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帶子染色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染帶脫水裝置和染帶機。
背景技術:
在帶子染色生產過程中,染帶結束后需要將帶子脫水烘干,目前的做法是將帶子由染缸取出后從軸芯上拆掉后靜置瀝水,然后將帶子放入脫水機脫水,然后再送到烘箱烘干。這種脫水方式是靠外力離心作用分離水和帶子,脫水時離心力很大會導致帶子紊亂變形。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染帶脫水裝置,解決染色后的帶子在脫水過程中因離心力導致的紋路紊亂變形的問題。
一種染帶脫水裝置,包括卷帶軸和供氣管道;
所述卷帶軸為中空結構且周壁上設有與其中空部分連通的網孔;
所述供氣管道與所述卷帶軸的中空部分連通,用于向所述中空部分通氣。
該染帶脫水裝置通過供氣管道向卷帶軸的中空部分提供氣體(最好是壓縮氣體,如壓縮氮氣或空氣等),該氣體通過卷帶軸上的網孔向纏繞固定在卷帶軸上的染帶擴散,由于氣體的壓縮和吹帶的作用,即可實現對染帶的脫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供氣管道上設有第一通氣控制器,用于控制供氣管道的導通與關閉。通氣控制器用于控制供氣管道中氣體的流通與關閉,且可以調節氣流的大小。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通氣控制器中設有用于設置脫水時間的定時裝置。所述定時裝置可以是電子繼電器,通過所述定時裝置可以設置脫水時間,當通氣時間達到設定值以后,通氣控制器會自動關閉,中斷對卷帶軸提供氣體,停止脫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供氣管道上還設有過濾器,所述過濾器設于所述第一通氣控制器與所述卷帶軸之間。所述過濾器中含有對氣體進行過濾的物質,可以去除所通入的氣體中的雜質,具有凈化氣體的作用,避免氣體中的雜質對待脫水染帶的污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供氣管道上還設有減壓器,所述減壓器設于所述第一通氣控制器與所述卷帶軸之間。當供氣管道向卷帶軸通入壓縮氣體時,根據需要,通過調節減壓器可以調節壓縮氣體的壓力。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染帶脫水裝置還包括用于放置卷帶軸的脫水容器,所述脫水容器設有出液口。從染帶脫出的水分散于脫水容器中,再經由脫水容器的出液口排出。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脫水容器底部設有進氣口,所述卷帶軸與所述供氣管道經由所述進氣口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染帶脫水裝置還包括排液管道,所述排液管道經由所述出液口與所述脫水容器連通,所述排液管道設有排液控制器。通過調節排液控制器,可以將所述脫水容器中的水經由所述出液口、排液管道排出。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染帶機,包括染缸和上述具有卷帶軸和供氣管道的染帶脫水裝置;所述染缸設有進液口和出液口,用于放置所述卷帶軸;所述供氣管道經由所述進液口與所述卷帶軸連通,用于向所述中空部分通氣。
該染帶機具有對染帶進行脫水的功能,染色結束后無需將染帶取出即可進入染帶脫水工序。通過供氣管道向卷帶軸提供氣體(最好是壓縮氣體,如壓縮氮氣或空氣等),該氣體通過卷帶軸上的網孔向纏繞固定在卷帶軸上的染帶擴散,由于氣體的壓縮和吹帶的作用,即可實現對染帶的脫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染帶機還包括循環管道;所述循環管道的一端與所述進液口連通,另一端與所述出液口連通;所述循環管道上設有循環泵和循環控制器;
所述供氣管道與所述循環管道連通,所述供氣管道設于所述循環控制器與所述進液口之間;所述供氣管道上設有第一通氣控制器和第二通氣控制器;
所述過濾器設于所述第一通氣控制器和所述第二通氣控制器之間;
所述減壓器設于所述第一通氣控制器和所述第二通氣控制器之間;
所述循環泵與所述出液口之間的循環管道上連通有排液管道,所述排液管道上設有排液控制器。
在染色過程中,染色液可以經由循環管道循環利用,提高染色效率。染色結束后,關閉循環泵和循環控制器,通過排液管道排出染色后的廢液后即可通過供氣管道對卷帶軸通氣,對染色后的帶子進行脫水。
本實用新型的染帶脫水裝置和染帶機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用本實用新型的染帶脫水裝置對染色處理后的染帶進行脫水,可以避免現有的離心脫水過程中帶子因離心力導致的紋路紊亂的問題,減少了返工的人力、物力的浪費,降低了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染帶機,在常規的染帶機上設有供氣管道,帶子染色結束后,將廢水排出,綁縛在卷帶軸上的帶子無需從染缸取出,無需從軸上拆取,即可進入后續的脫水工序。用本實用新型的染帶機對染帶進行脫水,通過供氣管道向卷布軸提供的氣體(比如壓縮空氣或壓縮氮氣等)對染帶的擠壓擴散、吹帶的作用即可將染帶中的水帶出,避免了現有的離心脫水過程中帶子因離心力導致的紋路紊亂的問題,減少了返工的人力、物力的浪費,降低了生產成本。且用本實用新型的染帶機對染帶進行脫水,染帶機在對帶子染色處理后,可直接進行脫水處理,避免了拆取染帶以及靜置瀝水的步驟,減少了拆帶過程中的人工浪費以及帶子脫水前靜置瀝水的時間浪費,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實施例的染帶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染帶機10,包括染缸100、卷帶軸200和供氣管道300。本實施例的染帶機10是在常規的染帶機上增設有供氣管道300,染帶結束后,可直接進入對帶子的脫水工序。其中:
染缸100設有進液口110和出液口120,染缸100用于放置卷帶軸200。
卷帶軸200為中空結構且周壁上設有與其中空部分連通的網孔210。卷帶軸200用于固定染帶400,染色前,先將帶子400纏繞固定于卷帶軸200上,再放入染缸100。卷帶軸200上的網孔210用于向固定在卷帶軸200上的染帶400導入染液或氣體。在本實施例中,卷帶軸200的頂端封閉,有利于染色和通氣時染色液和壓縮氣體更好的向固定在卷帶軸200上的染帶400擴散。
供氣管道300經由進液口110與卷帶軸200連通,用于向卷帶軸200的中空部分通氣。供氣管道300所通入的氣體進入卷帶軸200后再通過網孔210向染帶400擴散,通過氣體對染帶400的擠壓和吹帶的作用,即可將染帶400中的水帶出,從染帶400脫出的水分散于染缸100中,再通過出液口120排出。
用本實施例的染帶機10對帶子400染色結束后,不用將帶子400進行拆取,即可進入脫水的工序。通過供氣裝置300向卷帶軸200提供壓縮氣體(比如壓縮空氣或氮氣等),壓縮氣體再從卷帶軸200上的網孔210向固定在卷帶軸200上的染帶400擠壓擴散,即可將染帶400中的水帶出,水分散于染缸100中,經染缸100的出液口120即可排出。該脫水過程避免了現有的離心脫水過程中帶子因離心力導致的紋路紊亂的問題,減少了返工的人力、物力的浪費,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避免了拆取染帶以及靜置瀝水的步驟,減少了拆帶過程中的人工浪費以及帶子脫水前靜置瀝水的時間浪費,提高了生產效率。
可理解,在其它實施例中,供氣管道300上可進一步設有第一通氣控制器310,用于控制供氣管道300的導通與關閉。通氣控制器310用于控制供氣管道300中氣體的流通與關閉,且可以調節氣流的大小。進一步,其中第一通氣控制器310中可設有用于設置脫水時間的定時裝置。進一步,定時裝置可以是電子繼電器,通過定時裝置可以設置脫水時間,當通氣時間達到設定值以后,通氣控制器310會自動關閉,中斷對卷帶軸200提供氣體,停止脫水。
可理解,在其它實施例中,供氣管道300上進一步設有過濾器320,過濾器320設于第一通氣控制器310和卷帶軸200之間。過濾器320中含有對壓縮氣體進行過濾的物質,可以去除所通入的壓縮氣體中的雜質,具有凈化壓縮氣體的作用,避免壓縮氣體中雜質對待脫水的染帶的污染。
可理解,在其它實施例中,供氣管道300上進一步設有減壓器330,減壓器330設于第一通氣控制器310和卷帶軸200之間。供氣管道300上可同時設有減壓器330與過濾器320,也可以只設有減壓器330或過濾器320。減壓器330用于調節壓縮氣體的壓力,脫水時可以根據需要通過調節減壓器330將所通入卷帶軸200中的壓縮氣體調節到合適的壓力。
可理解,在其它實施例中,染帶機10還包括循環管道500,循環管道500的一端與進液口110連通,另一端與出液口120連通;循環管道500上設有循環泵510和循環控制器520;供氣管道300與循環管道500連通,供氣管道300設于循環控制器520與進液口110之間;供氣管道300上還設有第二通氣控制器340,過濾器320設于第一通氣控制器310和第二通氣控制器340之間,減壓器330設于第一通氣控制器310和第二通氣控制器340之間;循環泵510與出液口120之間的循環管道500上連通有排液管道600,排液管道600上設有排液控制器610。在染色過程中,關閉排液管道600上的排液控制器610和供氣管道300上的通氣控制器310,染色液可以經由循環管道500循環利用,提高染色效率。染色結束后,關閉循環泵510和循環控制器520,通過排液管道600排出染色后的廢液后即可通過供氣管道300對卷帶軸200通氣,對染色后的帶子400進行脫水,非常省時省力,提高生產效率。
用上述染帶機10對染帶進行脫水的方法,舉例如下:染帶機10對帶子400染色結束后,關閉循環泵510和循環控制器520,打開排液控制器610將廢水排出;打開供氣管道300上的第一通氣控制器310和第二通氣控制器340通入壓縮氣體,壓縮氣體經過過濾器320的凈化以及減壓裝置330調節壓力后通入卷帶軸200的中空部分,再通過網孔210向固定在卷帶軸200上的染帶400擴散;纏繞在卷帶軸200上的染帶400即有水溢出并分散于染缸100中,再經過排液管道600排出;脫水結束后關閉供氣管道300上的通氣控制器310停止通入壓縮氣體,即可。
該脫水方法避免了現有的離心脫水方法中帶子因離心力導致的紋路紊亂的問題,減少了返工的人力、物力的浪費,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避免了拆取染帶以及靜置瀝水的步驟,減少了拆帶過程中的人工浪費以及帶子脫水前靜置瀝水的時間浪費,提高了生產效率。
可理解,由上述染帶機10中的卷帶軸200以及供氣管道300即可組成一種染帶脫水裝置。該染帶脫水裝置通過供氣管道300向卷帶軸200的中空部分提供氣體(最好是壓縮氣體,如壓縮氮氣或空氣等),該氣體通過卷帶軸200上的網孔210向纏繞固定在卷帶軸200上的染帶400擴散,由于氣體的壓縮和吹帶的作用,即可實現對染帶400的脫水。
可理解,該染帶脫水裝置可進一步包括用于放置卷帶軸200的脫水容器(類似于上述染缸100),該脫水容器設有出液口(類似于上述染缸的出液口120)。從染帶400脫出的水分散于脫水容器中,再經由脫水容器的出液口排出。
可理解,脫水容器的底部可進一步設有進氣口(類似于上述染缸的進液口120),卷帶軸200與供氣管道300經由進氣口120連通。
可理解,該染帶裝置可進一步包括排液管道600,排液管道600經由出液口120與脫水容器連通,排液管道600設有排液控制器610。通過調節排液控制器610,可以將脫水容器中的水經由出液口120、排液管道600排出。
用上述染帶脫水裝置對染帶進行脫水的方法,舉例如下:將待脫水的染帶400纏繞固定于卷帶軸200上;打開供氣管道300上的通氣控制器310通入壓縮氣體,壓縮氣體經過過濾器320的凈化以及減壓裝置330調節壓力后通入卷帶軸200的中空部分,再通過網孔210向纏繞固定在卷帶軸200上的染帶400擴散;固定在卷帶軸200上的染帶400即有水溢出并分散于脫水溶器中,再經過排液管道600排出;脫水結束后關閉供氣管道300上的通氣控制器310停止通入壓縮氣體,即可。
用該染帶脫水裝置對染色處理后的染帶進行脫水,可以避免現有的離心脫水過程中帶子因離心力導致的紋路紊亂的問題,減少了返工的人力、物力的浪費,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