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廚房電器的控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食品加工機。
背景技術:
隨著控制技術不斷的發展,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而且越來越智能化的家庭電器進入人們的生活,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而這些智能化的家庭電器,之所以能夠實現智能化是由于之智能化的控制以及智能化的操作,同時又具有集成較多的智能功能。
現有技術中的食品加工機,其基礎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熟,尤其在涉及的加熱和電機控制兩個方面,產品的應用也已經全面普及。現有食品加工機的結構為機頭組件設置在杯體組件上部,機頭組件內設有電機,杯體組件上設有加熱裝置,控制系統設置在機頭組件內,通過控制系統控制電機和/或加熱裝置進行工作,當機頭組件脫離了杯體組件之后,食品加工機則無法進行工作,這就導致了食品加工機必須在機頭組件與杯體組件配合的情況下才能完成正常的食品制備的工作流程。
而且由于控制裝置設置在機頭組件內部,從而說明控制裝置與電機是在同一個腔體內,此時,當食品加工機在執行工作流程時,由于電機自身發熱較為嚴重,而食品加工機的機頭組件又是一個密封的環境,因此機頭組件內部環境溫度上升也是很嚴重,從而導致控制裝置的溫升也會較為嚴重,而控制裝置需要對負載進行控制,因此控制裝置上設有功率控制器件,這些功率控制器件在工作過程中也會產生較大熱量,在如此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導致控制裝置所處的環境溫度較為惡劣,而控制裝置上均為電子元器件,而溫度是影響電子元器件性能和壽命的重要指標,因此控制裝置的性能會大幅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節約成本、系統可靠且能夠實現多功能的食品加工機。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食品加工機,所述食品加工機包括杯體組件組件,所述杯體組件組件上設有加熱裝置,所述杯體組件組件上設有電源插座,所述食品加工機通過所述電源插座與市電電源連接,其中,所述杯體組件組件上設有控制電源板以及用于進行按鍵顯示操作的控制顯示裝置,所述食品加工機包括至少一種與所述杯體組件可更換配合的機頭組件組件,所述食品加工機還包括耦合器,所述耦合器包括上耦合器和下耦合器,所述上耦合器設置于所述機頭組件組件,所述下耦合器設置于所述杯體組件組件,不同的機頭組件通過所述耦合器連接控制電源板。
優選的,所述機頭組件組件包括機頭組件上蓋與機頭組件下蓋,所述機頭組件上蓋與所述機頭組件下蓋之間形成電機容納腔,所述控制電源板通過所述耦合器控制所述電機。
優選的,所述機頭組件組件還包括料理部,所述料理部設置于所述機頭組件上蓋并通過聯軸器與所述電機連接。
優選的,所述機頭組件組件包括杯蓋,所述控制電源板通過耦合器連接所述杯蓋,并控制所述加熱裝置進行加熱功能。
優選的,所述機頭組件組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杯蓋上的蒸架,所述杯蓋上設有使所述杯體組件組件產生的蒸汽進入所述蒸架內的蒸汽孔。
優選的,所述控制電源板設置于所述杯體組件組件底部,所述控制電源板通過電源線束與所述下耦合器連接,所述杯體組件組件上設有容納所述電源線束的絕緣腔體,所述絕緣腔體上設有用于固定所述電源線束的卡扣。
優選的,所述杯體組件組件上設有溫度檢測裝置,所述溫度檢測裝置通過信號線束與所述控制電源板和/或控制顯示裝置連接,所述信號線束上套設有玻纖套管。
優選的,所述電源插座包括電源火線L端、電源零線N端、電源地GND端,所述電源火線L端電連接所述控制電源板,所述電源零線N端同時電連接所述加熱裝置的一端和所述控制電源板,所述電源地GND端同時電連接所述下耦合器、所述加熱裝置的外殼和所述控制電源板。
優選的,所述機頭組件組件設有信號檢測裝置,所述信號檢測裝置通過耦合器電連接所述控制電源板和/或所述控制顯示裝置。
優選的,所述電源插座包括電源地GND端,所述電源地GND端通過所述耦合器連接至機頭組件組件,所述信號檢測裝置與所述電源地GND之間跨接有電阻R,不同機頭組件組件對應的電阻R值不同。
控制電源板組件設置于杯體組件上,使得控制電源板組件與電機實現了分離設置,從而使得控制電源板避免受到電機產生熱量的影響,同時由于控制電源板在杯體組件上,而電源插座也在杯體組件上,因此,在機頭組件與杯體組件脫離的情況下,杯體組件仍可以自行進行工作,實現了食品加工機的多功能化。
通過將控制電源板組件的元器件面朝下底座,使得控制電源板上的元器件原理杯體組件上的加熱裝置,并且使用相應的電源板支架,方便電源板組件安裝固定的同時,又可以在控制電源板與加熱裝置之間形成保護間隔。
控制顯示裝置設置于所述杯體組件上,使得即不使用機頭組件,也可以對食品加工機進行操作,并使得食品加工機進行工作,雖然只使用了杯體組件上的加熱功能,但也增加了食品加工機的功能,通過將控制顯示裝置傾斜的設置于所述把手部的頂端,方便了用戶操作,也使得控制顯示線路板遠離加熱腔體,避免了加熱對控制線路板影響,增加了線路的可靠性,又使得整個食品加工機的結構簡單成本降低。
設置諸如料理杯以及杯蓋、蒸架等輔助配件,使得食品加工機可以更換相應的機頭組件,從而實現較多的功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食品加工機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食品加工機的實施例1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食品加工機的實施例1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食品加工機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食品加工機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食品加工機,所述食品加工機包括杯體組件1,所述杯體組件上設有加熱裝置2,所述杯體組件上設有電源插座3,所述食品加工機通過所述電源插座3與市電電源連接,其中,所述杯體組件1上設有控制電源板4以及用于進行按鍵顯示操作的控制顯示裝置5,所述食品加工機包括至少一種與所述杯體可更換配合的機頭組件6,所述食品加工機還包括耦合器7,所述耦合器7包括上耦合器71和下耦合器72,所述上耦合器71設置于所述機頭組件6,所述下耦合器72設置于所述杯體組件1,不同的機頭組件通過所述耦合器7連接控制電源板4。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機頭組件7扣合在所述杯體組件1上,所述機頭組件包括機頭上蓋61與機頭下蓋62,所述機頭上蓋61與所述機頭下蓋62之間形成電機容納腔,所述控制電源板4設置于所述杯體組件1底部,所述控制電源板4通過耦合器7電連接所述電機8。所述杯體組件上1設有用于握持的把手部9,所述控制顯示裝置5傾斜的設置于所述把手部9的頂端,所述控制顯示裝置5與所述控制電源板4電連接。
所述杯體組件1包括加熱腔體10和底座11,所述加熱裝置2設置于所述加熱腔體11上。在本實施中,所述杯體組件1還包括外杯12,通過所述底座11將所述加熱腔體10固定在所述外杯12內,所述加熱腔體10與所述底座之11間形成用于容納所述控制電源板4的腔體。所述外杯12與所述加熱腔體10之間有一定容腔,所述加熱裝置2設置于所述容腔內,即所述加熱裝置2設置于所述加熱腔體10的側壁。
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消除加熱裝置2對控制電源板4的影響,所述食品加工機還包括電源板支架,所述控制電源板4與所述電源板之間組成控制電源板組件,所述加熱裝置設置2于所述加熱腔體10的底部側壁,所述加熱裝置2與加熱腔體之前設有導熱板,所述導熱板延伸至所述加熱腔體的底部,所述加熱腔體10上設有螺釘柱,所述電源板支架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螺釘柱上。所述控制電源板設置在所述電源板支架內,且所述控制電源板通過密封膠灌封在所述電源板支架內,所述控制電源板包括焊錫面與元器件面,所述焊錫面與所述電源板支架緊鄰,所述元器件面遠離所述電源板支架。由于控制電源板組件設置于杯體組件底部。
杯體組件因為要進行清洗,而在清洗過程杯體組件底部容易進水,所以,在本實施中,如圖2所示,所述控制電源板4的元器件面朝向所述底座且控制電源板進行灌膠密封。所述控制電源板4與所述底座之間設有間距a,3mm≤a≤15mm。在本實施例中,優選控制電源板組件與所述底座之間的間距為10mm,當然,在外觀整體造型允許的前提下,控制電源板組件與所述底座之間的間距是越大越好。因為,所述控制電源板4與所述加熱裝置之間設有間距b,10mm≤b≤30mm,而此距離的要求是盡可能的讓控制電源板組件遠離加熱裝置,當然是控制電源板離加熱裝置之間的距離越遠越好,在實際情況下,可以認為控制電源板與加熱裝置之間的距離,就是控制電源板4與加熱腔體10之間的距離,當加熱裝置設置加熱腔體的底部時,此時控制電源板與加熱裝置之間的間距可以直接認為是控制電源板組件與加熱裝置之間的間距。而當加熱裝置設置在加熱腔體的側面的時候,此時,可以將加熱腔體與控制電源板組件的間距間接的認為是控制電源板與加熱裝置之間的間距。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電源板組件與所述加熱裝置之間設有間距為15mm。
為了更好的將控制電源板安裝在電源支架上并且實現對控制電源板進行灌膠密封,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源板支架設有內凹的腔體,所述控制電源板設置于所述內凹腔體內,所述內凹腔體四周設有高度為C的圍墻,3mm≤C≤26mm。由于電源板支架的四周設置有一定高度的圍墻,因此可以對控制電源板進行灌膠密封處理。所述控制電源板板邊與所述內凹腔體側壁距離大于0.5mm,在進行灌膠的過程中,密封膠與從控制電源板與內凹腔側邊的間隙流入,以便更好的對控制電源板進行密封保護。為了進一步讓灌膠效果更好,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電源線路板設有至少一個直徑大于5mm的灌膠孔,使用該灌膠孔,在灌膠過程中,密封膠可以通過灌膠孔流入電源板之間與控制電源板之間。灌膠密封的高度以密封膠沒過元器件的引腳和排線為準,一般為距離控制電源板板面10~20mm。因為一般元器件的引腳高度為10mm。
所述電源板支架設置有定位柱及卡扣,所述控制電源板設置有與所述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所述控制電源板通過所述卡扣固定在所述電源板支架上。且在電源板支架上至少有一塊區域為凸出區域,該凸出區域增加了控制電源板與電源板支架之間的距離,且在控制電源板灌膠時,此區域的密封膠量會比其他區域多且厚度增加,起到了加強隔熱的作用,在控制電源板的元器件布局時,可以將溫度敏感類器件布置在該區域內,實現隔熱防護,同時對于其他區域來說,也可以增加與加熱腔體之間的距離。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加熱腔體上設有螺釘柱,所述電源板支架通過螺釘固定在所述加熱腔體上,所述底座是通過螺釘固定在鋼杯體組件上,考慮到整機的平衡性,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電源板組價設置于杯體組件把手部的正對一側,同時根據設計需要,電源板支架的安裝螺釘柱和底座的安裝的螺釘柱可以部分復用,電源板支架一般通過3個固定螺釘柱安裝在鋼杯體組件上,在安裝后,由于控制電源板組件與所述底座之間的間距為10mm,因此控制電源板上的線束可以從底座與控制電源板組件之間的間距中穿過,避免了線束與加熱腔體的直接接觸,有利于對線束的保護。且由于該間隙距離的存在,使得杯體組件清洗時可能的進入的水漬可以流向底座,避免水漬停留在控制電源板上。在底座上可以設置相應的透水孔,起到排水的作用,防止水在底座的堆積。
所述控制電源板通過線束與設置于把手部的控制顯示裝置進行電連接,從而獲知用戶對控制顯示裝置的操作,并按照相應的操作結合食品加工機的實際給出相應的指示答復。
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線束裝置包括設置于所述把手部表面的操作界面51以及設置于所述把手部內的控制顯示線路板52。所述控制顯示線路板52上設有相應的按鍵和顯示裝置。為了方便用戶操作以及更好的進行人機互動,所述操作界面51與水平線的夾角為α,0°≤α≤70°,在本實施例中α=30°,充分考慮人體最佳的視角角度,一般以人眼向前平視90°為標準,則在傾斜10°~40°為人的最佳視野俯角,這個角度可以大大的延長人的用眼時間而不是人的眼睛感覺到疲勞,同時也便于用戶進行互動操作。所述控制顯示線路板設置于所述操作界面的正下方,使得用戶通過對操作界面進行操作即可以完成對控制顯示線路板進行操作。在所述把手部內設有用于安裝所述控制顯示線路板的傾斜面,所述傾斜面與所述操作界面51之間的夾角為β角,0°≤β≤15°。因為操作界面與控制顯示線路板上的按鍵與顯示裝置是相互對應的,所以需要將控制顯示線路板與操作界面之間一一對應的安裝,最好是相互之間平行對應,但是由于把手部的位置大小關系以及對于外觀設計的要求,所以控制顯示線路板與操作界面之間不能為平行對應的,更何況操作界面可能會出現弧面的情況,因此,僅需相應的位置可以進行操作即可,在本實施例中,控制顯示板與操作之間的夾角為5°,若操作界面為弧面結構,則以該弧面的外切線與控制線路板所在的平面線為基準,且操作界面與水平線之間的夾角也以該弧面的外切線為基準。當然也可以使用相應的柔性線路板等。
因為控制顯示線路板上設有按鍵,而按鍵需要一定的行程范圍,且把手部也有一定的厚度,所述控制顯示線路板與所述操作界面的距離為h,其中1mm≤h≤15mm。而此處的控制線路板與所述操作界面的距離,以控制顯示線路板的最高點為基準,也就是說以控制顯示線路板上元器件的表面為基準而不是以線路板的PCB板面為基準。在本實施例中,考慮到把手不的小型化以及防水的可靠性,所述按鍵為觸摸按鍵,設置操作界面處的把手部的壁厚為1mm,所述控制顯示線路板與所述操作界面之間的距離為1mm。當然,觸摸按鍵可以為彈簧,也可以為板載的PAD點的方式來實現,指示燈優選采用貼片來實現,當然,也可以采用曲面的UI方式。
因為把手部為用戶手握持的部位,所以其設計需要考慮人手的握持方式,所以把手不能太粗,其大小應該適合人手的握持,因此,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顯示線路板呈上寬下窄的梯形結構,在本申請中,機頭組件對應的方位為上,杯體組件對應的方位為下,因此,即朝向或者靠近機頭組件以便的控制顯示線路板的一端比對應的另一端寬,由此讓控制顯示線路板形成梯形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把手包括把手外殼,所述操作界面設置于所述外殼的外表面,所述外殼內側相對按鍵的位置設有由于限位的引導槽,所述按鍵為觸摸按鍵,所述引導槽的內徑至少比所述觸摸按鍵的外徑大2mm,所述控制顯示線路板安裝后,所述引導槽的端部距離控制顯示線路板1mm以上。述外殼內側相對顯示裝置的位置設有防串光腔。在本實施例中,引導槽的曲面同把手外殼的曲面,保證觸摸按鍵與把手外殼進行緊接觸,從而能滿足觸摸的效果,同時由于觸摸按鍵有一定的形變能力,其在安裝完成后上表面經過壓縮可以直接緊貼到把手外殼的內側。
所述控制電源板通過電源線束與所述下耦合器連接,所述杯體組件上設有容納所述電源線束的絕緣腔體,所述絕緣腔體上設有用于固定所述電源線束的卡扣。所述絕緣腔體可以是有所述外杯形成的,也可以是單獨的設置于把手處的絕緣腔體。所述杯體組件上設有溫度檢測裝置,所述溫度檢測裝置通過信號線束與所述控制電源板和連接,當然,也可以與控制顯示裝置連接,即食品加工機的主控系統可以放置在控制電源板上,也可以放置在控制顯示裝置上,為了放置加熱腔體的溫度對信號線束的影響,以及其他強電信號的干擾,所述信號線束上套設有玻纖套管。所述電源插座包括電源火線L端、電源零線N端、電源地GND端,所述電源火線L端電連接所述控制電源板,所述電源零線N端同時電連接所述加熱裝置的一端和所述控制電源板,所述電源地GND端同時電連接所述下耦合器、所述加熱裝置的外殼和所述控制電源板。
所述機頭組件設有信號檢測裝置,所述信號檢測裝置通過耦合器電連接所述控制電源板,同樣的也可以與控制顯示裝置連接,即食品加工機的主控系統可以放置在控制電源板上,也可以放置在控制顯示裝置上。所述電源插座包括電源地GND端,所述電源地GND端通過所述耦合器連接至機頭組件,所述信號檢測裝置與所述電源地GND之間跨接有電阻R,不同機頭組件對應的電阻R值不同。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信號檢測裝置為防溢電極,所述防溢電極通過溢出的漿沫與地連接,從而檢測到溢出信號。而在防溢電極與電源地之間設置電阻,通過不同電阻值所產生的分壓值不同,可以進行對機頭組件進行識別。
實施例2: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所述機頭組件還包括料理部63,所述料理部設置于所述機頭上蓋并通過聯軸器(631,632)與所述電機連接。利用機頭組件中電機的復用,實現了食品制備以及粉碎料理的同時進行。其他未描述結構參考實施例1。
實施例3: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1的區別在于,如圖5所示,所述機頭組件包括杯蓋64,所述控制電源板通過耦合器連接所述杯蓋,并控制所述加熱裝置進行加熱功能。所述機頭組件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杯蓋64上的蒸架65,所述杯蓋上設有使所述杯體組件產生的蒸汽進入所述蒸架內的蒸汽孔。其他未描述結構參考實施例1。
控制電源板組件設置于杯體組件上,使得控制電源板組件與電機實現了分離設置,從而使得控制電源板避免受到電機產生熱量的影響,同時由于控制電源板在杯體組件上,而電源插座也在杯體組件上,因此,在機頭組件與杯體組件脫離的情況下,杯體組件仍可以自行進行工作,實現了食品加工機的多功能化。
通過將控制電源板組件的元器件面朝下底座,使得控制電源板上的元器件原理杯體組件上的加熱裝置,并且使用相應的電源板支架,方便電源板組件安裝固定的同時,又可以在控制電源板與加熱裝置之間形成保護間隔。
控制顯示裝置設置于所述杯體組件上,使得即不使用機頭組件,也可以對食品加工機進行操作,并使得食品加工機進行工作,雖然只使用了杯體組件上的加熱功能,但也增加了食品加工機的功能,通過將控制顯示裝置傾斜的設置于所述把手部的頂端,方便了用戶操作,也使得控制顯示線路板遠離加熱腔體,避免了加熱對控制線路板影響,增加了線路的可靠性,又使得整個食品加工機的結構簡單成本降低。
需要強調的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包含但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被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