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像素驅動電路、顯示面板、顯示設備和像素驅動方法。
背景技術: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具有自發光、驅動電壓低、發光效率高、響應時間短、對比度高等優點,在顯示設備上已開始逐漸代替LCD顯示裝置。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一般包含有若干個像素,每個像素包括像素驅動電路。參見圖1,圖1是現有一種像素驅動電路的電路圖。該像素驅動電路包括一個開關晶體管T11、一個驅動晶體管T12、一個電容C11和有機發光元件EL1。在像素驅動電路工作時,掃描信號端scan輸入的掃描信號控制開關晶體管T11打開,數據信號端data輸入的數據信號Vdata和電源信號端vdd輸入的電壓信號V1對電容C11進行充電,并控制驅動晶體管T12產生驅動有機發光元件EL1的驅動電流,驅動有機發光元件發光顯示。驅動晶體管T12產生的驅動電流I=K(Vsg-Vth)2=K(V1-Vdata-Vth)2。但是由于驅動電流I與電壓信號V1、數據信號Vdata和驅動晶體管T12的閾值電壓Vth均相關,當驅動晶體管T12的閾值電壓漂移時,會影響驅動電流I的大小,造成顯示不均勻。或者,為像素驅動電路提供電壓的電源線上出現壓降,會導致不同像素驅動電路的電源信號端vdd輸入的電壓信號V1差異比較大,從而影響整個圖像的顯示效果,均會造成顯示不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像素驅動電路、顯示面板、顯示設備和像素驅動方法,以解決可以解決現有像素驅動電路的閾值電壓漂移和電源線上出現壓降造成顯示不良的問題,提高像素驅動電路的穩定性,改善顯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像素驅動電路,該像素驅動電路包括:
數據寫入控制模塊,第一充電控制模塊、第二充電控制模塊、第一補償控制模塊、第二補償控制模塊、第一發光控制模塊,第二發光控制模塊、存儲模塊、驅動模塊和有機發光元件;
數據寫入控制模塊的控制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電連接,第一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數據信號輸入端電連接,第二端與驅動模塊的控制端電連接;
第一充電控制模塊的控制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電連接,第一端與接地端電連接,第二端與存儲模塊的第一端電連接;
第二充電控制模塊的控制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電連接,第一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電連接,第二端與存儲模塊的第二端電連接;
第一補償控制模塊的控制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電連接,第一端與存儲模塊的第一端電連接,第二端與驅動模塊的控制端電連接;
第二補償控制模塊的控制端與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電連接,第一端與存儲模塊的第二端電連接,第二端與驅動模塊的第一端電連接;
第一發光控制模塊的控制端與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電連接,第一端與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電連接,第二端與驅動模塊的第一端電連接;
第二發光控制模塊的控制端與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電連接,第一端與驅動模塊的第二端電連接,第二端與有機發光元件的第一極電連接;
有機發光元件的第二極與像素驅動電路的第二電平信號輸入端電連接;
存儲模塊用于抓取驅動模塊的閾值電壓,并補償驅動模塊的閾值電壓,使在發光階段流經有機發光元件的電流與驅動模塊的閾值電壓和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輸入的電壓信號無關。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包括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提供的像素驅動電路。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設備,該顯示設備包括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
第四方面,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像素驅動方法,可用于驅動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提供的像素驅動電路,該方法包括:
第一階段,第一充電控制模塊和第二充電控制模塊導通,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輸入的電壓信號向存儲模塊充電;
第二階段,第二充電控制模塊關閉,數據寫入控制模塊、第一充電控制模塊和第二補償控制模塊導通,存儲模塊放電直至驅動模塊的控制端和第一端的電壓差等于其閾值電壓;
第三階段,數據寫入控制模塊、第一充電控制模塊和第二補償控制模塊關閉,第一補償控制模塊、第一發光控制模塊和第二發光控制模塊導通,驅動模塊產生驅動有機發光元件的驅動電流,驅動電流與驅動模塊的閾值電壓以及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輸入的電壓信號無關。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存儲模塊可以補償驅動模塊的閾值電壓,使在發光階段流經有機發光元件的電流與驅動模塊的閾值電壓和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輸入的電壓信號無關。即補償了驅動模塊的閾值電壓的漂移,在發光階段使有機發光元件發光時的工作電流僅與數據信號輸入端輸入的數據信號有關,與驅動模塊的閾值電壓無關,從而使驅動有機發光元件發光的工作電流保持穩定,可以解決驅動模塊閾值電壓漂移造成有機發光元件發光亮度不均勻而帶來的顯示不良的問題,提高了像素電路的穩定性,顯示面板以及顯示設備的顯示區域圖像亮度的均勻性。另外,在發光階段流經有機發光元件的電流和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輸入的電壓信號無關,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一般作為像素驅動電路的電源輸入端,即流經有機發光元件的電流和電源無關,即使電源線上出現損耗,產生壓降,也不會對有機發光元件的發光造成影響,解決像素驅動電路的電源線上產生壓降時,導致顯示不良的問題,提高了像素驅動電路的穩定性,改善了顯示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一種像素驅動電路的電路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像素驅動電路的結構圖;
圖3A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像素驅動電路的電路圖;
圖3B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驅動時序圖;
圖4A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像素驅動電路的結構圖;
圖4B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像素驅動電路的結構圖;
圖4C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像素驅動電路的電路圖;
圖4D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驅動時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設備的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像素驅動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發明相關的部分而非全部結構。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像素驅動電路的結構圖。參見圖2,該像素驅動電路包括數據寫入控制模塊11,第一充電控制模塊12、第二充電控制模塊13、第一補償控制模塊14、第二補償控制模塊15、第一發光控制模塊16,第二發光控制模塊17、存儲模塊18、驅動模塊19和有機發光元件20;
數據寫入控制模塊11的控制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電連接,數據寫入控制模塊11的第一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數據信號輸入端D1電連接,數據寫入控制模塊11的第二端與驅動模塊19的控制端電連接;
第一充電控制模塊12的控制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S2電連接,第一充電控制模塊12的第一端與接地端GND電連接,第一充電控制模塊12的第二端與存儲模塊18的第一端電連接;
第二充電控制模塊13的控制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S3電連接,第二充電控制模塊13的第一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電連接,第二充電控制模塊13的第二端與存儲模塊18的第二端電連接;
第一補償控制模塊14的控制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電連接,第一補償控制模塊14的第一端與存儲模塊18的第一端電連接,第一補償控制模塊14的第二端與驅動模塊19的控制端電連接;
第二補償控制模塊15的控制端與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電連接,第二補償控制模塊15的第一端與存儲模塊18的第二端電連接,第二補償控制模塊15的第二端與驅動模塊19的第一端電連接;
第一發光控制模塊16的控制端與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電連接,第一發光控制模塊16的第一端與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電連接,第一發光控制模塊16的第二端與驅動模塊19的第一端電連接;
第二發光控制模塊17的控制端與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電連接,第二發光控制模塊17的第一端與驅動模塊19的第二端電連接,第二發光控制模塊17的第二端與有機發光元件20的第一極電連接;
有機發光元件20的第二極與像素驅動電路的第二電平信號輸入端V2電連接;
存儲模塊18用于抓取驅動模塊19的閾值電壓,并補償驅動模塊19的閾值電壓,使在發光階段流經有機發光元件的電流與驅動模塊19的閾值電壓和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輸入的電壓信號無關。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像素驅動電路,存儲模塊可以補償驅動模塊的閾值電壓,使在發光階段流經有機發光元件的電流與驅動模塊的閾值電壓和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輸入的電壓信號無關。即補償了驅動模塊的閾值電壓的漂移,在發光階段使有機發光元件發光時的工作電流僅與數據信號輸入端輸入的數據信號有關,與驅動模塊的閾值電壓無關,從而使驅動有機發光元件發光的工作電流保持穩定,可以解決驅動模塊閾值電壓漂移造成有機發光元件發光亮度不均勻而帶來的顯示不良的問題,提高了像素電路的穩定性,顯示面板以及顯示設備的顯示區域圖像亮度的均勻性。另外,在發光階段流經有機發光元件的電流和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輸入的電壓信號無關,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一般作為像素驅動電路的電源輸入端,即流經有機發光元件的電流和電源無關,即使電源線上出現損耗,產生壓降,也不會對有機發光元件的發光造成影響,解決像素驅動電路的電源線上產生壓降時,導致顯示不良的問題,提高了像素驅動電路的穩定性,改善了顯示效果。
其中,第一充電控制模塊12用于根據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S2輸入的信號導通,第二充電控制模塊13用于根據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S3輸入的信號導通,存儲模塊18用于根據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和接地端GND輸入的信號充電;
第一充電控制模塊12用于根據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S2輸入的信號導通,第二充電控制模塊13用于根據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S3輸入的信號關閉,數據寫入控制模塊11和第二補償控制模塊15用于根據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輸入的信號導通,存儲模塊18用于放電,并放電直至驅動模塊19的控制端和第一端的電壓差等于其閾值電壓;
數據寫入控制模塊11和第二補償控制模塊15用于根據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輸入的信號關閉,第一充電控制模塊12用于根據第二電平信號輸入端S2輸入的信號關閉,第一補償控制模塊14、第一發光控制模塊16和第二發光控制模塊17用于根據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輸入的信號導通,驅動模塊19用于產生驅動有機發光元件20的驅動電流,驅動電流與驅動模塊19的閾值電壓以及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輸入的電壓信號無關。
具體地,在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輸入的信號控制下,數據寫入控制模塊11和第二補償控制模塊15關閉。在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輸入的信號控制下,第一補償控制模塊14、第一發光控制模塊16和第二發光控制模塊17關閉。在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S2輸入的信號控制下,第一充電控制模塊12導通,在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S3輸入的信號控制下,第二充電控制模塊13導通,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輸入的電壓信號通過導通的第二充電控制模塊13傳輸至存儲模塊18的第二端,接地端GND的信號通過導通的第一充電控制模塊12傳輸至存儲模塊18的第一端,向所述存儲模塊18進行充電。
在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輸入的信號控制下,數據寫入控制模塊11和第二補償控制模塊15導通。在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S2輸入的信號控制下,第一充電控制模塊12繼續導通。在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S3輸入的信號控制下,第二充電控制模塊13關閉。在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輸入的信號控制下,第二充電控制模塊13、第一補償控制模塊14、第一發光控制模塊16和第二發光控制模塊17關閉。存儲模塊18進行放電,存儲模塊18放電至驅動模塊19的控制端和第一端的電壓差等于驅動模塊19的閾值電壓。
在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輸入的信號控制下,第一補償控制模塊14、第一發光控制模塊16和第二發光控制模塊17導通。在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輸入的信號控制下,數據寫入控制模塊11和第二補償控制模塊15關閉。第一充電控制模塊12關閉,第二充電控制模塊13導通。驅動模塊19產生驅動電流,驅動電流驅動有機發光元件20發光,產生的驅動電流與驅動模塊19的閾值電壓以及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輸入的電壓信號無關。
圖3A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像素驅動電路的電路圖。參見圖3A,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像素驅動電路,在圖2所示像素驅動電路的基礎上,數據寫入控制模塊11包括第一晶體管T1,第一充電控制模塊12包括第二晶體管T2,第二充電控制模塊13包括第三晶體管T3,第一補償控制模塊14包括第四晶體管T4,第二補償控制模塊15包括第五晶體管T5,第一發光控制模塊16包括第六晶體管T6,第二發光控制模塊17包括第七晶體管T7,存儲模塊18包括第一電容C1,驅動模塊19包括第八晶體管T8;
第一晶體管T1的柵極與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電連接,第一晶體管T1的第一極與數據信號輸入端D1電連接,第一晶體管T1的第二極與第八晶體管T8的柵極電連接。第二晶體管T2的柵極與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S2電連接,第二晶體管T2的第一極與接地端電連接,第二晶體管T2的第二極與第一電容C1的第一極電連接。第三晶體管T3的柵極與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S3電連接,第三晶體管T3的第一極與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電連接,第三晶體管T3的第二極與第一電容C1的第二極電連接。第四晶體管T4的柵極與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電連接,第四晶體管T4的第一極與第一電容C1的第一極電連接,第四晶體管T4的第二極與第八晶體管T8的柵極電連接。第五晶體管T5的柵極與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電連接,第五晶體管T5的第一極與第一電容C1的第二極電連接,第五晶體管T5的第二極與第八晶體管T8的第一極電連接。第六晶體管T6的柵極與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電連接,第六晶體管T6的第一極與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電連接,第六晶體管T6的第二極與第八晶體管T8的第一端電連接。第七晶體管T7的柵極與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電連接,第七晶體管T7的第一極與第八晶體管T8的第二極電連接,第七晶體管T7的第二極與有機發光元件20的第一極電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至第八晶體管均為P型晶體管,或者第一至第八晶體管均為N型晶體管。圖3B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驅動時序圖。ss1表示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輸入的信號,ss2表示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S2輸入的信號。ss3表示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S3輸入的信號,sse1表示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輸入的信號。下面以圖3A和圖3B為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像素驅動電路的工作過程進行說明。其中,圖3A中的像素驅動電路中的各個晶體管均為P型晶體管,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S2和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S3均輸入負極性脈沖信號,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輸入高電平信號。像素驅動電路的工作過程可包括以下階段。
在t11階段,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輸入高電平信號,第一晶體管T1和第五晶體管T5關閉。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輸入高電平信號,第四晶體管T4、第六晶體管T6和第七晶體管T7關閉。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S2輸入低電平信號,第二晶體管T2導通,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S3輸入低電平信號,第三晶體管T3導通。第三晶體管T3、第一電容C1和第二晶體管T2形成一條電流通路,通過該條電流通路,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輸入的高電平信號和接地端輸入的信號向第一電容C1進行充電。
在t12階段,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S3輸入高電平信號,第三晶體管T3關閉。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輸入高電平信號,第四晶體管T4、第六晶體管T6和第七晶體管T7關閉。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輸入低電平信號,第一晶體管T1和第五晶體管T5導通,數據信號輸入端D1輸入的數據信號傳輸至第八晶體管T8的柵極,第八晶體管的柵源電壓(柵極和源極之間的電壓差)大于第八晶體管T8的管的閾值電壓,第八晶體管T8導通。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S2輸入低電平信號,第二晶體管T2導通。第八晶體管T8、第五晶體管T5、第一電容C1和第二晶體管T2形成一條電流路徑。第一電容C1通過該條電流路徑進行放電,第一節點N1,也即第一電容C1的第二極的電位逐漸降低。由于第一節點N1通過導通的第五晶體管T5與第八晶體管T8的第一極(源極)電連接,第八晶體管T8的源極電位也逐漸降低。根據晶體管的電壓—電流特性,當晶體管的柵源電壓小于晶體管的閾值電壓時,晶體管關閉,也就是說當第八晶體管T8源極電壓降低至第八晶體管T8的柵極和源極的電壓差小于等于第八晶體管T8的閾值電壓Vth時,第八晶體管T8將處于關閉狀態。由于第八晶體管T8的柵極與數據信號輸入端D1電連接,設數據信號為Vdata,則第八晶體管T8的柵極電壓為Vdata。當第八晶體管T8關閉時,第八晶體管源極電壓為Vdata+Vth,第一電容C1第二極的電壓也為Vdata+Vth(未考慮第五晶體管T5的壓降)。
在t13階段,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輸入高電平信號,第一晶體管T1和第五晶體管T5關閉。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S2輸入高電平信號,第二晶體管T2關閉。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S3輸入低電平信號,第三晶體管T3導通。此時,第一電容C1第二極的電壓,也即第一節點N1的電壓由前一時刻的Vdata+Vth跳變為U,U為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輸入的電壓信號電壓。由于第一電容C1的第一極與接地端GND斷開,第一電容C1兩個極板的電壓差維持不變,第一電容C1第二極的電壓變化量為U-(Vdata+Vth),則第一電容C1第一極的電壓為U-(Vdata+Vth)。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E1輸入低電平信號,第四晶體管T4、第六晶體管T6和第七晶體管T7導通。由于第八晶體管T8的柵極通過導通的四晶體管T4與第一電容C1的第一極電連接,第八晶體管T8的柵極電壓與第一電容C1第一極的電壓相等,也為U-(Vdata+Vth)。第六晶體管T6導通,第八晶體管源極的電壓為U。此時,第八晶體管T8的柵源電壓Vsg為:
Vsg=U-U+(Vdata+Vth)=(Vdata+Vth) (1)
由于第八晶體管T8工作在飽和區,所以流經第八晶體管T8溝道的驅動電流由其柵源電壓差決定,根據晶體管在飽和區的電學特性,可以得到驅動電流:
I=K(Vsg-Vth)2=K(Vdata+Vth-Vth)2=K·Vdata2 (2)
其中,I為第八晶體管T8產生的驅動電流,K為常數。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各個變量均是使用的正值表示,也就是說,以該變量的實際值的絕對值表示。
第八晶體管T8產生的驅動電流通過導通的第七晶體管T7流入有機發光元件20,驅動有機發光元件20發光,本階段也可稱為發光階段。可以看到第八晶體管T8產生的驅動電流I與數據信號Vdata有關,與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輸入的電壓信號以及第八晶體管T8的閾值電壓Vth均無關。在發光階段使有機發光元件20發光時的工作電流僅與數據信號輸入端D1輸入的數據信號有關,與第八晶體管T8的閾值電壓無關,從而使驅動發光器件發光的工作電流保持穩定,可以解決現有像素驅動電路中晶體管的閾值電壓漂移造成有機發光元件發光亮度不均勻的問題,提高了像素電路的穩定性,顯示面板以及顯示設備的顯示區域圖像亮度的均勻性。另外,在發光階段流經有機發光元件20的電流與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D1輸入的電壓信號無關,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D1一般作為像素驅動電路的電源輸入端,即流經有機發光元件20的驅動電流和電源無關,即使電源線上出現損耗,產生壓降,也不會對有機發光元件20的發光造成影響,解決現有像素驅動電路的電源線上產生壓降時,導致顯示不良的問題,提高了像素驅動電路的穩定性。
另外,在t11和t12階段,第七晶體管T7均處于關閉狀態。只在t13階段,也就是發光階段,T7才導通。可以防止在t11和t12階段,驅動電流流至有機發光元件20,解決有機發光元件在非發光階段發光,造成像素偷量的問題,并且節省電量。
上述實施方式是以第一至第八晶體管均為P型晶體管為例進行說明。在本發明實施例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第一至第八晶體管可均為N型晶體管,相應地,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S1、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S2和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S3均輸入正極性脈沖信號。
圖4A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像素驅動電路的電路圖。參見圖4A,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像素驅動電路在圖2所示像素驅動電路的基礎上,還包括復位模塊21,復位模塊21的第一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參考電壓輸入端Vref電連接,復位模塊21的第二端與驅動模塊19的控制端電連接,復位模塊21的控制端與像素驅動電路的第四掃描信號輸入端S4電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復位模塊21可用于在顯示的一幀內,例如在t11階段或者t11之前對驅動模塊19控制端的電壓進行復位。具體地,在第四掃描信號輸入端S4輸入信號的控制下,復位模塊21導通,參考電壓輸入端Vref輸入的參考電壓信號通過導通的復位模塊21傳輸至驅動模塊19的控制端,對驅動模塊19進行復位。因此在復位模塊21的作用下,驅動模塊19控制端的電壓可以每次都被復位至在一個固定值上,可降低上一幀施加于驅動模塊19控制端的電壓對下一幀施加至驅動模塊19控制端電壓的影響,降低相鄰兩幀之間信號的影響,確保像素驅動電路穩定工作。
進一步的,參見圖4B,圖4B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像素驅動電路的電路圖。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像素驅動電路,在圖4A所示像素驅動電路的基礎上,復位模塊21包括第九晶體管T9。第九晶體管T9的第一極與參考電壓輸入端Vref電連接,第九晶體管T9的第二極與驅動模塊19的控制端電連接,第九晶體管T9的柵極與第四掃描信號輸入端S4電連接。
在工作過程中,第四掃描信號輸入端S4輸入低電平信號,第九晶體管導通,參考電壓輸入端Vref輸入的參考電壓信號傳輸至驅動模塊19的控制端,對驅動模塊19進行復位。
圖4C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像素驅動電路的電路圖。參見圖4C,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像素驅動電路,在圖3A所示像素驅動電路的基礎上,還包括第九晶體管T9,第九晶體管T9的第一極與參考電壓輸入端Vref電連接,第九晶體管T9第二極與所述第八晶體管T8的柵極電連接,第九晶體管T9的柵極與第四掃描信號輸入端S4電連接。參見圖4D,圖4D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驅動時序圖。其中,ss4表示第四掃描信號輸入端S4輸入的信號。其他信號與圖3B所示信號一致。在t11階段,第四掃描信號輸入端S4輸入低電平信號,第九晶體管T9導通,參考電壓輸入端Vref輸入的參考電壓信號對第八晶體管T8的柵極進行復位。在t11和t13階段,第四掃描信號輸入端S4輸入高電平信號,第九晶體管T9關閉,其他晶體管的工作過程具體可參考上述對圖3A中所示電路中晶體管工作過程的描述。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包括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提供的像素驅動電路。
具體地,參見圖5,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該顯示面板還包括多條第一掃描信號線LS1、多條第二掃描信號線LS2、多條第三掃描信號線LS3和多條發光控制信號線LE1。其中,第一掃描信號線LS1與像素驅動電路51的第一掃描信號輸入端電連接,第二掃描信號線LS2與像素驅動電路51的第二掃描信號輸入端電連接,第三掃描信號線LS3與像素驅動電路51的第三掃描信號輸入端電連接,發光控制信號線LE1與像素驅動電路51的發光控制信號輸入端電連接。
另外,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設備。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設備的示意圖,參見圖6,該顯示設備61包括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62。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像素驅動方法,可用于驅動本發明任意實施例提供的像素驅動電路。參見圖7,該像素驅動方法包括:
S710、第一充電控制模塊和第二充電控制模塊導通,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輸入的電壓信號向存儲模塊充電。
S720、第二充電控制模塊關閉,數據寫入控制模塊、第一充電控制模塊和第二補償控制模塊導通,存儲模塊放電直至驅動模塊的控制端和第一端的電壓差等于其閾值電壓。
S730、數據寫入控制模塊、第一充電控制模塊和第二補償控制模塊關閉,第一補償控制模塊、第一發光控制模塊和第二發光控制模塊導通,驅動模塊產生驅動有機發光元件的驅動電流,驅動電流與驅動模塊的閾值電壓以及第一電平信號輸入端V1輸入的電壓信號無關。
注意,上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本領域技術人員會理解,本發明不限于這里所述的特定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進行各種明顯的變化、重新調整和替代而不會脫離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雖然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本發明不僅僅限于以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情況下,還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實施例,而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范圍決定。