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屏蔽門鎖緊傳動裝置,屬于電磁屏蔽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一般驅動裝置安裝在屏蔽門扇上,電動工作時,傳動系中與室內連接的軸也會一起旋轉,使得為保證軸穿過屏蔽層也能滿足屏蔽效能的屏蔽密封材料一直處于磨損中,大大縮短了滿足屏蔽效能的使用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屏蔽門鎖緊傳動裝置,它能夠保證在電動驅動時起屏蔽效能的屏蔽密封材料層處于靜止狀態不磨損,延長滿足屏蔽效能的使用時間,同時能夠在電動驅動部分出現故障或停電時,室內的人員可通過手動驅動部分打開屏蔽門。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屏蔽門鎖緊傳動裝置,它包括:
電動驅動部分;
手動驅動部分,所述手動驅動部分穿過屏蔽門的屏蔽密封材料層;
電動軸,所述電動軸分別與所述電動驅動部分和所述手動驅動部分傳動連接,所述電動軸可旋轉地支承在屏蔽門上,所述電動軸與屏蔽門的門鎖緊裝置傳動連接,以便當電動軸被驅動旋轉時,所述電動軸驅動門鎖緊裝置動作,從而實現屏蔽門的開關,所述手動驅動部分與電動軸之間設置有一邊界限位機構,所述邊界限位機構使得:當所述電動驅動部分驅動電動軸旋轉時,所述手動驅動部分不動作;當電動驅動部分不驅動電動軸旋轉時,則由所述手動驅動部分驅動電動軸旋轉。
進一步提供了一種具體的邊界限位機構,從而滿足電動驅動部分和手動驅動部分其中一個工作的條件,所述手動驅動部分具有一手動軸,所述手動軸穿過屏蔽門的屏蔽密封材料層,所述電動軸的一端部和所述手動軸的一端部可相對旋轉地插接在一起,并且所述邊界限位機構設置在所述手動軸的該端部與所述電動軸的該端部之間,所述邊界限位機構包括設置在電動軸上并沿著電動軸周向設置的至少一個定位擋塊以及設置在手動軸上的至少一組配合組,所述配合組包括電動軸自由旋轉軌道槽和邊界擋塊,所述電動軸自由旋轉軌道槽和邊界擋塊設置在以手動軸的軸心為圓心的同一圓周上,所述定位擋塊容置于相應的電動軸自由旋轉軌道槽內,當電動驅動部分驅動電動軸時,所述定位擋塊可在電動軸自由旋轉軌道槽內往復運動,并且所述定位擋塊不觸碰所述邊界擋塊;當手動驅動部分驅動電動軸時,轉動手動軸至邊界擋塊與定位擋塊接觸,從而使手動軸帶動電動軸旋轉。
進一步,所述定位擋塊設置有兩個,并且兩個定位擋塊均布在以電動軸的軸心為圓心的同一圓周上,所述配合組設置有兩組。
進一步,屏蔽門上設置有軸套,所述手動軸可旋轉地插裝在軸套上。
進一步為了方便操作手動驅動部分,所述手動軸的另一端連接有內手柄組件。
進一步,所述電動驅動部分具有傳動輪,所述傳動輪安裝在電動軸上。
進一步,所述電動軸上安裝有連接板,所述電動軸通過連接板與門鎖緊裝置傳動連接。
進一步,屏蔽門上設置有外側支承,外側支承上安裝有電動軸支承座,所述電動軸的一端部與手動驅動部分連接,所述電動軸的另一端部可旋轉地支承在電動軸支承座上。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采用電動驅動部分和手動驅動部分雙驅動設計,將起到屏蔽功能并能手動操作的手動軸與電動軸分開,兩根軸相互固定或各自固定,使得平時正常工作中,電動軸轉動而穿越屏蔽密封材料層的用于手動開門的手動軸不轉動,使保證屏蔽效能的屏蔽密封材料層處于靜止狀態不磨損,延長了滿足屏蔽效能的屏蔽密封材料層的使用時間;同時在兩根軸之間增加邊界限位結構,當電動驅動部分出現故障或停電時,室內的人員通過手動驅動部分也能打開屏蔽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屏蔽門鎖緊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手動軸的一端部的端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動軸的一端部的端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3所示,一種屏蔽門鎖緊傳動裝置,它包括:
電動驅動部分;
手動驅動部分,所述手動驅動部分穿過屏蔽門的屏蔽密封材料層1;
電動軸3,所述電動軸3分別與所述電動驅動部分和所述手動驅動部分傳動連接,所述電動軸3可旋轉地支承在屏蔽門9上,所述電動軸3與屏蔽門9的門鎖緊裝置傳動連接,以便當電動軸3被驅動旋轉時,所述電動軸3驅動門鎖緊裝置動作,從而實現屏蔽門的開關,所述手動驅動部分與電動軸3之間設置有一邊界限位機構,所述邊界限位機構使得:當所述電動驅動部分驅動電動軸3旋轉時,所述手動驅動部分不動作;當電動驅動部分不驅動電動軸3旋轉時,則由所述手動驅動部分驅動電動軸3旋轉。
如圖1~3所示,所述手動驅動部分具有一手動軸7,所述手動軸7穿過屏蔽門9的屏蔽密封材料層1,所述電動軸3的一端部和所述手動軸7的一端部可相對旋轉地插接在一起,并且所述邊界限位機構設置在所述手動軸7的一端部與所述電動軸3的一端部之間,所述邊界限位機構包括設置在電動軸3上并沿著電動軸3周向設置的至少一個定位擋塊31以及設置在手動軸7上的至少一組配合組,所述配合組包括電動軸自由旋轉軌道槽72和邊界擋塊71,所述電動軸自由旋轉軌道槽72和邊界擋塊71設置在以手動軸7的軸心為圓心的同一圓周上,所述定位擋塊31容置于相應的電動軸自由旋轉軌道槽72內,當電動驅動部分驅動電動軸3時,所述定位擋塊31可在電動軸自由旋轉軌道槽72內往復運動,并且所述定位擋塊31不觸碰所述邊界擋塊71;當手動驅動部分驅動電動軸3時,轉動手動軸3至邊界擋塊71與定位擋塊31接觸,從而使手動軸7帶動電動軸3旋轉。
如圖2~3所示,所述定位擋塊31設置有兩個,并且兩個定位擋塊31均布在以電動軸3的軸心為圓心的同一圓周上,所述配合組設置有兩組。
如圖1所示,屏蔽門9上設置有軸套8,所述手動軸7可旋轉地插裝在軸套8上。
如圖1所示,所述手動軸7的另一端連接有內手柄組件10。
如圖1所示,所述電動驅動部分具有傳動輪5,所述傳動輪5安裝在電動軸3上。
如圖1所示,所述電動軸3上安裝有連接板6,所述電動軸3通過連接板6與門鎖緊裝置傳動連接。
如圖1所示,屏蔽門9上設置有外側支承4,外側支承4上安裝有電動軸支承座2,所述電動軸3的一端部與手動驅動部分連接,所述電動軸3的另一端部可旋轉地支承在電動軸支承座2上。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電動軸3和手動軸7的空間關系可為同軸、平行、相交,電動軸3上的定位擋塊31卡在手動軸7的端面兩側邊界擋塊71間的電動軸自由旋轉軌道槽72內,該區范圍比屏蔽門鎖緊行程加擋塊尺寸略大。
正常電動工作時,驅動源帶動傳動輪5轉動,通過連接板6驅動屏蔽門上的門鎖緊裝置動作實現屏蔽門的開關,此時,電動軸3上的定位擋塊31在手動軸7端面的電動軸自由旋轉軌道槽72內往復運動而不觸碰邊界擋塊71,此時僅電動軸3轉動,手動軸7不轉動,保證屏蔽密封材料層1不磨損。
當電動驅動部分出現故障或停電不能工作時,室內人員可通過旋轉內手柄組件10,帶動手動軸7旋轉,當轉到手動軸7上的邊界擋塊71與電動軸3上的定位擋塊31接觸時,可驅動電動軸3旋轉帶動連接板6驅動屏蔽門上的門鎖緊裝置實現屏蔽門的開關。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