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鋁合金門窗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推拉裝置的密封機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推拉門窗大多通過毛條來實現密封,因為膠條應用在普通推拉門窗上時,在推拉過程中的摩擦力過大,不僅影響推拉的順暢性效果,而且影響膠條的使用壽命。
而毛條雖然對于雨水、灰塵、氣流等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但是其疏松的結構使得毛條的密封性能大大削減。在夏季或冬季室內的冷氣、暖氣容易流失,造成能源浪費;而在沿海城市等臺風多發地帶,或者風雨天氣時,推拉門窗的底部容易滲水漏風。特別是低軌推拉門,其軌道本來就很低,型材下方的毛條不能與下滑型材實現很好的搭接密封,極易導致滲水、漏風等一系列問題的發生;而勾企最底部則是出現這一問題最嚴重的地方,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勾企底部側面通常不作任何密封處理。
高軌推拉門雖然比低軌推拉門的水密性能要好,但是由于其軌道凸出地面高度較高,會對人員出入造成一定的障礙,而其氣密性并未有很大提高。另外,高軌設計會使得推拉裝置的下滑存在一些很深的凹坑,通常的清潔工具難以實現清潔,容易堆積落灰,不利于衛生清潔,甚至會阻礙扇料滑動,影響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解決上面描述的問題。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解決以上問題中的任何一個的密封機構。具體地,本發明提供能夠提高推拉裝置密封性能的密封機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推拉裝置的密封機構,所述密封機構包括第一扇框、第二扇框、控制裝置、第一傳動裝置、第二傳動裝置和密封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扇框水平設置,且所述第二扇框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扇框的兩端固定連接,所述控制裝置與所述第一扇框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傳動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扇框內,且與所述控制裝置傳動連接;所述密封裝置位于所述第二扇框的底部;
所述第二傳動裝置包括升降桿和多個彈簧,所述升降桿水平設置在所述第二扇框內,所述升降桿的兩端頂部分別與所述第一傳動裝置的兩端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桿的底部與所述密封裝置固定連接;所述多個彈簧的頂端均與所述第一扇框的底端固定連接,所述多個彈簧的底端均與所述升降桿的頂部固定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扇框包括第一立框、橫框和第二立框,所述第一立框的第一端與所述橫框的第一端均為45度結構,并且進行固定連接;所述橫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立框的第一端均為45度結構,并且進行固定連接;所述第一立框和所述第二立框均垂直于所述橫框設置,且位于所述橫框的同一側;所述第一立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立框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多個彈簧的頂端固定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傳動裝置包括第一傳動桿、第二傳動桿、第三傳動桿和第四傳動桿;其中,所述第一傳動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傳動桿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升降桿的兩端頂部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傳動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傳動桿的兩端和所述第三傳動桿的第一端均為45度斜面結構,并且,所述第一傳動桿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傳動桿的第一端傳動連接,所述第二傳動桿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傳動桿的第一端傳動連接;所述第三傳動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傳動桿的第二端均與所述控制裝置連接,并且所述第三傳動桿和所述第四傳動桿分別位于所述控制裝置的不同側。
其中,所述第二傳動桿的第一端的端面寬度為所述第二傳動桿的寬度的1/3~2/3,所述第三傳動桿的第一端的端面寬度為所述第三傳動桿的寬度的1/3~2/3。
其中,所述第一立框內設置有第一傳動槽,所述橫框內設置有第二傳動槽,所述第二立框內設置有第三傳動槽,所述第一傳動桿與所述第一傳動槽滑動連接,所述第二傳動桿與所述第二傳動槽滑動連接,所述第三傳動桿和所述第四傳動桿均與所述第三傳動槽滑動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傳動槽的寬度與所述第一傳動桿的寬度相等,所述第二傳動槽的寬度與所述第二傳動桿的寬度相等,所述第三傳動槽的寬度與所述第三傳動桿的寬度相等。
其中,所述第二扇框內設置有升降槽,所述升降桿位于所述升降槽內、與所述第二扇框滑動連接,且所述升降槽的寬度大于所述升降桿的寬度。
其中,所述密封裝置包括密封膠條和密封塊,所述密封膠條位于所述第二扇框的底部、且與所述升降桿固定連接;所述密封塊位于所述第二扇框的端部、且與所述密封膠條的端部平齊設置。
其中,所述控制裝置包括執手和傳動器,所述傳動器通過所述第一扇框與所述第一傳動裝置傳動連接,所述執手與所述傳動器固定連接。
本發明提供的推拉裝置的密封機構利用彈簧的回彈力,使得密封膠條可以隨著裝置的推拉而上升,避免密封膠條與滑軌之間的摩擦影響推拉的順暢性;密封膠條也可以隨著裝置的關閉而下降,對裝置底部進行充分密封,提供裝置的密封性能,達到防滲、防風、防塵、防蟲的密封效果。
參照附圖來閱讀對于示例性實施例的以下描述,本發明的其他特性特征和優點將變得清晰。
附圖說明
并入到說明書中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圖示出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并且與描述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在這些附圖中,類似的附圖標記用于表示類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發明的推拉裝置的密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二扇框內的密封狀態示意圖;
圖3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二扇框內的推拉狀態示意圖;
圖4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一立框內的結構示意圖;
圖5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發明的橫框內的結構示意圖;
圖6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發明的密封機構的一種實施例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7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發明的密封機構的另一種實施例的底部結構示意圖;
圖8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發明的控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9示例性地示出了本發明的傳動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組合。
為了彌補毛條的疏松性帶來的密封不足,發明人采用密封膠條來進行密封;而為了避免推拉過程中的密封膠條底部的摩擦力帶來的阻礙,發明人設計了一種傳動裝置,利用彈簧的可伸縮性能帶動密封膠條在底板扇框內上下滑動。當推拉裝置關閉時,傳動裝置下壓密封膠條以確保裝置的密封性能;在推拉過程中則將密封膠條上提,進而避免與扇框底部的地面或軌道之間的摩擦,確保推拉動作的順暢性,延長裝置及密封膠條的使用壽命。
下面結合附圖,對根據本發明所提供的推拉裝置的密封機構進行詳細描述。
圖1示出了本發明的推拉裝置的密封機構的一種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參照圖1所示,該密封機構100包括第一扇框1、第二扇框2、控制裝置3、第一傳動裝置4、第二傳動裝置5和密封裝置6。其中,第一扇框1為倒u型結構,第二扇框2水平設置,并且第二扇框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扇框1的兩端固定連接;控制裝置3與第一扇框1固定連接,第一傳動裝置4設置在第一扇框1內,且與控制裝置3傳動連接;第二傳動裝置5位于地上扇框2內,密封裝置6位于第二扇框2的底部、且與第二傳動裝置5固定連接。在推拉和關閉推拉裝置的過程中,控制裝置3通過第一傳動裝置4和第二傳動裝置5之間的傳動,帶動密封裝置6上升或下降,從而保證推拉過程的順暢性或密封性能。
在一個典型的實施例中,第二傳動裝置5包括升降桿51和多個彈簧52,升降桿51水平設置在第二扇框2內,并且升降桿51的兩端的頂部分別與第一傳動裝置4的兩端固定連接,升降桿51的底部與密封裝置6固定連接;多個彈簧52的頂端均與第一扇框1的底端固定連接,多個彈簧52的底端均與升降桿51的頂部固定連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控制裝置3通過控制第一傳動裝置4的兩端的下降,來迫使升降桿51下降并對彈簧52進行拉伸,進而控制密封裝置6在第二扇框2的底部的下降,以提高推拉裝置的密封性能;當需要對推拉裝置進行推拉操作時,控制裝置3控制第一傳動裝置4上升,在彈簧52的彈性恢復力和第一傳動裝置4的提拉力的雙重作用下,升降桿51帶動密封裝置6在第二扇框2內上升而離開推拉軌道,以避免密封裝置6與軌道之間的摩擦而影響推拉的順暢性和密封裝置6的使用壽命。
具體地,第一扇框1包括第一立框11、橫框12和第二立框13,其中,第一立框11的第一端與橫框12的第一端均為45度結構,并且彼此進行固定連接;橫框13的第二端和第二立框13的第一端均為45度結構,并且彼此進行固定連接;第一立框11和第二立框13均垂直于橫框12設置,且位于橫框12的同一側。第一立框11的第二端與第二扇框2的第一端固定連接,第二立框13的第二端與第二扇框2的第二端固定連接。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二扇框2的兩端、第一立框11的第二端和第二立框13的第二端均為45度斜面結構,不僅利于傳動裝置之間的順利傳動,還可以有效保證推拉裝置的整體穩定性。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該密封機構100的第二傳動裝置5中設置有兩個彈簧52,第一立框11的第二端和第二立框13的第二端分別與兩個彈簧52的頂端固定連接。當第一傳動裝置4帶動升降桿51下壓時,升降桿51對兩個彈簧52進行拉伸,當放松第一傳動裝置4后,彈簧52在恢復力的作用下,將升降桿51上升回原位。
具體地,第一傳動裝置4包括第一傳動桿41、第二傳動桿42、第三傳動桿43和第四傳動桿44。其中,第一傳動桿41的第一端和第四傳動桿44的第一端分別與升降桿51的兩端頂部固定連接;第一傳動桿41的第二端、第二傳動桿42的兩端和第三傳動桿43的第一端均為45度斜面結構,第一傳動桿41的第二端與第二傳動桿42的第一端傳動連接,第二傳動桿42的第二端與第三傳動桿43的第一端傳動連接;第三傳動桿43的第二端和第四傳動桿44的第二端均與控制裝置3連接,并且第三傳動桿43和第四傳動桿44分別位于控制裝置3的不同側。在控制裝置3的作用下,第四傳動桿44的移動方向和幅度與在第三傳動桿43和第二傳動桿42的傳動作用下的第一傳動桿41的移動方向和幅度相同,進而可以控制升降桿51的兩端在上升或下降過程中平穩移動。
為了實現第三傳動桿43、第二傳動桿42和第一傳動桿41之間的傳動運動,第一傳動桿41的第二端和第二傳動桿42的第二端均為完全斜面結構,而第二傳動桿42的第一端和第三傳動桿43的第一端均為不完全斜面結構,即留有一段與側面垂直的平端面。在實際安裝過程中,在推拉狀態下,第一傳動桿41、第二傳動桿42和第三傳動桿43的位于第一立框1的倒u型結構的內側的側面端部對齊設置。
圖2示出了本發明的密封機構的第二扇框在密封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第二扇框在推拉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升降桿51的底部設置有定位槽510,密封裝置6通過該定位槽510固定在升降桿51的底部。綜合參照圖1-圖3所示,當推拉裝置關閉后,在控制裝置3的作用下,第四傳動桿44下移、第三傳動桿43上移,在45度斜面結構的傳動作用下,第三傳動桿43的第一端推動第二傳動桿42朝第一傳動桿41的方向移動,而第一傳動桿41則向下移動,第一傳動桿41與第四傳動桿44分別向下擠壓升降桿51,進而使得升降桿51帶動密封裝置6下移,同時對兩個彈簧52進行拉伸;反之,當需要對推拉裝置進行推拉時,在控制裝置3的作用下,第三傳動桿43下移、第四傳動桿44上移,在彈簧52的彈性恢復作用力下,彈簧52帶動升降桿51上移,進而推動第一傳動桿41上移、同時第一傳動桿41推動第二傳動桿42向第三傳動桿43的方向移動,密封裝置6被升降桿51帶著上升,減小與軌道之間的摩擦力,確保推拉裝置的順利推拉。
其中,第三傳動桿43的第一端和第二傳動桿42的第一端預留的平端面使得第三傳動桿43的第一端的斜面長度小于第二傳動桿42的第二端的斜面長度、第二傳動桿42的第一端的斜面長度小于第一傳動桿41的第二端的斜面長度,進而確保了第三傳動桿43和第二傳動桿42在傳動過程中的移動行程,保證在第一傳動桿41和第四傳動桿44的作用下能夠順利通過升降桿51帶動密封裝置6上升或下降,實現相應的順利推拉或者提高密封性的目的。
通常情況下,第二傳動桿42的第一端的端面寬度為第二傳動桿42的寬度的1/3~2/3,第三傳動桿43的第一端的端面寬度為第三傳動桿42的寬度的1/3~2/3,即足以保證密封裝置6上升或下降的行程,在確保推拉裝置密封性能的前提下,保證推拉裝置的推拉順暢性以及密封裝置6的使用壽命。
圖4示出了本發明的第一立框的一種具體實施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5示出了本發明的橫框的一種具體實施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為了保證第一傳動桿41、第二傳動桿42、第三傳動桿43和第四傳動桿44都只能沿其長度方向移動,以便于控制其移動行程和確保對密封裝置6實現有效移動,在第一立框11內設置有第一傳動槽110(圖4),橫框12內設置有第二傳動槽120(圖5),第二立框13內設置有第三傳動槽(圖中未示出),第一傳動桿41與第一傳動槽110滑動連接,第二傳動桿42與第二傳動槽120滑動連接,第三傳動桿43和第四傳動桿44均與第三傳動槽滑動連接。
具體地,第一傳動槽110的寬度等于或者略大于第一傳動桿41的寬度,第二傳動槽120的寬度等于或略大于第二傳動桿42的寬度,第三傳動槽的寬度等于或略大于第三傳動桿43的寬度,即確保第一傳動桿41只能在第一傳動槽110內沿其長度方向滑動,第二傳動桿42只能在第二傳動槽120內沿其長度方向滑動,第三傳動桿43和第四傳動桿44則只能在第三傳動槽內沿其長度方向滑動。
相適應地,返回參照圖2和圖3,在第二扇框2內設置有升降槽20,升降桿51位于升降槽20內、且與第二扇框2滑動連接,升降槽20的寬度大于升降桿51的寬度,升降槽20的長度與升降桿51的長度相適應,確保升降桿51只能在升降槽20內上下滑動,以帶動密封裝置6上移或下降。
在本發明所提供的推拉裝置的密封機構100中,其密封裝置6可以包括密封膠條61和密封塊62,圖6示出了本發明的推拉裝置的密封機構的一種實施例的底部結構示意圖,圖7則示出了該密封機構的另一種實施例的底部結構示意圖。參照圖6和圖7所示,密封膠條61位于第二扇框2的底部、且與升降桿51固定連接,即密封膠條61平行于第二扇框2和升降桿51設置,用以對第二扇框2的底部進行充分密封;密封塊62位于第二扇框2的端部、與升降桿51的端部固定連接、且與密封膠條61的端部平齊設置,用以實現對勾企底部側面的密封,進一步提高推拉裝置的密封性能,并且密封塊62也隨著升降桿51的上下移動而移動。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密封塊62的大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設置。具體地,密封塊62的寬度可以與第二扇框2的厚度相等(如圖6所示),也可以與第二扇框2內的兩個升降槽20之間的間隔相等(如圖7所示)。前者密封塊62實現對第二扇框2的端部的完全密封,此時,升降桿51的長度小于第二扇框2的長度;后者則可以用于第二扇框2端部位于兩個升降桿51之間的位置的密封,而此時升降桿51的長度與第二扇框2的長度相等。
在一個典型的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密封機構的控制裝置3包括執手31和傳動器32,傳動器32通過第一扇框1與第一傳動裝置4傳動連接,執手31與傳動器32固定連接。傳動器32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與第三傳動桿43的第二端和第四傳動桿44的第二端傳動連接,轉動執手31即可通過傳動器32來控制第三傳動桿43和第四傳動桿44的移動。
其中,傳動器32可以選用現有成品。圖8示出了本發明的控制裝置3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9示出了傳動器32的一種具體實施例的內部傳動結構示意圖,參照圖8和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執手31的輸出端和傳動器32的輸入端采用方軸傳動連接。具體地,傳動器32包括控制輪321、傳動輪322、第一傳動件323和第二傳動件324,執手31的輸出端與控制輪321的中心傳動連接,控制輪321同時與傳動輪322和第一傳動件323的第一端嚙合、傳動,傳動輪322與第二傳動件324的第一端嚙合、傳動;第一傳動件323的第二端和第二傳動件324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三傳動桿43和第四傳動桿44固定連接。在使用過程中,通過扭動執手31來轉動控制輪321,進而控制第一傳動件323朝與控制輪321轉動方向相反的方向轉動,同時通過傳動輪322來控制第二傳動件324朝與控制輪321轉動方向相同的方向轉動,即第二傳動件324與第一傳動件323朝反向移動,從而可以控制第三傳動桿43和第四傳動桿44在任何情況下均朝相反方向移動。
上面描述的內容可以單獨地或者以各種方式組合起來實施,而這些變型方式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