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紡織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新型紡織機機架。
背景技術:
紡織機,又叫紡機、織機、棉紡機等,古代的紡織機是依靠人力帶動的織布機。紡織機就是把線、絲、麻等原材料加工成絲線后織成布料的工具全稱。象紡墜、紡車、錠子、踏板織布機,還有現代機械織布機、現代數控自動織布機等。古今紡織工藝流程和設備的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國用于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
由于目前的紡織機機架都是固定式的,因此在紡織架在工作的時候,會產生震動和高度不可調節的情況,由于這種情況會導致紡織機的產品不穩定,同時由于紡織機的設備材料都是金屬,因此一般的紡織機的重量都比較重,所以對紡織機的支架的承重也是一種考驗。
因此作為一種新型紡織機機架就顯得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紡織機機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新型紡織機機架,是由底座、平面軸承、固定座、外軸套、調節孔、液壓頂、手柄、內軸套、彈簧塊和彈簧組成,所述底座頂端中心位置固定連接平面軸承,所述平面軸承頂端中心位置固定連接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頂端固定連接外軸套,所述固定座中心位置固定連接液壓頂,所述外軸套內壁通過螺紋和內軸套外壁連接,所述內軸套頂端和機架固定連接,所述液壓頂頂端安置彈簧。
優選的,所述液壓頂放置在內軸套內部。
優選的,所述彈簧兩端固定連接兩個彈簧塊。
優選的,所述底座底面設置有防滑墊。
優選的,所述外軸套底部側壁設置調節孔。
優選的,所述液壓頂底部設置有手柄且手柄放置在調節孔內部。
優選的,所述固定座側壁設置有通孔。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由于采用彈簧結構因此能夠吸收紡織機的震動,同時由于采用液壓頂和螺紋的連接方式,能夠改變紡織機高度;由于采用液壓頂、平面軸承以及螺紋連接,因此能夠最大限度的承重紡織機的重量。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示意圖;
圖2 為固定座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平面軸承、3固定座、4外軸套、5調節孔、6液壓頂、7手柄、8內軸套、9彈簧塊、10彈簧、11機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 所示的一種新型紡織機機架,是由底座1、平面軸承2、固定座3、外軸套4、調節孔5、液壓頂6、手柄7、內軸套8、彈簧塊9和彈簧10組成,所述底座1頂端中心位置固定連接平面軸承2,所述平面軸承2頂端中心位置固定連接固定座3,所述固定座3頂端固定連接外軸套4,所述固定座3中心位置固定連接液壓頂6,所述外軸套4內壁通過螺紋和內軸套8外壁連接,所述內軸套8頂端和機架11固定連接,所述液壓頂6頂端安置彈簧10。
進一步地,所述液壓頂6放置在內軸套8內部。
進一步地,所述彈簧10兩端固定連接兩個彈簧塊。
進一步地,所述底座1底面設置有防滑墊。
進一步地,所述外軸套4底部側壁設置調節孔5。
進一步地,所述液壓頂6底部設置有手柄7且手柄7放置在調節孔5內部。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座3側壁設置有通孔。
在使用的時候,當需要改變高度的時候,只需要控制手柄7就可以通過液壓頂6減少外軸套4和內軸套8的壓力,然后用撬棍插到通孔,然后旋轉固定座3,改變了紡織機機架的高度;由于內置的彈簧10,因此彈簧能夠最大限度的吸收紡織機11的震動。
由于外軸套4和內軸套8以及液壓頂6,同時承重紡織機機架的重量,因此相對于傳統的紡織機架具有更高的抗壓強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