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智能家具,尤其涉及一種電動沙發防夾系統和電動沙發。
背景技術:
1、作為當代社會的一種智能家具,電動沙發的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電動沙發在運行時若夾到人、動物或其他異物,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事故,所以電動沙發的防夾功能越來越重要。
2、相關技術中,一般通過裝設紅外熱釋電傳感器或電容式傳感器,或者通過采集電機電流轉速等參數來判斷是否夾到異物。但是,紅外熱釋電受環境影響大,容易產生誤判;電容式傳感器需要與整個沙發鐵架連接,安裝復雜,且僅能在夾到人和動物時觸發,無法發識別非生命體異物;通過電機電流和轉速等進行判斷則只能在電機運行過程中檢測,需要觸發的力比較大且參數處理過程復雜,易發生漏判和誤判。綜上所述,現有的電動沙發防夾效果較差,可靠性低。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動沙發防夾系統和電動沙發,以提高電動沙發防夾系統的可靠性,提升防夾效果,提升電動沙發的使用安全性。
2、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動沙發防夾系統,包括:
3、薄膜壓力傳感器,所述薄膜壓力傳感器的觸發機構設置于電動沙發中運動部件的擠壓風險區域;所述薄膜壓力傳感器用于在所述觸發機構受擠壓時輸出檢測信號;
4、驅動模塊,連接所述運動部件,用于驅動所述運動部件運行;
5、控制模塊,分別連接所述薄膜壓力傳感器和所述驅動模塊,所述控制模塊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檢測信號時,通過所述驅動模塊控制所述運動部件停止運行或反向運行。
6、可選地,所述電動沙發包括至少一個運動部件,所述驅動模塊包括至少一個驅動電機,一個所述驅動電機對應連接至少一個運動部件;每個所述運動部件的所述擠壓風險區域對應設置至少一個所述薄膜壓力傳感器;
7、所述控制模塊用于在接收到任一所述薄膜壓力傳感器輸出的檢測信號時,通過所述薄膜壓力傳感器對應的運動部件所連接的驅動電機控制所述運動部件停止運行或反向運行。
8、可選地,所述運動部件包括:擱腳板;所述擱腳板的擠壓風險區域為所述擱腳板的背面;
9、所述驅動模塊包括:第一驅動電機,連接所述擱腳板中的腿部驅動組件。
10、可選地,所述運動部件還包括:升降部件,所述升降部件包括:升降驅動組件、座框支架和兩個扶手,所述座框支架連接于兩個所述扶手之間,且所述座框支架連接所述升降驅動組件;所述升降部件的擠壓風險區域包括所述座框支架的底面和兩個所述扶手的底面;
11、所述第一驅動電機還連接所述升降驅動組件;或者,所述驅動模塊還包括:第二驅動電機,連接所述升降驅動組件。
12、可選地,所述運動部件還包括:靠背;所述靠背的擠壓風險區域為所述靠背的后側;
13、所述第一驅動電機還連接所述靠背中的靠背驅動組件;或者,所述驅動模塊還包括:第三驅動電機,連接所述靠背中的靠背驅動組件。
14、可選地,所述電動沙發還包括:底架,固定連接于所述升降驅動組件遠離所述座框支架的一側;
15、所述電動沙發防夾系統還包括:
16、至少一個紅外傳感器;所述紅外傳感器連接所述控制模塊,所述紅外傳感器的發射端和接收端在所述底架上相對設置;其中,所述底架上無異物時,所述紅外傳感器的發射端和接收端之間無遮擋;所述控制模塊還用于在至少一個所述紅外傳感器的接收端接收不到紅外信號時,通過所述驅動模塊控制所有所述運動部件停止運行。
17、可選地,所述底架包括:平行設置的兩條第一支撐桿,以及連接于兩條所述第一支撐桿之間且平行設置的兩條第二支撐桿;
18、所述至少一個紅外傳感器包括:
19、至少一個第一紅外傳感器;所述第一紅外傳感器的發射端和接收端分別在兩條所述第一支撐桿上相對設置;
20、和/或,至少一個第二紅外傳感器;所述第二紅外傳感器的發射端和接收端分別在兩條所述第二支撐桿上相對設置。
21、可選地,所述電動沙發防夾系統,還包括:遇阻反饋模塊,連接所述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還用于在通過所述驅動模塊控制所述運動部件停止運行或反向運行時,控制所述遇阻反饋模塊進行異物提示;其中,所述遇阻反饋模塊中包括:蜂鳴器、震動器和指示燈中的至少一種。
22、可選地,所述遇阻反饋模塊包括:蜂鳴器和第一晶體管;所述蜂鳴器的一端接入第一電源信號,所述蜂鳴器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一極,所述第一晶體管的控制極連接所述控制模塊,所述第一晶體管的第二極接地。
23、可選地,所述電動沙發防夾系統還包括:電源模塊;所述電源模塊包括:電源轉換芯片,所述電源轉換芯片的輸入端接入第一電源信號,所述電源轉換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電源轉換芯片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控制模塊;
24、和/或,所述電動沙發防夾系統還包括:傳感器檢測模塊;所述傳感器檢測模塊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一電容和第一靜電保護二極管;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薄膜壓力傳感器的輸出端或所述紅外傳感器的輸出端,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靜電保護二極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接入第二電源信號,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控制模塊,所述第一靜電保護二極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接地;
25、和/或,所述電動沙發還包括:手控器;所述電動沙發防夾系統還包括:手控器信號檢測模塊;所述手控器信號檢測模塊包括:對應于所述手控器中的至少一個功能按鍵設置的至少一個按鍵信號檢測單元;所述按鍵信號檢測單元包括: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二電容和第二靜電保護二極管;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按鍵信號檢測單元對應的功能按鍵,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靜電保護二極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控制模塊,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靜電保護二極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接地。
26、可選地,所述電動沙發防夾系統,還包括:與所述驅動電機一一對應的電機驅動模塊;所述電機驅動模塊包括:電機驅動芯片,所述電機驅動芯片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控制模塊,所述電機驅動芯片的輸出端連接所述電機驅動模塊對應的驅動電機。
27、可選地,所述電動沙發防夾系統,還包括:與所述電機驅動模塊一一對應的電流采集模塊;所述電流采集模塊包括:第七電阻、第八電阻和第三電容;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電機驅動芯片的接地端,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電機驅動芯片的接地端,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控制模塊,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接地。
28、可選地,一個所述擠壓風險區域對應設置一個所述薄膜壓力傳感器的觸發機構;
29、其中,所述觸發機構覆蓋所述擠壓風險區域,所述觸發機構呈片狀、網狀或柵格狀;或者,所述觸發機構圍繞所述擠壓風險區域的邊緣設置,所述觸發機構呈環形、u型或條形。
30、可選地,所述薄膜壓力傳感器的壓力感應靈敏度為小于0.1n。
31、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電動沙發,包括:運動部件和如本實用新型任意實施例所提供的電動沙發防夾系統。
3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電動沙發防夾系統中,設置薄膜壓力傳感器作為防夾檢測裝置,控制模塊在接收到薄膜壓力傳感器輸出的檢測信號時確定發生夾到異物的情況并觸發防夾功能,通過驅動模塊控制運動部件停止運動或反向運動以實現防夾功能。相比于紅外傳感器以及電容式傳感器,薄膜壓力傳感器除了可以在夾到人或動物時被觸發輸出檢測信號,在夾到其他非生命體的異物時也會被觸發輸出檢測信號,可以有效提高電動沙發防夾系統的識別范圍和安全性。并且,相比通過電機電流和轉速等參數判斷防夾的方案,薄膜壓力傳感器的感應更靈敏,無需考慮電機運行參數紋波等的影響,觸發防夾所需的力更低,不會對人體或動物造成傷害;且基于壓電效應產生檢測信號,不需要電機參數信號采集和復雜的處理過程,可有效縮短防夾判斷時間并提高判斷準確性。以及,相比于非接觸式的檢測裝置,基于薄膜壓力傳感器,可在運動部件的擠壓風險區域確實發生夾到異物事件的時候發出檢測信號,可避免誤判避免防夾功能誤觸發。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可以提高電動沙發防夾系統的可靠性,提升防夾效果,提升電動沙發的使用安全性。
33、應當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內容并非旨在標識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關鍵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本實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將通過以下的說明書而變得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