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卡位工裝。
背景技術:
發動機是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動機包括氣缸體、氣缸蓋、曲軸和凸輪軸,曲軸位于氣缸體下方,凸輪軸設置在氣缸蓋上,凸輪軸通過驅動鏈輪與曲軸連接。凸輪軸與驅動鏈輪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在裝配時,需將連接凸輪軸和驅動鏈輪的螺栓擰緊,才能保證凸輪軸在驅動鏈輪的帶動下正時運轉。
其中,凸輪軸上鑄造有定位部,在擰緊螺栓時,首先通過扳手將該定位部卡住,以防止在擰緊驅動鏈輪上的螺栓的過程中凸輪軸發生轉動,然后通過另一個扳手將螺栓擰緊,從而保證螺栓的擰緊力矩。然而由于整個發動機的安裝結構緊湊,在擰緊螺栓時,常常造成卡在凸輪軸的定位部上的扳手在擰螺栓的旋轉力作用下將氣缸蓋邊壓變形,導致氣缸蓋損壞,造成裝配效率下降和成本的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卡位工裝,以克服現有技術在擰緊驅動鏈輪上的螺栓時易將氣缸蓋壓變形而導致氣缸蓋損壞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卡位工裝,包括工裝本體,所述工裝本體的同一側間隔設置有兩個卡孔,兩個所述卡孔的中軸線相互平行,兩個所述卡孔之間的距離與發動機的兩個凸輪軸之間的距離相等,所述卡孔的內緣形狀與所述凸輪軸上的定位部的外緣形狀相匹配,所述卡孔卡接在所述定位部上,用于阻止所述凸輪軸轉動。
如上所述的卡位工裝,所述卡孔的截面形狀為多邊形。
如上所述的卡位工裝,所述多邊形的各邊邊長相等。
如上所述的卡位工裝,兩個所述卡孔之間的區域設有第一避讓缺口。
如上所述的卡位工裝,兩個所述卡孔以所述第一避讓缺口的中軸線為對稱中心對稱設置。
如上所述的卡位工裝,所述工裝本體的兩端設有第二避讓缺口。
如上所述的卡位工裝,所述工裝本體為長條形。
本實用新型的卡位工裝,通過在工裝本體的同一側間隔設置兩個卡孔,將兩個卡孔之間的距離設置為與發動機的兩個凸輪軸之間的距離一致,且卡孔的內緣形狀與凸輪軸定位部的外緣形狀匹配,在擰緊驅動鏈輪上的螺栓時,將該卡位工裝卡在凸輪軸上,使兩個凸輪軸上的定位部分別卡入卡位工裝的兩個卡孔中,從而防止在擰螺栓的過程中凸輪軸的轉動,克服了現有技術通過扳手定位凸輪軸的定位部而導致氣缸蓋被損壞的情況發生,提高了裝配效率,降低了成本,且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卡位工裝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卡位工裝的主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工裝本體;
11、卡孔;
12、第一避讓缺口;
13、第二避讓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發動機是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動機包括氣缸體、氣缸蓋、曲軸和凸輪軸,曲軸位于氣缸體下方,凸輪軸設置在氣缸蓋上,凸輪軸通過驅動鏈輪與曲軸連接。凸輪軸與驅動鏈輪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在裝配時,需將連接凸輪軸和驅動鏈輪的螺栓擰緊,才能保證凸輪軸在驅動鏈輪的帶動下正時運轉。
其中,凸輪軸上鑄造有定位部,在擰緊螺栓時,首先通過扳手將該定位部卡住,以防止在擰緊驅動鏈輪上的螺栓的過程中凸輪軸發生轉動,然后通過另一個扳手將螺栓擰緊,從而保證螺栓的擰緊力矩。然而由于整個發動機的安裝結構緊湊,在擰緊螺栓時,常常造成卡在凸輪軸的定位部上的扳手在擰螺栓的旋轉力作用下將氣缸蓋邊壓變形,導致氣缸蓋損壞,造成裝配效率下降和成本的增加。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以下實施例提供一種卡位工裝,在調節發動機驅動鏈輪上的螺栓時,通過該卡位工裝阻止凸輪軸轉動。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卡位工裝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卡位工裝的主視圖。參照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卡位工裝。該卡位工裝包括工裝本體1,在本實施例中,工裝本體1為長條形,但本實施例并不以此為限,工裝本體1的具體形狀可結合氣缸蓋內部的結構進行具體設定。該工裝本體1的同一側間隔設置有兩個卡孔11。兩個卡孔11的中軸線相互平行,兩個卡孔11之間的距離與發動機的兩個凸輪軸(圖中未示出)之間的距離相等。其中,卡孔11的內緣形狀與凸輪軸上的定位部(圖中未示出)的外緣形狀相匹配,卡孔11卡接在定位部上,用于阻止凸輪軸轉動。
具體地,發動機具有兩個凸輪軸,每個凸輪軸上均設有一定位部,該定位部可在制作時與凸輪軸一體鑄造成型。裝配時,將工裝本體1的設有卡孔11的一側朝向凸輪軸移動,使工裝本體1上的兩個卡孔11分別與兩個凸輪軸上的定位部對準,使定位部卡入卡孔11中,從而通過卡孔11對定位部進行定位,阻止凸輪軸轉動,然后通過扳手或其他工具調節螺栓力矩,將螺栓擰緊,操作簡單且方便。
本實施例提供的卡位工裝,通過在工裝本體的同一側間隔設置兩個卡孔,將兩個卡孔之間的距離設置為與發動機的兩個凸輪軸之間的距離一致,且卡孔的內緣形狀與凸輪軸定位部的外緣形狀匹配,在擰緊驅動鏈輪上的螺栓時,將該卡位工裝卡在凸輪軸上,使兩個凸輪軸上的定位部分別卡入卡位工裝的兩個卡孔中,從而防止在擰螺栓的過程中凸輪軸的轉動,克服了現有技術通過扳手定位凸輪軸的定位部而導致氣缸蓋被損壞的情況發生,提高了裝配效率,降低了成本,且操作簡單。
在本實施例中,卡孔11的截面形狀為多邊形,具體實現時,為了方便制造和卡持,將發動機凸輪軸上的定位部設置為正六方形,此時,參照圖2所示,卡孔11形成為一端開口的四邊形,卡孔11的各邊邊長相等,也就是說,卡孔11與定位部的其中四條邊匹配貼合,如此可使卡孔11與定位部之間能夠更好的卡接固定,進一步保證在調節螺栓力矩時凸輪軸保持不動,使凸輪軸與驅動鏈輪之間的連接更加可靠。
當然,發動機凸輪軸上的定位部也可以設置為正四方形、正五方形等等,本實施例對定位部的具體形狀并不以此為限,卡孔11的內緣形狀根據定位部的具體形狀進行匹配設置,只要能夠保證卡孔與定位部的匹配卡合即可。
進一步地,由于氣缸蓋內結構緊湊,本實施例通過在兩個卡孔11之間的區域設置第一避讓缺口12,從而在對凸輪軸進行固定的同時,對氣缸蓋內的其他零部件進行避讓。較為優選的,兩個卡孔11以第一避讓缺口12的中軸線為對稱中心對稱設置。此外,在工裝本體1的兩端還設置第二避讓缺口13。結合圖2,可以理解為,兩個卡孔11分別位于第一避讓缺口12的兩側,第二避讓缺口13設置在卡孔11的外側。
本實施例通過在工裝本體上設置第一避讓缺口和第二避讓缺口,在對發動機的凸輪軸進行固定的同時,使該卡位工裝能夠靈活地避讓開氣缸蓋內的其他零部件,避免在對凸輪軸固定的過程中對其他零部件造成碰撞而導致零部件損壞,設計靈活,提高了裝配效率。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