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鐵路配件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彈條墊板。
背景技術:
隨著鐵路經濟的發展,冶金鐵路線所承載的貨物的重量也在增加。而目前在冶金鐵路上用的C型彈條鐵墊板僅適用于標準砼枕及木枕,滿足不了因冶金鐵路線軸重增加所帶來的承重需求,再加上受地理環境的影響,當鐵路車輛在轉彎時,會產生離心力。由鐵路車輛產生的離心力會對砼枕或木枕施加平移力,從而造成砼枕或木枕的跑偏,進而造成鐵路車輛脫軌掉道現象的發生,給鐵路運輸帶來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通過提供一種彈條墊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于枕木跑偏而導致的鐵路車輛的脫軌掉道現象的發生的技術問題,實現了保證安全運輸的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彈條墊板,在所述彈條墊板的板體上有斜面,用于抵消鐵路車輛在轉彎時產生的離心力。
進一步地,所述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在1°-3°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2°。
進一步地,所述彈條墊板的板體包含有折彎結構,使所述彈條墊板的板體與枕木為面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折彎結構為二重折彎結構,第一折彎結構實現與所述枕木的面接觸,第二折彎結構對所述枕木的擋肩進行保護。
進一步地,所述彈條墊板的鑄造材料為球墨鑄鐵。
本實用新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1、在彈條墊板的板體上設計有斜面,用于抵消鐵路車輛在轉彎時產生的離心力,從而避免了枕木發生跑偏,進而避免了鐵路車輛脫軌掉道,保證了安全運輸。
2、本實用新型包含有折彎結構,使本實用新型與枕木為面接觸,減小了對枕木施加的作用力,從而避免了枕木發生破損,不僅進一步保證了安全運輸,而且還減少了枕木的維護次數,從而降低了維護成本。
3、本實用新型的折彎結構為二重折彎結構,并對枕木的擋肩進行保護,進一步降低了維護成本。
4、本實用新型的鑄造材料為球墨鑄鐵,增加了本實用新型的強度和延伸率,從而增加了本實用新型的抗壓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彈條墊板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彈條墊板的俯視圖。
其中,1-板體,2-第一折彎結構,3-第二折彎結構,4-斜面。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通過提供一種彈條墊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由于枕木跑偏而導致的鐵路車輛的脫軌掉道現象的發生的技術問題,實現了保證安全運輸的技術效果。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總體思路如下:
在彈條墊板的板體上設計有斜面,用于抵消鐵路車輛在轉彎時產生的離心力,從而避免了枕木發生跑偏,進而避免了鐵路車輛脫軌掉道,保證了安全運輸。
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彈條墊板,在彈條墊板的板體1上有斜面4,用于抵消鐵路車輛在轉彎時產生的離心力。
在本實施例中,斜面4與水平面的夾角a在1°-3°之間。
具體地,斜面4與水平面的夾角a為2°。
為了減小彈條墊板因受力而對枕木施加的作用力,在本實施例中,彈條墊板的板體1包含有折彎結構,使彈條墊板的板體1與枕木為面接觸。
對彈條墊板的折彎結構進行說明,折彎結構為二重折彎結構,第一折彎結構2實現與枕木的面接觸,第二折彎結構3對枕木的擋肩進行保護。
為了增加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強度和延伸率,從而增加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抗壓能力,在本實施例中,彈條墊板的鑄造材為球墨鑄鐵。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彈條墊板的工作原理如下:
當鐵路車輛在轉彎時,會產生離心力,由其所產生的離心力會對枕木上的彈條墊板施加平移力。由于彈條墊板上有斜面4,對受到的平移力進行分解,從而抵消了平移力,進而避免了位于彈條墊板下方的枕木發生跑偏,因而避免了鐵路車輛脫軌掉道。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增加枕木的抗壓能力,將原枕木加寬加厚,并在其內部布筋加強,同時增設同級護軌,以改變其的承載方式,形成重載曲線枕木。相應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彈條墊板的寬度和厚度也隨枕木的改變而改變。
【技術效果】
1、在彈條墊板的板體1上設計有斜面4,用于抵消鐵路車輛在轉彎時產生的離心力,從而避免了枕木發生跑偏,進而避免了鐵路車輛脫軌掉道,保證了安全運輸。
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含有折彎結構,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與枕木為面接觸,減小了對枕木施加的作用力,從而避免了枕木發生破損,不僅進一步保證了安全運輸,而且還減少了枕木的維護次數,從而降低了維護成本。
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折彎結構為二重折彎結構,并對枕木的擋肩進行保護,進一步降低了維護成本。
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鑄造材料為球墨鑄鐵,增加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強度和延伸率,從而增加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抗壓能力。
盡管已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