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箱梁外模,尤其涉及一種設置擋漿板的箱梁外模系統。
背景技術:
大型鐵路箱梁作為鐵路建設的基礎設施,在鐵路建設領域被廣泛應用,尤其是高速鐵路建設領域。箱梁模具作為箱梁生產制造的工具,在箱梁生產制造行業被廣泛的運用。箱梁是橋梁工程中梁的一種,內部為空心狀,上部兩側有翼緣,類似箱子,因而得名,在制梁過程中,所必備的大型施工設備之一就是形成箱梁箱體內空間的支撐模具:箱梁內模。
現有技術中,每個標準段工位兩側各固定設置一個箱梁外模,在澆筑箱梁且固化成型后,需要采用起吊設備將箱梁吊住,然后將箱梁外模拆卸下來,轉移到另一個標準段工位使用,上述過程中的箱梁外模的使用率較低;在外側模與底模銜接處由于模板殼體存在一定弧度,且銜接處的殼體凹槽和銜接縫隙的原因,此處容易堆積混凝土,在脫模后需要大量人力去除,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設置擋漿板的箱梁外模系統。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設置擋漿板的箱梁外模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的軌道上的至少一個移動外側模,以及設置在軌道一側的若干個固定外側模,若干個固定外側模平行于軌道呈一字型排布,每個箱梁標準段工位對應一個固定外模,所述移動外側模能夠沿所述軌道移動并對應到一個標準段工位處,位于同一個標準段工位兩側的移動外側模和固定外側模之間還設置有底模,所述移動外側模和固定外側模均能夠與所述底模的對接處均設置擋漿板,所述擋漿板與豎直面傾斜一定角度的與所述底模邊緣密封銜接。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擋漿板為弧形結構,所述移動外側模鉸接所述擋漿板,且所述固定外側模鉸接所述擋漿板。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移動外側模底部設置滑槽,所述滑槽對接到所述軌道上,所述滑槽通過支架銜接所述移動外側模。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外側模底部設置固定支腳,所述固定支腳通過支架銜接所述固定外側模。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底模底面設置有支柱。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移動外側模和所述固定外側模上部均設置高臺,所述高臺通過階梯連通地面。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箱梁外模系統頂部設置頂模,所述頂模能夠對接所述高臺。
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頂模和高臺上均設置欄桿。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設置弧形結構擋漿板,可以保證底模與側模銜接處無死角,混凝土不容易在此處堆積,不會導致較大難度的后續清除工作。鉸接的擋漿板通過轉動鉸鏈可以很好的調整角度,保證側模與底模之間基本不存在會積攢混凝土的縫隙。
(2)將若干個標準段工位一字排布,并對應設置底模,且沿一字排布的標準段工位的底模一側設置軌道,形成個若干個標準段工位的部件銜接共享,提高了箱梁外模的使用率。
(3)將一側設置固定外側模,而另一側設置數量少于標準段數量的移動外側模個數,可以在一個箱梁固化后即可將移動外側模從箱梁上脫模,沿軌道轉移到其他標準段使用,節約使用時間,同時移走移動外側模可以方便將固化成型好的箱梁平移的轉移,無需吊起,免去了起吊裝置,大大節約了裝備的采購成本。
(4)支柱可以起到在兩側的移動外側模和固定外側模移開后,支撐箱梁的作用。
(5)階梯連通高臺和頂模,可以方便在箱梁外模頂部作業。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頂模,2、高臺,3、欄桿,4、階梯,5、底模,6、支柱,7、移動外側模,8、固定外側模,9、支架,10、軌道,11、擋漿板。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所示,一種設置擋漿板的箱梁外模系統,包括:設置的軌道10上的至少一個移動外側模7,以及設置在軌道10一側的若干個固定外側模8,若干個固定外側模8平行于軌道10呈一字型排布,每個箱梁標準段工位對應一個固定外模,所述移動外側模7能夠沿所述軌道10移動并對應到一個標準段工位處,位于同一個標準段工位兩側的移動外側模7和固定外側模8之間還設置有底模5,所述移動外側模7和固定外側模8均能夠與所述底模5的對接處均設置擋漿板11,所述擋漿板11與豎直面傾斜一定角度的與所述底模5邊緣密封銜接。
將若干個標準段工位一字排布,并對應設置底模5,且沿一字排布的標準段工位的底模5一側設置軌道10,形成個若干個標準段工位的部件銜接共享,提高了箱梁外模的使用率。
擋漿板11為弧形結構,所述移動外側模7鉸接所述擋漿板11,且所述固定外側模8鉸接所述擋漿板11。設置弧形結構擋漿板11,可以保證底模5與側模銜接處無死角,混凝土不容易在此處堆積,不會導致較大難度的后續清除工作。鉸接的擋漿板11通過轉動鉸鏈可以很好的調整角度,保證側模與底模5之間基本不存在會積攢混凝土的縫隙。
移動外側模7底部設置滑槽,所述滑槽對接到所述軌道10上,所述滑槽通過支架9銜接所述移動外側模7,固定外側模8底部設置固定支腳,所述固定支腳通過支架9銜接所述固定外側模8。將一側設置固定外側模8,而另一側設置數量少于標準段數量的移動外側模7個數,可以在一個箱梁固化后即可將移動外側模7從箱梁上脫模,沿軌道10轉移到其他標準段使用,節約使用時間,同時移走移動外側模7可以方便將固化成型好的箱梁平移的轉移,無需吊起,免去了起吊裝置,大大節約了裝備的采購成本。
底模5底面設置有支柱6。支柱6可以起到在兩側的移動外側模7和固定外側模8移開后,支撐箱梁的作用。
移動外側模7和所述固定外側模8上部均設置高臺2,所述高臺2通過階梯4連通地面,箱梁外模系統頂部設置頂模1,所述頂模1能夠對接所述高臺2,頂模1和高臺2上均設置欄桿3。階梯4連通高臺2和頂模1,可以方便在箱梁外模頂部作業。
以上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