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印染行業(yè)使用的染整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染色用節(jié)能型紗線染色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染色機應用于羊毛、羊絨、晴綸及棉毛等紗線的染色、漂白、煮煉和水洗等工藝,也可以用于手套、襪子、毛巾等產品的紗線的漂染處理,是一種適應范圍廣泛的紗線的漂染設備。
但是,目前市場上使用中的節(jié)能型染色機,其染液只能單向流動,染色效果不好,影響了織物漂染質量,且染液中的殘渣無法排出染槽,影響后續(xù)加工。
也有染液雙向流動的染色機,例如在專利號CN 104452141 A中提出了一種筒子紗染色機,包括染槽和儲液槽,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筒子架、筒子紗、循環(huán)泵、循環(huán)自動換向裝置和加液泵,在染槽內設置有筒子架,筒子架能夠安裝筒子紗,儲液槽通過管路與加液泵相連接,所述加液泵通過進液管與循環(huán)泵正向流動口相連接,循環(huán)泵通過管路與染槽進液口相連接,染槽出液口通過管路與循環(huán)泵反向流動口相連接,循環(huán)泵通過出液管與加液相連接,循環(huán)自動換向裝置與循環(huán)泵連接,用于控制循環(huán)泵流動方向的變換。
上述結構解決了染色機的染液只能單向流動,染色效果不好,且染液中的殘渣無法排出染槽,影響后續(xù)加工的問題。但是這種染色機在進行染色時,在進行換向染色時,通過循環(huán)自動換向裝置切換循環(huán)泵工作方向,使得染液反向流動繼續(xù)染色,因此需要使用到功率較大的循環(huán)泵進行工作,否則無法滿足其需求,成本較高;該種染色機一次只能對一組筒子紗進行染色,工作效率不高,需要的染液的量也比較多,而且在進行染色時,還需要對染液進行加熱,傳統(tǒng)的加熱方式是采用蒸汽加熱的方式,因此相對應的還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蒸汽,提高了成本;另外該染色機只能對筒子紗進行染色,染色的紗線的種類比較的單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染色用節(jié)能型紗線染色系統(tǒng),能夠有效的降低循環(huán)泵的功率,減少染液及蒸汽的使用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染色用節(jié)能型紗線染色系統(tǒng),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包括
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由一水平設置的底架以及安裝在底架兩端的豎直設置的支腿共同構成;
一對并列分布的染缸,所述染缸安裝在支腿的上端,包括一空心圓柱狀筒體,在筒體的上端設置有缸蓋,下端焊接有封頭;
一對分別安裝在兩個染缸中的紗架,所述紗架包括一紗盤,該紗盤呈圓盤狀,在紗盤內具有一容介質流通的空腔,在紗盤的上端安裝有一中心桿,且該中心桿位于紗盤的中心位置,在中心桿的周圍沿著紗盤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有若干安裝在紗盤上的紗桿,所述紗桿為一空心管,其底端與紗盤相連通,頂端通過鎖頭封口,在紗桿上開有若干容介質穿過的通孔;
一循環(huán)單元,所述循環(huán)單元包括一連通兩個染缸的循環(huán)管路,所述循環(huán)管路的兩個端口分別從兩個染缸的底部伸入染缸內并與紗盤的底端相連通,在循環(huán)管路上安裝有一雙向循環(huán)泵A;
一加熱單元,所述加熱單元安裝在染缸上,包括數個均勻分布在下封頭上的換熱器;
一檢測單元,所述檢測單元包括一對設置在染缸上、下兩端的高水位探針、低水位探針以及一設置在染缸下端的溫度傳感器。
進一步的,所述染色系統(tǒng)還包括一均衡水位單元,所述均衡水位單元包括一與兩個染缸底端相連通的均衡管路,在均衡管路上安裝有一雙向循環(huán)泵B。
進一步的,所述紗架為筒子紗架、散毛紗架、毛條紗架、經軸紗架、絞紗紗架中的任意一種。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在本實用新型中,將傳統(tǒng)的一缸染色現改為采用兩個染缸對紗線進行染色,循環(huán)泵只需將染液從一個染缸中抽向另一個染缸內,從而降低了循環(huán)泵的功率需求,降低了成本。
通過兩個染缸及兩個紗架的設置,一次可對兩組紗線進行染色,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過雙向循環(huán)泵的設置,可實現兩個染缸中紗線的正反染色,滿足工藝需求,保證染色效果,而且在染色時,相對于傳統(tǒng)的染色機,在對等量的紗線進行染色時,使用本實用新型中的染色系統(tǒng),只需一半的染液即可對紗線進行染色,大大的降低了染液的使用量,同時染液使用量的降低也會減少加熱蒸汽的用量,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設置一均衡水位單元,利用該均衡水位單元來平衡兩個染缸中的染液的量,避免其中一個染缸中出現沒有染液的現象,導致雙向循環(huán)泵A無法正常工作,影響染色的順利進行。
通過高水位探針、低水位探針的設置,可實時檢測兩個染缸中的染液的液位高度,保證染色的順利進行;通過溫度傳感器可對染缸中的染液的溫度進行實施檢測,保證染色效果。
另外,本實用新型中的染色系統(tǒng)可用對于筒子紗、散毛紗、毛條紗、經軸紗及絞紗多種紗線進行染色,解決了傳統(tǒng)染色單一的現象,實現了染色的多樣化。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染色用節(jié)能型紗線染色系統(tǒng)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以使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更全面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將本實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實施例范圍之中。
如圖1所示的一種染色用節(jié)能型紗線染色系統(tǒng),包括固定座、染缸、紗架、循環(huán)單元、加熱單元、檢測單元及均衡水位單元。
固定座由一水平設置的底架1以及安裝在底架1兩端的豎直設置的支腿2共同構成。
染缸一共有兩個,分別為染缸A3及染缸B4,染缸A3及染缸B4對稱安裝在固定座兩端的支腿2的上端,染缸包括一空心圓柱狀筒體6,在筒體6的上端設置有缸蓋5,在筒體6的下端設置有封頭7,封頭7與筒體6焊接成一體。
紗架有兩組,分別安裝在染缸A3及染缸B4內,紗架包括一紗盤8,該紗盤8呈圓盤狀,在紗盤8內具有一容介質流通的空腔9,在紗盤8的上端安裝有一中心桿11,且該中心桿11位于紗盤8的中心位置,在中心桿11的周圍沿著紗盤8的圓周方向均勻分布有若干安裝在紗盤8上的紗桿12,紗桿12為一空心管,紗桿12的底端與紗盤8的內腔9相連通,紗桿12的頂端通過鎖頭10封口,在紗桿12上開有若干容介質穿過的通孔,該通孔可以為圓孔,也可以為矩形孔,具體可根據紗線的不同進行選擇。在本實用新型中紗架為筒子紗架、散毛紗架、毛條紗架、經軸紗架、絞紗紗架中的任意一種。
循環(huán)單元包括一連通染缸A3及染缸B4的循環(huán)管路13,循環(huán)管路13的兩個端口分別從染缸A3、染缸B4的底部伸入染缸A3、染缸B4的內部并與紗盤8的底端相連通,在循環(huán)管路13上安裝有一雙向循環(huán)泵A14。通過雙向循環(huán)泵A14的設置,可實現染缸A3及染缸B4中紗線的正反染色,滿足工藝需求,保證染色效果。
加熱單元安裝在染缸上,包括數個均勻分布在下封頭7上的換熱器15。
檢測單元包括一對設置在染缸上、下兩端的高水位探針16、低水位探針17以及一設置在染缸下端的溫度傳感器18。通過高水位探針16、低水位探針17的設置,可實時檢測兩個染缸中的染液的液位高度,保證染色的順利進行;通過溫度傳感器18可對染缸中的染液的溫度進行實施檢測,保證染色效果。
均衡水位單元包括一與染缸A3及染缸B4的底端相連通的均衡管路19,在均衡管路19上安裝有一雙向循環(huán)泵B20。
工作原理:在進行染色時,首先,在染缸A3及染缸B4內均加入有一定量的染液,染缸A3中的染液的液位要高于高水位探針16,染缸B4中的染液的液位要高于低水位探針17,并低于高水位探針16,然后雙向循環(huán)泵A14開始正轉,將染缸A3內的染液抽向染缸B4中,此時,染缸A3中的染液在雙向循環(huán)泵A14的作用下,會從染缸A3內進入紗桿12內,并進入紗盤8的空腔9中,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染缸A3內的紗線的正向染色,空腔9中的染液會從循環(huán)管路13進入染缸B4內安裝的紗盤的內腔中,再從染缸B4內的紗桿上的通孔內噴出,從而進入染缸B4中,而這一過程中,可實現染缸B4中的紗線的反向染色,在上述染色過程中,在染色一定時間后,打開雙向循環(huán)泵B20,雙向循環(huán)泵B20反轉,將染缸B4中的染液再抽向染缸A3內,保證染缸A3內的液位保持在高水位的位置。
同時,根據工藝需要,再將染缸A3內染液抽向染缸B4中,使得染缸B4中的染液的液位要高于高水位探針16,染缸A3中的染液的液位要高于低水位探針17,并低于高水位探針16,此時,雙向循環(huán)泵A14反轉,而雙向循環(huán)泵B20正轉,從而實現對染缸B4中的紗線的正向染色,染缸A3中的紗線的反向染色。
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