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臂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化機械手裝置。
背景技術:
現階段機器作業逐漸取代人工作業,機器需要像人一樣去執行不同任務,工業機械臂是一種在工業生產中代替人做某些單調、頻繁和重復的長時間作業的自動化裝置,按照設定的程序、軌跡和要求執行監控、抓取、搬運工作或操持工具或進行操作。
現有的機械臂,包括電動推桿部裝、機械臂B、機械臂A-左部裝、機械臂A-右部裝、機械臂底座-左、機械臂底座-右、驅動軸、電動推桿部裝、明景和機械臂C,還包括左搖臂、右搖臂,維護和使用方便。但是其只具備了簡單的升降功能,無法實現左右移動,功能比較單一。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化機械手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化機械手裝置,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上安裝有切割臂和推送臂;
所述底座由多塊金屬板焊接而成,在所述底座內部安裝有電機A、電機B和電機C;
所述切割臂包括支撐座A,在所述支撐座A上橫向加工有滑道A,滑塊A設置在所述滑道A內部,連接桿A的末端固定在所述滑塊A的正面,所述滑塊A的后面與所述電機A連接,在所述連接桿A前端安裝有切割刀,接近傳感器A安裝在所述連接桿A前部;
所述推送臂包括支撐座B,在所述支撐座B上橫向加工有滑道B,滑塊B設置在所述滑道B內部,連接桿B的末端固定在所述滑塊B的正面,所述滑塊B的后面與所述電機B連接,在所述連接桿B正面安裝有推板,接近傳感器B安裝在所述推板上部;
傳送裝置設置在所述底座前部,所述傳送裝置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上安裝有傳送帶,主動輪與從動輪分別安裝在所述支架內部,所述主動輪通過皮帶與所述電機C上的動力輪連接;
控制箱安裝在所述底座上部,所述控制箱包括箱體,用于控制所述電機A、所述電機B和所述電機C的CPU主板安裝在所述箱體內部,觸摸屏安裝在所述箱體正面與所述CPU主板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切割刀通過螺栓與所述連接桿A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存料箱設置在所述切割臂外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在所述箱體正面一側還安裝有多個控制鍵。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控制箱控制電機A,電機A帶動切割臂向左進行移動、同時將傳送過來的物料切斷,切割臂回到右側靜止等待下次操作;電機B將推送臂箱右側帶動,推送臂將切斷的物料推入箱子內部,其結構簡單,自動化程度高,無需大量人物力,節省使用成本,實現了切割裝箱一體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自動化機械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支撐座B;3、滑塊B;4、連接桿B;5、推板;6、支撐座A;7、滑塊A;8、連接桿A;9、存料箱;10、切割刀;11、傳送裝置;12、控制箱。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自動化機械手裝置,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安裝有切割臂和推送臂。底座1由多塊金屬板焊接而成,在底座1內部安裝有電機A、電機B和電機C。切割臂包括支撐座A6,在支撐座A6上橫向加工有滑道A,滑塊A7設置在滑道A內部,連接桿A8的末端固定在滑塊A7的正面,滑塊A7的后面與電機A連接,在連接桿A8前端安裝有切割刀10,近傳感器A安裝在連接桿A8前部。推送臂包括支撐座B2,在支撐座B2上橫向加工有滑道B,滑塊B3設置在滑道B內部,連接桿B4的末端固定在滑塊B3的正面,滑塊B3的后面與電機B連接,在連接桿B4正面安裝有推板5,接近傳感器B安裝在推板5上部。傳送裝置11設置在底座1前部,傳送裝置11包括支架,在支架上安裝有傳送帶,主動輪與從動輪分別安裝在支架內部,主動輪通過皮帶與電機C上的動力輪連接。控制箱12安裝在底座1上部,控制箱12包括箱體,用于控制電機A、電機B和電機C的CPU主板安裝在箱體內部,觸摸屏安裝在箱體正面與CPU主板連接。切割刀10通過螺栓與連接桿A8連接,存料箱9設置在切割臂外側,在箱體正面一側還安裝有多個控制鍵。
實施例2,底座1上還安裝有旋轉座,旋轉座上端設有手臂安裝座,手臂安裝座上與主臂一端相連接,手臂安裝座上設有配重塊,主臂的另一端與副臂一端相連接,副臂的另一端上設有旋轉電機,旋轉電機的輸出軸與抓手架相連接,抓手架一端上設有固定爪,另一端設有移動爪,抓手架上設有與移動爪相連接的伸縮桿。手臂安裝座與主臂連接處、主臂與副臂連接處內部設有氣動馬達。抓手架呈U型結構,伸縮桿為氣缸或液壓缸,且水平布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