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加工特種紙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生產特種紙用鑄涂機裝置。
背景技術:
鑄涂紙,又名玻璃粉紙,是一種表面特別光滑的高級涂布印刷紙。
鑄涂紙是在原紙上經過二次或一次厚涂布量(單面20至39克)的涂布,在涂料處于潮濕狀態時,涂布面緊貼在高度拋光的鍍鉻烘缸上加熱烘干,速度約100米或低一些即可得到,光澤度為85左右,不須進行壓光。將涂布紙用花紋輥進行壓花處理,可以制成布紙或雞皮紙。鑄涂紙主要印刷封面、插頁和高級紙盒,布紋紙和雞皮紙則多用于印刷掛歷和名片等。
原有的鑄涂設備一般在對特種紙基體進行涂布后,特種紙基體容易出現翹曲,起皺,柔韌性差等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生產特種紙用鑄涂機裝置,包括地腳板、機架、支撐筒、過渡輥、測速機構、電機座、張緊機構、整飾缸、背輥、水盤、回濕輥、壓力機構,所述地腳板連接機架,所述的機架和地腳板對稱設置,所述的機架上設有前下支撐孔、后下支撐孔、前上支撐孔、后上支撐孔、下過渡孔、上過渡孔、后上過渡孔、下整飾孔、上整飾孔、背孔、回濕孔、上壓力孔、后下壓力孔、定位孔,在所述的機架內連接支撐筒、過渡輥、張緊機構、整飾缸、背輥、水盤、回濕輥、壓力機構,所述測速機構連接在張緊機構后的一機架內側,所述的電機座連接在另一機架的外側。
進一步,所述的支撐筒包括前下支撐筒、后下支撐筒、前上支撐筒、后上支撐筒,所述的前下支撐筒連接在機架上的前下支撐孔內,所述的后下支撐筒連接在機架上的后下支撐孔內,所述的前上支撐筒連接在機架上的前上支撐孔內,所述的后上支撐筒連接在機架上的前上支撐孔內。
進一步,所述的過渡輥包括下過渡輥、上過渡輥、后上過渡輥,所述的下過渡輥連接在機架上的下過渡孔內,所述的上過渡輥連接在機架上的上過渡孔內,所述的后上過渡輥連接在機架上的后上過渡孔內。
進一步,所述的整飾缸包括下整飾缸和上整飾缸,所述的下整飾缸連接在機架上的下整飾孔內,所述的上整飾缸連接在機架上的上整飾孔內。
進一步,所述的背輥連接在機架上的背孔內。
進一步,所述的回濕輥連接在機架上的回濕孔內。
進一步,所述的水盤連接在回濕輥下的機架內側。
進一步,所述的壓力機構包括上壓力機構和后壓力機構,所述的上壓力機構連接在回濕輥上面的機架上的上壓力孔內,所述的后壓力機構連接在回濕輥后面的機架上的后壓力孔內。
進一步,所述的張緊機構由定位軸、擺臂、張力輥組成,所述的定位軸連接在機架上的定位孔內,定位軸套接擺臂的上端孔,擺臂的下端孔連接張力輥,所述的擺臂對稱連接在定位軸的兩端。
進一步,所述的支撐筒、過渡輥、張緊機構中的定位輥和張緊輥、整飾缸、背輥、回濕輥、壓力機構中的壓力輥之間的軸心線相互平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結構緊湊,設計合理,在本裝置中,優化進紙部和出紙部,均采用過渡輥結構進行過渡,促使紙張在初始送進和最終送出時直接與加工輥接觸,避免了不良產品的出現,運行平穩可靠,無噪音,并在輸送過程中由張力機構調控紙張的張力,避免紙張損傷和撕裂,同時還配有測速機構來調控紙張的輸送速度,兩組壓力機構來控制回濕效果和速度,涂布效果好,成品無瑕疵,節約涂料,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生產特種紙用鑄涂機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機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電機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生產特種紙用鑄涂機裝置,包括地腳板1、機架2、支撐筒3、過渡輥4、測速機構5、電機座6、張緊機構7、整飾缸8、背輥9、水盤10、回濕輥11、壓力機構12,所述地腳板1連接機架2,所述的機架2和地腳板1對稱設置,所述的機架2上設有前下支撐孔3011、后下支撐孔3021、前上支撐孔3031、后上支撐孔3041、下過渡孔4011、上過渡孔4021、后上過渡孔4031、下整飾孔8011、上整飾孔8021、背孔901、回濕孔1101、上壓力孔12021、后下壓力孔12011、定位孔701、電機座安裝孔601,在所述的機架2內連接支撐筒3、過渡輥4、張緊機構7、整飾缸8、背輥9、水盤10、回濕輥11、壓力機構12,所述測速機構5連接在張緊機構7后的一機架2內側,所述的電機座6連接在另一機架2外側的電機座安裝孔601內。
進一步,所述的支撐筒3包括前下支撐筒301、后下支撐筒302、前上支撐筒303、后上支撐筒304,所述的前下支撐筒301連接在機架2上的前下支撐孔3011內,所述的后下支撐筒302連接在機架2上的后下支撐孔3021內,所述的前上支撐筒303連接在機架2上的前上支撐孔3031內,所述的后上支撐筒304連接在機架1上的前上支撐孔3041內。
進一步,所述的過渡輥4包括下過渡輥401、上過渡輥402、后上過渡輥403,所述的下過渡輥401連接在機架2上的下過渡孔4011內,所述的上過渡輥402連接在機架2上的上過渡孔4021內,所述的后上過渡輥403連接在機架2上的后上過渡孔4031內。
進一步,所述的整飾缸8包括下整飾缸801和上整飾缸802,所述的下整飾缸801連接在機架2上的下整飾孔8011內,所述的上整飾缸802連接在機架2上的上整飾孔8021內。
進一步,所述的背輥9連接在機架2上的背孔901內。
進一步,所述的回濕輥11連接在機架2上的回濕孔1101內。
進一步,所述的水盤10連接在回濕輥11下的機架2內側。
進一步,所述的壓力機構12包括上壓力機構1202和后壓力機構1201,所述的上壓力機構1202連接在回濕輥11上面的機架2上的上壓力孔12021內,所述的后壓力機構1201連接在回濕輥11后面的機架2上的后壓力孔12011內。
進一步,所述的張緊機構7由定位軸、擺臂、張力輥組成,所述的定位軸連接在機架2上的定位孔內,定位軸套接擺臂的上端孔,擺臂的下端孔連接張力輥,所述的擺臂對稱連接在定位軸的兩端。
進一步,所述的支撐筒3、過渡輥4、張緊機構7中的定位輥和張緊輥、整飾缸8、背輥9、回濕輥11、壓力機構12中的壓力輥之間的軸心線相互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