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包括固定在拉索及拉手本體之間的錐形卡,所述拉手本體套設在所述拉索上,所述錐形卡設置在所述拉手本體的內壁和所述拉索之間,所述錐形卡的錐頭部套設在所述拉手本體內的拉索上,所述錐形卡的尾部伸出所述拉手本體,所述拉索上還套設有用于按壓所述錐形卡尾部的按壓開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結構簡單,拆裝方便,而且由于所述固定裝置處于拉手本體的內部,節省了安裝空間,從而有助于增加車門扳金貫通筋的寬度,保證車門鈑金的剛性,進而提高了車輛的碰撞安全性。
【專利說明】一種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固定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側門拉手拉索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汽車是當今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車輛在發生碰撞過程中,車門需具備足夠 的剛性才不會折彎,從而保證車門能正常打開。車門的內開拉手位于車身碰撞中部的傳遞 路徑上,并且采用固定裝置對內開拉手的拉索進行固定安裝。現有技術中所述拉索的固定 裝置的開關位于整個結構的靠近前端和上端的位置,為了避免所述開關由于誤碰或干涉而 導致的解鎖問題,在安裝的過程中,需要保證開關與周圍零件至少5_的空間間隙,這樣的 需求導致開關處成為車門的貫通筋最薄弱的位置,因此導致車門剛性顯著地降低,難以保 證行車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 定裝置,該裝置能夠節省安裝空間,有助于保證車門鈑金的剛性。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0005] -種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包括固定在拉索及拉手本體之間的錐形卡, 所述拉手本體套設在所述拉索上,所述錐形卡設置在所述拉手本體的內壁和所述拉索之 間,所述錐形卡的錐頭部套設在所述拉手本體內的拉索上,所述錐形卡的尾部伸出所述拉 手本體,所述拉索上還套設有用于按壓所述錐形卡尾部的按壓開關。
[0006] 進一步地,所述錐頭部的外壁設置有錐形引導面,所述拉手本體的內壁與所述錐 形引導面相適配。
[0007] 進一步地,所述錐形卡的尾部平行于所述拉索設置,所述錐形卡的錐頭部與所述 錐形卡的尾部形成一級臺階。
[0008] 進一步地,所述拉手本體上設置有與所述臺階卡接的凸起。
[0009] 進一步地,所述按壓開關通過固定套筒固定在所述拉索上。
[0010] 進一步地,所述錐形卡的錐頭部和尾部一體注塑成型。
[0011]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結構簡單,拆裝方便,而且由于 所述固定裝置處于拉手本體的內部,節省了安裝空間,從而有助于增加車門扳金貫通筋的 寬度,保證車門鈑金的剛性,進而提高了車輛的碰撞安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的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示意圖;
[0013] 圖2是圖1所示的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 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 "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 中心的方向。
[0015]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包括固定在 拉索1及拉手本體2之間的錐形卡3,所述拉手本體2套設在所述拉索1上,所述錐形卡3 設置在所述拉手本體2的內壁和所述拉索1之間,所述錐形卡3的錐頭部套設在所述拉手 本體2內的拉索1上,所述錐形卡3的尾部伸出所述拉手本體2,所述拉索1上還套設有用 于按壓所述錐形卡3尾部的按壓開關4。
[0016]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采用錐形卡3來固定所述拉 手本體2和拉索1,通過錐形卡3的彈性鎖死拉索1,錐形卡3與拉索1不易松脫,在需要維 修拆解拉手本體2時,只需按壓所述按壓開關4,從而使錐形卡3的尾部進行彈性壓縮變形, 所述錐形卡3發生彈性變形后,從所述拉手本體2的內腔脫離,即完成拆卸的過程。可見, 采用錐形卡3對拉手本體2進行固定,不但方便了拆卸,而且由于所述固定裝置在整個安裝 結構的內側,節省了安裝空間,有效地增加了車門扳金貫通筋的寬度,從而保證了車門鈑金 的剛性,進而提高了車輛的碰撞安全性。
[0017] 為了方便地將所述錐形卡3安裝至所述拉手本體2的內壁上,如圖2所示,所述錐 頭部的外壁設置有錐形引導面,所述錐形引導面自錐頭部的末端向頂端逐漸收縮,所述拉 手本體2的內壁與所述錐形引導面相適配。安裝時,將所述拉索依次穿過拉手本體2和錐 形卡3,并將拉索的端頭放入拉桿結構中,然后,將拉錐形卡3對準拉手本體2,并將錐形卡3 朝著拉手本體2方向推入,所述拉手本體2的端部沿著蘇搜狐錐形卡3的錐形引導面進行 滑動并逐漸對錐形卡進行壓縮,直至所述錐頭部完全進入所述拉手本體的內腔,即安裝完 成。
[0018] 為了保證所述錐頭部能夠牢固地連接在所述拉手本體2內,如圖2所示,所述錐形 卡3的尾部優選地平行于所述拉索1設置,并優選地在所述錐形卡3的錐頭部與所述錐形 卡的尾部形成一級臺階,相應地,所述拉手本體2上還優選地設置有與所述臺階卡接的凸 起,所述錐頭部完全進入所述拉手本體2的內腔后,所述凸起卡接在所述臺階上,從而避免 所述錐頭部從所拉手本體2的內腔中脫落,有助于保證錐頭部與拉手本體2連接的穩固性。
[0019]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如圖2所示,所述錐形卡3的錐頭部和尾部一體 注塑成型,當然,所述錐形卡3應該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具有足夠的支撐性及彈 性的材料制成,從而在保證所述錐形卡3的卡接牢固性,同時提高所述錐形卡3的壓縮彈 性,避免由于頻繁地拆裝而導致錐形卡3的斷裂,延長錐形卡3的使用壽命。
[0020]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如圖1所示,所述按壓開關4通過固定套筒固定 在所述拉索1上,所述按壓開關4的根部與所述固定套筒固定連接,從而為所述按壓開關4 提供支撐力;所述按壓開關4的端部向外翹起,并且設置在所述錐形卡3尾部的上方,更優 選地,所述按壓開關4的端部還設置有按壓凸起,從而保證能夠準確地向所述錐形卡3尾 部施壓。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為了簡化安裝同時提高按壓開關4與固定套筒連接的穩 定性,本實施例的按壓開關4優選地所述固定套筒一體注塑成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 解的是,一體成型僅是本實用新型用于連接所述按壓開關4與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種優選方 案,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其它固定連接方式,此處不再贅述。
[0021]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結構簡單,拆裝方便, 而且由于所述固定裝置處于拉手本體的內部,節省了安裝空間,從而有助于增加車門扳金 貫通筋的寬度,保證了車門鈑金的剛性,進而提高了車輛的碰撞安全性。
[0022]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 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 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 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 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拉索及拉手本體之間 的錐形卡,所述拉手本體套設在所述拉索上,所述錐形卡設置在所述拉手本體的內壁和所 述拉索之間,所述錐形卡的錐頭部套設在所述拉手本體內的拉索上,所述錐形卡的尾部伸 出所述拉手本體,所述拉索上還套設有用于按壓所述錐形卡尾部的按壓開關。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錐頭部的 外壁設置有錐形引導面,所述拉手本體的內壁與所述錐形引導面相適配。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卡的 尾部平行于所述拉索設置,所述錐形卡的錐頭部與所述錐形卡的尾部形成一級臺階。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本體 上設置有與所述臺階卡接的凸起。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壓開關 通過固定套筒固定在所述拉索上。
6. 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汽車側門拉手的拉索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錐形卡的錐頭部和尾部一體注塑成型。
【文檔編號】E05B3/00GK203905626SQ201420294580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4日
【發明者】趙良益, 陳榮輝 申請人: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