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裝置領域,更確切地說是一種帶視覺系統的自動糾偏裝置。
背景技術:
紙張通地傳送帶傳送至模切機上進行切割,在傳送過程中紙張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偏移,若不對紙張進行糾偏,則紙張在切割的過程中會發生切割不齊的狀況,現在普遍使用的裝置是靠前規和側規定位固定結構,其左右兩側移動的距離相同,因此在紙張放偏時不能對其偏移的距離進行調整。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視覺系統的自動糾偏裝置,其可以解決現有裝置中的上述缺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帶視覺系統的自動糾偏裝置,包括:
第一關節組件和第二關節組件;
滑軌組件,其包括伺服電機,且所述滑軌組件一端連接固定于所述第二關節組件上;
連接桿,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關節組件上,且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軌組件上,且所述第二關節組件可通過所述滑軌組件相對于所述連接桿滑動;
照相組件,其設于連接板的上方。
所述照相組件包括兩個相機和兩個鏡頭。
所述第一關節組件及所述第二關節組件均包括第一關節板、第二關節板和一連接件,且所述連接件與所述第一關節板、第二關節板之間轉動。
所述導軌組件包括導軌及導槽,且所述導槽套設于所述導軌的外側,且所述導槽可相對于所述導軌滑動。
所述導軌固定于所述第二關節組件的上方,且所述導槽固定于所述連接桿的下方。
所述的第一關節板設有第一滑槽,且所述連接件的一端套設于所述第一滑槽內,且所述 連接件可沿其與所述第一滑槽的接觸面滑動。
所述第二關節板設有第二滑槽,且所述連接件的另一端套設于所述第二滑槽內,且所述連接件可沿其與所述第二滑槽的接觸面滑動。
所述第一滑槽的內壁為球面,所述第一滑槽的內壁與所述連接件貼合,且所述連接件可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內壁轉動。
所述第二滑槽的內壁為球面,所述第二滑槽的內壁與所述連接件貼合,且所述連接件可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內壁轉動。
所述連接件為球體。
所述連接板不僅可以實現X、Y方向的左右、前后直線位移,同時還可實現Y方向的角度偏轉。
所述第一關節組件只可旋轉不可左右移動;所述第二關節組件既可旋轉又可左右移動。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紙張通地傳送帶傳送至模切機上進行切割,在傳送過程中紙張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偏移,若對紙張不進行糾偏,則該紙張在切割的過程中會發生切割不齊的狀況,因此需要在切割前對紙張進行調整對齊,待切割的紙張在切割之前會事先印上標記點,送至模切機后,用相機對其拍照,用以確定標記點的位置,通過自編軟件程序計算出偏移的距離,然后連接板在往回運動的過程由第一組件和第二組件通過十字滑臺的帶動沿滑槽運動,根據移動動量多少對紙張進行不同角度和距離的調整,在該過程中第一關節組件的第一關節板會相對于第二關節板發生轉動,且第二關節組件的第一關節板相對于第二關節板發生轉動的同時,第二關節板上方的導軌和導槽會發生滑動,產生一定的位移,以滿足由于第一關節組件和第二關節組件距離不同而產生的對連接桿長度的需求,從而可以起到自動糾偏的作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模切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關節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側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一種帶視覺系統的自動糾偏裝置,包括:第一關節組件1和第二關節組件2;滑軌組件3、4,其包括伺服電機,且所述滑軌組件一端連接固定于所述第二關節組件2上;連接板5,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關節組件1上,且所述連接板5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軌組件上,且所述第二關節組件2可通過所述滑軌組件3,4相對于所述連接板5滑動。照相組件,其設于連接板的上方,所述照相組件7包括兩個相機和兩個鏡頭。所述第一關節組件及所述第二關節組件均包括第一關節板101、第二關節板102和連接件。
所述的第一關節板101設有第一滑槽(圖中未示出),且所述連接件的一端套設于所述第一滑槽內,且所述連接件可沿其與所述第一滑槽的接觸面滑動。所述第二關節板設有第二滑槽(圖中未示出),且所述連接件的另一端套設于所述第二滑槽內,且所述連接件可沿其與所述第二滑槽的接觸面滑動。連接件的外表面分別與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內壁接觸,且可以沿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內壁滑動。
所述第一滑槽的內壁為球面,所述第一滑槽的內壁與所述連接件貼合,且所述連接件可沿所述第一滑槽的內壁轉動。所述第二滑槽的內壁為球面,所述第二滑槽的內壁與所述連接件貼合,且所述連接件可沿所述第二滑槽的內壁轉動,所述第一關節板及所述第二關節板為平板。
所述連接件為球體。因此連接件相對于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的內壁轉動時摩擦力最小,減少了摩擦對各部件的損害。
所述連接板不僅可以實現X、Y方向的左右、前后直線位移,同時還可實現Y方向的角度偏轉。所述第一關節組件只可旋轉不可左右移動;所述第二關節組件既可旋轉又可左右移動。
本實用新型連接板的兩端通過滑軌組件連接帶動,在實際操作中,連接板的兩端可能需要在Y向移動不同的距離,即Y1、Y2的位移,由于與連接板兩端連接的第一關節組件為固定組件,第二關節組件(含十字滑臺)為移動組件,因此當其中關節組件運動的距離大于另一關節組件的距離時,兩關節組件的距離與起始狀態時的距離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此時導軌會在導槽內滑動,以滿足此時連接板長度的變化的需求,若起始狀態時,兩關節組件處于同一水平狀態,運動過程中其中關節組件運動的距離大于另一關節組件運動的距離時,其中關節 組件的第二關節板相對于第一關節板發生轉動,另一側的關節組件的第二關節板也相對第一關節板發生轉動,且同時導軌在導槽內滑動,以滿足距離變大的需要,從而滿足了運動過程中不同距離的移動,實現糾偏功能。其中Y方向移動為沿滑軌組件方向移動,X方向移動為垂直滑軌組件方向移動。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左立架、右立架、梁和底板,左立架和右立架分別固定于底板的兩側,梁的兩端固定于左立架和右立架的上方,梁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照相組件7,照相組件包括兩個相機和兩個鏡頭。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紙張通地傳送帶傳送至模切機上進行切割,在傳送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位移,若對紙張不進行糾偏,則該紙張在切割的過程中會發生切割不齊的狀況,因此需要在切割前對紙張進行糾偏調整。
紙張在切割前事先印刷上標記點,送至模切機后,用相機對其拍照,確定標記點的實際位置,通過自編軟件程序計算出偏移的距離。連接板在往返運動的過程通過第一組件和第二組件的帶動沿滑槽運動,根據移動量多少的不同進行紙張角度和距離的調整,在該過程中第一關節組件的第一關節板會相對于第二關節板發生轉動,且第二關節組件的第一關節板相對于第二關節板發生轉動的同時,第二關節板上方的導軌和導槽會發生滑動,產生一定的位移,以滿足由于第一關節組件和第二關節組件距離不同而產生的對連接板長度的需求,從而可以實現對紙張的自動糾偏。
本實用新型的自動糾偏裝置也可用于糊盒機上。
普通模切機、燙金機的運行原理為:送紙、紙張的機械糾偏、叼紙排、模切(燙金)四個時序過程。而經過改進后的運行原理為:送紙機、紙張的自動糾偏、叼紙排、磨切(燙金)四個時序過程。普通紙張機械糾偏是通過前規和側規的機械定位來控制磨切(燙金)精度。而帶有紙張自動糾偏功能的模切機、燙金機是通過照相定位、伺服電機自動糾偏的技術來控制磨切(燙金)精度。后種方法比前種的精度要高的多。前者技術為純機械調準系統,對紙 邊寬窄不一(數碼印刷)的印品,精度不能保證。而后者技術為攝像視覺自動調準系統,不受紙邊寬窄的影響,能保證印品的精度。后者采用攝像視覺自動調準系統,對后程磨切(燙金)刀具安裝及其它產生的偏差,只要再裝一組照相組件,通過反饋就能自動修整偏差。而前者對后程安裝刀具及其它所產生的偏差,只能通過人工進行調整,費時費力。前者每小時磨切(燙金)的最高張數為6000張,而后者為7000張,且后者對新印品的設備調整只需普通操作工即可完成操作。而前者對設備調整必須要由對設備比較熟悉的中、高級操作工才能完成,另外調試的時間比較長(45~60分鐘)。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