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組織止血夾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組織止血夾持裝置,具體的說,是ー種用于內鏡下通過夾持活體組織而達到止血目的的夾持裝置。
背景技術:
胃腸系統、消化系統、膽道系統、血管系統以及其他體腔和中空器官的病理性出血是內科常見的急癥,單純經藥物治療,療程長,副作用大,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險,必要時須通過內窺鏡手術醫治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而隨著內鏡下止血技術的發展,內鏡下應用止血夾止血已成為首選。在最簡單的應用中,將止血的夾持裝置通過內窺鏡的工作鉗道伸入到體內深處的組織,在所期望的位置處,用上述夾將出血組織周圍的邊緣抓緊,此后將夾子與
近端的控制部件分離,并將所述夾留在體內,以允許自然愈合過程使傷ロ閉合。現有技術中,使用如下的止血夾持裝置,以對活體組織進行夾持在美國公告的專利號為US8062311B2的發明專利ENDOSCOPIC HEMOSTATICCLIPPING APPRATUS中,夾子為分開的兩片,共同與一個拉カ部件連接,收納在收緊管中,夾片在收緊管的間隙中運動,并在收緊管兩邊的壓迫下使夾片閉合以夾持組織。在美國公告的專利號為US 7854739 B2的發明專利CLIP APPARATUS FORLIGATURING LIVING TISSUE中,夾子為一體折彎,具有一對彈性可開閉的夾片,卡在ー個可斷裂的并與后端操作部件相連的卡鉤上,通過施加向后的拉力,夾片折彎形成的半圓在收緊管的壓迫下變形,迫使夾片閉合從而完成對組織的夾持。在日本公布的第2004-121285號專利的夾持裝置,夾子具有受到拉カ擴張的ー對夾片,此外將按壓管包嵌在夾子上使一對夾閉合起來夾持住組織,并利用收緊管將ー對夾片保持閉合狀態,由此對活體組織進行夾持。WIPO公開的第03/030746A1號專利的夾持裝置,在彈簧管前端連接有夾子,該夾子具有可開閉的一對夾子腳部。此外,將夾片的腳部拉入收緊管中使夾子腳部閉合來把活體組織夾持住。在中國公告的專利號為CN 101087564 B的發明專利結扎裝置中,夾子可進退的內裝在按壓部件(收緊管)中,并通過護套將其收納起來。通過ー個進退限制機構限制按壓部件在護套前端部的進退,再由操作線推拉夾子,使夾子相對于按壓部件進退而張開閉合,從而對活體組織進行結扎。在中國公布的專利號為CN 102065780 A的發明專利申請止血夾持裝置和方法中,柔性構件的前端連接有囊體,夾子的近側部分和易碎的連接件容納在囊體內,通過控制線纜的推動控制夾子的張開閉合,同時,當連接件承受預定的力時斷開,將夾子和控制線纜分開。在實際臨床使用時,由于人體腔道的正常蠕動,夾子閉合到一半時,容易和待夾持的組織滑脫,此時需要重新張開夾子,進行二次夾持;另外,從止血效果上來說,對于小動脈的出血,夾閉動脈的根部能有效的止血;對于長條狀的出血ロ,需要夾閉兩側的組織邊緣才能達到止血的目的;因此,如果對活體組織進行不適當的夾持,則起不到止血的目的。臨床使用時,操作醫生在內窺鏡視野的輔助下,會首先判斷夾子是否對組織的正確部位進行了夾持,然后才會釋放夾子。但是,上述專利文獻中的止血夾持裝置,或者因為兩個夾片在閉合的過程中會在收緊管的壓迫下變形而無法重新打開,或者因為收緊管包嵌在兩個夾片上卡死而不能再次打開,或者因為收緊管與護套軟管之間缺少固定定位而無法重新打開。這樣當臨床上發現結扎的對象組織不合適時,只能將夾子拉斷,然后退出余下的夾持裝置,再另外送入新的夾子,這樣就造成了浪費或 延誤醫生寶貴的處理的時間。并且,上述專利文獻中的止血夾持裝置,由于受到收夾結構、分離結構的限制有些結構復雜只能采用沖壓エ藝制造,不可避免的會有鋒利的邊角,容易造成鉗道和人體腔道損傷;有些收緊管和推拉管的長度較長,導致夾子總長超長(超過20mm),在內窺鏡處于人體內、頭部彎曲的情況下,很難通過其彎曲部;有些夾子留置體內的部分超長(將近16mm),在狹小空間或較薄壁腔道中,當人體腔道正常蠕動時,極易刮傷到對面腔道壁的正常組織,造成其劃傷或穿孔,而且留置體內的收緊管鋒利的邊角,也易損傷到組織;此外,有些還無法將夾子收納在護套軟管中,夾片的爪部裸露在護套外,這樣將夾持裝置貫穿的插入內窺鏡等鉗道中時,就存在爪部損傷鉗道內壁,或爪部掛在鉗道內壁上而使所需的插入力量増大的可能性。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組織止血夾持裝置,具有結構簡單合理、夾持穩定可靠、可多次重新預夾持、夾子留置體積小、外形光潔等特點。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組織止血夾持裝置,包括夾子、釋放機構、牽引組件、手柄組件和外鞘管;所述牽引組件包括牽引鋼絲和護套軟管;所述外鞘管將所述夾子及釋放機構收納其中;所述夾子包括能夠在外力控制下開閉并對活體組織進行止血夾持的夾片,具有夾持端和推拉端;與所述夾片的推拉端固定連接成一體的連接件;用于收納所述夾片的推拉端和連接件的收緊管,所述夾片的推拉端和連接件能夠在該收緊管管道內進退滑動;當所述夾片的推拉端和連接件移動至收緊管的后部時,連接件通過防松脫結構與收緊管扣接固定,所述夾片的夾持端受收緊管的前部作用合攏;所述收緊管的前部固定設置有對夾片進行前移限位的擋塊,所述夾片的夾臂上設置有對夾片進行后退限位的閉合止點;所述釋放機構包括位于收緊管管道內的推拉管,推拉管的前部以能夠在承受超過預定拉力時失效的連接方式與連接件連接,推拉管的后部固定連接牽引鋼絲;連接管,連接管的前部與收緊管的后部通過活扣連接,連接管的后部與護套軟管固定連接;當推拉管移動至收緊管的后部時,推拉管通過解除結構使得連接管與收緊管解除活扣連接。上述技術方案中,夾片和連接件連成一體,連接件與推拉管構成第一次分離結構,推拉管由牽引鋼絲帶動進退從而使夾片在收緊管內可平滑的運動,通過夾片自身弾性實現張開,通過收緊管的前部作用實現夾片的閉合,因為收緊管與連接管活扣連接,連接管固定在護套軟管上,這樣可以將收緊管進行相對固定,牽引鋼絲可以通過滑動把手在手柄上的前后移動來控制夾片的開合,進行多次重復開閉預夾持。夾片受牽引鋼絲拉動后移過程中,后移到特定位置后,連接件通過防松脫結構與收緊管扣接固定,此后夾片將無法打開;繼續后移時,夾片被后移限位無法移動,而牽引鋼絲的拉カ繼續增加,當手柄上的拉カ大于預定要求的釋放カ時,推拉管與連接件之間連接失效,推拉管與連接件脫離,實現第一次分離;推拉管與連接件脫離后繼續向后運動,推拉管通過解除結構將連接管上與收緊管連接的活扣頂出,收緊管與連接管脫離,推拉管從收緊管中拉出,實現第二次分離,這樣夾子與整體裝置分離,并滯留于活體生物腔道內。這樣,收緊管結構相對簡單,可以采用注塑成型,表面光潔,收緊管相對固定,可進行多次預夾持,操作方便,定位準確,完全夾持后,夾子通過防松脫結構鎖死,夾持穩定可靠,留置體內的夾子只包含夾片、連接件和收緊管,體積小巧,夕卜形光潔,不會造成組織損傷。作為優選,所述推拉管通過連接片與連接件連接,所述夾片、連接片和連接件通過嵌入式注塑連接成一體。這樣結構簡單、制造方便、連接牢固、外形光潔。作為優選,所述夾片經由具有彈性的金屬片彎折成型制成,所述連接片為扁平狀的金屬片,其上設有鉤孔。所述推拉管的前部設有彎鉤,該彎鉤鉤在連接片的鉤孔中,該彎 彎鉤被拉直,推拉管與連接片之間的連接失效。采用彎鉤結構作為第一次分離結構,結構簡單小巧,制造方便,連接可靠。作為優選,所述連接件和所述收緊管通過凹槽、凸槽配合導向滑動。通過導向滑動結構,使得連接件的滑動更加平滑,結構配合更加準確。作為優選,所述防松脫結構是指,所述連接件上設有倒鉤,該倒鉤與收緊管上的斜塊互扣。這樣結構簡單、連接可靠。作為優選,所述連接管前部設有至少兩個能夠彈性擴開和縮回的懸臂,懸臂上設有凸包,所述凸包能夠扣入收緊管上的扣孔內形成活扣連接。這樣結構簡單、連接配合可靠。作為優選,所述解除結構是指,推拉管的后部設有能夠將連接管上的凸包頂出收緊管上扣孔的斜面或者凸起。這樣結構簡單、連接配合可靠。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夾片和連接件連成一整體,可在收緊管管道內平滑的進退,并在收緊管上下壁的作用下使夾片的兩片夾臂反復開閉,并對收緊管進行相對固定,這就使止血夾持裝置對活體組織的多次夾持成為可能,一般的,夾片可至少反復開閉五次以上,以利于將止血夾持裝置放置在最適當的位置,達到最佳止血效果,避免了由于不適當的夾持而重新送入新的夾子,既減輕了醫生的工作量,為患者贏取寶貴的治療時間,又降低了手術成本,減少了浪費。同時,本發明大大縮短了夾持裝置滯留人體內部分的長度,避免了由于過長的留置部分而造成人體內腔道正常組織的劃傷或穿孔,降低了手術后的風險。
圖I為實施例I的止血夾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I將夾子收納在外鞘管中的橫截面視圖;圖3為實施例I夾子伸出外鞘管張開的橫截面視圖;圖4為實施例I的夾子的立體圖;圖5為實施例I的夾頭的立體圖;圖6為實施例I的夾頭的剖視圖7為實施例I的連接片的立體圖;圖8a為實施例I的收緊管的結構示意圖;圖8b為圖8a的A-A剖視圖;圖9為實施例I的收緊管的立體圖;圖10為實施例I的擋塊的立體圖;圖11為實施例I的連接管的剖視圖;圖12為實施例I的推拉管的剖視圖;圖13為實施例I的軟把手管和外鞘管的連接示意圖; 圖14是用于說明實施例I夾片完全閉合時夾子的連接示意圖;圖15是用于說明實施例I中連接片與推拉管拉脫的示意圖;圖16是用于說明實施例I中推拉管將連接管頂出的示意圖;圖17是用于說明實施例I中收緊管與連接管分離的示意圖;圖18是用于說明實施例I中夾子被釋放,柔性構件被撤回的示意圖;圖19為本發明夾頭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剖視圖;圖20為本發明連接件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21為本發明連接件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22為本發明連接管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剖視圖;圖23為本發明連接管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剖視圖;圖24為本發明擋塊的第二實施方式和收緊管的裝配圖;圖25為本發明擋塊的第三實施方式和收緊管的裝配圖;圖26為本發明擋塊的第四實施方式和收緊管的裝配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ー個詳細的說明。實施例I : 如圖I所示的一種組織止血夾持裝置,包括夾子100、釋放機構200、牽引組件300、手柄組件400和外鞘管500 ;所述牽引組件300包括牽引鋼絲310和護套軟管320 ;所述外鞘管500將所述夾子100、釋放機構200以及牽引組件300收納其中;所述夾子100包括能夠在外力控制下開閉并對活體組織進行止血夾持的夾片110,具有夾持端和推拉端;與所述夾片110的推拉端固定連接成一體的連接件130 ;用于收納所述夾片110的推拉端和連接件130的收緊管120,所述夾片110的推拉端和連接件130能夠在該收緊管120管道內進退滑動;當所述夾片110的推拉端和連接件130移動至收緊管120的后部時,連接件130通過防松脫結構與收緊管120扣接固定,所述夾片110的夾持端受收緊管120的前部作用合攏;所述收緊管120的前部固定設置有對夾片110進行前移限位的擋塊150,所述夾片110的夾臂上設置有對夾片110進行后退限位的閉合止點113。所述釋放機構200包括位于收緊管120管道內的推拉管220,推拉管220的前部以能夠在承受超過預定拉力時失效的連接方式與連接件130連接,推拉管220的后部固定連接牽引鋼絲310 ;連接管210,連接管210的前部與收緊管120的后部通過活扣連接,連接管210的后部與護套軟管320固定連接;當推拉管220移動至收緊管120的后部時,推拉管220通過解除結構使得連接管210與收緊管120解除活扣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推拉管220通過連接片140與連接件130連接,所述夾片110、連接片140和連接件130通過嵌入式注塑連接成一體。所述夾片110經由具有彈性的金屬片彎折成型制成,所述連接片140為扁平狀的金屬片,其上設有鉤孔141,所述推拉管220的前部設有彎鉤221,該彎鉤221鉤在連接片140的鉤孔141中,該彎鉤221的強度小于所述連接片140、連接件130和夾片110的連接強度,當所述推拉管220承受超過預定拉カ時,彎鉤221被拉直,推拉管220與連接片140之間的連接失效。所述連接件130和所述收緊管120通過凹槽131、凸槽125配合導向滑動。所述防松脫結構是指,所述連接件130上設有倒鉤132,該倒鉤132與收緊管120上的斜塊122互扣。所述連接管210前部設有兩個能夠彈性擴開和縮回的懸臂217,懸臂217上設有凸包211,所述凸包211能夠扣入收緊管120上的扣孔124內形成活扣連接。所述解除結構是指,推拉管220的后部設有能夠將連接管210上的凸包211頂出收緊管120上扣孔124的斜面224。
下面分別詳述各個組件的組成部件和結構。所述夾子100,與組織止血夾持裝置的其他部分為可分離式結構,其由夾片110,收緊管120,嵌入式注塑的連接件130,連接片140和擋塊150組成,可進退的收納在外鞘管500管腔內;夾片110和連接片140通過嵌入式注塑件130連成一整體,共同在收緊管120管道127內滑動;收緊管120為中空的筒狀,其后端與連接管210通過活扣連接,當活扣被頂出后,收緊管120連同夾子100 —起被釋放;擋塊150通過焊接或鉸接等方式連接在收緊管120前端孔121內,并將夾片110的上下兩夾臂112分隔在其兩側;本實施例中所述夾子100由滿足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如不銹鋼、醫用高分子、鎳鈦等制成。所述釋放機構200由連接管210和推拉管220組成,連接管210為中空的殼體,其前端通過凸包211與收緊管120活扣連接,后端設有與柔性軟管320連接的階梯孔213 ;推拉管220為大致圓柱形狀,其前端設彎鉤221與連接片140上的長腰孔141相連,后端深孔226與牽引鋼絲310通過焊接或壓接等方式連接在一起,以傳遞推拉カ;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管210和推拉管220可以由滿足生物相容性的不銹鋼金屬材料制成。所述牽引組件300由牽引鋼絲310,柔性軟管320和導管330組成,為細長的柔性構件,以將本裝置通過內窺鏡的工作鉗道伸入到體內深處,將夾子110送到目標組織處;本實施例中,所述牽引鋼絲310為單根不銹鋼金屬細絲,也可以由多股金屬細絲纏繞而成,或作為備選,為任何其他適合的細長、柔性的金屬鋼繩,其前端與推拉管220相連,后端通過其上連接的導管330與滑動把手420相連,通過滑動把手420在手柄410的槽412中的前后滑動而在柔性軟管320內做相對進退運動,并將推拉カ傳遞給夾子110以使其做開閉運動;所述柔性軟管320為具有彈性且有一定剛性的彈簧軟管,由不銹扁鋼絲緊密纏繞而成,或作為備選,為任何其他合適的中空、柔性結構。所述手柄組件400由手柄410,滑動把手420和軟把手管430組成,作為醫生的手持部件,控制遠端夾片Iio的張開閉合;手柄410上設有拇指環411,與滑動把手420兩側食指滑槽421配合,可使醫生方便的操作滑動把手420在手柄410的槽412上前后移動;軟把手管430套在外鞘管500外靠近手柄側,可拉動外鞘管500使之與柔性軟管320作相對移動;在本實施例中,手柄410和滑動把手420由高分子材料如ABS,PC,PE等注塑成型,軟把手管(430)采用硅膠或橡膠等材料制成。
所述外鞘管500為細長的柔性中空管狀結構,其內外表面光滑且其尺寸受內窺鏡工作鉗道的尺寸限制,用于將所述夾子100,釋放機構200及牽引組件300收納其中;本實施例中,外鞘管500由單腔道PE塑料管制成。下面參照圖2和圖3對夾子100張開閉合過程進行說明。作用在手柄組件400上的拉力,通過牽引組件300和釋放機構200傳遞給夾子100,使連接片140與注塑成一體的夾片110 —起在收緊管120的管道127內向后移動,夾片110的兩夾臂112被限制在擋塊150與收緊管120的空間“D”內運動,并在收緊管上下內壁128的壓迫下相互合攏。當夾片110的凸夾端111和凹夾端116相互靠攏并抵接時,夾子完全閉合。同樣的,當夾子100露出外鞘管500后,作用在手柄組件400上的推力,通過牽引組件300和釋放機構200傳遞給夾子100,使連接片140與注塑成一體的夾片110—起在收緊管120的管道127內向前運動,并在擋塊150的分隔下,逐漸分離,使夾片110的兩夾臂112張開,當嵌入式注塑件130前端面134與擋塊的前進限止面152抵接時,夾子100不能再繼續往前運動,此時夾片110張開至最大,并在內窺鏡的輔助下對準夾持對象組織A。下面參照圖4至圖10對夾子100的結構進行說明,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夾子由夾片 110,收緊管120,嵌入式注塑件130,連接片140和擋塊150組成。參照圖4、圖5和圖6,所述夾片110用于對活體組織進行夾閉,其可以是一體的,也可以是兩件式的,在本實施例中,夾片110是采用一體沖壓成型,其具有兩對稱的夾臂112,凹夾端111,凸夾端116,閉合止點113,夾頭小彎角117,和夾臂大彎角118。所述夾臂112的主要作用是在夾子100閉合后形成一定的空間,將活體組織夾持在所述空間內;凹夾端111上設有凹陷的三角形狀征,凸夾端(116)上設有凸出的三角形特征,凹夾端(111)和凸夾端(116)的三角形特征可以相互對扣起來;閉合止點(113)対稱的設在夾臂(112)兩偵牝通過在夾臂上折彎一起角度的翼部實現,其主要作用是當夾子100完全閉合后,限制夾子100繼續進入收緊管120管道內;夾頭小彎角117通過對凹夾端111和凸夾端116 —定角度的折彎,以形成相對大的尺寸在夾子100張開時侵入組織的一定深度以夾持組織;夾臂大彎角118通過一定角度的折彎,以使夾片110形成“L”的張開跨距,有利于抓取大塊的組織。參照圖8a、圖8b和圖9,收緊管120為大致圓筒形狀,其前端設有與擋塊150連接的孔121,擋塊150可以通過焊接,鉚接,鉸接或任何其他剛性的固接方式連接在其孔內;后端設有與連接管210活扣連接的異形孔124 ;斜塊122,其與嵌入式注塑件130上的倒鉤132互扣,在夾子100被釋放后,防止夾片110向前滑動而松脫;凸槽125,其與嵌入式注塑件130上的凹槽131配合,使夾子100在收緊管管道127內沿導向平滑移動。參照圖5,嵌入式注塑件(連接件)130為大致圓柱形狀,其將夾片110與連接片140連成一整體,共同在收緊管管道127內進退的滑動。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嵌入式注塑件130由滿足生物相容性的醫用高分子材料如ABS,PC等經由嵌入式注塑成型。參照圖11,對連接管210的結構進行說明。所述連接管210為中空的殼體,前端設有対稱的凸包211,該凸包211置于可彈性的擴開和縮回的懸臂217上,當安裝時,稍稍擴開懸臂217,將凸包211放入所述收緊管120的異形孔124內;前端階梯孔216,其與收緊管120尾部的細階梯端129間隙配合;后端階梯孔213,其與柔性軟管320的一端面插入并抵接住底面后,通過焊接、壓接、鉸接或任何其他剛性的固接方式連接;尾部倒角214,其任何尖銳的棱角、邊緣均以所述倒角的形式去除,以免損傷內窺鏡的工作鉗道。參照圖12,對推拉管220的結構進行說明。所述推拉管220為大致圓柱形狀,其前端設有彎鉤221,其鉤在連接片140的長腰孔141中;彎鉤與推拉管軸向面之間的間隙222被設計成可使連接片140厚度方向通過,但不能使長腰孔141橫向脫出;中間制成対稱的具有一定角度的斜面224和平面223,當所述推拉管220相對于所述收緊管120后退時,斜面224先接觸連接管210上的凸包211,使凸包211相對于斜面224向上運動,最終到達推拉管220的平面223,使懸臂217擴開,將凸包211從收緊管120的異形孔124內頂出;后端深孔226與牽引鋼絲310通過焊接、壓接、鉸接或任何其他剛性的固接方式連接在一起,以傳遞推拉カ。下面參照圖14至圖18對組織止血夾持裝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過程進行詳細說明,在本實施方案中,將組織止血夾持裝置與內窺鏡組合起來使用。參照圖I和圖14,首先,人手將拇指插入手柄410的拇指環孔411內,并將食指和、中指分別握住滑動把手420的兩側滑槽421,然后向后拉動滑動把手420,使之在手柄的槽421內向后移動,并通過牽引鋼絲310將拉カ傳遞給連接其上的推拉管220,使其帶動連接片140與注塑成一體的夾片110 —起向后移動,夾片110的兩夾臂112在收緊管上下內壁128的壓迫下相互合攏,夾片110的張開跨距“L”也逐漸縮小,當夾片110的凸夾端111和凹夾端116相互靠攏并抵接后,夾子完全閉合,此時推動軟把手管430向遠離手柄410側移動,使連接其上的外鞘管500能將合攏的夾子100完全收納其中,這樣更好的保護了夾子,也避免夾子鋒銳的夾片110棱角劃傷鉗道。然后,將收攏好的組織止血夾持裝置插入到內窺鏡工作鉗道內,慢慢插送,直至在內窺鏡的視野下能觀察到夾子100,并借助內窺鏡調整好夾子100的大致位置,使之在病灶A附近。接下來,拉動軟把手管430向靠近手柄410側移動,帶動連接其上的外鞘管500相對柔性軟管320移動,使夾子100完全露出外鞘管500外。接下來,向前推動滑動把手420,使之在手柄的槽421內向前移動,并通過與上述已闡明的拉カ傳遞相似的方式,使夾片110的兩夾臂112慢慢分離,直至嵌入式注塑件的前端面134與擋塊150的前進限止面152相抵接,此時夾子100的張開跨距“L”達到最大值;此時,可在內窺鏡的配合下對目標組織進行精準的夾持,如圖3所示的那樣,夾片110的凹夾端111和凸夾端116侵入所夾持組織的根部,通過內窺鏡視野確認夾持正確后,緩慢向后拉動滑動把手420,如前所述,夾片110被充分的拉進收緊管120的管道內,從而夾子100充分的閉合,這為臨時夾持(預夾持)。在這里,以止血目的的夾持中,如果對夾持對象部位A適當的夾持,則可以解決出血問題,但是在不適當的夾持的情況下,就不能解決出血問題,所以需要進行重新夾持。在進行重新夾持的情況下,持續地如前述的步驟推動滑動把手420,使夾片110再次打開,這樣,夾持的組織A就被釋放。反復進行上述的操作,直至適當的對夾持對象組織A進行夾持為止。參照圖15,當確認適當的對象組織A被夾持后,即可產生觸覺反饋,提示可以釋放夾子100。此時,持續的作用拉カ于滑動把手420上,使傳遞到推拉管220上的拉カ超過預定的夾子釋放カ時,推拉管的彎鉤221被拉直,而從連接片的長腰孔141中脫離,完成第一次分離。如在上文所述的,夾子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多次的張開和閉合,但只要施加在推拉管220上的推拉カ不超過預定的夾子釋放力,推拉管220即可正常的在收緊管管道127內滑動而不至于脫開。在此處,預設的夾子釋放力被設計成使推拉管的彎鉤221拉直的力,如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理解的,所述的夾子釋放カ應為大致30N至80N之間變化,由此,推拉管彎鉤221的截面積尺寸被設計成能夠保證在所述夾子釋放カ的作用下彎鉤將被拉變形。參照圖16,當推拉管220和連接片140完成第一次分離后,推拉管220在牽引鋼絲310拉カ的作用下繼續往后運動,其斜面224先接觸連接管210上的凸包211,使凸包211被動的相對于斜面224向上運動,最終到達推拉管220的平面223,在此過程中,連接管210的懸臂217在徑向推力的作用下被擴開,使凸包211從異形孔124內脫出,從而完成第二次分離,至此,整個夾子釋放過程結束。參照圖17和圖18,夾子100被釋放后,永久的與連接管210和推拉管220分離,將閉合鎖定的夾子100留在被夾持的組織A上。而滑動把手420繼續施加拉力,于是釋放機
構300和牽引組件400可以從體內撤回。參照圖19說明本發明夾子的第二實施方式。對具有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功能的結構件,標以相同的標號,并省略對其的說明。如上文所述,夾片可以是一體式的,也可以是兩件式的,圖19示出上、下夾片IlOb與嵌入式注塑件130連接的方式,所述的上、下夾片IlOb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對稱的不同的兩片,夾片IlOb具有的特征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參照圖20和圖21說明本發明嵌入式注塑件(即連接件)的第二、第三實施方式。嵌入式注塑件的主要作用是將夾片和連接片連成一整體,并在收緊管的管道內滑動;因此,只要嵌入式注塑件的尺寸足以安裝在收緊管的管道內,其形狀是不重要的,可以為各種幾何形狀,如圖21所示的長方體,也可為橢圓體,正方體等,在此略去;此外,其上的特征凹槽的主要作用是與收緊管的凸槽125相配合,使夾子100的移動能更平滑,因此,只要凹槽的幾何形狀與凸槽相配合即可,如圖20所示的方形凹槽131b或圖21所示的橢圓形凹槽131c。參照圖22和圖23說明本發明連接管的第二、第三實施方式。如上文所述,連接管210的凸包211與收緊管120后端的異形孔124活扣連接,經推拉管220的斜面224頂出完成夾子的二次分離,因此,其形狀是不重要的,可以為各種幾何形狀,如長方體,橢圓體或圓柱體等。在第三實施例中,連接管210的內部設計為直孔216c,取消了前階梯孔216和后階梯孔213,當后端與柔性軟管320連接吋,需要エ裝來輔助以避免柔性軟管插入過深或過淺,影響連接強度。參照圖24至圖26說明本發明擋塊和收緊管連接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實施方式。在圖24中,擋塊150b被設計成銷釘結構,穿入收緊管120前端孔121b中,并通過焊接,鉸接或任何其他剛性的固接方式連接在一起,從而將夾片110的兩夾臂112分隔在其兩側;在圖25中,擋塊150c被設計成螺紋結構,同樣的,收緊管120前端孔121c也相應的更改為內螺紋,以與之相配合,這樣的優點是可拆卸且安裝方便;在圖26中,擋塊150d設計成“U”形結構,嵌套在收緊管120前端平面121d上,并通過焊接等方式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夾片和連接片由嵌入式注塑件連成一整體,可在收緊管管道內平滑的進退,并在收緊管上下壁的作用下使夾片的兩片夾臂反復開閉,這就使止血夾持裝置對活體組織的多次夾持成為可能,一般的,止血夾持裝置可至少反復開閉五次以上,以利于將止血夾持裝置放置在最適當的位置,達到最佳止血效果,避免了由于不適當的夾持而重新送入新的夾子,既減輕了醫生的工作量,為患者贏取寶貴的治療時間,又降低了手術成本,減少了浪費。同時,本發明大大縮短了夾持裝置滯留人體內部分的長度,避免了由于過長的留置部分而造成人體內腔道正常組織的劃傷或穿孔,降低了手術后的風險。而且,由于本發明的夾片采用一體沖壓成型,其結構對稱,夾閉カ均勻適中,且在止血夾持裝置釋放后,嵌入式注塑件上的倒鉤和收緊管的斜塊由于互扣而使夾片的上下兩夾臂牢牢的固定,避免了由于夾臂的松弛使止血夾脫落的風險。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組織止血夾持裝置,包括夾子(100)、釋放機構(200)、牽引組件(300)、手柄組件(400)和外鞘管(500);所述牽引組件(300)包括牽引鋼絲(310)和護套軟管(320);所述外鞘管(500 )將所述夾子(100 )及釋放機構(200 )收納其中;其特征在干, 所述夾子(100)包括 能夠在外力控制下開閉并對活體組織進行止血夾持的夾片(110),具有夾持端和推拉端; 與所述夾片(110)的推拉端固定連接成一體的連接件(130); 用于收納所述夾片(110)的推拉端和連接件(130)的收緊管(120),所述夾片(110)的推拉端和連接件(130)能夠在該收緊管(120)管道內進退滑動;當所述夾片(110)的推拉 端和連接件(130)移動至收緊管(120)的后部吋,連接件(130)通過防松脫結構與收緊管(120)扣接固定,所述夾片(110)的夾持端受收緊管(120)的前部作用合攏; 所述收緊管(120)的前部固定設置有對夾片(110)進行前移限位的擋塊(150),所述夾片(110)的夾臂上設置有對夾片(110)進行后退限位的閉合止點(113);所述釋放機構(200)包括 位于收緊管(120)管道內的推拉管(220),推拉管(220)的前部以能夠在承受超過預定拉カ時失效的連接方式與連接件(130)連接,推拉管(220)的后部固定連接牽引鋼絲(310); 連接管(210),連接管(210)的前部與收緊管(120)的后部通過活扣連接,連接管(210)的后部與護套軟管(320)固定連接;當推拉管(220)移動至收緊管(120)的后部時,推拉管(220)通過解除結構使得連接管(210)與收緊管(120)解除活扣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組織止血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管(220)通過連接片(140)與連接件(130)連接,所述夾片(110)、連接片(140)和連接件(130)通過嵌入式注塑連接成一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ー種組織止血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片(110)經由具有彈性的金屬片彎折成型制成,所述連接片(140)為扁平狀的金屬片,其上設有鉤孔(141),所述推拉管(220)的前部設有彎鉤(221),該彎鉤(221)鉤在連接片(140)的鉤孔(141)中,該彎鉤(221)的強度小于所述連接片(140)、連接件(130)和夾片(110)的連接強度,當所述推拉管(220)承受超過預定拉カ時,彎鉤(221)被拉直,推拉管(220)與連接片(140)之間的連接失效。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組織止血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130)和所述收緊管(120)通過凹槽(131)、凸槽(125)配合導向滑動。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組織止血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脫結構是指,所述連接件(130)上設有倒鉤(132),該倒鉤(132)與收緊管(120)上的斜塊(122)互扣。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組織止血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管(210)前部設有至少兩個能夠彈性擴開和縮回的懸臂(217),懸臂(217)上設有凸包(211),所述凸包(211)能夠扣入收緊管(120)上的扣孔(124)內形成活扣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ー種組織止血夾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除結構是指,推拉管(220)的后部設有能夠將連接管(210)上的凸包(211)頂出收緊管(120)上扣孔(124)的斜面(224)或者凸起。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組織止血夾持裝置,包括夾子、釋放機構、牽引組件、手柄組件和外鞘管;夾子包括夾片;與夾片的推拉端固定連接成一體的連接件;夾片的推拉端和連接件能夠在該收緊管管道內進退滑動;連接件通過防松脫結構與收緊管扣接固定;收緊管的前部固定置有擋塊,夾片的夾臂設有閉合止點;釋放機構包括推拉管的前部以能夠在承受超過預定拉力時失效的連接方式與連接件連接,推拉管的后部固定連接牽引鋼絲;連接管的前部與收緊管的后部通過活扣連接,連接管的后部與護套軟管固定連接;推拉管通過解除結構使得連接管與收緊管解除活扣連接。本技術方案結構簡單合理、夾持穩定可靠、可多次重新預夾持、夾子留置體積小、外形光潔。
文檔編號A61B17/122GK102727276SQ2012102328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5日
發明者金飛龍 申請人:安瑞醫療器械(杭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