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針織部件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紡織機針座。
背景技術:
目前,在紡織行業中,梳理麻類織品的時候普遍使用針座,例如在梳理劍麻、黃麻、亞麻等麻條的時候,都會使用針座,但是,針座長期使用后,可不避免的會在針縫中殘留麻類織品的殘留物,由于針縫空間小,特別難以清洗,長此以往,便會對所述殘留物形成累積,在梳理新麻類織品的時候會粘在上面,造成麻類織品的不潔凈,難以清理,而且累積的殘留物多了以后,不及時清理還會影響梳理的效果,容易使織針折斷,影響麻紡織品的質量,造成頻繁停機,維修困難,造成生產效率嚴重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紡織機針座,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麻類織品的殘留物清理困難,影響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紡織機針座,包括底座和織針;
所述底座包括外殼和針板,所述織針垂直固定于所述針板;
所述外殼具有針板容納腔,且所述外殼的第一側面設置有與所述針板容納腔貫通的開口,所述外殼的上表層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側面垂直設置的條形缺口,所述條形缺口與所述針板容納腔貫通;
所述針板設置在所述針板容納腔內,所述織針沿所述條形缺口穿過所述外殼的上表層;
所述針板內部設置有納污腔,所述針板的頂端設置有納污進氣口,且所述納污進氣口與所述條形缺口相對應,所述納污進氣口的內側設置有擋片,擋片一端固定一端懸空;所述針板的外側面設置納污出氣口,所述納污出氣口設置透氣膜;所述針板的內側面開有納污腔開口,所述納污腔開口與所述納污腔貫通;
所述針板的內側面以及針板容納腔內部底側設置有相互吸引的第一磁片和第二磁片,并且所述第二磁片與所述納污腔開口通過伸縮管密封連通,形成由所述伸縮管、所述納污腔至所述納污進氣口以及所述納污出氣口的通道;
所述針板在所述針板容納腔內以預設的距離往復移動。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針板內部設置有加熱裝置。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條形缺口內設置有橡膠條,所述橡膠條上設置有與所述織針以及納污進氣口相適配的針孔。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條形缺口的內側面為斜面,自所述上表層至所述針板容納腔所述條形缺口的缺口寬度逐漸縮小。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外殼的上表層設置有突起。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針板上設置有織針固定孔,所述織針通過插接在所述織針固定孔中與所述針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織針固定孔內設置有內螺紋,所述織針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織針與所述織針固定孔螺紋連接。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外殼的第一側面上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針板移動的固定蓋。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針板容納腔的高度大于所述針板的厚度,所述針板上設置有高度調節螺紋孔;
所述底座還包括有高度調節螺桿,所述高度調節螺桿穿過所述外殼與所述高度調節螺紋孔螺紋連接。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織針的外表面包覆有金屬陶瓷涂層。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形成的殘留物會落在所述外殼的上表層,以及被吸入到納污腔內,當累積到一定程度,可以通過拉動所述針板,將所述針板連同織針從所述外殼的針板容納腔中拉出來,此時便可以對所述外殼的上表層進行清理,同時,落在所述槽內的殘留物也被吸卷進了納污腔內部,不會殘留,使殘留物的清理變得十分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紡織機針座的主視圖;
圖2為圖1所示的紡織機針座的俯視圖;
圖3為圖1所示的紡織機針座的左視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紡織機針座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紡織機針座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6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紡織機針座的結構示意圖三;
圖7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紡織機針座的結構示意圖四;
圖8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針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紡織機針座的結構示意圖五;
圖10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紡織機針座的結構示意圖六;
圖11為圖1所示的紡織機針座的局部示意圖一;
圖12為圖1所示的紡織機針座的局部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首先,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紡織機針座,包括底座1和織針2;
所述底座1包括外殼11和針板12,所述織針2垂直固定于所述針板12;
所述外殼11具有針板容納腔13,且所述外殼11的第一側面設置有與所述針板容納腔13貫通的開口,所述外殼11的上表層14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側面垂直設置的條形缺口15,所述條形缺口15與所述針板容納腔13貫通;
所述針板12設置在所述針板容納腔13內,所述織針2沿所述條形缺口15穿過所述外殼11的上表層14;
所述針板12內部設置有納污腔124,所述針板12的頂端設置有納污進氣口125,且所述納污進氣口125與所述條形缺口15相對應,所述納污進氣口125的內側設置有擋片,擋片1251一端固定一端懸空,具體如圖11所示,在圖11中固定的一端在右側,懸空的一端在左側,當空氣由內向外流通時擋片1251閉合(即左側懸空端抬起,使納污進氣口125與納污腔124聯通外界),當空氣由外向內流通時,擋片1251張開;所述針板12的外側面設置納污出氣口126,所述納污出氣口126設置透氣膜;所述針板12的內側面開有納污腔開口127,所述納污腔開口127與所述納污腔124貫通;
如圖12所示,所述針板12的內側面以及針板容納腔13內部底側設置有相互吸引的第一磁片128和第二磁片129,并且所述第二磁片129與所述納污腔開口127通過伸縮管1210密封連通,形成由所述伸縮管1210、所述納污腔124至所述納污進氣口125以及所述納污出氣口126的通道;
所述針板12在所述針板容納腔13內以預設的距離往復移動。
所述底座1分為外殼11和針板12,織針2均勻的固定在針板12上,然后再插接入所述針板容納腔13內,由所述條形缺口15使所述織針2穿過所述外殼11的上表層14,所述第二磁片129固定在針板容納腔13內部底側,這樣就形成針座的整體結構。
具體的,可以通過貫穿針板容納腔13的螺栓或螺釘將所述第二磁片129固定在針板容納腔13內部底側,也可以將所述第二磁片129粘貼固定在針板容納腔13內部底側,以便于更換位置或者拆卸。
而所述針板12可以通過設置限位突起或軌道等方式移動的固定在針板容納腔13內,并在所述針板容納腔13內以預設的距離往復移動。
當織針工作時,形成的殘留物便會落在所述外殼11的上表層14,其中,由于織針2在針板12上均勻設置,相鄰的織針2之間具有距離,當安裝在外殼1內后,在同一個條形缺口15內,相鄰的織針2之間會與條形缺口15共同形成有槽,所以會有少部分細小殘留物落在所述槽內,而由于織針2在梳理紡織物的同時也會受到紡織物的反向作用力,使針板12受力向相對于針板容納腔13的外側運動(即如圖1中的向左運動),這樣便會拉動第一磁片128和第二磁片129之間的伸縮管1210,伸縮管1210體積變大,便會使空氣從納污進氣口125吸入,空氣由外向內流動,擋片張開,會將落在所述槽內的殘留物吸卷到納污腔124內部,不會殘留在所述槽內,而當一次的梳理完畢后,針板12會由于第一磁片128和第二磁片129之間磁力吸引而返回原位,同時,空氣由內向外流動,擋片閉合,使空氣從納污出氣口126流出,而所述納污出氣口126設置透氣膜,不會讓殘留物再次流走,所以,通過針板12不斷的反復移動,就會不斷地將細小的殘留物吸卷進納污腔124內部。
當累積到一定程度,可以通過拉動所述針板12,將所述針板12連同織針2從所述外殼11的針板容納腔13中拉出來,此時便可以對所述外殼11的上表層14進行清理,同時,落在所述槽內的殘留物也被吸卷進了納污腔124內部,不會殘留,使殘留物的清理變得十分方便。
進一步的,如圖4所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針板12內部設置有加熱裝置16。通過所述加熱裝置16的加熱,可以在對麻織品進行梳理的時候變得更加順滑,這樣梳理起來就更容易,有利于麻織品的梳理。其中,所述加熱裝置16可通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選擇適當的裝置,同時,所述加熱裝置16還連接有加熱控制器,以用于控制加熱的溫度。
進一步的,如圖5所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條形缺口15內設置有橡膠條17,所述橡膠條17上設置有與所述織針2以及納污進氣口125相適配的針孔171,用于穿過所述織針2。所述橡膠條17可以擋住沒有被吸進所述納污進氣口125內而仍殘留在所述槽內的殘留物,進一步的防止殘留物殘留在槽內,這樣麻織品的殘留物就不會落入所述槽內,當需要清理時,首先把橡膠條17拉起,第一部分的殘留物就會被清理出,然后再拉動所述針板12,將所述針板12連同織針2從所述外殼11的針板容納腔13中拉出來,此時便可以對所述外殼11的上表層14進行清理,這樣就會提高清潔的程度。
同時,所述橡膠條17具有彈性,會對織針2具有緩沖的效果,防止織針2在遇到應力后容易折斷,降低了發生織針2折斷而造成停機維修的概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進一步的,如圖6所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條形缺口15的內側面151為斜面,自所述上表層14至所述針板容納腔13,所述條形缺口15的缺口寬度逐漸縮小。由于所述內側面151為斜面,再結合橡膠條17的緩沖效果,斜面與織針2之間的空間會對所述織針2形成有可緩沖的空間,降低織針2根部斷裂的概率,降低了發生織針2折斷而造成停機維修的概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進一步的,如圖7所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外殼11的上表層14設置有突起18。所述突起18會在對麻織品進行梳理時,增大與麻織品的接觸面積,提高梳理的效果。
進一步的,如圖8所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針板12上設置有織針固定孔121,所述織針2通過插接在所述織針固定孔121中與所述針板12固定連接。使織針2與所述針板12之間為可拆卸的連接,這樣在某一個織針2發生斷裂需要修理時,只需要替換掉發生問題的織針2即可,不必替換整個底座結構,不僅節省了成本,而且還提高了維修的效率。
優選的,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織針固定孔121內設置有內螺紋,所述織針2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織針2與所述織針固定孔121螺紋連接。所述織針2與針板之間呈螺紋連接的方式,方便了織針2的替換。
進一步的,如圖9所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外殼11的第一側面上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針板12移動的固定蓋19。通過固定蓋19就可以防止針板12發生過大距離的移動,從而防止拉斷伸縮管1210。在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固定蓋19可以與所述外殼11之間磁性連接,可以通過螺紋的方式連接,也可以通過卡扣的方式連接,其連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三種形式。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針板容納腔13的高度大于所述針板12的厚度,所述針板12上設置有高度調節螺紋孔122;
所述底座1還包括有高度調節螺桿123,所述高度調節螺桿123穿過所述外殼11與所述高度調節螺紋孔122螺紋連接。
通過所述高度調節螺桿123與所述高度調節螺紋孔122的旋合,就可以調整針板12與所述外殼11的上表層14的距離,這樣,就能夠對所述織針2伸出所述外殼11的高度進行調整,所以,在工作中,可以通過所述高度調節螺桿123與所述高度調節螺紋孔122的旋合來調整織針2的長度,以適合不同麻織品的梳理,根據不同的需求對織針2的長度進行調整,方便有效。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所述織針2的外表面包覆有金屬陶瓷涂層。所述金屬陶瓷涂層包括氧化鋁涂層、氧化鋯涂層、氧化鉻涂層、復合物陶瓷涂層,優選的,可采用氮鈦化鋁涂層,由于織針2采用的金屬陶瓷涂層具有耐高溫、強度高、經久耐用的效果,所以可以提高其使用的壽命。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