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鋼結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結構。
背景技術:
1、鋼結構是由鋼制材料組成的結構,是主要的建筑結構類型之一,結構主要由型鋼和鋼板等制成的梁鋼、鋼柱和鋼桁架等構件組成,并采用硅烷化、純錳磷化、水洗烘干和鍍鋅等除銹防銹工藝,各構件或部件之間通常采用焊縫、螺栓和鉚釘連接,因其自重較輕,且施工簡便,廣泛應用于大型廠房、場館和超高層建筑等領域。
2、在公告號cn215564702u的中國專利,公布了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結構,該設備通過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根據具體的鋼結構連接處情況進行調整適應鋼結構的寬度,同時調節組合板和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之間的距離,使加固機構完全固定鋼結構連接處,在調整好距離后,彈簧收縮使得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能緊貼在鋼結構連接處,方便固定栓ⅰ和固定栓ⅱ的后續固定連接。
3、然而在鋼結構銜接處通常需要通過螺栓、鉚釘對加強結構進行固定,這就需要對鋼結構表面進行打孔,造成鋼結構的結構強度下降。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結構,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結構,包括工字鋼,所述工字鋼共兩個,還包括連接鋼板,所述連接鋼板設于兩個工字鋼連接處,且連接鋼板外側位于兩個工字鋼表面均固定有角鋼加強墊;蓋板,所述蓋板對稱安裝于兩個工字鋼外側,且蓋板與連接鋼板之間安裝有連接板,所述蓋板長度大于工字鋼寬度;絲桿,所述絲桿共兩個,兩個所述絲桿均安裝于連接鋼板中段位置處,且絲桿上對稱安裝有移動座,所述移動座上下兩端均安裝有支撐座,所述支撐座與相應的蓋板適配,所述支撐座一端與工字鋼內壁相抵,且支撐座另一端延伸至工字鋼外側。
3、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移動座內轉動安裝有升降套管,所述升降套管內部位于兩端位置處均設有升降腔,兩個所述升降腔內部均螺紋連接有升降螺絲,所述升降螺絲與支撐座固定連接。
4、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移動座內部轉動安裝有螺紋套管,所述螺紋套管與絲桿螺紋連接,且螺紋套管一端貫穿移動座形成驅動軸套。
5、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支撐座為“l”形結構,所述蓋板為“凵”字形結構,且蓋板與支撐座之間設有第二連接螺栓。
6、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角鋼加強墊為一種角鋼,同側的兩個所述角鋼加強墊之間設有貫穿連接鋼板的第一連接螺栓。
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絲桿與連接鋼板固定連接,且絲桿兩端均安裝有限位板。
8、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結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9、1、本設計的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結構,通過蓋板與兩個支撐座對工字鋼一端進行固定,通過角鋼加強墊對兩個工字鋼連接處進行限位,再由第一連接螺栓對蓋板與支撐座進行連接、第二連接螺栓對角鋼加強墊與連接鋼板進行連接,從而避免在工字鋼表面進行打孔,避免工字鋼出現結構穩定性下降的情況發生。
10、2、本設計的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結構,通過升降套管內升降腔與升降螺絲之間的螺紋連接,調節支撐座高度,使得支撐座與工字鋼內壁緊密相抵,從而對工字鋼進行支撐。
1.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結構,包括工字鋼(1),所述工字鋼(1)共兩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座(10)內轉動安裝有升降套管(12),所述升降套管(12)內部位于兩端位置處均設有升降腔(14),兩個所述升降腔(14)內部均螺紋連接有升降螺絲(13),所述升降螺絲(13)與支撐座(7)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座(10)內部轉動安裝有螺紋套管(11),所述螺紋套管(11)與絲桿(9)螺紋連接,且螺紋套管(11)一端貫穿移動座(10)形成驅動軸套。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座(7)為“l”形結構,所述蓋板(6)為“凵”字形結構,且蓋板(6)與支撐座(7)之間設有第二連接螺栓(8)。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鋼加強墊(3)為一種角鋼,同側的兩個所述角鋼加強墊(3)之間設有貫穿連接鋼板(2)的第一連接螺栓(4)。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鋼結構銜接處的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桿(9)與連接鋼板(2)固定連接,且絲桿(9)兩端均安裝有限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