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筒子紗的染色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筒子紗染色前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筒子紗的染色前后均需要進行處理,前處理的目的,是在保證不損傷各組成的前提下,有效的去除其中所含的各種雜質(zhì),提高白度和潤濕性,增強可染性。現(xiàn)有的前后處理工藝中采用輕煮重漂,但是現(xiàn)在的輕煮重漂工藝不能很好的保證后續(xù)染色效果。因此解決上述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筒子紗染色前的處理方法,采用中煮中漂的工藝,添加2-4g/l的naoh、6-8g/l的雙氧水、4-8g/l的高效氧漂非硅型穩(wěn)定劑以及凈洗劑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作為滲透劑,這樣的前處理工藝可以保證后續(xù)染色鮮艷、豐滿、牢度好,可以更好的得到白度和去雜效果,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筒子紗染色前的處理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原紗進行松筒,之后倒角,再裝入染色機中;
步驟二:在染色機中室溫條件下加入naoh、螯合劑、雙氧水、高效氧漂非硅型穩(wěn)定劑、凈洗劑和滲透劑,滲透劑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步驟三:進行浴法漂煮,溫度為98℃、時間為60min,之后保溫65℃、時間20min;
步驟四:漂煮完畢后加入?yún)^(qū)堿劑中和,之后排出漂煮的水,之后進行第一次水洗;
步驟五:排出步驟四水洗的水,之后進行酸洗;
步驟六:排出步驟五酸洗的水,之后進行酶洗;
步驟七:排出酶洗的水,最后進行第二次水洗,水洗后排出水,之后進行染色。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naoh濃度為2-4g/l。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雙氧水濃度為6-8g/l。
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高效氧漂非硅型穩(wěn)定劑濃度為4-8g/l。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采用中煮中漂的工藝,添加2-4g/l的naoh、6-8g/l的雙氧水、4-8g/l的高效氧漂非硅型穩(wěn)定劑以及凈洗劑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作為滲透劑,這樣的前處理工藝可以保證后續(xù)染色鮮艷、豐滿、牢度好,可以更好的得到白度和去雜效果,適用于生產(chǎn)中。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fā)明的理解,下面將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gòu)成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筒子紗染色前的處理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原紗進行松筒,之后倒角,再裝入染色機中;
步驟二:在染色機中室溫條件下加入naoh、螯合劑、雙氧水、高效氧漂非硅型穩(wěn)定劑、凈洗劑和滲透劑,滲透劑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步驟三:進行浴法漂煮,溫度為98℃、時間為60min,之后保溫65℃、時間20min;
步驟四:漂煮完畢后加入?yún)^(qū)堿劑中和,之后排出漂煮的水,之后進行第一次水洗;
步驟五:排出步驟四水洗的水,之后進行酸洗;
步驟六:排出步驟五酸洗的水,之后進行酶洗;
步驟七:排出酶洗的水,最后進行第二次水洗,水洗后排出水,之后進行染色。
所述naoh濃度為3g/l。所述雙氧水濃度為7g/l。所述高效氧漂非硅型穩(wěn)定劑濃度為6g/l。
采用中煮中漂的工藝,添加3g/l的naoh、7g/l的雙氧水、6g/l的高效氧漂非硅型穩(wěn)定劑以及凈洗劑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作為滲透劑,這樣的前處理工藝可以保證后續(xù)染色鮮艷、豐滿、牢度好,可以更好的得到白度和去雜效果,適用于生產(chǎn)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