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竹篾粘合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固定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在竹篾加工過程中對竹篾進行粘合的固
定裝置。
背景技術:
在竹制品加工過程中,時常需要根據產品形狀,采用竹篾條粘合成圈進行造型打底。一些小型作坊往往采用純手工進行竹篾的粘合,不僅效率低,粘合之后如何壓緊粘合部,以及粘合之后放在何處晾干,也是小型作坊在生產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以上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方便實用的竹篾粘合固定裝置。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竹篾粘合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包括條形支架,支架上設有一端固定的卡條,卡條固定端與支架間夾設有擋塊;卡條非固定端與支架外卡設有可拆卸的夾緊塊。所述擋塊的高度與待粘合的竹篾厚度相當。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竹篾粘合固定裝置可以方便地將竹篾卡夾于其中,竹篾按順序排放整齊,直接一次性點膠粘合后,再使用夾緊塊將粘合后的竹篾夾緊定型即可。本發明結構簡單,方便實用。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條形支架;2為卡條;3為擋塊;4為夾緊塊;5為長條形板竟。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竹篾粘合固定裝置,包括條形支架1,支架I上設有一端固定的卡條2,卡條2的固定端與支架I間夾設有擋塊3,一般擋塊3的高度與待粘合的竹篾厚度相當,用于撐起卡條2,方便竹篾的取放。卡條2的非固定端與支架I外卡設有可拆卸的夾緊塊4。本發明的使用流程為取下夾緊塊4,將竹篾按順序排放于條形支架I與卡條2之間,將竹篾需粘合的端頭稍露出來,手工將竹篾的另一端頭與已經固定的端頭對齊,按順序依次點膠粘合每一條竹篾,完成所有點膠任務后,使用夾緊塊4從卡條2的非固定端與支架I 一并夾緊,以實現對粘合后的竹篾夾緊定型,一般夾緊30秒至I分鐘,即可拆下夾緊塊4,將已粘合的竹篾取下。在實際生產中,為方便工人操作,可以將整個竹篾粘合固定裝置安裝于長條形板 凳5的端頭上。
權利要求
1.竹篾粘合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包括條形支架,支架上設有一端固定的卡條,卡條固定端與支架間夾設有擋塊;卡條非固定端與支架外卡設有可拆卸的夾緊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竹篾粘合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擋塊的高度與待粘合的竹篾厚度相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竹篾粘合固定裝置,包括條形支架,支架上設有一端固定的卡條,卡條固定端與支架間夾設有擋塊;卡條非固定端與支架外卡設有可拆卸的夾緊塊。本發明的竹篾粘合固定裝置可以方便地將竹篾卡夾于其中,竹篾按順序排放整齊,直接一次性點膠粘合后,再使用夾緊塊將粘合后的竹篾夾緊定型即可。本發明結構簡單,方便實用。
文檔編號B27M3/00GK103056951SQ20121056348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2日
發明者廖志廣 申請人:廖志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