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脫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澆注模板自動涂油裝置。
背景技術:
加氣磚,是通過高溫蒸壓設備工藝生產的加氣混凝土砌塊,加氣磚的空心特性,使磚體具有伸縮性,該特性在建筑領域具有重要應用。現代建筑主體主要是靠鋼筋混凝土作為支撐結構,磚塊只起填充作用,在地震發生時,鋼筋混凝土結構會發生變形。如果是實心磚,鋼筋混凝土結構變形積壓時則無空間伸展,會導致整體結構爆裂坍塌,而使用空心磚卻可以給鋼筋混凝土結構留下很好的伸縮空間。加氣磚除了抗震能力強以外,還具有重量輕、保溫隔熱性能好、隔音效果好的優點,具有較多的實際應用價值。
加氣磚的生產,是通過澆注機將攪拌好的混凝土澆注到澆注模具中,靜養風干,使其成為巨型混凝土塊,再使用切割裝置切割成小型的磚塊,然后送入蒸壓釜中蒸壓而成。在混凝土澆注成型后,需要將巨型混凝土塊從澆注模具中取出來。此時,如果澆注模具并未進行涂油處理,將導致混凝土塊脫模困難,大塊的混凝土粘附在模具側壁或底部,破壞混凝土塊表面的完整性,使得只能將混凝土塊表面切除,造成原料的浪費。
給澆注模板涂油通常是由人工刷油,該方法雖然能夠實現全面涂油,但是工人勞動強度大。申請號為CN201410812532.5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工件防銹浸油結構,該技術方案中,通過滑輪上的鏈條連接有兩個儲油槽,兩個儲油槽之間連接有軟管,向某一儲油槽中倒入油液,對該儲油槽中的工件進行浸油,當該儲油槽上升時,另一儲油槽在鏈條帶動下下滑,上升的儲油槽中的油液自動進入下降的儲油槽中,對下降的儲油槽中的工件浸油,兩個儲油槽的不斷上升與下降,使油液在儲油槽之間來回流動,不斷浸涂工件,能夠實現工件自動浸油與瀝出,且油液能夠多次使用。但是,由于加氣混凝土的澆注模具比較寬大,質量也較重,如果使用該技術結構浸涂,需要借助其他機械將澆注模板吊起,再放入到儲油槽中,操作過程十分繁瑣。因此,我們需要一種能夠適用于較大較重的澆注模板的自動涂油裝置。
伸縮球是一種兒童玩具,它由四連桿構建組合三連桿構建組鉸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球體。在外力拉伸作用下,伸縮球延徑向同步膨大或變大。目前伸縮球只是在玩具行業出現,未見其他行業應用,尤其沒有作為澆注模板涂油的結構應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澆注模板自動涂油裝置,以實現對體積較大的澆注模板的自動涂油。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技術方案如下:澆注模板自動涂油裝置,包括由多個澆注模板拼接成的箱形澆注模具,澆注模板均設有中空層,中空層中設有模油通道,中空層朝向澆注模具內部的一側設有通孔,澆注模板拼接處均設有內置腔,內置腔中放置有多個模油球,模油球包括中空的彈性球,彈性球上設有數個針孔和兩根拉桿,彈性球中裝有模油和伸縮球,伸縮球具有數個內層連接點和數個外層連接點,外層連接點均與彈性球的內表面固定連接,拉桿均貫穿彈性球與伸縮球連接,拉桿的另一端分別與拼接的兩面連接。
本方案的原理:實際應用時,伸縮球初始時處于收縮狀態,體積較小,此時套設在伸縮球外部的彈性球處于收縮狀態,彈性球上的針孔被縮緊而關閉,使得彈性球中的模油不會流出。當進行脫模時,澆注模板的相互分離,將拉動模油球上的兩根拉桿相互遠離,由于拉桿連接在伸縮球上,拉桿的拉動,將使伸縮球徑向膨大展開,伸縮球的外層連接點均固定連接在彈性球內壁上,從而使彈性球跟隨伸縮球而膨大,彈性球上的針孔在拉伸作用下擴張變大,使彈性球中盛裝的模油從針孔中流出。
模油流動至澆注模板的中空層中,通過中空層中的模油通道和中空層上的通孔,流動至澆注模板與混凝土塊之間,對澆注成型的混凝土塊表面進行浸潤,使混凝土塊與澆注模板相互分離,實現混凝土塊的順利脫模。將放油后的模油球由內置腔中取出,向模油球的球心方向推動兩根拉桿,使伸縮球收縮,彈性球跟隨伸縮球收縮而變小,彈性球上的針孔再次變小而使針孔回復至初始的關閉狀態,通過針孔向彈性球中再次緩慢注入模油,防止彈性球內部的壓力在快速注油時增大,而使彈性球膨大,導致彈性球中的模油流出。模油球再次盛裝模油而用于下一次的脫模工作中。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在伸縮球外部套設開有針孔的彈性球,在彈性球中盛裝模油,利用澆注模板的分離拉動伸縮球自動膨大,而使彈性球跟隨伸縮球膨大,令彈性球的表面得以擴張,以使彈性球上的針孔變大,從而使模油從針孔流出,而實現模油的自動涂抹,使用方便。使用后的模油球還能夠進行回收,多次利用,節約成本,并且模油球設置在澆注模板的拼接處,利用澆注模板的中空層進行涂油,充分利用了澆注模具占用的空間,而不需要額外的空間放置,便于設置。
優選的,作為一種改進,模油通道在中空層中呈放射狀設置,模油球中的模油進入模油通道后,能夠跟隨模油通道的放射狀走向流動,使模油均勻分布在澆注模板的各處,然后由通孔流出,最終實現模油在混凝土塊和澆注模板間的均勻涂抹,有利于混凝土塊的全面脫模。
優選的,作為一種改進,模油通道呈錐形,模油通道靠近內置腔的一端為大端,模油進入模油通道后,由于模油通道呈錐形,通道的截面徑逐漸減小,給模油一定的壓力,使得模油在遠離模油球后,仍然能夠保持一定的運動速度,從而使模油能夠運動至離模油球較遠的位置,以保證模板得以全面涂油。
優選的,作為一種改進,通孔中設有霧化噴頭,模油由通孔向混凝土塊運動時,流經霧化噴頭而得以霧化,相比液態的模油,霧狀的模油能夠自由運動,并更加深入至混凝土塊與澆注模板之間的縫隙中,從而保證模油的全面涂抹。
優選的,作為一種改進,澆注模具底部向下開有出油孔,在澆注模具下方還設有集油槽,涂油完成后,多余的模油向下流至澆注模具底部,經底部的出油孔向下排出至集油槽中儲存,對模油進行回收利用,以節約加工成本。
優選的,作為一種改進,內置腔頂部可拆卸連接有腔蓋,打開腔蓋,可以將涂油后的模油球取出,并放入新的模油球進行下一次涂油工作,便于模油球的更換。
附圖說明
圖1為澆注模具結構示意圖。
圖2為澆注模板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模油球結構示意圖。
圖4為彈性球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伸縮球中三連桿構件組結構示意圖。
圖6為伸縮球中四連桿構件組結構示意圖。
圖7為集油槽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澆注模板1、中空層2、模油通道3、通孔4、內置腔5、模油球6、霧化噴頭7、伸縮球8、外層連接點9、彈性球10、針孔11、拉桿12、出油孔13、集油槽14、腔蓋15、內層連接點16、三連桿構件組17、四連桿構件組18、水平圈19、正面圈20、側面圈21、三邊形桿座22、三連桿構件組中的連桿23、四邊形桿座24、四連桿構件組中的連桿25。
實施例基本如圖1和圖2所示:澆注模板自動涂油裝置,包括由五個澆注模板1拼接成的箱形澆注模具,澆注模板1均設有中空層2,中空層2中設有放射狀的模油通道3,模油通道3呈錐形,模油通道3靠近內置腔5的一端為大端,中空層2朝向澆注模具內部的一側設有通孔4,通孔4中設有霧化噴頭7,澆注模板1拼接處均設有內置腔5,內置腔5頂部螺紋連接有腔蓋15,內置腔5中放置有多個模油球6,如圖3和圖4所示,模油球6包括中空的彈性球10,彈性球10上設有數個針孔11和兩根拉桿12,彈性球10中裝有模油和伸縮球8,伸縮球8具有數個內層連接點16和數個外層連接點9,外層連接點9均與彈性球10的內表面粘接,拉桿12均貫穿彈性球10與伸縮球8連接,拉桿12的另一端分別與拼接的兩面卡接,如圖7所示,澆注模具底部向下開有出油孔13,在澆注模具下方還設有集油槽14。
如圖3所示,伸縮球8是由若干四連桿構件組18和三連桿構件組17鉸接在一起形成的一個網狀球,包括在三維空間的水平圈19、正面圈20、側面圈21上各鉸接的八組四連桿構件組18,圈與圈相交處共用一組四連桿構件組18,水平圈19、正面圈20、側面圈21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水平圈19、正面圈20、側面圈21所在平面將伸縮球8球面分割成八個區域,在每個區域中心各布置一個三連桿構件組17,三連桿構件組17與相鄰的四連桿構件組18鉸接,每個三連桿構件組17的各個連桿所在的平面分別與對應的水平圈19、正面圈20、側面圈21所在平面垂直。
水平圈19是以伸縮球8的球心為中心由八組四連桿構件組18鉸接在一起形成的處于水平面的一個近似圓。
正面圈20是以伸縮球8的球心為中心由八組四連桿構件組18鉸接在一起形成的處于正面的一個近似圓。
側面圈21是以伸縮球8的球心為中心由八組四連桿構件組18鉸接在一起形成的處于側向的一個近似圓。
如圖6所示,四連桿構件組18包括一對四邊形桿座24,四邊形桿座24的每一邊各鉸接一個連桿,對應的連桿再鉸接在一起。
如圖5所示,三連桿構件組17包括一對三邊形桿座22,三邊形桿座22的每一邊各鉸接一個連桿,對應的連桿再鉸接在一起。
本實施例中,實際應用時,伸縮球8原本處于收縮狀態,體積較小,此時套設在伸縮球8外部的彈性球10體積也較小,使得彈性球10上的針孔11孔徑較小甚至針孔11被關閉,通過針筒汲取模油,并由針孔11處向彈性球10中緩慢注入模油。打開腔蓋15,將模油球6放入內置腔5中,并將模油球6上的兩根拉桿12分別卡接到拼接的兩面澆注模板1上。當進行脫模時,使拼接的澆注模板1相互分離,將拉動模油球6上的兩根拉桿12相互遠離,使伸縮球8徑向膨大,從而使彈性球10跟隨伸縮球8而徑向膨大,彈性球10上的針孔11在拉伸作用下擴張變大,使彈性球10中盛裝的模油從針孔11中流出。
模油流動至澆注模板1的中空層2中,流經模油通道3和通孔4,放射狀的錐形模油通道3使模油均勻分布在澆注模板1的各處,在霧化噴頭7的作用下,模油被霧化并噴射至澆注模板1與混凝土塊之間,對澆注成型的混凝土塊表面進行浸潤,使混凝土塊與澆注模板1相互分離,實現混凝土塊的順利脫模。脫模過程中,多余的模油向下流至澆注模具底部,經底部的出油孔13向下排出至集油槽14中儲存,對模油進行回收利用,以節約加工成本
脫模完成后,將放油后的模油球6由內置腔5中取出,向模油球6的球心方向推動兩根拉桿12,使伸縮球8收縮,彈性球10跟隨伸縮球8收縮而變小,彈性球10上的針孔11再次變小并恢復至初始狀態,通過針孔11向彈性球10中再次注入模油,使模油球6再次盛裝模油而用于下一次的脫模工作中,實現模油球6的循環使用。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