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軌道車輛輔助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軌道車輛專用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
背景技術:
作業平臺在軌道車輛的生產、調試及維保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目前軌道車輛的作業平臺連接結構較復雜,操作不方便,在軌道車輛生產、調試和維修時,一方面延長了作業平臺到達指定地點的時間,另一方面占用空間大,結構出現故障時維修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軌道車輛專用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以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維修方便、安全性能高的軌道車輛專用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軌道車輛專用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包括平臺梯主體及其底部連接的底盤,所述平臺梯主體包括梯蹬、扶手、作業平臺、推門和踏板,所述底盤上方固定連接所述梯蹬,所述梯蹬兩側安裝所述扶手,所述梯蹬的一端連接至所述作業平臺,所述作業平臺的周圍設置圍欄,相對的兩個所述圍欄上均安裝所述推門,所述推門外側設置所述踏板,所述踏板與所述作業平臺活動連接,所述底盤的下方安裝若干腳輪裝置,兩側設置槽鋼,所述槽鋼下方安裝若干升降裝置。
進一步的,所述腳輪裝置包括腳輪安裝盤、腳輪盒和腳輪,所述腳輪安裝盤頂部固定連接所述底盤,底部設有安裝孔,且與所述腳輪盒焊接,所述腳輪盒頂部設有與所述安裝孔位置對應的預留孔,所述腳輪安裝盤通過螺桿依次穿過所述安裝孔和所述預留孔連接至所述腳輪,所述腳輪為帶有制動功能的萬向輪。
進一步的,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升降腳和調節手柄,所述升降腳的上方與所述槽鋼焊接,外側安裝所述調節手柄。
進一步的,所述扶手和所述圍欄上方均布若干安全繩索卡位。
進一步的,所述扶手外表面纏繞龍骨手膠。
進一步的,所述推門包括推門門體和推門鎖,所述推門門體安裝在所述圍欄上,所述推門門體下方安裝所述推門鎖,所述作業平臺底部設置推門鎖孔,所述推門鎖孔與所述推門鎖的位置對應,所述推門門體為向外雙向推門。
進一步的,所述踏板包括踏板本體和踏板鎖,所述踏板本體與所述作業平臺活動連接,所述踏板本體的兩側靠近所述圍欄處分別設置一個鎖孔,遠離所述圍欄處分別安裝一個所述踏板鎖,所述圍欄上設有若干踏板鎖孔,每個所述踏板鎖孔與一個所述踏板鎖的位置對應。
進一步的,所述踏板本體與所述作業平臺可為合頁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梯蹬、所述作業平臺和所述踏板本體的腳踏面均為凸起結構。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軌道車輛專用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具有以下優勢: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軌道車輛專用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設置的腳輪裝置和升降裝置,可以按照需求移動和升降蹬車作業平臺,使用更加方便靈活,安全性更強,適用范圍廣泛;設置的扶手、圍欄和安全繩索卡位,保證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安全,更加專業化、人性化;本作業平臺結構簡單,維修方便,推廣性強。
(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軌道車輛專用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梯蹬、作業平臺和踏板的腳踏面均為凸起結構,增大摩擦力,有效防滑,保證員工作業的安全性。
(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軌道車輛專用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扶手外表面纏繞龍骨手膠,防滑防水,保證員工登上作業平臺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后視圖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平臺梯主體;11-梯蹬;12-扶手;13-安全繩索卡位;14-作業平臺;141-圍欄;15-推門;151-推門門體;152-推門鎖;16-踏板;161-踏板本體;162-鎖孔;163-踏板鎖孔;164-踏板鎖;2-底盤;3-腳輪裝置;31-腳輪安裝盤;32-腳輪盒;33-腳輪;4-槽鋼;5-升降裝置;51-升降腳;52-調節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一種軌道車輛專用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平臺梯主體1及其底部連接的底盤2,所述平臺梯主體1包括梯蹬11、扶手12、作業平臺14、推門15和踏板16,所述底盤2上方固定連接所述梯蹬11,所述梯蹬11兩側安裝所述扶手12,所述梯蹬11的一端連接至所述作業平臺14,所述作業平臺14的周圍設置圍欄141,相對的兩個所述圍欄141上均安裝所述推門15,所述推門15外側設置所述踏板16,所述踏板16與所述作業平臺14活動連接,所述底盤2的下方安裝若干腳輪裝置3,兩側設置槽鋼4,所述槽鋼4下方安裝若干升降裝置5。
所述腳輪裝置3包括腳輪安裝盤31、腳輪盒2和腳輪33,所述腳輪安裝盤31頂部固定連接所述底盤2,底部設有安裝孔,且與所述腳輪盒2焊接,所述腳輪盒2頂部設有與所述安裝孔位置對應的預留孔,所述腳輪安裝盤31通過螺桿依次穿過所述安裝孔和所述預留孔連接至所述腳輪33,所述腳輪33為帶有制動功能的萬向輪,方便移動蹬車作業平臺及隨時制動。
所述升降裝置5包括升降腳51和調節手柄52,所述升降腳51的上方與所述槽鋼4焊接,外側安裝所述調節手柄52,方便調節所述升降腳51的高度,防止因作業時不平衡產生傾翻,增加了安全性。
所述扶手12和所述圍欄141上方均布若干安全繩索卡位13,保證工作人員上下所述梯蹬13、在所述作業平臺14上工作的安全性。
所述扶手12外表面纏繞龍骨手膠,防滑防水,保證員工登上所述作業平臺14的安全性。
所述推門15包括推門門體151和推門鎖152,所述推門門體151安裝在所述圍欄141上,所述推門門體151下方安裝所述推門鎖152,所述作業平臺14底部設置推門鎖孔,所述推門鎖孔與所述推門鎖151的位置對應,方便推門的開啟和關閉;所述推門門體151為向外雙向推門,節省所述作業平臺14的空間。
所述踏板16包括踏板本體161和踏板鎖164,所述踏板本體161與所述作業平臺14活動連接,所述踏板本體161的兩側靠近所述圍欄141處分別設置一個鎖孔162,用來固定打開的所述推門門體151,保證作業安全;遠離所述圍欄141處分別安裝一個所述踏板鎖164,所述圍欄141上設有若干踏板鎖孔163,每個所述踏板鎖孔163與一個所述踏板鎖164的位置對應。
所述踏板本體161與所述作業平臺14可為合頁連接,方便開啟和關閉。
所述梯蹬11、所述作業平臺14和所述踏板本體161的腳踏面均為凸起結構,增大摩擦力,有效防滑,保證員工作業的安全性。
一種軌道車輛專用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的工作過程為:
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在日常閑置時:
當將腳輪33鎖死,通過調節手柄2調節升降腳51的高度,升降腳51高度大于腳輪33的高度時,安全放置;
使用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對車輛外部作業時:
將腳輪33打開,過調節手柄2調節升降腳51的高度,當升降腳51高度小于腳輪33高度時,將蹬車作業平臺移動到作業區域并鎖死腳輪33,調節升降腳51的高度,當升降腳51高度大于腳輪33的高度時安全放置,防止因作業時平臺受力不平衡產生傾翻,保證作業安全,作業人員佩戴好安全繩索后沿梯蹬11登上作業平臺14,到達作業平臺14后將自身的安全繩索掛在安全繩索卡位13上,方可作業。
使用可移動式蹬車作業平臺進入車輛內部作業時;
工作人員需要在作業平臺14上,將與踏板鎖孔163結合的踏板鎖164打開,此時踏板16方下,再打開推門15的推門鎖152,向外打開推門門體151,并將推門鎖152分別鎖死在與其位置對應的鎖孔162上,工作人員可安全的通過踏板本體161進入車輛內部作業。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