥高筋面粉1份,加0.3—0.4份溫水和面成面團備用;②制饃坯(10),取步驟①的面團制成50—100克的面劑子,在案板上搓成直徑為15—25mm,長度為120—200mm的長條形饃坯(10);③在管內轉動烘烤,把長條形饃坯(10)用半圓形饃鏟鏟起放入轉動的不銹鋼管內,在220—240℃的烘烤爐內烘烤;④出爐,透過玻璃門(12),看到不銹鋼烘烤管(9)內的饃坯(10)表面微黃時,打開玻璃門(12),用半圓管形饃鏟鏟出微黃色的長壯饃,長壯饃制作完成,裝入新饃坯(10),進入下一循環的長壯饃制作。
以上所述的烘烤爐,是專門為制作長壯饃而發明研制的,它是由加熱爐體(1)和轉動的烘烤管兩部分構成,其特征是:加熱爐體(1)的下部是爐底(2),爐底(2)上面有推拉式可控風門(3),風門(3)上是爐箅(4),爐箅(4)上的燃料為木炭、焦炭或無煙煤,爐體(1)中部有爐門(5),爐體(1)上部是水平圓弧狀保溫外殼(6),外殼(6)頂部有煙囪(11),外殼(11)上有顯示外殼(6)內氣溫的溫度計,外殼(6)前端有圓形玻璃門(12),玻璃門(12)的把手有控制電機轉動的開關,保溫外殼(6)后端外有微型減速電機(8.1),電機軸伸入保溫外殼(6)內,電機軸上有一圓盤(8),在圓盤(8)上均勻焊接有若干個不銹鋼烘烤管(9),烘烤管內放置長壯饃坯(10)轉動烘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