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合成革后處理壓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粘水系統與冷壓設備一體化裝置。
背景技術:
:
在合成革后處理壓花生產過程中,冷壓合成革粘毛、印字轉移造成合成革后加工處理形成粘毛、印字轉移革面疵點,嚴重影響品質。
技術實現要素:
: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粘水系統與冷壓設備一體化裝置, 有效改善了冷壓合成革粘毛、印字轉移造成合成革后加工處理形成粘毛、印字轉移革面疵點的缺陷,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粘水系統與冷壓設備一體化裝置,包括冷壓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壓設備的冷卻輥后下方設有用于盛放粘水的上儲水槽、下儲水槽,上儲水槽內轉動安裝有平行于冷卻輥的沾水輥,所述的上儲水槽和下儲水槽之間通過供水軟管聯通,供水軟管上安裝有氣動循環泵。
所述的粘水系統與冷壓設備一體化裝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沾水輥外包覆有粘水布基,沾水輥工作時部分浸入在上儲水槽液面內,一般浸入深度為沾水輥直徑的1/2~2/3。
所述的粘水系統與冷壓設備一體化裝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動循環泵的進水口通過供水軟管與下儲水槽相連通,出水口與上儲水槽相連通,上儲水槽與氣動循環泵之間的供水軟管上安裝有閥門流量計。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本實用新型在合成革生產過程中安裝粘水系統,使合成革在生產行進過程中,通過對坯革在壓花之后,從其背面用包覆粘水布基的沾水輥讓布基沾水,降低革面溫度同時降低革面樹脂的粘性,從而避免革背面掉毛或印字轉移到革正面,實現生產穩定性及連續性,大大提高了生產產品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傳統冷壓設備的平面分布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粘水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冷卻輥,2、上儲水槽,3、下儲水槽,4、沾水輥,5、供水軟管,6、氣動循環泵,7、粘水布基,8、閥門流量計,9、放卷輥軸,10、收卷輥軸,11、壓輥,12、預熱輥,13、加熱罩,14、壓花輥,15、壓花橡膠輥。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
粘水系統與冷壓設備一體化裝置,包括冷壓設備,冷壓設備的冷卻輥1后下方設有用于盛放粘水的上儲水槽2、下儲水槽3,上儲水槽2內轉動安裝有平行于冷卻輥1的沾水輥4,上儲水槽2和下儲水槽3之間通過供水軟管5聯通,供水軟管5上安裝有氣動循環泵6。
沾水輥4外包覆有粘水布基7,沾水輥3工作時部分浸入在上儲水槽2液面內,一般浸入深度為沾水輥4直徑的1/2~2/3。
氣動循環泵6的進水口通過供水軟管與下儲水槽3相連通,出水口與上儲水槽2相連通,上儲水槽2與氣動循環泵6之間的供水軟管上安裝有閥門流量計8。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合成革所使用機織起毛布,在布廠家起毛過程中由于剪毛及織造過程織毛不牢或由于起毛原因印字不牢或印字料軟化點低,導致后高溫壓花表面冷卻不能充分(因幅寬控制等原因,冷卻輥不能加多、加長),卷取時間長,革芯熱量又散出,使革面過熱,導致革面層樹脂軟化,使布毛或背面印字料皮及毛轉移到革正面,后加工無法去除,影響產品品質。
本實用新型在合成革生產過程中安裝粘水系統,使合成革在生產行進過程中,通過對坯革在壓花之后,從其背面用包覆粘水布基7的沾水輥4讓布基沾水,降低革面溫度同時降低革面樹脂的粘性,從而避免革背面掉毛或印字轉移到革正面,實現生產穩定性及連續性,大大提高了生產產品品質。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