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紡絲牽引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41549閱讀:1252來源:國知局
紡絲牽引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牽引從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的紡絲牽引裝置。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牽引從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的裝置。該裝置具有設置在紡絲裝置下方的喂絲輥和拉伸輥、配置在比所述輥還靠下方的卷繞部(錠子)。從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在喂絲輥與拉伸輥之間被拉伸后,被卷繞部分別卷繞。

生頭時,在將從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卷掛到設置在第1處理區域的喂絲輥和拉伸輥上后,將多根絲線移送到下方的第2處理區域,向設置在第2處理區域內的卷繞部卷掛。專利文獻1中,首先,操作人員用吸槍保持被卷掛到拉伸輥上后的多根絲線并掛到能夠在第1處理區域與第2處理區域之間移動的引導輥上。接著,使該引導輥從第1處理區域移動到第2處理區域。在使引導輥移動到第2處理區域后,操作人員在第2處理區域操作捕捉吸嘴,分別捕捉卷纏在引導輥上的多根絲線,卷掛到卷繞部上。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54-88315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的概要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前述專利文獻1的裝置中,在使掛有多根絲線的引導輥從第1處理區域移動到第2處理區域后,操作人員在第2處理區域從引導輥捕捉絲線,進行向卷繞部的生頭。但是,該專利文獻1的裝置中一直到操作人員在下方的第2處理區域向卷繞部的生頭結束,都有使保持多根絲線的引導輥降下不動的必要。由此,產生下述各種問題。

首先,有在使引導輥下降到第2處理區域的狀態下,操作人員在第2處理區域操作捕捉吸嘴進行生頭作業的必要,引導輥成為生頭作業的障礙。并且,由于有一直到生頭作業結束,用第1處理區域的吸槍持續吸引絲線的必要,因此增加了第1處理區域的飛花的飛散量。而且,在第2處理區域的生頭作業中,當發生絲線向輥上卷纏等任何問題、產生再次從第1處理區域降下絲線的工序起重做的必要時,有使引導輥暫時從第2處理區域返回到第1處理區域的必要,與此相應地浪費時間。

并且,專利文獻1的引導輥為使從拉伸輥送來的、高速(例如毎分數千米)行進的絲線從第1處理區域下降到第2處理區域的部件。因此,絲線下降過程中使用的吸槍為了吸引高速的絲線,需要為具有強的吸引力的部件。但是,在用強的吸引力吸引高速行進的絲線的狀態下,如果長時間放置吸槍,則能量損失增大與吸引流量增多的量相當的量。并且,由于與高速、被吸引的絲線接觸,在吸槍、與之相連的排絲管的內部容易產生磨損。由于該磨損,在吸槍、排絲管的內部容易產生絲線堵塞,而且存在主要由樹脂制的排絲管破裂的擔憂。因此,優選盡可能縮短吸槍的吸引時間。為此,有必要聯動地進行從第1處理區域的引導輥進行的絲線下降和第2處理區域的向卷繞部的生頭作業。從這個觀點出發,第1處理區域的操作人員有必要在第2處理區域內的另外的操作人員進行的生頭作業的期間待機。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能夠使從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下降到比紡絲裝置靠下方的空間、能夠原封不動地存放絲線的紡絲牽引裝置。

發明第1方案的紡絲牽引裝置為牽引從設置在第1絲線處理空間的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的紡絲牽引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設置在位于比所述第1絲線處理空間靠下方位置的第2絲線處理空間、牽引從所述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的牽引部,在將從所述紡絲裝置紡出的所述多根絲線掛到所述牽引部之際,使所述多根絲線從所述第1絲線處理空間降到所述第2絲線處理空間的絲線降下裝置,以及設置在所述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的預定位置的絲線保持部;所述絲線降下裝置在保持著所述多根絲線的狀態下從所述第1絲線處理空間向所述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的所述絲線保持部下降,所述絲線保持部從降下來的所述絲線降下裝置獲取所述多根絲線。

本發明的紡絲牽引裝置中,從第1絲線處理空間內的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向下方的第2絲線處理空間輸送,被設置在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的牽引部牽引。但是,在開始該紡絲牽引裝置的使用之際,有必要進行使從第1絲線處理空間內的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向第2絲線處理空間下降、向牽引部鉤掛的作業。本發明在第1絲線處理空間中,在從紡絲裝置來的多根絲線被保持在絲線降下裝置中的狀態下、絲線降下裝置向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的絲線保持部下降。而且,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的絲線保持部從降下來的絲線降下裝置獲取多根絲線。

根據本發明,能夠利用絲線降下裝置使從第1絲線處理空間內的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向設置了牽引部的第2絲線處理空間下降。并且,被絲線降下裝置從第1絲線處理空間降下的多根絲線被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的絲線保持部獲取。因此,在從第1絲線處理空間降下多根絲線之際,在第2絲線處理空間中,沒有其他的操作人員為了獲取多根絲線而等待的必要。即,在第1絲線處理空間中進行作業的操作人員不管在第2絲線處理空間是否有其他的操作人員,都能夠在適當的定時降下多根絲線。并且,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的操作人員也能夠在適當的定時從絲線保持部牽引絲線、進行作業。即,第1絲線處理空間內的操作人員和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的操作人員能夠根據各自的作業情況在喜歡的定時進行降下絲線、向牽引部生頭。另外,從第1絲線處理空間下降到第2絲線處理空間的多根絲線為被牽引部牽引前的絲線,這些絲線的行進速度不那么快(例如毎分鐘數百米左右)。因此,在第2絲線處理空間絲線保持部的保持絲線時的吸引力不那么強也可以。因此,在第2絲線處理空間即使多根絲線在被絲線保持部保持的狀態下放置片刻,也不會產生大的能量損失。并且,由于絲線保持部中的絲線的吸引速度不那么快,因此即使絲線保持部在吸引著絲線的狀態下放置,在絲線保持部的內部因與絲線接觸引起的磨損也不容易進行。

并且,在第2絲線處理空間中將多根絲線移交給絲線保持部后,絲線降下裝置沒有停留在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的必要,能夠馬上返回第1絲線處理空間。由此,絲線降下裝置不成為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作業的障礙。

發明第2方案的紡絲牽引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發明第1方案的基礎上具有設置在所述第1絲線處理空間、吸引并保持從所述紡絲裝置紡出的所述多根絲線的第1絲線吸引部,所述絲線降下裝置在保持了從所述紡絲裝置向著所述第1絲線吸引部的所述多根絲線的狀態下向所述第2絲線處理空間下降。

絲線降下裝置具有吸引并保持來自紡絲裝置的多根絲線的絲線吸引部,該絲線吸引部能夠采用在保持多根絲線不變的狀態下向第2絲線處理空間下降的結構。但是,在絲線吸引部上有連接吸引用的管線的必要,使連接有這樣的管線狀態的絲線吸引部上下移動并不容易。相對于此,本發明中吸引并保持從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的第1絲線吸引部設置在第1絲線處理裝置內。并且,從紡絲裝置向第1絲線吸引部的絲線的中間部分被保持在絲線降下裝置中,只有絲線降下裝置向第2絲線處理空間下降。即,沒有使與吸引管線連接的第1絲線吸引部下降的必要。

發明第3方案的紡絲牽引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發明第2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1絲線吸引部能夠攜帶。

在本發明中,“能夠攜帶”的意思是操作人員能夠將第1絲線吸引部自由地攜帶到各種作業場所。在將從紡絲裝置向第1絲線吸引部的多根絲線保持到絲線降下裝置中后,如果使絲線降下裝置向第2絲線處理空間下降,則在第2絲線處理空間,多根絲線被移交給絲線保持部,離開第1絲線吸引部和絲線降下裝置。即,如果絲線移交結束,則第1絲線吸引部的任務完成。其中,在絲線移交后,能夠使第1絲線吸引部向適當的作業場所移動,能夠將該第1絲線吸引部用于別的作業。

發明第4方案的紡絲牽引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發明第2或第3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1絲線處理空間與所述第2絲線處理空間被隔墻上下分隔,在所述隔墻上形成有供所述絲線降下裝置通過的通過部,所述第1絲線吸引部在與所述隔墻平行的方向上,能夠與所述通過部接觸、分離。

優選在絲線降下裝置從第1絲線處理空間向第2絲線處理空間下降之際,保持來自紡絲裝置的多根絲線的第1絲線吸引部配置在絲線降下裝置通過的、隔墻的通過部附近。但是,即使不進行絲線下降,如果第1絲線吸引部位于所述通過部的周邊,則成為第1絲線處理裝置內的作業的障礙。本發明中由于使第1絲線吸引部能夠相對于隔墻的通過部接觸/分離,因此在絲線降下以外的作業時,為了不成為作業的障礙,能夠使第1絲線吸引部從通過部退避。

發明第5方案的紡絲牽引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發明第2~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絲線降下裝置具有:卷掛從所述紡絲裝置向著所述第1絲線吸引部的所述多根絲線的輥,以及使卷掛到所述輥上的所述多根絲線集束的集束導絲器。

從紡絲裝置紡出的多根絲線通過卷掛到絲線降下裝置的輥上被保持。并且,由于此時多根絲線被掛到集束導絲器上以集束的狀態掛到輥上,因此掛到輥上的多根絲線不容易變零散。并且,由于多根絲線在即將掛到輥上之前被集束,因此能夠縮短輥的長度。

發明第6方案的紡絲牽引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發明第1~第5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絲線保持部具有:切斷被所述絲線降下裝置下降到所述第2絲線處理空間的所述多根絲線的切斷器,以及吸引并保持被所述切斷器切斷了的所述多根絲線的第2絲線吸引部。

本發明中,如果多根絲線被絲線降下裝置降到第2絲線處理空間,則首先下降的多根絲線被切斷器切斷。接著,被切斷器切斷的多根絲線被第2絲線吸引部吸引、保持。由此,多根絲線從絲線降下裝置向絲線保持部移交。

發明第7方案的紡絲牽引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發明第1~第6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礎上,具有檢測所述絲線降下裝置到達所述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的用來將所述多根絲線移交給所述絲線保持部的移交位置的降下檢測傳感器,當利用所述降下檢測傳感器檢測到所述絲線降下裝置到達了所述移交位置時,所述切斷器切斷所述多根絲線。

本發明中如果絲線降下裝置到達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的移交位置的情況被降下檢測傳感器檢測到,則切斷器切斷保持在絲線降下裝置中的多根絲線,被切斷的多根絲線被第2絲線吸引部吸引、保持。即,與絲線降下裝置下降連動,下降的多根絲線自動地移交給絲線保持部。

發明第8方案的紡絲牽引裝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發明第7方案的基礎上,從利用所述降下檢測傳感器檢測到所述絲線降下裝置到達了所述移交位置開始,在經過預定時間后,所述絲線降下裝置從所述第2絲線處理空間向所述第1絲線處理空間上升。

本發明中在從絲線降下裝置到達移交位置開始經過預定時間后,絲線降下裝置自動地回到第1絲線處理空間。即,在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多根絲線從絲線降下裝置移交給絲線保持部后,由于絲線降下裝置不停留在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因此不成為第2絲線處理空間內的操作人員的作業(向牽引部的生頭等)的障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方式的紡絲牽引裝置的側視圖;

圖2為概略地表示紡絲牽引裝置的控制系統的方框圖;

圖3(a)~(c)為從后方看圖1的絲線保持部的圖;

圖4為表示包含絲線降下裝置的紡絲牽引裝置的上部結構的圖;

圖5為絲線降下裝置的立體圖;

圖6為表示剛開始紡絲后的紡絲牽引裝置的圖;

圖7(a)、(b)為表示有關絲線吸引裝置進行的絲線保持的工序的圖;

圖8(a)、(b)為表示取下傾斜板及向導絲器生頭的工序的圖;

圖9為表示絲線即將下降之前的紡絲牽引裝置的圖;

圖10為表示絲線降下裝置剛下降后的紡絲牽引裝置的圖;

圖11為表示向絲線保持部移交絲線時的紡絲牽引裝置的圖;

圖12(a)、(b)為表示移交絲線時的絲線保持部的動作的圖;

圖13為表示移交絲線后的紡絲牽引裝置的圖;

圖14為表示變更形態的紡絲牽引裝置的上部結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圖1為本實施方式的紡絲牽引裝置的側視圖。圖2為概略地表示紡絲牽引裝置的控制系統的方框圖。紡絲牽引裝置1分別牽引從紡絲裝置2紡出的多根合成纖維絲Y,分別卷繞到多個筒管B上形成多個卷裝P。另外,將圖1所示的上下前后方向分別定義為紡絲牽引裝置1的上下前后方向。

(紡絲牽引裝置的大致結構)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紡絲牽引裝置1具備絲線降下裝置4、絲線保持部5、牽引部6、卷繞裝置7和控制裝置8等。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收容紡絲裝置2和紡絲牽引裝置1的建筑物的內部空間被隔墻9分隔成上下兩層(二層、一層)。在建筑物的二層(本發明中的第1絲線處理空間)設置有紡絲裝置2和紡絲牽引裝置1的部分結構(絲線降下裝置4等)。另一方面,在建筑物的一層(本發明中的第2絲線處理空間)設置有紡絲牽引裝置1的剩余結構(絲線保持部5、牽引部6、卷繞裝置7等)。

〈建筑物二層的結構〉

首先,將具有噴絲頭10a的紡絲組件10安裝到設置在二層的紡絲裝置2中。從由齒輪泵等構成的聚合物供給裝置(圖示省略)提供的高溫狀態的熔融聚合物被從噴絲頭10a擠出,通過這樣從噴絲頭10a紡出多根絲線Y。并且,在緊挨紡絲裝置2的下側,設置有冷卻部3。從噴絲頭10a紡出的多根絲線Y在通過冷卻部3的紡絲筒11內之際,被從管道12提供的氣體冷卻、固化。

在建筑物二層的紡絲裝置2的下方,設置有加油導絲器13和絲線限制導絲器14。從紡絲裝置2紡出的多根絲線Y在加油導絲器13中被分別賦予油劑。另外,位于加油導絲器13下側的絲線限制導絲器14為限制被加油導絲器13賦予了油劑的多根絲線Y的部件。

并且,在建筑物的二層,還設置有絲線降下裝置4。該絲線降下裝置4為用來在開始卷裝P的生產之前進行的準備作業(生頭等)之際,使從紡絲裝置2紡出的多根絲線Y下降到設置有牽引部6、卷繞裝置7的一層的裝置。有關該絲線降下裝置4的詳細結構后面說明。

〈建筑物一層的結構〉

在建筑物的一層,設置有絲線保持部5、牽引部6和卷繞裝置7等。另外,在分隔建筑物的一層和二層的隔墻9上,形成有從紡絲裝置2紡出的多根絲線Y通過的絲線通過孔9a(絲線通過部)。

絲線保持部5在隔墻9的絲線通過孔9a正下方的位置上固定地設置。該絲線保持部5為在比其靠下游的裝置(牽引部6、卷繞裝置7等)中發生某種問題等情況下,切斷從紡絲裝置2紡出來的多根絲線Y,一直到問題等消除期間臨時保持的部件。圖3為從后方(圖1的右側)看圖1的絲線保持部5的圖。如圖3所示,絲線保持部5具有支架20、吸引管21(本發明的第2絲線吸引部)、第1切斷器22和第2切斷器23。

吸引管21配設在支架20內。該吸引管21與流體缸27(參照圖2)連接。流體缸27在從流體供給部28提供的壓力流體的作用下工作。吸引管21被流體缸27進退驅動,相對于支架20出沒。第1切斷器22設置在吸引管21的頂端部。另一方面,第2切斷器23設置在支架20的頂端部。并且,在支架20的頂端部上部靠近第2切斷器23的位置,設置有載置由操作人員操作的吸槍26的載置部24和檢測吸槍26是否載置到載置部24上的傳感器25。

絲線保持部5的動作如下。首先,從圖3(a)的待機狀態開始被流體缸27驅動,如果吸引管21像圖3(b)所示那樣前進,則多根絲線Y被吸引管21頂端部的第1切斷器22依次切斷。被切斷了的多根絲線Y被從吸引管21頂端的開口吸引到內部并保持。由此,由于從紡絲裝置2紡出來的多根絲線Y不向牽引部6和卷繞裝置7輸送,因此操作人員能夠進行消除牽引部6或卷繞裝置7的故障等的作業。

在變成能夠向下游側的牽引部6和卷繞裝置7輸送多根絲線Y的狀態后,為了獲取被絲線保持部5保持的多根絲線Y,操作人員將吸槍26載置到載置部24上。此時,利用傳感器25檢測載置部24的吸槍26。于是,吸引管21被流體缸27驅動,通過吸引管21從圖3(b)的狀態后退,如圖3(c)所示,被吸引管21保持的多根絲線Y被固定設置在支架20上的第2切斷器23切斷。并且,被切斷的多根絲線Y被吸入設置在第2切斷器23附近的吸槍26。

如圖1所示,牽引部6牽引通過形成在隔墻9上的絲線通過孔9a而從二層行進過來的多根絲線Y。牽引部6具有2個導絲輥15、16。2個導絲輥15、16由電動機17、18(參照圖2)分別旋轉驅動。牽引部6通過2個導絲輥15、16將來自紡絲裝置2的多根絲線Y向卷繞裝置7輸送。

2個導絲輥15、16中的絲線行進方向上游側的導絲輥15設置在絲線保持部5的大致正下方的位置上。另一方面,絲線行進方向下游側的導絲輥16能夠在靠近導絲輥15的生頭位置(圖1的雙點劃線表示的位置)與后述的卷繞裝置7正上方的卷裝生產位置(圖1的實線表示的位置)的范圍內移動。另外,該導絲輥16的位置的切換由具有包含位置切換電動機19(參照圖2)的適當結構的位置切換機構來進行。在向2個導絲輥15、16生頭時,為了使生頭容易,利用位置切換機構使導絲輥16移動到下側的生頭位置。當生頭結束時,利用位置切換機構使導絲輥16從生頭位置上升到卷裝生產位置。

卷繞裝置7具備回轉臺30、2根筒管支架31、橫動裝置32和接觸輥33等。2個筒管支架31分別旋轉自由地支承在回轉臺30上。通過該回轉臺30旋轉,2根筒管支架31的位置被上下切換。多個筒管B安裝在各筒管支架31上。橫動裝置32具有分別與筒管支架31的多個筒管B對應的多個橫動導絲器32a。通過各橫動導絲器32a往復移動,絲線Y被以支點導絲器34為中心橫動,同時被卷繞到筒管B上,形成卷裝P。接觸輥33與形成在上側筒管支架31上的多個卷裝P接觸,分別賦予多個卷裝P接觸壓力。

控制裝置8為控制整個紡絲牽引裝置1的動作的裝置。如圖2所示,來自控制卷繞裝置7的卷繞控制部35、各種傳感器、開關的信號輸入控制裝置8。并且,控制裝置8控制電動機17、18進行的導絲輥15、16的旋轉。并且,控制位置切換電動機19來進行導絲輥16的位置切換。而且,控制裝置8還進行流體缸27進行的絲線保持部5的動作以及絲線降下電動機44進行的后述絲線降下裝置4的升降動作等的控制。

(絲線降下裝置)

接著,說明絲線降下裝置4及其周邊結構的詳情。圖4為表示包含絲線降下裝置4的紡絲牽引裝置1的上部結構的圖。圖5為絲線降下裝置4的立體圖。如圖4所示,配置有通過隔墻9的絲線通過孔9a從建筑物的二層延伸到一層的絲線保持部5附近位置的長長的引導部件40。絲線降下裝置4能夠沿引導部件40在二層的上限位置(圖4的實線表示的位置)與一層的絲線保持部5附近的下限位置(圖4的雙點劃線表示的位置)之間升降。

如圖4、圖5所示,絲線降下裝置4具有主體部件41、輥42和集束導絲器43。主體部件41為矩形板部件,該主體部件41能夠上下移動地安裝在引導部件40上。輥42為自由旋轉輥,以其旋轉軸水平的姿勢支承在主體部件41的側面部上。如圖5所示,輥42上卷掛從紡絲裝置2紡出的多根絲線Y。集束導絲器43在輥42的上方安裝在主體部件41的側面部。該集束導絲器43具有U字形狀的平面形狀,卷掛到輥42上之前的多根絲線Y鉤掛到該集束導絲器43上。利用該集束導絲器43,鉤掛到輥42上的多根絲線Y不容易變零散。并且,由于在即將被掛到輥42上之前多根絲線被集束,也因此能夠縮短輥42的長度。

用來使絲線降下裝置4升降的機構沒有特別的限制,但本實施方式中采用如下結構。在引導部件40的下端部設置有絲線降下電動機44。在該絲線降下電動機44上通過上下2個鏈輪45連接有鏈條46。鏈條46連接在絲線降下裝置4的主體部件41上。通過利用絲線降下電動機44驅動鏈條46,絲線降下裝置4上下移動。另外,作為絲線降下電動機44的動力傳遞部件,也可以取代上述鏈條46而采用皮帶。并且,如圖4所示,在建筑物的二層也可以設置用來操作絲線降下電動機44的ON/OFF等的操作開關50。

在隔墻9的絲線通過孔9a的周圍,設置有絲線吸引裝置47(本發明的第1絲線吸引部)。該絲線吸引裝置47為在用絲線降下裝置4使多根絲線Y下降到一層之際,吸引從紡絲裝置2紡出的多根絲線Y并臨時保持的裝置。并且,該絲線吸引裝置47在與隔墻9平行的水平方向上能夠與絲線通過孔9a接觸/分離地構成(參照后面的圖6)。因此,能夠僅在必要的情況下設置在絲線通過孔9a的周圍、絲線下降以外的作業時不成為障礙地使絲線吸引裝置47從絲線通過孔9a退避。

另外,在二層的形成在隔墻9上的絲線通過孔9a的上側位置,設置有用來檢測絲線降下裝置4位于上限位置的上升檢測傳感器48。另一方面,在一層的絲線保持部5的下側位置,設置有用來檢測絲線降下裝置4到達下限位置(向絲線保持部5移交絲線Y的位置)的降下檢測傳感器49。上升檢測傳感器48和降下檢測傳感器49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結構,能夠適當采用光學檢測傳感器等非接觸型傳感器。

(生頭作業)

接著,參照圖6~圖11說明開始利用紡絲牽引裝置1生產絲線Y之際的生頭等操作人員的準備作業以及此時的紡絲牽引裝置1的動作。在生產開始前,各操作人員在二層和一層各自進行作業。

圖6為表示剛開始紡絲后的紡絲牽引裝置1的圖。在臨時切斷從噴絲頭10a紡出的絲線Y之后(在一旦中止紡絲生產之后),作為二層的操作人員定期進行的作業有如下作業。首先,有紡絲組件10的噴絲頭10a的清掃作業。這是除去附著在噴絲頭10a上的析出物、用噴霧器噴吹硅樹脂的作業,幾乎每天進行。并且,有更換紡絲組件10的作業,在生產布料用的絲線的裝置中,以每周一次左右的頻度進行。并且,在進行了這些作業后,將從噴絲頭10a紡出的多根絲線Y從導絲器13、14依次向牽引部6、卷繞裝置7掛去。另外,在上述定期清掃等作業以外,在因某種原因產生了斷絲時,有時也需要同樣的生頭作業。在部分絲線Y斷絲了時,利用絲線保持部5的切斷器21、22臨時切斷行進的所有的絲線Y,利用絲線保持部5保持這些絲線Y。此時,在絲線保持部5保持所有的絲線Y而損傷的情況下,有再次從二層重新進行生頭作業的必要。

在進行上述作業之際,二層的操作人員在冷卻部3的下側設置傾斜板51。該傾斜板51是為了使上述準備作業中從噴絲頭10a流出的聚合物52不落到一層而承接聚合物52的部件。另外,在設置傾斜板51之際,如果在隔墻9的絲線通過孔9a的周邊配置有絲線吸引裝置47,則會成為設置傾斜板51的障礙。因此,預先使絲線吸引裝置47移動到離開絲線通過孔9a的周邊的位置。

圖7為表示有關絲線吸引裝置47進行絲線Y的保持的工序的圖。圖8為表示取下傾斜板51和向導絲器13、14生頭的工序的圖。圖9為表示絲線即將下降之前的紡絲牽引裝置1的圖。如果變成了能夠從紡絲裝置2紡出絲線Y的狀態,則如圖7(a)所示,操作人員使已經退避的絲線吸引裝置47移動到絲線通過孔9a的周圍。另外,該絲線吸引裝置47的移動不一定必須在該定時,只要是在后述的絲線降下裝置4降下(參照圖10)為止的期間,在哪個定時下移動都可以。

接著,像圖7(b)所示那樣,操作人員將從噴絲頭10a紡出的多根絲線Y引導到絲線吸引裝置47,將多根絲線Y吸引保持在絲線吸引裝置47中。另外,雖然圖中多根絲線Y邊與冷卻部3、傾斜板51等部件接觸邊被吸引,但絲線Y只要被以不松弛的程度的吸引力吸引,絲線Y即使與上述部件接觸也沒有特別的問題。另外,根據情況,也可以在上述部材的與絲線Y的接觸部安裝金屬、陶瓷等耐磨性高的部件,防止冷卻部3、傾斜板51等的由絲線Y引起的磨損。

接著,操作人員像圖8(a)所示那樣取下傾斜板51,然后像圖8(b)所示那樣將從噴絲頭10a紡出的多根絲線Y鉤掛到加油導絲器13和絲線限制導絲器14上。而且,像圖9所示那樣,將被絲線吸引裝置47吸引的多根絲線Y鉤掛到絲線降下裝置4的集束導絲器43和輥42上。另外,此時通過即將掛到輥42上之前的多根絲線鉤掛到集束導絲器43上,多根絲線Y被集束,因此絲線Y不容易變零散。在變成多根絲線Y被保持到絲線降下裝置4的狀態之后,二層的操作人員操作絲線降下用的操作開關50。如果來自該操作開關50的絲線降下信號被送到控制裝置8,則控制裝置8控制絲線降下電動機44而使絲線降下裝置4下降。

圖10為表示絲線降下裝置4剛下降后的紡絲牽引裝置1的圖。如圖10所示,絲線降下裝置4從二層通過隔墻9的絲線通過孔9a而向一層的絲線保持部5下降。由此,鉤掛在絲線降下裝置4的輥42上的多根絲線Y降到一層。當絲線降下裝置4到達一層的絲線保持部5附近的下限位置時,其狀態被降下檢測傳感器49檢測到,送給控制裝置8。控制裝置8接收該檢測信號,控制絲線降下電動機44而使絲線降下裝置4的降下停止,使絲線降下裝置4在下限位置(絲線Y的移交位置)待機預定時間。另外,上述預定時間根據接下來敘述的進行向絲線保持部5移交多根絲線Y所需要的時間來適當設定。

圖11為表示向絲線保持部5移交絲線時的紡絲牽引裝置1的圖。圖12為表示移交絲線Y時的絲線保持部5的動作的圖。如果接收到降下檢測傳感器49的檢測信號,控制裝置8還進行絲線保持部5進行的絲線保持動作。具體為,首先,如圖12(a)所示,利用流體缸27使吸引管21前進。于是,被絲線降下裝置4降下了的多根絲線Y被設置在吸引管21頂端部的第1切斷器22切斷。并且,被切斷后的多根絲線Y被吸引到吸引管21內而保持。由此,被絲線降下裝置4從二層降到一層的多根絲線Y自動地向一層的絲線保持部5移交。

接著,控制裝置8利用流體缸27使吸引管21后退,使吸引管21從絲線降下裝置4的升降路徑退避。但是,如果此時使吸引管21后退過多,則被吸引管21保持著的多根絲線Y與第2切斷器23接觸,被切斷了,因此吸引管21的后退長度采用多根絲線Y不與第2切斷器23接觸的程度。

圖13為表示絲線移交后的紡絲牽引裝置1的圖。在由降下檢測傳感器49進行檢測后經過了所述預定時間時,控制裝置8控制絲線降下電動機44使絲線降下裝置4從一層上升到二層。如圖13所示,如果絲線降下裝置4到達二層的上限位置,該狀態被上升檢測傳感器48檢測到,則控制裝置8控制絲線降下電動機44而使絲線降下裝置4停止。

然后,在一層進行作業的操作人員在適當的定時利用吸槍26獲取被絲線保持部5保持的多根絲線Y,進行向牽引部6、卷繞裝置7等的生頭作業。具體為,操作人員將吸槍26載置到絲線保持部5的支架20的載置部24上。于是,由傳感器25檢測到吸槍26的載置。于是,控制裝置8使流體缸27工作,使吸引管21從圖12(b)的狀態進一步后退。由此,像圖3(c)所示那樣,被吸引管21吸引的多根絲線Y被第2切斷器23切斷,被切斷后的多根絲線Y被吸槍26吸引。如果多根絲線Y被移交給了吸槍26,則一層的操作人員握持轉動吸槍26,依次對2個導絲輥15、16、卷繞裝置7進行生頭。

另外,在進行以上說明過的一連串的準備作業期間,從紡絲裝置2紡出的多根絲線Y被廢棄。因此,為了盡量減少準備作業中被廢棄的絲線Y的量,可以使從紡絲裝置2排出的聚合物的量比絲線生產時(卷繞裝置7處的卷裝P的卷繞時)的少。具體為,使紡絲裝置2的聚合物供給裝置(齒輪泵等)的聚合物供給量比絲線生產時的量少。另外,如果減少來自紡絲裝置2的聚合物的排出量,則絲線Y的粗細變細,容易斷絲。因此,在準備作業中可以在減少聚合物的排出量的同時,為了抑制斷絲而使絲線Y的行進速度變慢。為了改變絲線的行進速度,只要變更絲線的吸引裝置(二層的絲線吸引裝置47或一層的絲線保持部5的吸引管21)的吸引力就可以。一般的絲線的吸引裝置與正壓的壓力空氣源連接。為通過由該壓力空氣源從吸引口向排絲管一側產生空氣流,將從吸引口吸引到的絲線輸送到排絲管的結構。這樣的結構中通過利用流量調節閥調節在吸引裝置內流動的空氣的流量,來改變吸引裝置的吸引力。

根據以上說明過的本實施方式的紡絲牽引裝置1,能夠利用絲線降下裝置4使從設置在建筑物二層的紡絲裝置2紡出的多根絲線Y向設置有牽引部6的一層下降。并且,當多根絲線Y被絲線降下裝置4降到二層時,這些多根絲線Y被一層的絲線保持部5獲取。因此,在使多根絲線Y從二層降下之際,在一層沒有其他的操作人員為了獲取降下來的多根絲線Y而等待的必要。即,在二層進行作業的操作人員不管一層是否有其他的操作人員,都能夠在適當的定時降下多根絲線Y。并且,一層的操作人員也能夠在適當的定時從絲線保持部5牽引絲線Y來進行作業。即,二層的操作人員和一層的操作人員能夠根據各自的作業的情況,在隨意的定時進行絲線下降、向牽引部6的生頭。

另外,被絲線降下裝置4從二層降到一層的多根絲線Y為被牽引部6牽引之前的絲線,這些絲線Y的行進速度不那么快。因此,在一層保持被絲線降下裝置4降下的多根絲線Y的絲線保持部5的吸引力不那么強就可以。因此,即使在絲線降下后一層的操作人員不能夠立即趕到,多根絲線Y在被絲線保持部5保持的狀態下放置片刻,也不會產生大的能量損失。并且,由于絲線保持部5中絲線Y的吸引速度不那么快,因此即使絲線保持部5在吸引絲線Y的狀態下放置,在絲線保持部5的內部因與絲線Y接觸而產生的磨損也不容易進展。

如果絲線降下裝置4下降到了移交位置的情況被降下檢測傳感器49檢測到,則多根絲線Y被絲線保持部5的第1切斷器22切斷,被切斷后的多根絲線Y被吸引管21吸引。由此,與絲線降下裝置4的下降連動而降下了的多根絲線Y被自動地移交給絲線保持部5。并且,在從絲線降下裝置4到達移交位置開始經過預定時間后,絲線降下裝置4自動地從一層返回二層。在移交了多根絲線Y后,由于絲線降下裝置4不停留在一層而是馬上向上返回,因此絲線降下裝置4不會成為在一層的操作人員作業(向牽引部6的生頭作業等)的障礙。

接著,說明對所述實施方式施加了種種變更的變更形態。但是,對于具有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的部分,添加相同的附圖標記,適當省略其說明。

1)所述實施方式中,從絲線降下裝置4到達一層的移交位置開始經過預定的時間后(絲線Y的移交結束后),自動地使絲線降下裝置4回到二層。相對于此,也可以在從絲線降下裝置4向絲線保持部5移交絲線Y結束后,在適當的定時通過操作人員的手動操作使絲線降下裝置4回到二層。例如,也可以在一層的操作人員即將進行向牽引部6等的生頭作業之前,使絲線降下裝置4從一層上升到二層。

2)分別檢測絲線降下裝置4到達了上限位置、下限位置(移交位置)的上升檢測傳感器48、降下檢測傳感器49不是必須的結構。例如,如果作為使絲線降下裝置4上下移動的絲線降下電動機44使用伺服電動機等能夠控制位置的電動機的話,則不需要上述傳感器48、49。并且,也可以操作人員邊目視確認絲線降下裝置4的位置邊手動使絲線降下裝置4停止,這種情況下也不要傳感器48、49。

3)在二層吸引并保持從紡絲裝置2紡出的多根絲線Y的絲線吸引裝置47也可以是吸槍等能夠攜帶的裝置。在一個紡絲牽引裝置1中,如果操作人員完成在二層的作業而使絲線降下裝置4下降到一層,多根絲線Y向絲線保持部5的移交結束,則由于絲線Y離開二層的絲線吸引裝置47(參照圖11),因此在該時刻絲線吸引裝置47的任務完成。其中,在絲線吸引裝置47為能夠攜帶的吸槍的情況下,當在一個紡絲牽引裝置1中絲線降下結束了時,能夠用手拿著吸槍移動到別的場所進行其他的作業(例如其他的紡絲牽引裝置的準備作業)。

4)如圖14所示,也可以吸引并保持來自紡絲裝置2的多根絲線Y的絲線吸引裝置57搭載到絲線降下裝置4上,絲線吸引裝置57下降到一層。這種情況下,由于絲線吸引裝置57本身保持多根絲線Y,因此不需要前述實施方式的輥42。

但是,如圖14所示,吸引用的管線58有必要連接到絲線吸引裝置57上,使連接有這樣的管線58的狀態的絲線吸引裝置57上下移動并不容易。相對于此,前述實施方式中說明過的絲線吸引裝置47設置在二層的結構在沒有必要使與吸引用管線58連接的絲線吸引裝置47下降這一點上較佳。

5)設置在一層的絲線保持部的結構并不局限于前述實施方式的結構。例如,雖然前述實施方式的絲線保持部5具備2個切斷器22、23(參照圖3),但也可以絲線保持部僅具備第1切斷器22,用于從吸引管21向吸槍26的移交,第2切斷器23省略。這種情況下,在從吸引管21向吸槍26的移交時,也可以用與絲線保持部5分開另外設置的切斷器切斷多根絲線Y。或者,也可以通過操作人員手持的切斷器手動切斷多根絲線Y。

除此以外,也可以采用利用撥絲導絲器等使多根絲線集束后,利用切斷器切斷多根絲線的結構(參照例如日本特開2001-288611號公報、日本特開平6-345328號公報、日本特開平8-108975號公報)等各種結構的絲線保持部。

6)雖然所述實施方式的紡絲牽引裝置為不拉伸從紡絲裝置2紡出的絲線而原封不動地卷繞到卷裝上的POY生產用的裝置,但也可以是邊拉伸紡出的絲線Y邊卷繞到卷裝上的FDY生產用的裝置。在該FDY生產用的裝置中,牽引部6除了2個導絲輥15、16以外,還具備配置在比這些輥15、16靠行進方向上游一側、用來拉伸絲線Y的多個拉伸用輥。

7)雖然所述實施方式中操作人員在建筑物的一層(第2絲線處理空間)利用吸槍26獲取多根絲線Y來進行向牽引部6、卷繞裝置7等的生頭,但也可以機器人等自動裝置操作吸槍26進行向牽引部6等的生頭。并且,操作人員在建筑物二層(第1絲線處理空間)的作業也可以機器人等的自動裝置來進行。即,前述實施方式中操作人員進行的作業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由機器人等的自動裝置執行。

標記的說明

1-紡絲牽引裝置;2-紡絲裝置;4-絲線降下裝置;5-絲線保持部;6-牽引部;9-隔墻;9a-絲線通過孔;21-吸引管;22-第1切斷器;42-輥;43-集束導絲器;47-絲線吸引裝置;49-降下檢測傳感器;57-絲線吸引裝置。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鹿县| 洛南县| 大安市| 常州市| 遵化市| 曲阳县| 凤山县| 万全县| 全州县| 宁武县| 五华县| 文水县| 邳州市| 桑植县| 吉隆县| 阜平县| 收藏| 宁波市| 德阳市| 临江市| 原阳县| 东兰县| 清丰县| 嘉鱼县| 广南县| 和静县| 衡水市| 双辽市| 清原| 安新县| 西畴县| 新蔡县| 鄄城县| 曲沃县| 扶风县| 麟游县| 深圳市| 新蔡县| 石家庄市| 霍城县|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