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整經機,特別涉及一種整經機分絞裝置。
背景技術:
1、整經機種類繁多,但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主要流程為:將紗線或長絲從紗架上的筒子引出,經過集絲板集中,通過分絞筘、張力羅拉、靜電消除器、加油器、儲紗裝置、伸縮筘以及導紗羅拉均勻卷繞在經軸上。隨后,通過包氈壓輥緊壓,實現整經過程。分絞筘在整經過程中起到分層經紗的作用,便于織布上機時形成梭口。然而,現有分絞筘在使用過程中,紗線穿過分絞筘,分絞筘間的縫隙較小。長時間緊密貼合導致分絞筘與紗線接觸部位摩擦損耗嚴重,易形成凹槽,從而降低分絞筘的使用壽命。
2、在公開號為cn214736380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了一種整經機用分絞筘裝置,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的兩側設有對稱設置的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之間設有分絞筘,所述第一支撐板上豎向設有第一導向柱,所述第二支撐板上豎向設有第二導向柱,所述分絞筘的一端穿設在第一導向柱上、另一端穿設在第二導向柱上,所述分絞筘的底部中間與升降動力裝置連接,所述升降動力裝置豎直固定在所述機架上,所述分絞筘的一側設有排線板,所述排線板上從上到下設有若干排均勻分布的排線孔,所述排線板的兩端均通過連接組件分別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連接,排線孔用于對紗線進行限位,降低分絞筘與紗線之間的摩擦,提高分絞筘的使用壽命。
3、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發明人認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裝置的排線板保持固定形態,從而使排線孔的高度無法變動,僅能選擇幾種限位高度,所以紗線穿過排線孔后,其被限制的高度位置也相對穩定,無法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整經機分絞裝置。
2、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整經機分絞裝置,包括機架、分絞筘,所述機架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內側板面上均豎向設置有滑軌,所述分絞筘兩側通過滑塊滑動設置在滑軌上,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驅動分絞筘升降的驅動氣缸,所述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前側板面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所述第一支撐架上豎向設置有導向桿,所述導向桿上滑動設置有若干滑動座,所述第二支撐架上豎向設置有螺紋柱和若干驅動座,所述驅動座內轉動設置有內螺紋管,所述內螺紋管與螺紋柱螺旋配合,所述驅動座內設置有驅動內螺紋管轉動的驅動機構和將驅動座固定在螺紋柱上的固定機構,所述滑動座和驅動座數量一致且一一對應,所述滑動座和對應的驅動座之間連接有排線桿。
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驅動座、滑動座、驅動機構、固定機構、排線桿,整經過程中,紗線從排線桿上繞過后穿過分絞筘,排線桿對紗線的高度進行限制,降低分絞筘與紗線之間的摩擦,通過驅動機構驅動內螺紋管轉動,在內螺紋管與螺紋柱螺旋配合的作用下使得內螺紋管帶動驅動座升降,從而帶動排線桿升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排線桿的高度,以實現對紗線的最佳限制效果;當排線桿調整至合適高度時,通過固定機構將驅動座固定從而將排線桿固定,避免因振動導致內螺紋管轉動,使得排線桿的高度發生變動。
4、進一步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同芯設置在內螺紋管上的第一錐齒輪,所述驅動座內水平轉動設置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的軸芯方向垂直于內螺紋管長度方向,所述轉動軸上同芯設置有第二錐齒輪,所述第二錐齒輪與第一錐齒輪嚙合,所述轉動軸遠離第二錐齒輪一端穿過驅動座并設置有旋擰把手。
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第一錐齒輪、轉動軸、第二錐齒輪、旋擰把手,通過轉動旋擰把手帶動轉動軸、第二錐齒輪轉動,在第二錐齒輪與第一錐齒輪嚙合的作用下,使得第一錐齒輪轉動帶動內螺紋管轉動,從而使得驅動座升降。
6、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間隔設置在驅動座內的兩個安裝板,兩個所述安裝板之間轉動設置有雙向螺紋桿,所述雙向螺紋桿的桿芯方向垂直于內螺紋管長度方向,所述雙向螺紋桿兩側分別螺旋轉動設置有固定板,兩個所述安裝板之間設置有滑桿,所述滑桿與雙向螺紋桿平行,兩個所述固定板分別通過導向孔與滑桿配合,所述雙向螺紋桿一端穿過安裝板并設置有旋轉手柄。
7、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安裝板、滑桿、固定板、雙向螺紋桿、旋轉手柄,通過轉動旋轉手柄帶動雙向螺紋桿轉動,從而帶動兩個固定板沿滑桿同步滑動,將螺紋柱夾緊或松開,兩個固定板將螺紋柱夾緊時,使得固定板、雙向螺紋桿、滑桿的位置被固定,從而使得驅動座的高度被固定。
8、進一步的,兩個所述固定板相對的板面上均設置有橡膠塊。
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兩個固定板相對的板面上均設置橡膠塊,一方面避免固定板直接與螺紋柱接觸損傷螺紋柱的螺紋、另一方面增加兩個固定板夾持螺紋柱時的夾持效果。
10、進一步的,兩個所述橡膠塊相對的一側均開設有弧形槽。
11、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兩個橡膠塊相對的一側均開設弧形槽,使得橡膠塊與螺紋柱表面接觸面積更大,固定效果更好。
12、進一步的,所述滑動座和驅動座之間轉動設置有兩個排線桿,兩個所述排線桿上下間隔布置。
1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滑動座和驅動座之間轉動設置有兩個排線桿,兩個排線桿之間的間隙較小僅供紗線穿過,將紗線從兩個排線桿之間的間隙穿過,以提升對紗線高度的限制效果,且排線桿可以轉動,紗線在排線桿之間快速通過與排線桿發生摩擦,帶動排線桿轉動,減少對紗線的損傷。
14、進一步的,所述滑動座包括豎向間隔設置且水平布置的頂板和底板,所述頂板兩側和底板兩側之間通過連接板連接,所述頂板和底板上均豎向設置有導向套,兩個所述導向套均與導向桿配合。
1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頂板、底板、連接板、導向套,通過導向套與導向桿配合,增強滑動座滑動的平穩性。
1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請中,設置第一支撐架、第二支撐架、驅動座、滑動座、驅動機構、固定機構、排線桿,整經過程中,紗線從排線桿上繞過后穿過分絞筘,排線桿對紗線的高度進行限制,降低分絞筘與紗線之間的摩擦,通過驅動機構驅動內螺紋管轉動,在內螺紋管與螺紋柱螺旋配合的作用下使得內螺紋管帶動驅動座升降,從而帶動排線桿升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排線桿的高度,以實現對紗線的最佳限制效果;當排線桿調整至合適高度時,通過固定機構將驅動座固定從而將排線桿固定,避免排線桿的高度發生變動。
1.一種整經機分絞裝置,包括機架(10)、分絞筘(11),所述機架(10)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支撐板(20)、第二支撐板(30),所述第一支撐板(20)、第二支撐板(30)內側板面上均豎向設置有滑軌(12),所述分絞筘(11)兩側通過滑塊滑動設置在滑軌(12)上,所述機架(10)上還設置有驅動分絞筘(11)升降的驅動氣缸(13),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撐板(20)、第二支撐板(30)前側板面上分別設置有第一支撐架(21)、第二支撐架(31),所述第一支撐架(21)上豎向設置有導向桿(22),所述導向桿(22)上滑動設置有若干滑動座(23),所述第二支撐架(31)上豎向設置有螺紋柱(32)和若干驅動座(33),所述驅動座(33)內轉動設置有內螺紋管(34),所述內螺紋管(34)與螺紋柱(32)螺旋配合,所述驅動座(33)內設置有驅動內螺紋管(34)轉動的驅動機構(40)和將驅動座(33)固定在螺紋柱(32)上的固定機構(50),所述滑動座(23)和驅動座(33)數量一致且一一對應,所述滑動座(23)和對應的驅動座(33)之間連接有排線桿(3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經機分絞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驅動機構(40)包括同芯設置在內螺紋管(34)上的第一錐齒輪(41),所述驅動座(33)內水平轉動設置有轉動軸(42),所述轉動軸(42)的軸芯方向垂直于內螺紋管(34)長度方向,所述轉動軸(42)上同芯設置有第二錐齒輪(43),所述第二錐齒輪(43)與第一錐齒輪(41)嚙合,所述轉動軸(42)遠離第二錐齒輪(43)一端穿過驅動座(33)并設置有旋擰把手(4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經機分絞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機構(50)包括間隔設置在驅動座(33)內的兩個安裝板(51),兩個所述安裝板(51)之間轉動設置有雙向螺紋桿(54),所述雙向螺紋桿(54)的桿芯方向垂直于內螺紋管(34)長度方向,所述雙向螺紋桿(54)兩側分別螺旋轉動設置有固定板(53),兩個所述安裝板(51)之間設置有滑桿(52),所述滑桿(52)與雙向螺紋桿(54)平行,兩個所述固定板(53)分別通過導向孔與滑桿(52)配合,所述雙向螺紋桿(54)一端穿過安裝板(51)并設置有旋轉手柄(55)。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整經機分絞裝置,其特征是:兩個所述固定板(53)相對的板面上均設置有橡膠塊(5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整經機分絞裝置,其特征是:兩個所述橡膠塊(56)相對的一側均開設有弧形槽(57)。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經機分絞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滑動座(23)和驅動座(33)之間轉動設置有兩個排線桿(35),兩個所述排線桿(35)上下間隔布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整經機分絞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滑動座(23)包括豎向間隔設置且水平布置的頂板(25)和底板(26),所述頂板(25)兩側和底板(26)兩側之間通過連接板(27)連接,所述頂板(25)和底板(26)上均豎向設置有導向套(24),兩個所述導向套(24)均與導向桿(22)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