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紡織領域機械部件,尤其涉及布料卷筒夾持旋轉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紡織業的發展及人們對布料需求的增加,紡織機械的生產效率也越來越多的得到了提高,現有技術下紡織完成后,需要對織好的布料進行成卷的分裝,而現有技術采用人工將布料纏繞在卷筒中,然后轉動卷筒進行纏繞,一方面于布料的滑動,很難將其卷緊,另一方面,采用人工纏繞,費時費力,工作效率低,無法滿足現代化大規模生產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的布料卷筒夾持旋轉裝置。
本發明的布料卷筒夾持旋轉裝置,包括卷筒側板,其卷筒側板軸心上設有卷筒插孔、卷筒插孔的一側固定著卷筒插孔延伸套筒,所述的卷筒插孔延伸套筒的圓周側壁上均布著兩個以上軸向的通孔槽,通孔槽內設有楔形的卷筒固定卡塊,通孔槽的內端與卷筒固定卡塊的一端鉸接,卷筒插孔延伸套筒的外周螺口連接著手動調節螺母。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的卷筒插孔延伸套筒的外端為封閉式、且端部設有傳動輪,整體為固定動力輪。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的卷筒插孔延伸套筒的外端為開口式,整體為寬度調節輪。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的卷筒插孔延伸套筒上的通孔槽為三個。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的固定動力輪與寬度調節輪成套配合使用。
本發明的布料卷筒夾持旋轉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能夠針對不同長度及一定半徑的布料卷筒的兩端進行夾持固定,方便對卷筒進行旋轉,由于兩端設有限位擋板,能夠保證被纏繞的布匹均勻整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固定動力輪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寬度調節輪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附圖2和附圖3對本發明的布料卷筒夾持旋轉裝置,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本發明的布料卷筒夾持旋轉裝置,包括卷筒側板1,其卷筒側板1軸心上設有卷筒插孔2、卷筒插孔2的一側固定著卷筒插孔延伸套筒3,所述的卷筒插孔延伸套筒3的圓周側壁上均布著兩個以上軸向的通孔槽4,通孔槽4內設有楔形的卷筒固定卡塊5,通孔槽4的內端與卷筒固定卡塊5的一端鉸接,卷筒插孔延伸套筒3的外周螺口連接著手動調節螺母6。
實施例2
本發明的布料卷筒夾持旋轉裝置,包括卷筒側板1,其卷筒側板1軸心上設有卷筒插孔2、卷筒插孔2的一側固定著卷筒插孔延伸套筒3,所述的卷筒插孔延伸套筒3的圓周側壁上均布著兩個以上軸向的通孔槽4,通孔槽4內設有楔形的卷筒固定卡塊5,通孔槽4的內端與卷筒固定卡塊5的一端鉸接,卷筒插孔延伸套筒3的外周螺口連接著手動調節螺母6。卷筒插孔延伸套筒3的外端為封閉式、且端部設有傳動輪7,整體為固定動力輪8。卷筒插孔延伸套筒3的外端為開口式,整體為寬度調節輪9。卷筒插孔延伸套筒3通孔槽4為三個。固定動力8輪與寬度調節輪9成套配合使用。
使用時,將卷筒10的一端插至固定動力輪8上的卷筒插孔2內,然后旋轉手動調節螺母6,手動調節螺母6將楔形的卷筒固定卡塊5向卷筒插孔延伸套筒3內推進,從而將內腔中的卷筒的端夾緊固定,卷筒10的另一端插入寬度調節輪9內,根據被纏繞布匹的寬度通過寬度調節輪9調節與固定動力輪8之間的距離,然后將其固定,固定原理與固定動力輪8相同。
由技術常識可知,本發明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發明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發明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發明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