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箱梁內模,尤其涉及一種帶有平衡支撐機構的箱梁內模。
背景技術:
大型鐵路箱梁作為鐵路建設的基礎設施,在鐵路建設領域被廣泛應用,尤其是高速鐵路建設領域。箱梁模具作為箱梁生產制造的工具,在箱梁生產制造行業被廣泛的運用。箱梁是橋梁工程中梁的一種,內部為空心狀,上部兩側有翼緣,類似箱子,因而得名,在制梁過程中,所必備的大型施工設備之一就是形成箱梁箱體內空間的支撐模具:箱梁內模。
現有技術中,箱梁內模的支撐機構為單根的支撐柱,其具備一定的徑向尺寸,使用過程中,支撐柱難以支撐沿箱梁軸線左右兩側的穩定性,即箱梁即箱梁內模在左右方向上的平衡難以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帶有平衡支撐機構的箱梁內模。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帶有平衡支撐機構的箱梁內模,包括:頂模,對稱設置在頂模兩側的各一個側模,以及固定設置在所述頂模底面的所述支撐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通過柱體連接在所述頂模底面的中軸線上,沿所述柱體向下依次設置有支撐柱和底座,所述支撐柱設置有兩根,且對稱的設置在所述底座上。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以所述箱梁內模的中軸線為軸,兩個所述支撐柱軸對稱的安裝設置。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沿豎直方向,所述柱體能夠相對所述支撐柱相對移動。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兩支撐柱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柱體的徑向尺寸,所述柱體能夠移動到兩個支撐柱之間。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設置在所述底板底部的若干根底桿。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機構位于所述頂模和側模合圍形成的腔室內。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箱梁內模內設置有若干個支撐機構,若干個支撐機構沿所述頂模的中軸線依次排布。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通過將現有的單一支撐柱結構更改成左右對稱了兩根支撐柱,兩個支撐柱在左右兩側分布,即沿左右兩側兩個支撐柱的間距跨度遠遠大于單一柱體的徑向尺寸,這樣在控制箱梁左右兩側力學的平衡平穩性上有了顯著的提高,控制其箱梁內模的平穩性的能力得到提升。
(2)從原先單一支撐柱更改成左右對稱的兩個柱體,這樣每根支撐柱的徑向尺寸可以大大降低至現有技術的四分之一左右,支撐柱的重量也大大降低。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頂模,2、側模,3、柱體,4、支撐柱,5、底板,6、底桿。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一種帶有平衡支撐機構的箱梁內模,包括:頂模1,對稱設置在頂模1兩側的各一個側模2,以及固定設置在所述頂模1底面的所述支撐機構,支撐機構通過柱體3連接在所述頂模1底面的中軸線上,沿所述柱體3向下依次設置有支撐柱4和底座,所述支撐柱4設置有兩根,且對稱的設置在所述底座上,以所述箱梁內模的中軸線為軸,兩個所述支撐柱4軸對稱的安裝設置。
通過將現有的單一支撐柱4結構更改成左右對稱了兩根支撐柱4,兩個支撐柱4在左右兩側分布,即沿左右兩側兩個支撐柱4的間距跨度遠遠大于單一柱體3的徑向尺寸,這樣在控制箱梁左右兩側力學的平衡平穩性上有了顯著的提高,控制其箱梁內模的平穩性的能力得到提升。
沿豎直方向,所述柱體3能夠相對所述支撐柱4相對移動。
兩支撐柱4之間的間距大于所述柱體3的徑向尺寸,所述柱體3能夠移動到兩個支撐柱4之間。從原先單一支撐柱4更改成左右對稱的兩個柱體3,這樣每根支撐柱4的徑向尺寸可以大大降低至現有技術的四分之一左右,支撐柱4的重量也大大降低。
底座包括底板5和設置在所述底板5底部的若干根底桿6。
支撐機構位于所述頂模1和側模2合圍形成的腔室內。
箱梁內模內設置有若干個支撐機構,若干個支撐機構沿所述頂模1的中軸線依次排布。
以上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